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非:当下的观照不能脱离了对生死的解脱。信仰佛教的人,首先相不相信三世因果?如果你不相信六道轮回,那么信仰佛教是缺少根基的。虽说禅宗这个法门,特点就是观照当下,当下的安顿,但是当下的安顿不能离开了对于生死的解脱。解脱心和出离心是必要的,否则这个佛教没有根基。 《禅》刊:夏令营是个渠道。虽然只短短的七天,我们原先对佛教不了解,然而只有我们来了,参加了夏令营以后,才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佛教。 于晓非:是的,这就是生活禅夏令营的功德,这个不容否定,接引了众生。但是有位朋友曾跟我说:“于老师,很多来参加生活禅夏令营的学生,来之前对佛教都没太多了解,我们短短的七天,就能让很多青年学生对佛教有了亲近感,甚至在老和尚这受了三皈依。但是我们生活禅留不住人,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指后来有很多青年学生跑到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那里学习去了。对这个我们应该敞开胸怀,这其实也是好事情啊。我们不否定这个,但也要想想,我们怎么能接引他,让他继续在我们这里学习。为什么我们的后续没有跟上呢?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到寺庙里来,首先要接受的是信仰,而不是文化,文化在大学里就接受了,没必要到这儿来。咱们比较一下,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信仰的氛围更浓厚些。 《禅》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当年不太敢在教言教,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原因。那么,您认为应如何推动生活禅走向深入? 于晓非: “生活禅”,讲生活,立足于当下,这是度众生的方便,这是应机,是老和尚的伟大,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老和尚说的是“生活禅”,不是“生活”。这一点我是特别强调的。更重要的是宗教的氛围,信仰的因素,解脱的情怀,再一个强调修行的次第。我现在经常讲《六祖坛经》,你看第二品般若品,是讲修法的。我看了很多讲《坛经》的书,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第二品其实讲的是修法。我们说顿悟成佛,即便是顿教法门,也不是没有修法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强调信仰,强调出离,还要强调修行的次第。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步步向前推动的事情。 原文摘自:《禅》刊 2013年第四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