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涵是修行的核心-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12 20:4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精神内涵才是关键。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方法是为人服务的,是人在操作方法而不是反之。 有时候许多具体修为努力其实只构成前行。以大乘佛教为例,其所有法的基础(即精神内涵)是菩提心。而许多
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精神内涵才是关键。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方法是为人服务的,是人在操作方法而不是反之。
有时候许多具体修为努力其实只构成前行。以大乘佛教为例,其所有法的基础(即精神内涵)是菩提心。而许多人在大乘佛法中也许浸淫一辈子也未必能真实生起菩提心。金刚乘更是这样,其前提和起点非常明确:就是菩提心!这样说可能有点打击积极性,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就否定一个人其他方面的努力——比如:身心调伏、打坐、禅定功夫等。这些课程可以提前熟悉乃至精通,但离开核心都不称其为佛法!
在这里,需要给某些佛教徒或基督徒努力宏扬教法的精神泼点儿冷水。不要以为我皈依、拜师或受洗过后就怎么样了,其实什么也不是!这一切全是外在的形式。如果你的精神内涵没到位,就是连门儿都没入——包括许多有上师、有殊胜传承、努力修行的人都可能连门儿都没入!因为比起普通人来,他们更容易生起宗教的傲慢和偏见,而这恰是菩提心的障碍——脱离了平等大悲心。他们也许会不自觉地陷入与这种内心障碍长期搏斗的所谓修炼中。相反,真诚、率朴、谦逊之人却有很大的机会,只要因缘会聚就很容易发心。切不要以为只有佛教才有所谓的菩提心,许多有宗教情怀的大哲其实都具备,看看史怀哲的文字就会知道。再说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弟弟死后的发言中,可以分明感受到那个东西发生了!由此才有解散明星社等一系列彻底的行动!
而只要入了门,登堂入室就容易多了。这时自己就有能力把握和选择——到此才有克说的“自己做自己的上师”。这时再也不会有法门或宗教的偏狭,他能随处发觉菩提心——就在众生潜伏的还未能察觉的状态里,他懂得如何去与这份心相应,懂得怎样协助和引发那使人改变的种子。不是理论建构,那是究竟彻底的表达!
但传统修行一般总是容易把焦点放在那些可见和可操作的事情上,而真正的菩提心却一无方法修习——这与克的表达完全一致!因为那不是“自我”努力可以达成的,它本身就是颠覆“自我”的又怎么可以靠“自我”达成呢?但是不是离开了“自我”就可以呢?问题是“自我”要怎样才能离开呢?这个“想离开”的难道不恰是“自我”的反映吗?故到后来必须有禅宗的出现,要禅宗在悖论和逆反中开一脉生机。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克的“灵性虚无主义”——假如这个词在这里使用是恰当的话!
修行的模式自古以来已经就很丰富了,但理念急需更新。正如李小龙的“截拳道”与传统武术,同样的招式与动作,不同的内在精神产生完全不同的实际效果。
因此,对传统修行的反思并不是要舍弃什么,而是真正明白我们要什么、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来源:南海海上观音)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