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事相灌顶 行者未能定中密受灌顶,阿?黎须建立具支坛场,资其观感。具支者,具备种种事相支分也。如以图像表示轮坛诸尊;以瓶水表示诸佛法流;以及其他种种庄严事相皆是。行者对于事相观感所得,能增强法流之力,获得灌顶实效;故有事相灌顶之名;亦曰具支灌顶。
就实用言之,灌顶又分三类:
(1)结缘灌顶 学人未能发菩提心;不克受三昧耶戒;虽参加灌顶;只与本尊结一胜缘。仗此净因,将来对于密乘或有较大之倾向。其能独持本尊真言不懈者,亦许得显浅之效验。
(2)学法灌顶 学人发菩提心,受三昧耶戒,而灌顶者,不论破执程度如何,但肯依法专心行持,总称学法灌顶;亦名受明灌顶。其灌而不持,且亦未尝开悟;虽号称发心受戒,究与结缘相类。
(3)传法灌顶 真正密乘行者既入最上瑜伽宗,确与金刚心相应者,则有转******能力,应受传法灌顶,绍阿?黎位,利益众生。然尚须具备多种道德乃称厥职;详如《大日》、《苏悉地》二经。
显教由应化法身随缘施设;密教由受用法身恒常宣演;然实彼此互相推动;缺一不可。盖无受用身之住持,莫从应化;无应化身之流现,难显受用。毗卢遮那之说《大日经》,盖当释迦成道之初;因化身出兴之牵动,而衬起他受用身恒常说法之妙相也。毗卢遮那之说《金刚顶经》,盖当释迦涅磐之后:因化身入灭之牵动,而衬起自受用身恒常享乐之妙相也。
密教由毗卢遮那如来直接宣演,故以如来为初祖。金刚手为首座当机,直承两部大经而绍阿?黎位,故称第二祖。龙猛菩萨为释迦入灭后最先传承阿?黎职务者,故称第三祖。继此法统,则龙智菩萨也。
龙智阿奢黎之住世,为印度纯粹密乘初兴之时,数百年间传承斯门之尊者究有几人?事属秘密,难以详考。惟佛灭后一千一百年,印度有清辨菩萨传习金刚陀罗尼成就,得留寿于“阿素洛”宫以待弥勒佛下生(见西域记),此乃最有典据之事实。
《大唐西域求法僧传》云:持明咒藏梵本有十万颂;唐译可成三百卷;现今求觅,多失少全。佛涅磐后惟龙树菩萨特精此道。龙树弟子号曰难陀,传授其法;持咒十二年,瑞应叠著;乃将所学之咒摄为一万二千颂;释理精微;陈那论师大为佩服。此于龙智之外别树一帜者也。道琳法师尝学其法,惜未能归唐宣传。所谓十万颂究属何部真言?于金刚顶大日两宗同异奚若?不得而知。
一门之尊只代表局部法性,未及全部也。虽以毗卢遮那如来为本尊,亦一门摄。其未与二空真如相应者,纵见遮那尊相,不过应化身境界。若能开显全部法性,乃称普门之尊。修之者,又须真破三重妄执,方见遮那受用身。倘欲自成受用身,则须先证金刚心。得此根机,方合授与传法灌顶。龙智留寿七百余岁以俟其人,卒有金刚智三藏继承法统,为第五祖。
唐贞观时,玄奘三藏,尝遇龙智阿奢黎于印度,年将七百;貌若三十;以传承密乘相劝。奘以非素愿,只受中观法门。又将百年,有善无畏、金刚智两三藏出,先后得传大法为阿奢黎。然无畏未尝多传,法统早绝。故金刚智独称五祖。不空三藏承之,则称六祖;后更学于龙智以广其道,然不与五祖同辈也。
玄奘三藏之游学印度,盖当七世纪之初,正值戒日王御世;显教隆盛之极,亦日中将昃之时。戒日王已逝,国势大变,外道嚣张。历数十年瞿波罗王崛起,具大势力;虽能维持佛教,而不克遏止外道之发达。再传至达磨波罗王,以显教偏重理解,实效微小;乃专尚密乘;建超岩寺,延请密宗大德住持之;时当八九世纪之间也。
当时密宗大德相继主持超岩寺者,为师子贤大师,及其弟子智足也。师子贤以空宗学者入密,初本寂护弟子。后三百年,有阿提沙住持此寺,亦以空宗入密者(寂护阿提沙乃先后入西藏树立佛教之人故西藏佛教以空宗为基础也)。
密乘盛行于印度三百余年,行者有无修习两部普门大法之人,尚待考据。然为应付当时外道宗尚故,自然以专修外金刚部一门之尊为多。十二世纪末叶,回教徒蹂躏印度,佛教绝迹本土;密乘大师纷纷逃避西藏焉。
西藏广传印度晚期密教,擅长一门之尊者当然不少其人。而于两部大法最高学理,尚未闻有相当研究(参观《西藏佛学原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