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长老开示:《六祖坛经》时机品──法海禅师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6 00:32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释教文集、英华集、法师开示、念经感到、因果报应等,一部得当当代人阅读的释教文集。
《六祖坛经》时机品──法海禅师
(一)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统统相即心,离统统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窍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时机品是六祖人人应机说法,以问答方法开示参学之人,使其一听便能开悟。佛法首重悟心,悟心之后再修心、修道,更能落实。心是基础,这念心守好了,就具足戒、定、慧。契悟这念心之后,也不故障修,持戒、诵经、打坐修各种加行,反而更能点石成金,云云即“一乘任运,万德肃静是诸佛”。依照佛法勤奋修行,始终不离当下这念心,就是真正的菩萨行。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韶州曲江位于广东,韶州又称韶关,至今仍在。这些都是有史实按照的,不是任意虚构出来的。“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法海禅师第一次参六祖人人,启齿就问“即心即佛”的题目,恳请六祖人人开示什么是“即心”?什么是“即佛”?即心,就是发问的这念心始终清晰大白,心始终在定慧傍边。不起贪瞋痴的这念心等于佛,不要其它去探求。
“即心即佛”不单是法海禅师的题目,也是我们的题目,以是藉由法海禅师的发问作为缘起,假设本身就是法海禅师,正在问:什么是“即心即佛”?听了六祖人人的开示之后,大概就可以或许开悟。法海禅师问“即心即佛”,早年也有人问过同样的题目,这里举出两则公案。一则是在唐朝,慧海禅师所着《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记实,一位行者问慧海禅师。另一则公案是《景德传灯录》所记实,明州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人人,同样也是问“即心即佛”作何表明。
第一则公案,唐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记实:“行者问:‘即心即佛,谁人是佛?’师云:‘汝疑谁人不是佛?指出看!’无对。”有一位修行人问:“即心即佛,哪个是佛?”“师云”,“师”就是指慧海禅师。慧海禅师答复:“你猜疑不是佛的谁民气,指出来看看!”
“谁在猜疑?”打禅七时也常常讲:“谁在念经?”念经的心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心就是,找也找不到的。“起心即错,动念乖真”,一找就起了动机。能听法的心就是觉性。觉性存在,佛就存在;觉性不存在,佛就不存在。“汝疑谁人不是佛”,除了这个困惑之外,还可以或许指出此外佛吗?行者“无对”,这位修行人不知道怎么样对答。慧海禅师说,能想的心、不想的心清清晰楚就是佛,可是这位修行人不知道这个原理,以是“无对”,答不出来。
“师曰:‘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慧海禅师继承讲:“通达了,处处都是佛,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所有都是佛,没有哪一个不是佛;没有悟到这念心,永久都不会知道。”“乖疏”,意为疏远,指离佛还很远。这念心未通达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这念心,却不知道一路心动念,便离佛十万八千里,疏远得很。这念心通达了,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入、十八界随拈一法皆是佛法,起心动念就是佛。
另一则“即心即佛”的公案记实于《景德传灯录》:明州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人人问道:“怎样是佛?”什么叫作佛?佛在那边?怎样才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发问的这念心就是佛,不必其它去找了。除了能问的这念心以外,那边尚有佛的存在?离心别无佛,离心别无道。法常禅师言下大悟,入大梅山住二十年。“大寂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僧人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克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克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夫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尽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公共,梅子熟也。’”
明州大梅山的法常禅师一听马祖人人说“即心是佛”就开悟了,便至大梅山调养圣胎。这个动静风行一时,其后传至马祖人人耳中。马祖人人想考试、考试他,是否真的悟到“即心即佛”的原理,于是派了一位法师前往摸索,说道:“传闻你在马祖人人门下开悟了,以是在此住山。你其时悟到什么?获得什么?”法常禅师答复:“马祖人人向我道:‘即心是佛’。”
这位和尚顿时就说:“马祖人人克日说法又差异了,早年是讲即心是佛,此刻又不讲即心是佛了。”大梅法常禅师就问:“作么生别?”既然不讲即心是佛,那么此刻又讲什么法?这位法师接着说:“马祖人人克日不讲‘即心是佛’,他说‘非心非佛’,既不是心,也不是佛。”什么意思?就是禁绝启齿,讲佛差池、讲心也差池,一说出来就是生灭,启齿即错,动念乖真,以是克日又讲“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也是一种窍门。早年讲“即心即佛”,是由笔墨般若契悟实相般若;由有念、有想,契悟无念、无想的这念心;由有言、有说,契悟到无言、无说的这念心。换言之,马祖人人调查众生的时节人缘,此刻不采笔墨、言说来接引了,启齿即生灭,以是又道:“既不是心,也不是佛。”说心、说佛皆是生灭,比如“一成不变,剑去远矣”,以是不能讲、讲不得,这是最高的地步。“如人饮水,内心稀有”,一讲出来便成为形容词。上上根机的人一听到“心等于佛”,顿时就能开悟。其后这句话逐步传播却酿成口头禅,大家城市说“即心即佛”。因此祖师顿时又开出另一种窍门──禁绝启齿,就讲“非心非佛”,省得公共落进口头禅。
“师云:‘这老夫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尽管即佛即心。’”大梅法常禅师又讲:“不管马祖人人横说竖说,早年讲‘即心是佛’,此刻又讲‘非心非佛’,这个老头儿专门使人错杂颠倒,疑惑、诱骗别人。”为什么大梅法常禅师会这么说?由于他已经悟到“即心即佛”的原理了,如人饮水,内心稀有,知道全部的言说都是利便,何时该赞佛叹祖?何时该呵佛骂祖?就分明拿捏。原来这念心不生不灭、一法不立,马祖人人偏偏要嗣魅这么多对象出来,使人去捉摸、去思惟,使人落进口头禅,落入利便,失去毕竟。以是大梅法常禅师呵叱马祖人人专门迷乱人,听凭他说“非心非佛”,我尽管“即心即佛”。
大梅法常禅师已经悟到诸位听法的这念心,不管怎么讲他都能大白,绝对没有丝毫的猜疑。这位和尚便归去据实禀告马祖人人,马祖人人云:“梅子熟也。”这人不会受骗了,听凭怎么讲,就算释迦牟尼佛现前说:“非心非佛”,他也不会信托佛祖所说的话,由于他已经契悟了这念心,契悟“即心即佛”的原理,统统言说都是利便。以上举这两则公案来声名“即心即佛”的原委。
不单禅宗祖师这么讲,净土宗《观无量寿经》也是这么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此可知,禅与净原来就是一体,禅净一如。这念心灵明不昧、随处作主、如如不动就是佛;打贪图、起烦恼、生邪见,这念心就不是佛。能听的心就是佛,这就是一条正路、一个入处。既然有了入处,就比如走路找到第一步了,往后不必要再到心外去东找西求,常常在心上去观照,不打贪图、不起恶念,了了理解。古德说:“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一念不生”就是体,“诸恶莫作,众善履行”就是用;用了往后要知道“用而无用”,用了往后不浸染想,又归于清清晰楚、了了理解,这就是不生不灭的佛。假如执着用,这念心又成了生灭,属于生灭佛。
(二)
法海禅师也是问“即心即佛”,但愿六祖人人慈悲指点,怎么样才是即心即佛?“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统统相即心,离统统相即佛。’”六祖人人即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前念不生,就是听法的这念心不起心动念,不想已往、此刻、将来,就是不生。假如前念不生,却在这里打打盹、作不了主,清清晰楚、明大白白、如如不动的这念心消散了,觉性不存在,佛就迷失了。《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了理解、随处作主的这念心始终存在,就是“无住”、就是“生心”。《金刚经》云:“善男人、善姑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住在清清晰楚、了了理解、不打打盹、随处作主的这念心上。无住,就是如如不动;不灭,就是了了理解。如如不动就是定,了了理解就是慧,定慧不二的这念心等于佛。
倘使第一句话听不懂,顿时第二句又再表明,“成统统相即心,离统统相即佛”,“成统统相”,就是假观──修六波罗蜜,建筑道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些就是“成统统相即心”。“离统统相”,就是不着统统相,如《金刚经》所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通达无我法者,就能离相。除此之外,还必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还要修统统善法,这念心既离相、又即相。
倘若执着这念心,就属于福德、属于生灭,以是六祖人人接着讲:“离统统相即佛”,做了善事,不住在善事上,就是“离统统相”。诸位在这里听法,每一字一句都要听得清清晰楚、了了理解,没有听错、听漏,可以或许将每一句话的原理记得明大白白,这就是“成统统相即心”。可是假如执着善法,照旧成为福报、成为生灭,以是必需“念而无念,行而无行”,行了往后,能所俱空;念了往后,无能无所,这就是“离统统相即佛”。这是什么佛?不生不灭佛。这念心始终有定力、有伶俐,定慧不二,像一潭止水、一面镜子,像虚空般宽大,这就是佛。“后念不灭即佛”及“成统统相即心”在声名心之用,“前念不生即心”及“离统统相即佛”则声名心之体。体不离用,用不碍体,体用不二,这就是实其着实契悟了这念心。
“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窍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倘使在这念心上说体用、生灭、前后、修证……始终是说不完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照旧嗣魅这念心的原理。“归元无二路,利便有多门”,将这念心放大,周遍沙界;将心收返来,又了不行得。始终是在这念心上来说。倘使要详谈这念心,一万劫都讲不完。
“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窍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六祖人人生怕法海禅师照旧没有步伐契悟“即心即佛”的原理,以是很慈悲地总结前面所说,从头以偈语的方法再讲一遍。“即心名慧”,了了理解的这念心就是慧;“即佛乃定”,如如不动的这念心就是定;“定慧等持”,既能清清晰楚,又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定慧等持,划一不二。假如光是坐在这里不动,那只有定没有慧。假如静坐时忖前思后,攀登颠倒,或是起了贪婪、瞋心,心摇动了、心跑掉了,这也不是慧。这念心必需始终不动,而且清晰、大白,这就是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憨山人人曾说:“修行很简朴,二十年不动意根,保持清净心就是修行。”无论大乘、小乘都讲“诸恶莫作,众善履行,自净其意”的原理,“自净其意”就是伶俐,“诸恶莫作,众善履行”就是福德。每时每刻不分开这念心,就是这么简朴。
“悟此窍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悟了这个窍门之后,还要每时每刻调养。倘若悟了之后不知道调养,修行仍然没有步伐乐成。以是,悟了之后,仍必需薰习,始终要安住这念心,安住在定慧上,云云勤奋,此生就可以或许成绩、就可以或许了道。“用本无生”,心的浸染,原来就是从不起心动念、不生不灭的处所去访魅照,以是用了之后不浸染想,就是无生;倘行使了之后,每时每刻执着能用之心和所攀登之境,有意、有境,就是有生。因此,用了往后,用而无用,用不浸染想,没有能用之心,没有所攀登之境,能所俱空,最后归于不生不灭,始终归于“定慧等持”。“双修是正”,“双修”就是定慧双修,这念心有定力又有伶俐,修了善法,又不执着善法,这就是正,就属于正念、正定。
一样平常人传闻修行是一念不生,就执着于一念不生,着实一念不生,并不故障有念。一念不生是体,有念是用,用了之后又归于无用,心始终可以或许作主,就称为“一乘任运,万德肃静是诸佛”。倘使大白这个原理,就只有一乘,没有二乘,只有当下这念心清清晰楚、了了理解、如如不动,这念心就是一乘。在一乘傍边修六度万行,修了往后又不执着统统窍门,始终安住在实相、定慧上,这就是正,不然就是邪。正,就能得脱节,就可以或许契入实相。
(三)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法海禅师听完六祖人人的开示,顿时契悟了这念心,就说了四句话。“即心元是佛”,原本发问的这念心就是佛、听法的这念心就是佛,到别处是找不到的,可以或许始终不离当念,泛泛心就是道,心就是佛。
“不悟而自屈”,倘使没有悟到,不知道观心访魅照,不知道使心清清晰楚、明大白白,则是本身对不起本身,跟本身过不去,同时也对不起本身的清净心、不动心、佛性、觉性,委曲了本身,也委曲了古佛,本身认为很忸怩。这念心本来盖天盖地,以是又称之为古佛。不从这念心上去契悟,而在表面探求,始终是走错路、走远路,本身害了本身。
“双修离诸物”,悟了往后还要保任,每时每刻清晰大白就是慧,每时每刻如如不动就是定,这就是定慧双修。在静中养成、动中锤炼,云端佛学,锤炼了往后“离诸物”。“诸物”就是六根、六识、六尘,十二入、十八界,表面的统统地步、心中的全部妄念等。每时每刻只有定慧,其他的都不是,就是这么简朴。
固然听起来很简朴,然则每每听完开示,一出课堂就健忘了,既没有定也没有慧。别人惊叹几句就很兴奋,别人诋毁,顿时起烦恼,立即人我、长短、诸物……所有现前,那边尚有定慧?那边还能离诸物?以是,修行就是要下定刻意,要相识“悟道轻易,修道难;修道轻易,证道难”。
证,必需每时每刻工夫成片,白日、晚上,顺境、窘境,静境、动境皆是云云,这就是工夫。一旦证到这念心,心每时每刻都像一潭止水、一面明镜,等于果位上的圣者。达此地步,凡圣不立,这念心原来就是圣。
法海禅师问六祖人人“即心即佛”是什么原理?六祖人人开示之后作个总结,法海禅师顿时就彻悟了。诸位假如能将这些公案、偈子背得倒背如流,时刻一久,便能以名昭德,顿时就可以或许大白“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的原理。悟了之后本身哈哈一笑,认为已往其实是本身对不起本身,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离作别觅道”。
悟了之后,还要“双修离诸物”,仍然必需修统统善,不执着统统善,能所俱空,物我一如,始终以定慧为因,始终守着这念因心。所谓“因心即果觉”,因地心就是果地觉,因果始终是不二的。对付这个原理没有丝毫的猜疑,就是真正契悟了。倘使诸位听了这些原理,没有丝毫的猜疑,也是契悟了。
悟了往后,还必要一段时刻勤奋修行,修行没有此外,就是改变本身的习气罢了。修善而不执着善,心始终在定慧之中。行住坐卧傍边,常常检修反省,撤除本身的习气,同时还要不执着检修反省,心始终保持定慧不二,这就是因,因等于果,始终是不生不灭的因。清清晰楚、如如不动,不是想出来的,这念心不想已往、此刻、将来,原来就是不动,原来就是清清晰楚,以是说“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