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义未纯]。[义]是道义,或者说得更浅一点就是义务。帮助别人,不要求报酬的,这是义务。儒家教我们的五伦十义。由此可知,行义是性德。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护教导是义务。儿女对于父母孝顺也是义务。兄友弟恭,乃至于朋友有信,与朋友信实,这是义务。义务就是应当这样做的,应该做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要互爱,应该要互敬互助。了凡居士懂得,虽然是做,做得不纯,里面掺杂个人利害。我去帮助他,对我自己不利,这一考虑就不纯了,也不能够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这是自己反省,虽然做,做得不够。 [检身多误]。[检]是检点,反省自己的毛病,过失还是很多。下面举几个明显的例子。或者是[见善而行之不勇]。儒家所讲成人之美。美就是善。我们遇到了人家做好事要帮助,要成就他。为什么?一件善事对于整个社会、乡里都有好处。譬如道路坏了,这人要发心修补。我们见到了,就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把这件善事做好,便利于大众。类似这种对于社会有利益、对大家有利益、有帮助的事情,我们都要帮助他。了凡先生也能够随喜去做,但是做得不够勇猛。也就是说没有尽心尽力,稍稍的随喜一点。这就是反省自己的过失。 [或救人而心常自疑]。别人有苦难,要去帮助他。我应不应该帮助他?如果在今天的社会,求帮助的人很多,我们常常遇到。而且求帮助的人当中,有很多是来欺骗的,是来骗钱的。骗了之后他到外面去吃喝嫖赌,那就有罪过了。所以行善的确不容易,行善真正要有智慧,要有慈悲。智慧能明察,能判断,应不应该做;慈悲是真正的动力。确实他有苦难,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如他用欺骗的手段,我们一眼看穿,我们要教导他。如果他并不是很衰老,也并不是有病,身体健康强壮,应该教导他从事正当的行业,不要用这种方式来讨生活。应该劝导他,教导他。[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所以改过自新不是蹴然成就的,是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断去改。初期这些现象,决定是免不了的。身虽然善,能够合于礼法,但是口里面的言语还会有过失,口不择言,这是习气。自古以来,所谓言语是祸福之门,不能不谨慎。 孔夫子教学的四科:第一个科目是德行。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今天讲教育中的德育。现在这个社会德育没有了,不讲求了。第二个科目就是[言语]。孔夫子多么著重言语。说话要有分寸,说话不能伤人。言语伤人,是不知不觉的,人家怀恨在心。将来的报复是没有办法预料的。往往许多的怨仇误会都是从这儿来的。这个事情麻烦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不可不谨慎。少言就寡过,何必多说话呢?人家不会把你当哑巴。 尤其修行人求心地清净,自行化他,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人家给 我们讲再多的话,我们一句也不要答覆他:[阿弥陀佛]!他再讲。[阿弥陀佛]!听个几句[阿弥陀佛],听完之后,他讲什么我不晓得,我们就念[阿弥陀佛]!我们把这句[阿弥陀佛]给他,他讲的那些东西我没听进去。这样好!所以言语少好。袁了凡是有言语多的毛病。 [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就是清醒时能注意自己的言行,很守规矩,很如法。他喜欢喝酒,酒喝醉了,就又放逸了,毛病就出来了。酒是佛法的大戒,五戒里有酒戒。但是诸位要晓得,佛为什么要戒酒?就是酒醉后乱性。如果我们饮酒不至于醉,酒有开缘,可以喝的。但决定不能喝醉。戒律讲得很严格,是滴酒不沾。为什么?怕我们止不住,感情用事,没有理智,一杯接著一杯。那可麻烦大了,那决定是破戒。 从前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讲[礼记]。[礼记]的注解是郑康成注的。郑玄是东汉大儒,是马融的学生。马融在当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但是马融的心量不大,学生成就若是超过他,他心里很不是味道。郑玄的成就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老师不甘心,想派刺客把他杀死。所以他离去时,马融带著学生到十里长亭送行。实在是不怀好意,令同学们每人敬酒三杯,郑玄喝了三百杯[三百杯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希望把他灌醉,在路上好下手。那里晓得郑康成的酒量很大,三百杯喝下去,小小的礼节都不失。李老师说,如果人人的酒量都像郑康成,释迦牟尼佛这条戒就不用制定了。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制定这条酒戒?我们要了解制戒的意义。学佛的同学如果在烹调时用作料酒,是不会醉人的,调味是可以的。如果年岁大体力衰,他血液循环慢,酒可以帮助血液循环,每餐饭喝一杯酒,这也是可以的,这是开缘。不是破戒。 同样道理,佛门忌五辛。五辛里,尤其是大蒜。五辛是大蒜、葱、荞头[大陆叫小蒜]、韭菜、洋葱[兴渠]。佛为什么禁止我们吃呢?[楞严经]上说得很好,修行最重要的是清净心。功夫不到家,饮食会影响心理生理。功夫到家,心理作得主宰,境随心转,那就事事无碍。如果还是心随境转,这是有障碍。佛跟我们说:[五辛]生吃助长肝火,容易发脾气;熟吃增长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所以佛制禁食都有道理的。换句话说,不管生吃、熟吃它都增长烦恼,所以禁止。 有一些在家同修说,五辛不能吃,我们对吃素的兴趣都没有了。若当佐料配菜不起作用。炒一盘菜里面加一两个大蒜,是起不了作用。要明白佛制禁食的用意。所以要明理。佛法是很讲道理的,这才晓得佛法是活用的。合情、合理、合法,通人情、通道理的。 受了戒也有开缘,你才能度很多人,自己也欢欢喜喜的跟大众在一起。所以在某一个场合里,有智慧观察,通权达变,要利用机会。因为他们能闻到佛法是很难得的,我们在饮食之间就把佛法的大道理告诉他,他听听也种了善根。所以这是机会教育。 [以过折功,日常虚度]。[功]与[过]两相比较,每天的过多功少,没进步!光阴空过了。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 己巳(隆庆三年公元一五六七)至己卯(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经历十一年,许求取科举、科第之愿,要行三千善事。三千善事十一年才圆满。[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这是因为他在外面服务,曾经一度在李渐庵的军中办事,任参谋一样的职务,跟著军队到处行军,没有机会回向。[庚辰南还],第二年才有机会。[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这就是他己巳年所许的愿圆满了,真正做到了最后回向。因为他许愿时自己写了疏文,表示要认真改过自新,积功累德。现在他修积的功德,三千善事做圆满了,回向报恩,他的愿求也果然是得到了。 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