译文 你再细细审察,精密而详细的分析,仔细观察考虑。明是从太阳而来,暗是从黑月而有,通属于虚空的现象,壅塞归于大地所造成。如此见的精元,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见是有知有觉,虚空是无知无觉,不可能和也不可能合。不应该这个见精,是没有来源而自己出现的吧!
正文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
译文 此见闻知,体性圆融周遍,本不动摇。你应当知道无边不动的虚空,与其动摇的地水火风,一齐名为六大。
正文 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译文 其体性真实而圆融,都是如来藏无生灭的本性。阿难!你的心情为小乘因缘的浅见和外道自然的错见所沉溺,不能悟到你的见闻觉知本来是如来藏的妙用。你应当观察你的见闻觉知,是生还是灭?是同还是异?是非生非灭吗?还是非同非异?
解 此处说见性性真圆融容易了解,其他五大却比较难以了解。因为见闻是有知觉的,说是如来藏圆融周遍的真性还容易相信。而地水火风空是无知觉的,同时地和空,水和火又互相矛盾,要说是圆融周遍就令人难懂了。因此如来以见闻觉知为例,令人明白其他五大也一样是如来藏周遍圆融本无生灭的自性。又此处所说的非生灭,绝不同于前文所谈的本无生灭。此处的非生灭是和有生灭对待而成的概念,前文所说的本无生灭是在相对概念以外的本无生灭。
正文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译文 你一向不知道,如来藏中,能见的本体,即是妙明的本觉。精真的觉体,亦可转妙明为见用。在体上清净本然,在用上却周遍法界。
解 随缘不变为如来藏特性。因为常恒不变,所以清净本然;因为随缘起用所以周遍法界;依性成见即是由体起用。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缘显现,周遍十方。如下文所言。
正文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
译文 随众生之心,应所知之量,例如一个见根,可以见周法界。其他听嗅尝触,觉触或觉知,都是妙德清澈,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虚空,哪有一定的方所可言。
正文 循业发现。
译文 随业力而显现。
解 循一人之业力,即显一人之见:循十人之业力,即显十人之见;循千万人之业力,即显千万人之见;众生业力无尽,所以显现的作用,也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虚空,无所穷尽。
正文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译文 世间的人无知,疑为因缘及自然性,都是用识心来分别比量。其实只要是在语言文字之中,都属戏论,都没有真实的意义。
解 佛法不在语言文字当中,所以佛在此篇中,一再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谆谆告诫,而一般学佛者,尤其是知识份子。最喜欢在语言文字当中去钻寻。从前永嘉觉禅师说:‘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选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因为一落入语言文字当中,都是用识心来分别比量。钻寻了一辈子,永无出期。我们也可以问:既然如此,经典又拿来作什么用的?其实,经典只是指导我们修行的指路牌,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走!不要被指路牌留住了,就忘了行路,所以金刚般若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正文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译文 阿难!识性没有别的根源,因于六种根尘为缘,因于六种根尘而虚妄显现。你现在遍观这个会中的圣众,用你的眼睛依次看去,眼睛周匝观看,但是应该像镜中照影一样,不要用思想去分析。这时,你的识就在心中,依次第标指,这是文殊,这是富楼那,这是目犍连,这是须菩提,这是舍利弗。
解 先已说明识性是因于根尘相缘而显出的,叫阿难遍观,用目循历以明根的作用,此会圣众即是尘境。眼目的观看,但如镜中照影,无别的分析。根性照境就是这样。这就是根尘为缘。然后识在当中发生作用,于是开始分别,这是丈殊,这是富楼那……等等。
正文 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译文 这个识能够分别了知事物的性能,是从见产生的呢?还是从相产生的呢?或是从虚空产生的呢?又或是没有任何原因,突然自己生出来的呢?
解 从见而生即是生于根,从相而生即是生于尘。根是有知,尘是无知,二者为异。虚空为同,换言之,即是问为生于异?为生于同?同时根和尘都属于有,虚空为空。也可以说:为生于有?或生于空?无所因即是非空非有,非同非异。
正文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
译文 阿难!如你的识性是生于见中,假若没有明暗和色空四种相,四种相必然没有,那就没有你的见。见性都不存在,识又从哪里发生呢?
正文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译文 假若你的识性不从见生,而生于相中,那你既不能见明,也不能见暗,明暗都不能见,就没有色空等相。相都不能存在,识又从哪里发生呢?
正文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