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念这一颂时,应当发愿:以救度众生的缘故,我受生于三有中时,愿我所修的福德、智慧无有穷尽,虚空无垢手印等三摩地、了达真实性的智慧、教化有情的方便、大乘大悲的解脱等,每一种功德都无穷尽,由此获得共与不共功德皆无尽的大宝藏。 龙树菩萨说,这是为了普令一切众生都获得利益安乐,而发愿得到积聚种种无尽功德的身。 这里要认识:所愿境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此发起希求愿?这里,所愿境是获得无尽功德藏。为什么要获得无尽藏呢?对此,要深入思考,得到了决定的认识,就会主动往这方面发愿。 下面思维:我们希求一切时处能让接触自己的众生得到利益,毫不空过,但要实现此愿,就要成就能随时对众生作利益的能力,即自己要成就如意宝身。怎样成就呢?要修行获得福德、智慧等一切都无尽的功德藏。当自己成为无尽功德藏时,任何众生见、闻、忆、触自己,就能立即得利益。就像高强度的磁场,任何铁器靠近它,都会瞬间被磁化,毫无空过。 这里要认识自身圆满功德和利益众生的关系,只有自身获得无尽功德藏,才能一切时处给众生带来利益。譬如,太阳有无穷的光辉,大地的生物都蒙受太阳的恩泽,只要向着太阳,就立即获得光热。如果太阳光热有限,就不能满足一切生物的需求。同样,我们福德有限,就只能利益有限的众生,而且对他们只能作有限的利益。如果想无限地给众生赐福,则必须获得无尽福德藏,即使无量众生同时祈求赐福,也能当下化现无量的安乐资具,满足他们的需求。就像阿弥陀佛获得了无尽福德藏,即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往生他的净土,随意享用种种安乐,也不会满足不了。注意,这里福德藏是无尽的,否则不会出现这样圆满的利他境界。 智慧方面也是如此,为了圆满地利他,需要获得无尽的智慧藏。世间的学者智慧有限,即使在世间学问方面,也只通晓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知识,此外,无边的所知法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领域。比如,对于甚深的实相,对于如何解脱、成佛,对于深广的缘起等,都茫然无知。以这样有限的智慧怎么能带给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呢? 既然我们发愿要利益全法界的众生,那就需要遣除众生的无明,为此就需要有无尽的智慧,无论哪种所知都透彻了达,能圆满地为众生说法。就像释迦牟尼佛成就了无尽智慧藏,能为一切众生任运说法,无论多么深奥、微细的问题,都现量照见,当下就准确开示,众生一听法音,就生起智慧,这就真正利益了众生。可见,必须要发愿成就无尽的智慧藏。 又,为什么要获得无尽的方便藏呢?比如一个人如果想治疗世间一切种类的疾病,就要让自己成为具有无尽方便的医王,不论遇到什么病,都能开出合适的药方。如果方法有限,就会出现对某些病束手无策的情况,也就不能利益到一切病人。同样的道理,众生的根机、意乐、因缘无量无边,必须成就无尽方便藏,才能出无尽手眼,普应群机,巧施度化,否则就难免出现“法不应机”、“法门无效”等的情况。这样就知道,为了能最有效地利益众生,必须获得无尽方便藏。 其它三摩地、解脱等等,也应如是思维。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闻思修不能脱节,要依次由闻而思,由思而修。比如这一颂,听了讲解后,要进一步思维,思维了就会形成明确的认识,会很肯定地信受,也就会主动发这方面的愿。不然,口念经文,心里却现不出“无尽”的内涵,怎么能以此为愿境而发愿呢?所以,要把握闻思修前前引生后后的规律。听了多思维,等思维透了,心里就会决定好愿的内涵,也就能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发愿串习。串习久了,就形成自己的愿力。 我们不要总浮于表面,应当把法融会在心中。在闻和修之间有关键的一环——思维,听了还要在心中多转几遍,才能融会贯通,真正消化。) 清凉国师把这一愿判为利益愿,并说:“愿于一切时,恒时作利益众生事业,无空过故,亦名三业不空愿。”这是说,发这一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恒时能作利益众生的事业,也就是为了获得三业不空的成就。三业不空是指身语意不论做什么,都能使众生受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自己必须获得无尽功德藏,所修的福德、智慧等等都应当是无尽的。总之,要明白因、果、作用三者,修习无尽的福智等是因,获得无尽藏是果,众生见闻忆触都获利益是果的作用。 为救度众生→修习无尽福智等→获得无尽藏→三业不空过恒时利益众生 目的 因 果 作用 初地菩萨发愿:“愿乘不退轮,行菩萨行,身语意业悉不唐捐(身语意的造作,无一不起利他的作用),若暂见者,则必定佛法(身业不空)。暂闻音声,则得实智慧(语业不空)。才生净信,则永断烦恼(意业不空)。得如大药王树身,得如如意宝身(二喻都是讲获得无尽藏),修持一切菩萨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华严·十地品》)愿文中讲到“三业不空”是,不论身体做什么,众生见了,就会深信“佛法是真实的,这位菩萨举手投足,都展示了佛法的境界和受用”;不论口中说什么法,众生一听到,就能获得真实的智慧;不论内心有什么功德,众生才由忆念而最初生起净信时,就能令烦恼不生起。总之,众生的心不论缘我身、口、意的哪方面都会蒙受利益,叫做成就三业不空,就是自己成了像药王树和如意宝那样的利乐之源。 《华严经·出现品》上讲:譬如雪山有一种叫做善见的药王树,见到它眼得清净,听它的名字耳得清净,嗅它的香鼻得清净,尝它的味舌得清净,接触它身得清净,连药王树下的泥土也能祛病延年。如来就像这药王树一样,普能饶益一切众生,见如来色身,眼得清净;听如来名号,耳得清净;嗅如来戒香,鼻得清净;尝如来法味,舌得清净;触如来光明,身得清净,究竟无上法身;忆念如来,获得念佛三昧清净。而且,供养如来所经过的大地和塔庙,也能具足善根,灭尽烦恼过患,获得身心安乐。即使众生见闻如来,以业障缠缚而不生信心、欢喜心,也能种下善根,不会空过,乃至究竟入于涅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