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之七——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二)-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08 12:09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那我们建立这样子的一些观念,建立这样的一种佛法的知见,才能够容易做到说如何“兼济天下”,在过去讲“小善独善其身,大善兼济天下。”自己在无始以来不断地生死轮回,那我们在无始生死轮回的这样子的链条上面来看,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而已,也就是说,在家的父母兄弟姐妹的这样子的一个人伦的关系它仅仅是今生今世的。比如说你这世你的父母生了你,那么你这个父母去世以后,也可能再投胎、再生到你家里面,可能就会变成你儿子的儿子,就会变成孙子,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死轮回过程当中,都是曾经互为父母。所以《梵网经》里面讲到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就是把所有的人都当成、看成自己的父母。那么如果我们从无始无终、无限生命来看待这个问题,来推演,这样子的一个命题是能够成立的,那么我们如果从无限生命、从无有穷尽的时空来认识自己的生命,或者说仅仅我们从一生一世来认识自己生命的,或者说只是从今天眼前这样子一个境界上来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出来的结论和答案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从更长远、更宽广这样子一个境界来认识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大家到寺庙里边来,我们整个的环境很好,这个山非常的雄伟,我们在晚上的时候也能够常常看到月亮、早晨也能够看到日出、傍晚也能够看到彩霞等等,那么寺庙里面有古老的石桥、古老的银杏树、古老的寺庙等等。那么,也有这么多的法师在修行,在带动大家,也有好多好多的义工发心护持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那我们只有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注意它,全神贯注我们所接触的这些境界。如果我们不细心、不专心去看待、去感受外在的这些境界,那么外在的这些境界就不容易在我们自己内心当中产生作用,也就是我们内心面对境界的时候,我们内心的这样子的一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内心的状态、内心的起伏它是有标准的、也是有境界的。
那么外在的人、事、物、环境,有形有象的东西,他也是有标准的、也是有境界的。也就是一个呢是外在的标准,一个是内心的标准,心里面的标准,内心里面的功夫。反过来说,只有我们内心的标准好了,内心的标准建立起来,内心的标准比较高,我们对外在的评判才不会有错误,才能够有个好的结果,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本来就没有标准,或者说标准就很低、就很差、就不规范,那我们外在再好的东西我们都会认识不清楚,我们有些同参道友在庙里面住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啊,在庙里面住,好像跟在家里面住没有什么两样,刚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庙多好多好,住久了他觉得和家里差不多,那而实际上,这两个环境是大大不同的。只是因为你自己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喜欢很喜欢这个环境,到一定的时候,你不喜欢这个环境,你内心当中喜欢的是原来的世俗的那种环境,你在庙里边的这样子的一种心又开始在起作用,这样子的话你不知不觉就会觉得这样的一种环境不是我所要的,我要的还是原来那种环境,这样子的话这个标准就模糊了,就错乱了。而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起伏、在变化,都是一种无明在起作用,所以说学佛法修行用功,它固然同时间有关系,但是不等于说我们学得时间越长我们的功夫就越好。
为什么佛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最初的发心是最重要的,最初发心学佛法,那样子的一颗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把自己最初对佛法追求的那颗心一直保护下去,让它持续下去,并且还要让它增长广大,那么最初这颗心就是善良的心,出离心,菩提心。当我们认为说外在的环境有问题的时候,当我们认为说修行不修行界限模糊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很多很多问题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反观自己,就要问自己,我们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这些想法它是怎么出来的?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不是为别人做主,我们是自己为自己做主,这什么意思呢?只是我们内心当中对这些善恶是非、烦恼菩提很清楚,那么外在其他的同行道友啊,其他的居士们啊,那我们尽量去关顾,尽量去帮助,尽量去启发,这也是我们的一份发心跟责任。而不在于说我们外在的人有问题,人有错,它仅仅是人的一些行为在我们看来有错,在我们的标准看来有问题,在我们的观点看来不应该,那实际上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不应该,又是另外一回事。那我们一天当中要面对的,要接触的人事物,是非常多的,我们只有培养了一种能够很好去忆念不同的人、事、物这样的一个差别境界的时候,我们内心才能够保持如如不动,不动摇,不会受外在的环境所影响和左右,如果内在的戒定慧的功夫越来越充实的时候,反过来我们很能够去影响外在,那么也就是说,外在的人如果有问题的时候,就说明我们内在的自己的戒定慧的力量不足以去影响别人,我们的功力还不够,所以不能去帮人。我们要这样去认识问题。那我们回到家里面去也是一样的,总不要以为说别人有问题,别人有问题我们有没有去帮助别人,我们有没有发过这种心,有没有具体的行为,我们在帮人、利人的过程当中,这些方法得当不得当等等。那我们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不断根据佛法来修行来用功,来对治我们内在的无明状态,我们这种功夫才能够不断得到培养和增长,否则的话,依然还是自己的那种未学佛以前的动机跟心态,佛法依然离自己很遥远,无名不等于说什么都不知道才叫做无明,无明更重要的话就是充满了很多错误的见解,很多片面的见解,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么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不知道什么是因不知道什么是果,不知道什么是凡夫的世界,什么是圣者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是事、什么是理,那就很成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不了知了,云端佛学,内心当中完全没有这样子一些境界跟标准。也就是善恶是非、因果等等我们都分辨不清楚了,那我们如何去种因,又如何去转凡成圣。
我们要培养对善恶是非,这样子因果观念的认识、标准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够对这些善恶是非真正在内心当中建立观念,有这种分辨的能力就需要学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做到。我们分清了善恶是非之后,我们才知道说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面来讲,无明状态的表现,它还会表现在世间上面所有一切是无常的东西,我们很容易把它当成是永恒的,世间上面很多痛苦的现象、不快乐的现象,我们都会把它当成是快乐的,世间上面很多不真实的东西、虚假的东西,我们都会把它当成是真实的,也就是常常我们都谈到的无常无我,那我们会把它当成有常有我。反过来说,对生死流转,生死还灭,这样一些生命本质意义上有最大价值的这些命题,我们不清楚。要么是常见,要么是断见。所谓常见呢,我们会认为说,反正大家人,那么人就这么一回事,生老病死,死了以后再成为人。断见的人认为说,死了就没有了,好像死了就死了。常见的人认为说我死了以后或者再做人。而实际上,你今生做人,你后生能不能再做人呢?那也未必了,你后世要做人,那跟你今生今世的行为有关系,你如果造了做人的业,你后世才能够做人。那么这样子,常见断见的观念是深深在我们内心当中扎根,去左右我们人一生的行为。那我们只有通过对佛法教理的认识跟学习,知道说,怎么是成佛,怎么是寂灭,怎么是寂静,怎么是永恒,我们内心当中的这些观念建立起来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对世间这些虚假不实的东西、有漏有为的东西会有另外一个更好的更超越的更通达的这种生活的态度,我们就不会被这些东西所左右所影响,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在内心当中,建立起佛法对世间上面种种的问题的态度、观点,那么一个人心心念念都是有生灭的,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都是在这里变化的,我们人都是一个相续存在的假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它是相续存在的。但是虚假的,不实在的,那么,由此我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我见。那么今天的我,他会认为说,我今天呢,要怎么样子做,我今天要怎么样生活,我今天要去哪里,我今天要做些什么事情。每一个人,他常常都是会在今天这样子一个状态下,去考虑、去做那些自己今天所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们如果把昨天、今天、明天这样子生命相续的状态把它当成是一个不实在的、变化的。我们这些人都是在变化,都是一种五蕴和合的假我,更何况,外在的境界,它更是虚假的,更是不实在的。那么这些方面,我们要常常去学习。这些方面,就是佛法的根本的立场、佛法根本的观念。那我们这些立场站的稳、我们这些的观念、知见真正建立起来以后,那么我们对佛法才能够谈得到正确的认识。
因为佛法是以人为中心,以有情为中心,以一切众生为中心,它的着眼点就是在众生,在人,在人心,在众生心,是从众生的心理上面去做功夫,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内心方面去说明,有哪些状态、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烦恼,是从内心里头去开显出无量无边的智慧、功德宝藏。那么我们在世俗社会当中,常常一个观点认为说,自己的痛苦,它的根源都是在外在的,外在给我们造成的。他不容易很真切地认识到说,我们所有的痛苦是在我们的内心,不容易认识到这一点。也不容易认识到说,我们所有的快乐是根源于我们内心的深处,而不是来自于外在。当一个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说,苦乐的根源在自己内心的时候,那么自己就会在内心上面去关注。那我们内心当中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说我们内心当中所具有的佛法还没有开显出来。我们需要去突破,需要去寻找和皈依,需要去学佛法。内心一开显出来,内在的智慧的宝藏才能够显露出来,也就是说,内心真正有法了,内心真正与佛法相应。内心与佛法相应,它就不与烦恼相应,烦恼就会得到净化;烦恼得到净化的时候,那我们内心自然而然这种景仰、虔诚、恭敬,就能够产生、发挥作用。这样子的话,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它就不会同于一般的人,它自然而然,我们的举动、我们的言行,它所代表的一种意义,它所散发出来的一种善良的气息就会影响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发心、努力、造作,因为我们的出现,大家都能够感到快乐、感到清净、感到有光明、有希望。也就是,自己到什么地方去,不仅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还会给别人带来欢喜跟快乐,带来希望跟光明。那么,这些都是佛法的力量,都是佛菩萨给我们的力量,都是历代传承祖师大德们给我们的力量。那么,世间上面的种种的学科,无论是教育也好啊、经济也好啊,法律也好啊,科学也好啊,等等,甚至政治也好啊,没有一个学科、没有一件事情、没有一个领域,不与有情的生命有关系。也就是,没有一样事情不与人有关系,没有一样事情不与人的心有关系。也就是,世间上面种种的学说,种种的技能,都是因为有情而出现于世间的,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因为有情而存在。
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众生,那么我们所有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法律也就没有意义了。反过来说,我们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经济,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都是要让人的心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都是要告诉我们怎么样子去关心人、帮助人、利益人。所以,佛法一开始,它就在这一点上面特别得关注,就是要指出人性的弱点,指出人性的问题,告诉我们人内心的阴暗面,然后慢慢去培养,让我们内在的无明状态一点一点淡化,我们的无知一点一点消除,智慧一天一天成长,佛性一天一天在显示。那么这些就是我们学佛法的意义跟价值,也就是真正来讲,我们人生的奥妙之所在。大家到三宝地,就是要来寻求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来揭开自己生命当中的一些奥秘,来认知我们自己生命的真相。所有的佛法、所有的佛经,它都是告诉我们这些经验、这些方法、这些下手处,以及我们修行用功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办,怎么去面对,怎么去解决,让我们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好,它是起这样子一种作用的。那么龙泉寺每个礼拜六、礼拜天都有共修,那么诸位皈依之后,有时间常常来参加共修,很重要的,只有我们常常来参加共修,常常来薰习佛法,我们内心里面佛法的力量才能够不断得到增长。如果我们皈依以后,常常不来寺院里边,或者说,就不再来寺庙里边,我们是很难把佛法学好。所以,我们皈依了,找到生命的依靠,就要真正把佛法僧三宝作为我们今生今世的依靠,乃至生生世世的依靠。以此供养大家!阿弥陀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