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部,是大众部最后分出,据《宗轮论述记》,说在佛灭后二百年满时,外道大天在大众部中出家,与彼部僧重详五事,因兹乖诤,分为三部。为了重详五事而分裂,但此事应在大天南游弘化数十年后,乃是承大天五事之大众部学者,可能是为了思想及住处的隔离而分裂成数派。《部执异论》说这次分裂成支提山(即制多山)及北山住之两部。《文殊师利问经》则说此次分为东山及北山二部。据佛音的《论事注》,称东山、西山、王山、义成山之四部为案达罗派。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称大案达罗,城侧之东山、西山,有二古寺,旧属於大众部。 如果要问案达罗在何处?这要考察支提山的位置,据日本《国译大藏经》论部卷一三附录载,它是在吉斯特那河(Kistna R.)畔的别克士韦陀(Bexvada) 对岸的支提山。此处的案达罗,即是指南印度哥达瓦里河(Godavari R.)以南,并包括吉斯特那河以北的地区。这里的土着,有其特殊的文化及信仰,大众部佛教受其薰染而再分裂,是可能的。婆罗门教湿婆派的夜叉罗刹等,均为此等南方民族中的产物,在湿婆神像之中有同其妻拥抱淫亵之姿,今之印度教中,尚有男女生殖器的崇拜。到了大乘的密教,就有以男女性交为修持法门的情形出现。大众部在案达罗派之后,即消融於大乘佛教,初期的大乘出现在南印度,大乘密 教,也说由「开南天(竺)铁塔)」而得。 (二)上座十一部: 上座部最初分派,出了说一切有部,据说上座的根本部者,因见解不同而离开了旧住处,转到雪山之麓,成为雪山部。所以,连雪山部算起来,上座虽称十一部,却有十二部的名目,可资介绍的则仍为十一部。 1.雪山部(Haimavata-h.):《十八部论》(《大正藏》四九·一八页上)称此为「先上座部」,《部执异论》名此为「上座弟子部」,《异部宗轮论》名此为「本上座部」。但此部的宗义,大多与一切有部相反,倒与大众部接近的多,采用大天五事,即其一例。又主张没有「中有」,亦与大众部一致;一切有部是相信有情众生在「欲色界,定有『中有』」的。因此,根据大众部及分别说部(如《大史》)所传,则将雪山部列入大众部的末派。据印顺法师的推定,仍以有部所说的为当。 2.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a-h.):此部思想严整而广博,当以另节介绍。 3.犊子部(Va-ts1-purow1-ya-h.):《部执异论》称此为「可住弟子部」,《唯识述记》又称此为「皤雌子部」。此部是继承《舍利弗阿 昙》的思想而来,对此思想之不足处,加以补充的解释,由於所见不同而再分裂。此部虽自上座部分出,却受大众部教义的影响很深,而一般学者均以舍利弗持有大乘思想,故在犊子部,将如来一代教法分为五藏:过去、现在、未来(此三是有为法)、无为(无为法)、不 可说(非即非离蕴之我),此五藏的「不可说藏」,就彷佛於大乘的如来藏。此部以本体论的中心,便是「非即非离蕴我」的不可说藏,破斥凡夫的「即蕴我」及外道的「离蕴我」,而以非即非离蕴我作为诸法的本体。因此,这一不可说藏,又相似於大乘阿赖耶识的思想了。但此部仍执有一个诸法本体的「我」,故被清凉国师在《华严玄谈》卷八中评为「附佛法外道」。然其虽未及於如来藏或阿赖耶识的境地,却为大乘的唯识思想先铺了路。 4.法上部(Dharmottar1-ya-h.):《文殊师利问经》称此为「法胜部」,《十八部论》(《大正藏》四九·一八页上)音译为「达摩郁多梨部」。 5.贤胄部(Bhadraya-n1-ya-h.):《文殊师利问经》名此为「贤部」,《十八部论》音译为「跋多罗耶尼部」,《部执异论》名之为「贤乘部」。 6.正量部(Sam.mitiya-h.):此部是犊子部下四部之中最盛的一派,《文殊师利问经》名其为「一切所贵部」,《十八部论》(《大正藏》四九·一八页上)音译为「三弥底部」,《部执异论》名为「正量弟子部」。窥基的《宗轮论述记》中说:「此部所立,甚深法义,刊定无邪,目称正量,从所立法,以彰部名。」西元四三二年从印度到锡兰去的佛音,在其撰着巴利文《论事注》时,正量部尚在流行;又从《大唐西域记》知道;玄奘游印时(唐太宗贞观三年至十九年,西元六二九 至六四五年),正量部尚多行於中印、南印、西印地方,东印亦有少许;稍后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大正藏》五四·二○五页上-中),也说到此部有三藏三十万颂,并说当时此部行於西印之罗荼、信度地方者最多,摩揭陀以及南海诸州,亦有少部分传存。可惜在现存的资料中有关犊子系下四部的记载太少,正量部的教义,则见於不知何人所撰及所译的三卷《三弥底部论》(《大正藏》三二· 四六二页上-四七三页上)。此部也是有我论者,大体与犊子部相同,唯其继大众部末派的思想而将大地、命根等「色法暂住」的思想加以分析,把色法的生灭观,分为两类:1)心心所、声光等,为刹那灭;2)身表业色、不相应行、身山薪等,为一期灭。因此,若以西方哲学来看,正量部似属於「现实的实证论」或者「经验论」者。 7.密林山部(garika-h. ):《文殊师利问经》称此为「山部」,《十八部论》(《大正藏》四九·一八页上)称之为「六城部」,《部执异论》名之为「密林住部」。 法上、贤胄、正量、密林山,此四部所存资料奇缺,据《异部宗轮论》(《大正藏》四九·一六页下)说是为了对一偈解释的不同,而在犊子部下分为四派,那一偈便是: 「 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 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 此偈的异解,请参看《宗轮论述记》(《 续藏》八三.四六一页)。但在现存犊子部的教义中并没有此一颂文,现存的《舍利弗阿昙》里面也无此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