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三种菩提(图文)-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7 08: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善生言:“世尊,如您所说,菩萨有两种:一种在家、一种出家。 “菩提有三种:一种声闻菩提、一种缘觉菩提、一种诸佛菩提。倘若证得菩提即可名之为佛,为什么声闻、辟支佛等同样证得菩提,却不行称之为佛?若说觉悟诸法法性①、熟悉万物本质,即可名之为佛,那么,声闻、缘觉也能觉悟万物法性,为何不行称之为佛?若说得统统智②者即可名之为佛,那么,声闻、缘觉也能得获统统智,为何不行称之为佛?所谓‘统统',等于苦、集、灭、道四谛③。”①法性:诸法(万物)真实体性,即宇宙统统征象所具有的真实稳固的天性,又叫“真如法性”、“真如”。法性乃万法之本,故又叫“法本”。《大智度论》讲,统统法有总相、别相,同归于法性。诸法有各各相(即征象之不同相)与实相。所谓各各相,譬喻蜡烛,蜡烛燃烧即会熔化,顿失早年之相,由于它是不牢靠的,故别离求之,则不行得;不行得故空无自性,空即为诸法之实相。对统统不同相而言,因其自性是空,故皆为统一,称之为“如”。统统沟通归于空,故称“空”为法性。②统统智:了知表里统统法相之智。③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理。一、苦谛:指三界存亡循环之苦。二、集谛:也叫“习谛”。“集”是“积累感招”的意思。统统众生,因为贪嗔愚痴的缘故,发生各类善恶举动,感招各种苦果。上述两谛,集是因,苦是果。三、灭谛:灭绝三界各种烦恼业因以及存亡果报,这就叫“灭”,也叫“了脱存亡”,以后不再循环三界,到达涅槃寂灭地步,等于脱节。四、道谛:“道”是“通达”、“阶梯”的意思,到达寂灭脱节的要领、本领和阶梯,好比八正道等,这就是“道”。上述两谛,道是因,灭是果。 佛言:“善男人,菩提有三种:第一、从听闻佛的辅导证得;第二、从思惟十二人缘①而得;第三、通过本身修行证得。①十二人缘:组成有情众生得以保留的十二个前提,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一、无明:指已往无始之烦恼。二、行:由于烦恼,而有各类善恶行业。三、识:依已往之业,而有现世受胎之一念。四、名色:在母亲胎中,心、身逐渐发育。“名”就是“心”,由于心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个“名”,因此叫“名”;“色”即眼、耳等身材。五、六处:即六根,这时的胎儿,六根已经具足,即将出生。六、触:胎儿出生后至二三岁间,对事物还不能辨认苦乐,可是已有感伤。七、受:六七岁后。逐渐对事物可以或许辨认苦乐,而有感觉。八、爱:十四五岁往后,生起各种凶猛爱欲。九、取:成人往后,爱欲兴隆,知道求取。十、有:为了“爱”和“取”,身心积德作恶,作各种业,未来必获响应果报。“有”:“有业有果”的意思。十一、生:依照此刻所造之业,将来肯定投生六道。十二、老死:有生必有老,以致衰亡。 “声闻之人,通过听闻佛法,证得菩提,以是不行名之为佛;辟支佛人,通过本身思惟,证得很少一点菩提,因而叫做辟支佛;如下世尊,无师自悟,不依多闻、不依思惟,通过修行证得菩提、觉悟统统,因而名之为佛。 “善男人,诸佛明白诸法法性,熟悉万物本质,故而名之为佛。法性有两种:第一、总相;第二、别相①。声闻之人,只知道万物本质的总相,以是不行称之为佛;辟支佛人与声闻一样,也只知道总相,并且不是通过听闻得获,以是名叫辟支佛,不行称之为佛。如下世尊,总相、别相,统统明白,不依多闻、不依思惟,无师自悟,从修行证得菩提,因而名之为佛。①总相、别相:总括全体状态,称为总相;仅指个此外、非凡的状态,称为别相。好比“无常”、“无我”等相,通于统统有为法,称为总相,而水之湿相则为别相。 “善男人,如下世尊,总相、别相统统明白,伶俐具足。声闻、缘觉固然觉知苦寂灭道四谛真理,可是只知总相、不知别相,伶俐尚不圆满,由于这个缘故起因,不行名之为佛。如下世尊,总相、别相统统明白,伶俐具足,故而名之为佛。 “善男人,譬如兔、马、香象①同时穿越恒河,兔子四脚完全踩不到河底,浮着水面而过;马匹四脚偶然踩着河底、偶然踩不到河底,半沉半浮而过;只有强健的香象,四脚完全踩着河底,妥当而过。这恒河水,就比如存亡十二人缘,声闻度过期,比如小兔;缘觉横渡时,如同马匹;如来跨渡,就似勇猛的香象,因此,如来得名为佛。①香象:鬓角可渗透香气的大象。《大毗婆沙论》讲,香象其力特强,平凡十象之力仅可抵一香象。 “声闻、缘觉固然烦恼断除,云端佛学,可是不绝习气①;如来可以或许拔除统统烦恼、习气的来源,以是名之为佛。①习气:又叫“烦恼习”、“余习”、“残气”。人的头脑及举动,尤其是烦恼,常常生起,会熏习于人们心中,比如盛放香料的箧子,香料取出后,箧内犹存香气。习气也是这样,烦恼的正体(正使)固然灭除,风俗气分偶然依然尚存。佛典中记实,难陀之淫习、舍利弗及摩诃迦叶之嗔习、卑陵伽婆跋之慢习、摩头婆私吒之跳戏习、骄梵钵提之牛业习等,均为习气。唯有佛乃能永断烦恼正使及其习气。 “善男人,迷惑不决①有两种:第一、障碍善法生起的烦恼②疑,第二、非善非恶的无记③疑。声闻、缘觉等二乘之人烦恼疑已断、无记疑未断;如来两疑俱断,以是名之为佛。①疑:对付释教真理踌躇不决之心。修行人须到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方能断疑。②烦恼:又叫“惑”,统统故障觉悟的精力浸染,通称为烦恼。烦恼许多,而贪、嗔、痴三惑为统统烦恼的来源。③无记:三性之一。统统法可分为善、不善、无记等三性,无记即非善非不善者。尚有一种说法,以为无记指的是不会招感善恶果报的头脑言行等。 “善男人,声闻之人听闻诸佛言声辅导,得悟我空、人空,不再愿求多闻佛法;缘觉之人通过思惟,得悟我空、人空,也不再愿求更多思惟;佛于多闻以及思惟两个方面,心无厌倦,因此名之为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十二因缘浅释-云端佛学
- 下一篇:当生成就之佛法(图文)-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