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手可得蕴蓄大福报的诀窍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4 18:0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伶俐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玄妙法,百万万灾害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统统众生,请各人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在学佛的人群中存在两种环境:有些人对佛法的信念很是虔敬,但因为没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伶俐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玄妙法,百万万灾害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统统众生,请各人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在学佛的人群中存在两种环境:有些人对佛法的信念很是虔敬,但因为没有接管过佛法的教诲,固然辛辛勤苦地做了一些善事,但每每都流于形象上,没有获得很大的好事;而有些人固然学佛多年,也懂一些佛法的理论,但眼光一向盯着高妙的大法,从来没有踏扎实实地积资净障。前者由于不懂佛法而不知道怎样行持,后者固然懂一些佛法,但由于看法偏颇,也没能实地行持。我们此刻学的这部《极乐愿文大疏》对怎样积资净障讲得很是详细,也引用了大量的教证和公案来声名积资净障的重要性,可以兼治以上两种人的短处。这部论典中有很多藏传释教的窍诀,也宣说了显密圆融之理。我信托学了这部法之后,早年对藏传释教不相识的人会有所相识,早年对密法有迷惑的人会遣除迷惑,有前生善缘的人也会对密法发生信念。
从我小我私人来讲,这次跟各人配合进修藏传净土法以来,心田有很大的收成,我也乐意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殊胜的处死。在一次仪式上,一位道友说:“每当我在享受佛法的甘露时,就不由自主想起那些处于苍茫中的同事。”我对这句话很有同感,此刻我们本身懂了一点佛法,但很多与我们有缘的众生还在胡里胡涂中过活,为了让这些人得随处死的好处,我们应该发大心,普及地弘扬佛法。
为了让各人获得佛法的好处,我们为各人提供了精采的顺缘。我讲完课之后,发心职员清算出《讲记》,当一本本《讲记》发得手中时,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些善根深挚的人获得法本时很是兴奋;而有些善根浮浅的人恰好相反,获得法本时没什么感受,拿到人为时却感动到手都在抖动。道友们应该调查本身对法本和财帛的回响,看本身属于哪种人。
获得法本后,不要从来都不看,应该重复看,当真思想个中的原理,这才气有所收成。佛法很是深奥,一个看似简朴的公案也蕴含着甚深的原理,其深度完全差异于凡间法。大概各人有这样的领会:凡间的小说看了一遍后,根基上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往后再看也看不出什么新意;而释教的原理完全差异,假如反重复复地看,每次城市有差异的收成。客岁很多人学完了《入行论》,本年我们要求部门人从头进修,有些人正在举办第二次进修。最近有人向我反应说:这次进修的收成比上一次还大,由于上一次进修时,本身没有释教的基本,很多原理听起来懵懵懂懂的,而此刻有了必然的基本,学起来领略得更深入了。以是佛法很是深奥,仅仅学一遍是远远不足的,应该重复深入进修。
下面开始宣讲正论。前面我们讲了真实扶养、意幻扶养和自成扶养,本日着重宣说要尽己所能扶养三宝之理。
每一个修行人都想蕴蓄宽大的资粮,奈何才气蕴蓄宽大的资粮呢?假如能掌握住几个要点,则会垂手可得地蕴蓄资粮。这些要点是:一、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二、在传法善常识前作扶养;三、对僧众共修的法会作扶养。以下我们别离宣说。
起首,欲求广积资粮者该当在统统时处精进扶养。对想往生仙人天下的人来说,见到任何悦意的对境时,都要将其扶养阿弥陀佛,并发愿令自他统统众生往生仙人天下。在一般糊口中,每小我私人城市见到悦意的外境,如公园里的鲜花,蓝天上的白云,路边的清泉,外出旅游时能见到美妙的天然风光,到阛阓购物时能见到精细的商品……在见到各种悦意的外境时,道友们不要等闲放过,这着实是蕴蓄资粮的大好机遇,各人应该马大将其扶养三宝。不只无情法可以扶养,乃至人也可以扶养,《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当见到俊男美男时,要作意将他们扶养三宝。另外,当本身获得一件新对象时,也要起首扶养三宝,然后本身再享用。好比获得一件新衣服时,先在空中甩一下,内心想可能口中说“扶养三宝”,再观想三宝将衣服赐予本身行使。很多藏族人都有这样的风俗。前几天我和几个藏族人用饭,一小我私人佩带了一件精细的银饰,其它两小我私人见到后,顿时异口同声地说:“真悦目啊!扶养三宝!”
这里讲在见到悦意对境以及获得新对象时都要扶养三宝,这是要各人养成随时随地作扶养的风俗。一旦有了这样的风俗,在一般糊口中,趁便就能蕴蓄宽大的福德。有了宽大的福德,肯定会出生世出凡间的统统安乐。以是我们应恒时精勤扶养三宝。
假如欲求凡间的安乐,该当精勤扶养三宝。《地藏十轮经》云:“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常扶养三宝。”不信释教的人很难领略:为什么统统安乐都是三宝带来的?但不管他们怎么想,以扶养三宝而出生统统凡间的安乐,这就是如来所说的真实语,也是无欺的世俗缘起。
欲求出凡间的安乐,也应精勤扶养三宝。有些人以为,只要有高妙莫测的地步,就会获得出凡间脱节的安乐,因此他们每每轻蔑扶养三宝。其拭魅这种好高骛远的设法是错误的。《前行备忘录》中有一个比喻,“头从高处系,颈从低处断”,意思是假如只抓住身材最上端的头,很也许身材从细细的脖子处断掉,而没有了身材的头也没有什么用处。这比喻有些人一味希求像头部一样的正行法,但由于没有积资净障等前行法作为基本,最终他们得不到任何实义。相反,假如从身材般的基本法起步,不管修任何法都能乐成,因此,欲求脱节者万万不能轻蔑积资净障等前行法。
这些原理极其殊胜,我因此也很是感念大恩上师法王快意宝,上师老人家通达了统统显密佛法,而且以身作则去实践这些原理,受他老人家言传身教的影响,传承学生们对世俗和胜义的善根都很重视,真正做到了二资双运。在当今期间,这样的上师和学生都长短常有数的。能值遇大恩上师,这确实是多生累劫的福报,每当我想到这一点,心田老是有说不出的欢欣。我并不是存心说一些溢美之辞,本身心田深处确实有这样的谢谢之情。
下面讲在传法善常识前作扶养。
我们在善常识前求法时,不该两手空空,什么扶养都没有,这样的求法是不公道的。固然处死与上师不必要财产,但假如本身显着有财产,却舍不得扶养,这会耗尽本身的福德。具有法相的善常识不会为财产而传法,但为了不致耗尽本身的福报,尤其是为了表现佛法的贵重,也为了表白对佛法的尊重,学生应该慷慨扶养。
《米拉日巴尊者传》中有一则鄂巴喇嘛为求法而扶养上师的故事。鄂巴喇嘛是玛尔巴上师的学生,有一次,鄂巴扶养了玛尔巴上师大量财物后,对上师说:“上师啊!我的身口意都属于您老人家。这次我把全部的工业都带来了,家里只剩下一只母山羊,它是羊群的祖母,由于它其实太老,又是跛脚,以是才把它留下了。我把这些都扶养给上师,请您赐予我殊胜的灌顶与口诀,出格是耳传派的甚深口诀!”说完向上师顶礼。玛尔巴上师笑着说:“哦,深远殊胜的灌顶和口诀是金刚乘的捷径,依赖此口诀,不必要旷劫修行,此身就能成佛,这是统统口诀中的出格口授,为上师、空行所付嘱。既然你要求法,那只羊固然又老又跛,不拿来还不算所有扶养,我的口诀照旧不能传给你,此外法我早已传给你了!”鄂巴问:“假如我把这只老山羊扶养了,您老人家肯传法吗?”玛尔巴上师说:“只要你亲身去拿来,我就传!”于是鄂巴一小我私人跑归去,把老山羊背过来扶养上师。他把全部的对象扶养后,玛尔巴尊者很是欢欣地说:“所谓奥秘真言乘的学人,就是像你这样的学生。着实,一只老山羊对我有什么用呢?但为了尊重法必必要这样做。”接着玛尔巴上师便赐予他殊胜的灌顶和口诀。
没有信念的人会认为,玛尔巴上师的贪婪真大,学生扶养再多工业都不满意,连一只老山羊都不放过。着实按照密宗的概念,在依止上师时,学生必需对上师观清净心,该当想到:上师的任何举动都有甚深的密意。但此刻有些人别离念很重,总认为上师的举动这也差池、那也差池,乃至上师说一句话,他能挑出一百个短处。这样的恶心败行会障碍自相续发生觉受和证悟。着实上师原来没有任何纰谬,是学生的心、眼不清净,才认为上师有纰谬,这就像镜面上如有垢障,镜中展现的面目面貌也会不清净一样。以是莲花生大士有这样的教言:该当同心用心一意祷告上师,平常要以清净心和慈悲心来修炼妙力。
这里讲应该对上师作扶养,但假如上师不肯意接管扶养,学生也没须要强制上师接管。我曾见到这种环境:有一个学生扶养上师一百块钱,上师把钱推归去,对学生说:“我不吸取扶养。”但学生乞求道:“上师!您必然要接管。”又把钱塞到上师的衣服里。上师把钱掏出来扔得远远的,学生又把钱拾返来,跪在上师眼前苦苦乞求。上师想分开,学生一向挡着不放,必然要上师接管……为了一个扶养,给上师增加了很多贫困。着实,在这种工作上,学生应该随顺上师。法王快意宝曾说,假如上师不肯意接管财帛,学生也没须要扶养这些有漏的财物,只要心田作意幻扶养就可以了,这同样可以蕴蓄资粮。
按理来讲,求法者本应对传法者慷慨扶养,可是在实际中,有些小气者就是舍不得扶养。这些人要好好想一想:死死抓着有漏的财物有什么意义呢?有些人一辈子辛辛勤苦蕴蓄财产,但衰亡来姑且,纵然他的财产多如须弥山,也没有权力带走芝麻许,只能两手空空分开人世,跟着业风流落在中阴界。大概在谁人时辰,这些小气鬼才会觉醒过来:人身后再多的财产也用不上,为什么本身生前不消这些财帛作扶养呢?
托尔斯泰有一篇小说,小说中讲了一个田主和土地的故事。俄国有一个贪心的田主,他用生平的时刻和精神来购置土地,最后他的地皮极其广漠,从地界的这边到何处必要骑上马来测量。内地有一个习俗,死者生前要选择本身身后安葬的处所。当这个田主快死时,他为本身选择了一处坟场,在看到本身的坟场时,田主溘然大白了一个原理,他感应地说道:“一小我私人着实只必要六尺长的土地就足够了,这一点土地就可以把本身放进去,但我却把一辈子都挥霍在多余的土地上。”
此刻有些富人把钱存在银行里,本身舍不得享用,也不肯意孝顺给社会,他们的财产仅浮现为存折上的数字,另外无有任何实义。当他们分开人世的时辰,一分钱也带不走,一辈子蕴蓄的财产被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朋分一空。这些富人固然暂且拥有宽大的财产,最终却一无全部,用佛家的话来讲,他们的工业就是不坚硬的工业,最终一定会被侵夺。
奈何让不坚硬的工业成为坚硬的工业呢?《法化谈丛》中说,早年有位巨贾,他一向苦于无法保管本身的财帛,他想:若将财帛埋在地下,生怕地鼠会偷走;若藏在丛林中,生怕猿猴会搬去;若藏在水里,生怕水中的动物移动;要是交给亲人,生怕他们铺张无度……想来想去,照旧本身随身带着保险,于是他将全部的工业兑换成黄金,每天缠在腰间。一次这个贩子途经某地,见到街道中央摆着一个大钵,交往的行人都向钵中扔钱。巨贾问一小我私人:“这些人在干什么?”那小我私人说:“你不知道吗?这是民众福田,舍一得百万万亿倍酬报,今后会受用不尽。佛在《宝积经》中说:‘我不舍财,财将舍我,我今当舍,令作坚财。’这口大钵就是坚牢藏,款子财物一入个中,五家不得共享[1],唯扶养者独自享有。”巨贾听后欢欣雀跃,说道:“我获得请托财物的甜头所了!”就解开腰带,将黄金放到钵中,又到寺院里皈依三宝,众比丘为他诵经忏罪,他心开意解,得到了须陀洹果。这个贩子通过扶养三宝,把被五家共享的工业酿成了坚财,看了他的故过后,各人分明该怎样保管工业了吧。
《大智度论》中说:“荣华虽乐,统统无常,五家所共,令民气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性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所以之故,应行布施。”财产固然能带来暂且的快乐,但统统都是无常的,最终本身的财产会被五家共用,并且人的心会由于财产而狼藉不定,这也是一种疾苦;并且,人什么时辰死是说禁绝的,因今生前有自在时,除了留下糊口必须的资具以外,多余的财物都要用来上供下施。
有些人说:不是我不肯意扶养,而是我太穷了,没有扶养的手段。着实,扶养不在于钱多钱少,只要有扶养的意乐,再穷的人都能扶养。纵然作不了大扶养,扶养几朵花总可以做到吧,你可以在田野采几朵花,可能买几朵花来供佛,以这样的扶养也能蕴蓄宽大的福德。
原理已经讲得很清晰了,因此无论贫荣华贱,任何人都应精勤作扶养。但此刻存在这种征象,在断恶积德方面,有的人对付宽大之事怯懦不为,对付细小之事不屑一顾,这样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一无所成。此刻这种环境相等广泛:当我们劝有些人做大的善事时,好比出家受戒、终生食斋可能做慈善奇迹,他们认为这太难了,基础做不到;劝这些人做小的善法时,如供一盏灯、点一支香、念一句佛,他们又认为这微不敷道,乃至反过来还讲一些似是而非的原理,“搞这些有什么用啊?人生就像阳光下的露珠,很快就已往了,照旧实时行乐吧……”着实,对大的善法怯懦、对小的善法轻蔑,这都是不该理的,我们应该遣除这两种心态。
假若有勇气,有些大的工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坚苦。每小我私人都是一盏灯,每盏灯都有一份光和热,都能遣除暗中、带来温顺,假如不肯意放出光和热,这就是本身的差池了。有些人进修大乘佛法已经多年了,心态照旧很怯懦,一提到为三宝发心干工作就摇头:我哪有这个手段?只要本身有吃有穿就已经不错了。我认为这些人应该改变心态,要握紧拳头给本身打气:别人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我这样懦弱?假如能引发出勇气,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一小我私人成绩的巨细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心。早年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德国有两兄弟移民到美国,最初他们在纽约营生,糊口很艰巨。其时两兄弟的心态完全差异,哥哥以为在一个生疏的都市很难有所作为,于是到乡间买了一块地种菜,而弟弟没有垂头,他白日打工,晚上修业,他的专业是地质学和冶金学。四年后,弟弟大学结业了,他到乡间去探望哥哥,哥哥问他:“你此刻拥有什么?”弟弟说:“除了文凭,此外什么都没有。”哥哥说:“你照旧跟我扎踏实实地干活吧。我带你去看看我的菜地。”在菜地里,弟弟蹲下来看了看菜,又看了看菜底下的土,然后进屋拿了一个脸盆,在内里盛满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盆里漂洗,徐徐地,在盆底呈现黄灿灿的金属屑。弟弟昂首看着哥哥说:“哥哥,你知道吗?你是在一个金矿上种卷心菜!”因为兄弟俩最初的心态差异,导致他们中间的举动差异,最终在统一块土地上得到的收益也完全差异。
再举一个例子。四小我私人去统一个花圃,一小我私人精力不正常,他以为这是地狱,花圃中的美景反而给他带来疾苦;第二小我私人认为这个花圃很美,在花圃中得意其乐;第三小我私人见到花圃中的美景,以自我脱节的心扶养诸佛菩萨;第四小我私人以菩提心摄持,将花圃中的美景扶养诸佛菩萨。同去一个花圃,因为心田的状况差异,每小我私人的收成也完全差异。以是,心是抉择统统的,道友们假如善用此心,完全有手段在佛法上做一些大事。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轻蔑小的善事,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蕴蓄资粮。有些善法看上去不起眼,现实上它的好事很是大。《大悲白莲花经》中说:“观想如来后,仅向空中抛一朵花,其善根我以善逝佛智也难以权衡宣说。”一样平常人以为,扶养一朵花长短常小的善事,然则这个教证说,观想如来后,仅仅将一朵花抛向空中作扶养,连佛的伶俐都难以权衡其好事。好好想一想这个原理,我们确实不能轻蔑任何看似细小的善法。我对这些原理是笃信不疑的,天天早上起床后,心田都要观想诸佛菩萨,然后一边念扶养咒一边向空中喷香水作扶养。
《妙法莲华经》中说:“若人狼藉心,以致以一华,扶养于画像,渐见无量佛。”这个教证讲的很是清晰:是以狼藉心扶养,没有要求安住在生圆次第可能禅定的地步中扶养;是在墙壁的画像、唐卡可能佛像前扶养,不是亲身在佛眼前扶养;是扶养一朵花,不是扶养很多花,以这样的扶养也能逐渐见到无量的佛[2]。再退一步讲,即便对佛没有信念,只是以某种偶尔的人缘对佛作扶养,这也一定有好事,佛经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
以是行持善法并不必要太高的要求,但此刻有些人常常说:“心散狼藉乱的,还扶养什么啊?这没有任何好事,应该放下这些勤作,只要天然安住就可以了。”这些人说的话很大,但他们在现实动作中,该安住的天性一刹那也安住不上,而不应放下的断恶积德却全都放下了。道友们该当留意,不要被这些似是而非的说话误导了。我们事实是凡夫人,在做善法时必定会发生各类妄念,乃至长短常恶劣的动机,但不能因噎废食,放弃统统善法。暂且有一些别离念并没相关,只要能常常提起正知正念,并采纳各类对治法,使恶念逐渐镌汰,善念逐渐增进,这就是一种修行。
通过上面的说明可以知道,很多善法的形象固然不大,但好事并非微不敷道。假如拿出一大笔钱作扶养,可能安住在一念不生的地步,这些一样平常人很难做到,但适才讲的善法大家都能做到,好事又庞大,想蕴蓄资粮的工钱什么不去做呢?
接着讲在僧众共修的法会中作扶养。
在进行大局限的法会时,云端佛学,由于法会中有密宗的仪轨(此为藏地的环境),具有前行、正行、结行(即三殊胜),而且僧众傍边有很多高僧大德,以是行持善法具有庞大的变数,好事能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因此尤其要在这样的大法会中精勤作扶养。
我们学院每年都开极乐法会,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僧众介入共修,这些都是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在极乐法会中要修持密宗的仪轨,并且有前行发菩提心,正行的念修,结行回憧憬生仙人天下,因此,假如能对极乐法会作扶养,好事确实很是大。不只云云,此刻我们天天进修净土法,这也可算是开极乐法会,由于我们每堂课都有前行发心、正行闻法念经[3]、后行回向,以是此时若能作一些扶养,好比供灯、供水、供花,也会有很大的好事。
此后学院开大法会时,但愿各地的道友起劲介入共修。能亲身来学院虽然很好,假如不能来学院,可以在内地举行共修法会:齐集在各自的道场中,在佛像前铺排精细的供品,然后一路念咒诵经。此刻汉地有些居士喜好做火供,假若有生圆次第的地步,这虽然有很大好事,但不必然大家都有这些地步。而适才讲的共修法会不必要很高的地步,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介入,并且绝对有很大的好事,以是此后道友们要普及发感人们介入共修。
总而言之,统统此生下世安乐的基础就是蕴蓄资粮。很多人罪业深重、善根单薄,好不轻易碰着了三宝,此时万万不要空过了,要以三宝作为蕴蓄资粮的对境,好好作扶养,多多蕴蓄资粮。人生很是短暂,我们的时刻很是名贵,各人要抓紧时中断恶积德。假如是造恶业,应只管今后推,最后舍弃这件恶业;假如是行持善法,不能嫡复嫡地今后拖,这样有也许会落空,必然要当下行持,争取早日圆满此善法。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统统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统统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澜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1] 五家共享:王臣以执法取之,盗贼以犯科篡夺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破损之,由人共取由天充公之。
[2] 在香花供佛方面,汉地做得很好,寺院里的供桌上常常摆满鲜花等供品。尤其每月的月朔、十五等谷旦,浩瀚善男信女都拿着香花到寺庙扶养,这些人的举动值得随喜。固然他们大概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显宗的空性见、密宗的清净观,但他们对佛菩萨有敬服心和欢欣心,以这样的心态来扶养也很可贵。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寺院的开办者为众生提供了扶养三宝的场合,他们也好事无量。此后道友们假若有手段,也要成立一些道场,最好是闻思修行的道场,假如其实没有手段把闻思修行搞起来,也要塑造一些肃静的佛像,这样很多众生城市来作扶养。
[3] 每堂课后上师方式导公共共修念经。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