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今天,悔不妥初】(今天之果是当初之因的连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妥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丧。“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释教不认可一主宰统统的神或降祸赐福的造物主,以为众生的贫富寿夭及其处境,都是本身的业力造成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正果】(释教修行,谓之“修因证果”。如修五戒十善,证人天果;修四谛法,证罗汉果;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修无上道,证佛果等。邪因结邪果,正果结正果。为区别于“外道”、“邪因”,修行佛法而证到的地步、果位,谓之正果)
三、四谛
报应与四谛:
凡间因果,苦、集二谛。苦是果,集是因。人生是苦的,这种苦果,是由于已往生中造了业因(集),因为业力的牵引,以是感觉人生的苦果。出凡间因果,是灭、道二谛。灭(涅槃)是果,道是因。以修道为因,未来证得涅槃(灭)正果
(1)苦谛(疾苦之果)
【生老病死】
【没精打彩】
【三界无安,如同火宅】(众生所保留的天下按空间分为高下三个条理:最下面一层叫欲界,是食欲与淫欲极其兴隆的众生所栖身的处所;中间一层叫色界,是已经离开了下游的欲望但没有分开物质的众生所栖身的处所;最上面一层叫无色界,是分开了物质而只有精力在于放心状态的众生所栖身的处所)
(2)集谛(疾苦之因)
[无明是疾苦的来源]
【无明】(无明即昧于事理。无明居十二人缘之首,是存亡循环的基础。修行佛法,就是要彻底废除无明)
【习气】(现行的烦恼长期而形成的各种积习)
【烦恼】(能侵扰心性的身分。基础烦恼:贪、嗔、痴 三毒)
【尘劳】(世俗事宜的烦恼)
【尘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鄙谚中谓与尘寰的人缘。
[不同生起执着]
【不同】(事物的差别、差异。在佛学上,是针对划一而言,是妄念的反应。舍离不同之见,才气到达开悟地步。如众生划一,怨亲不二,等于无不同地步。但所谓“划一”,并不是抺煞征象上的各种不同,而是不去执着这种不同 无别离智)
【执着/着】(我执、法执:坚强常一稳固的主宰之“我”,发生各种我见;坚强外境实有,发生各种法 见)
[执着的状态]
【优柔寡断】(躁动狼藉之心如猿猴攀附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如同奔马,追逐外物。优柔寡断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优柔寡断视为修道的障碍)
【痴心贪图】(愚笨荒诞、不能实现的心思和设法。痴,无明)
【一厢甘心】(《百喻经》愚人到国都里嬉戏,偶见公主,相思成疾,几至命危)
【家贼难防】(释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
[执着的功效]
【飞蛾投火】(喻自取歼灭)
[执着导致了单方面]
【瞽者摸象】(对事物只有单方面、支离的相识)
【镜花水月】(《景德传灯》:“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井/水中捞月】摩诃僧祗律
[爱欲的执着]
【爱河】(爱欲感化民气,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苏轼:欲平苦波浪,先干爱河水)
【欲火】(情欲炽盛如火)
(3)灭谛(觉悟之果):涅槃的地步
[觉悟的名称]
【脱节】
【自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觉悟】(察觉、开悟伶俐)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众生涯亡循环的地方,布满疾苦烦恼)
【别具只眼】(还有一番奇异的眼力与高深的看法) 慧眼 第三只眼 天眼 顶门具眼
[觉悟的感觉]
【桶底脱落】(无明暗室、无明长夜为密不通风的黑漆桶。桶底脱指伶俐照耀、豁然大悟的地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