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记(连载十)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02:17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三)观世音菩萨:六根圆通
3、六根互用与通感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观音菩萨观世间众生的音声救苦救难,那么,如何观音?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睛看色、耳朵听声,大家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从佛菩萨的神通妙用来说,六根可以互用,“六根互用”是佛教的常用词句之一。六根互用的原理是什么?——六根本来就是空的,它们的用途当然不局限于一种。清钱谦益著《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十说:“万松云:有无目山人卖卜,雨过泥涂,著鲜白鞋入市。人问:汝无目,如何泥不污鞋?山人举拄杖云:拄杖头上有眼。以山人为证夜间摸著枕子,手上有眼。吃饭时,舌上有眼。听法识人,耳中有眼。苏子瞻与聋人说话,画字而已。复笑云:我与彼皆异人也。我以手为口,彼以眼为耳。佛言六根互用,信也。”
昙无谶法师翻译的《大般涅槃经》(北本)说:“五者、根自在故。云何名为根自在耶?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如来六根,亦不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以自在故,令根自在,如是自在名为大我。”这里告诉我们,如来具根自在,故能以一根摄六境。比如,佛用他的身根不仅仅能有触觉,还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这一根的作用可以与其它根打通。同样的道理,佛也可以用他的眼根听声音,或者用他的耳根分辨颜色。总之,佛使用任何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作用,甚至能够了知一切众生的所有心念。佛的这种神通是清净广大的六根圆通。在没有达到佛的境界之前,菩萨在六根清净位的时候,也能够有相似的神通。
我这样讲,估计你们可能听起来还是觉得朦胧。很惭愧,我现不出神通,没有办法给你们现场表演一下六根互用是什么样子的。我只好在世间找一个比喻,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上有一种修辞法,名叫通感。美学上也有一个叫做通感的现象。我现在就讲一讲文学的通感,这是世俗人的心理活动和审美观,但也可以算是与六根互用有一点肤浅的相似了。估计采用这种方式讲解六根互用的人不多。因为我过去是学中文的,所以觉得这么讲可以最容易表达,也最容易让你们理解。如果我为了解释六根互用,背诵很多佛教的经论,语句难懂,含义艰深,恐怕你们一时听不明白。
朱自清在他的名作《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描写的是香气,却没有直接说香得如何,而是说仿佛高楼上的歌声,形容荷香的飘渺和淡泊。这是不是用鼻子在听声音啊?当然这不是真实的六根互用,只是通过鼻子的闻香唤起了对声音的感觉。
文学上的通感是指在文学创作或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之间互相沟通,不分界限,这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这种现象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也有温度,声音似乎也有形象,冷暖似乎也有重量。比如我们常说“光亮”也常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音的响上去,好像视觉和听觉相通。又如说“热闹”和“冷静”,把触觉上感到的温度和声音结合起来了。
钱钟书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通感》,举出李渔的作品为例。李渔,号笠翁,清代文学家,写过一本名著《闲情偶寄》。李渔在《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中对宋祁《玉楼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大加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炒’(同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这是李渔在讲词的时候评价宋祁(北宋文学家)的一首《玉楼春》,这首词中有一句是“红杏枝头春意闹”,描写杏花开得非常红艳、繁盛,宛如春意在枝头闹腾一样。这句词是千古名句,宋祁甚至因此有了“红杏尚书”的称号。但是李渔不买账,认为这句话太难理解了。李渔认为:所谓“闹”就是争斗有声,这怎么能用来形容花朵呢?如果可以用“闹”字形容花朵,那么“吵”、“斗”、“打”也都可以用,既然你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我就可以说“红杏枝头春意打”。这个评价很有趣,但是也反映出李渔在文学鉴赏方面不太懂得通感。
其实在文学史上使用类似通感手法的佳句很多,不胜枚举。晏几道(北宋词人)也用过“闹”字形容花朵:“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还有毛滂(北宋词人)的《浣溪沙》:“水北寒烟雪似梅,水南梅闹雪千堆。”花朵盛开的热烈程度,就像一大群小孩子在枝头闹嚷嚷的,这是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闹”字把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是有声音的波动,在视觉里面得到了听觉的感受。
范成大(南宋诗人)说过“已觉笙歌无暖热”。这是形容一个人年纪衰老或意态疲惫,听歌已经没有热情的感觉。笙歌本身有没有温度啊?没有,但是我们都知道其中有冷暖的存在。李商隐(唐代诗人)也说过颜色是有冷暖的:“冬日着碧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温暖的红色配上寒冷的绿色就是“暖红寒碧”,这已经成为诗词中的套话了。
在世间的文学里尚且可以达到通感,观音菩萨作为神通自在的大菩萨,作为已经成佛的正法明如来,能够六根互用有什么奇怪?
讲完这些以后,我们就来进一步分析,观音菩萨以眼闻声,原理在哪里?原理就在于“照见五蕴皆空”。
(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