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白话解(自序品第一之五)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6 10:31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自序品第一之五
九 在法性寺开讲东山法门
[经文]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⑴。
一众骇然。
【注】
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是风动?是幡动?都不错啊!但是,对要修证菩提、要求得明心见性的修行人来说,这样说就不对了。面对眼前景物,保持清净心,向内返照,便没有风动还是幡动的问题了。
[星云大师译文]
有一天,我暗自在想:应当是出来弘法的时候了,不能永远隐遁下去。于是我离开了猎人队,来到广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当时有一阵风吹来,旗幡随风飘动,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动,另外有一个僧人则说是幡动,两个人为此争论不休。我走上前向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
大众听到了,都十分惊异。
[经文]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星云大师译文]
印宗法师请我坐到上席,询问佛法奧义。他听我说法,言辞简洁,说理透彻,并非从文言字句中来,于是问道: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人!很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法已经传到南方,莫非就是行者吗?
我说:不敢!
[经文]
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⑴。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注】
⑴ 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禅定解脱是修学佛法入门的途径。佛陀在世时,先教弟子修学声闻乘、缘觉乘,声闻乘、缘觉乘是小乘法,合起来称为二乘。当弟子们修习声闻乘、缘觉乘功德圆满后,再说大乘法,引导弟子再发菩提心,舍小从大,修习大乘法门。修习大乘法门的人中,有利根大智的,可以在上师的点拨下,心心相印,当下见性成祖作佛,这就是顿教法门。五祖知道惠能是利根大智,在密授衣法时,不必再讲禅定解脱,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师已当下明心见性了。当今有不少人根据惠能大师说的五祖在密授衣法时“只讲见性,不讲禅定解脱”这句话,认为禅宗顿教法门总不讲禅定解脱,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真正用心读好这部《坛经》,便会明白,惠能大师只是反对像枯木死灰那样的空心静坐,说这不是禅,而是禅病。在妙行品第五中就专门讲说修习禅定之法。
[星云大师译文]
于是印宗法师向我作礼,请我出示五祖传授的衣钵给大家看。印宗法师又再问说:黄梅五祖传付衣法时,有指示吗?
我说:指示是沒有,只讲见性,不论禅定解脫。
印宗法师问:为什么不论禅定与解脫呢?
我说:因为讲禅定解脫,就有能求、所求二法,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沒有分別对待的不二之法。
[经文]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⑴。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⑵,作五逆罪⑶,及一阐提⑷等,当断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注】
⑴ 不二之法 外道和二乘人都修习禅定解脱修持法,在修习中,外道执着一切法是恒常的,二乘人会执着一切法是无常的。常与无常,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执着二边的哪一边都是偏见,佛法又把偏见称为边见。把分别二边、执着一边的法称为二法。修习大乘顿教,是出世间上上法,是佛法的究竟境界。《楞伽经》说“佛法起非常非无常”,宣讲佛法的究竟境界,离常、离无常。只有建立无分别智,常无常不二,善恶不二,有无不二,生死涅槃不二,一切法平等平等,这样才能进入无生佛地,才能见到佛国净土,才能到达不生不灭的极乐世界。佛法的究竟境界是一切法不二、一切法平等的不二之法。
⑵ 四重禁 犯比丘四戒(杀、盗、淫、妄语),为四重罪。
⑶ 五逆罪 犯弑父、杀母、破和合僧、害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这五种罪,称为五逆罪。
⑷ 一阐提 犯了五逆罪的人,被认为是断了善根、断了佛种的人,都称为一阐提。
⑸ 蕴之与界 这里指五蕴十八界。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合称五蕴,又称五阴,诸经用这五蕴阐析客观事物在心中形成识相的过程。这是为了教化世人而施设的一种理论。
眼、耳、鼻、舌、身和意,称为六根;与六根顺次对应的是色、声、香、味、触和法,称为六尘,六根六尘合称十二入;与六根、六尘对应的识相,顺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称为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称十八界。这也是为了阐析客观事物在心中形成识相的过程而施设的一种理论。
[星云大师译文]
印宗法师又问: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
我说:法师讲的《涅槃经》,阐明佛性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譬如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陀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不信佛法的一阐提,是否就永断善根佛性了呢?
佛陀说:善根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而说为不断,这就名为不二之法;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是非善也非不善,因此名为不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假见之为二,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知其性本无二无別,无二无別的性就是佛性。
[补注]
维摩经载: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1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2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经文]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
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星云大师译文]
印宗法师听了我所说的法,心生欢喜,合掌恭敬地说:我给別人讲经,犹如瓦片石砾;仁者论述义理,犹如那精纯的真金。
于是为我剃除须发,并且愿意事奉我为师。我就在智药三藏手植的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宗法门。
我自从在东山得法以后,受尽辛苦,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今天能够和刺史官僚及僧尼道俗同在此法会中,无非是多劫以来所结的法缘,也是宿昔供养诸佛,共同种下的善根,方能听闻这顿教得法的因缘。
教法是过去的圣人所传下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愿意听闻古圣教法的,各自先行净心;听完之后,各自去除疑惑,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沒有差別了。
大众听完惠能大师的说法后,心生欢喜,作礼而去。
[补注]
东山是地名,什么是东山法门?在《宋高僧传》里记载,魏朝末年时,天竺沙门达磨得禅宗妙法,这个禅法是传自释迦牟尼佛,以授衣钵为记。达磨祖师来到中土,隐于嵩山少林寺。后来达磨祖师传法给慧可,慧可又付法于僧璨,僧璨付法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大师。因为道信与弘忍都是驻锡东山,开演禅宗心法,所以后人又称禅宗法门为东山法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