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怎样学菩萨道》-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7 06: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诸位居士:本日邀晚学来介入贵会讲演佛法和列位晤面,心灵上感受到很是欢欣,固然如是,一方面反省小我私人,忸怩万分!此刻所讲标题“奈何学菩萨道?”内容寄义至深精湛,可以说包罗大乘释教三藏十二部经了,若果不信,我把这标题讲过之后,诸位掀开经律论一看,方知都不出这个题中的意旨,如大品般若经等。现今时刻很短促,只好择其最精要者,与诸位菩萨谈谈而已。 “菩萨”是印度的梵语,具足说“菩提萨埵”,中华译为“觉有情”,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原理。那末、奈何叫做自觉觉他呢?菩萨本身觉悟“人生实情”,从无始来到于现在,它是没有存亡相,没有烦恼相,没有男女相,并及没有江山草木、森罗万像等不同相,如心经上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至于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原理。你我此刻之以是有人生宇宙,形形色色等相的,都是从真起妄的幻相,所谓“唯识所变”,如一翳在目空花乱坠;亦若“梦里显着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也。好象舞台上的戏子,做官蓬勃,讨妻生子,霎时刻变作讨饭化郎!台下人看适合真,代为啼笑!试问剧子原无这些心想,本是个凡人,都是假的。菩萨也是这样,一方面彻悟自性原来无生清净,另一方面透视人世诸法,皆是海市蜃楼,金刚经说:“统统有为法,如海市蜃楼,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是自大白之后,发心修行至于福德有余,就要深涉国度社会处事人群,宏法利生,令统统有情,也要觉悟真理,自好处人,这才叫做“觉有情”的意趣。 照这样说来,菩萨的公理,要能觉悟,悲愿修行等前提,方称菩萨的资格,并不是统一班凡见偶像,如三官、土地、城隍、岳庙等,这些只可称神明有福德的鬼神,可是他也能赏善罚恶的。不外菩萨的种类许多,有果后行因的,如观音文殊等,有久修菩萨的,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有初发心菩萨,如吾人等能熟悉菩萨大义发心修行,自利利他,岂论在家出家都叫做菩萨;然而在家菩萨,先受三皈五戒,后受菩萨大戒,岂论国王宰官士农工商军政等等,起首修养家庭怙恃兄弟姐妹老婆,亲戚家族,再利及人群,以慈悲利便,引导众生,归敬三宝,护持佛法,即名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宏法利生,领众行道,以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凡有好处,无不兴崇,即名出家菩萨僧,上来释“菩萨”竟。底下再把菩萨应有的要素声名如下。 (二)大悲拔苦 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需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发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欣者,则令统统如来欢欣,何故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野外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富强,存亡野外菩提树王,亦复如是。统统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绩诸佛菩萨智能华果,何故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绩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统统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一段文原理玄妙,诚为学菩萨者的先河。 什么是大悲?就是“悲已及人”,了知天人阿修罗地狱鬼傍生,从无始来至于此生,昏倒不觉,造统统罪,存亡循环,苦不行言!由是菩萨起大悲心,欲令胎卵湿化诸众生等,皆要离苦,得毕竟乐,故名大悲,如大气馁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意思。 言“同体”者,了知含灵抱识统一体性,如楞严观音圆通章说:“一者上合十万诸佛统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统一悲仰,”就是这个意义。 (三)发菩提心 有了前面大悲心,才气生出这大菩提心来,佛经中说:“大悲为首,菩提心为本,利便为毕竟。”奈何发心?或见众生苦而发心的,或睹佛相好而发心的,如阿难等,或遇善常识启发的,或从经卷而发心的,总之是心田无漏种子淳熟,遇外缘就开拓了。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好事大,无论布施一钱,供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大怨恨文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唯以最上乘,发善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做发大心。 摩诃止观发大心章说:“小乘之极果,云端佛学,不及大乘之初初。”要是使菩提心增添不退,必需严净菩萨三聚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同时要怨恨颐魅障,这样令菩提心,念念夺目,长养圣胎,日新月异,好事不行思议。否别,遇恶缘欺凌侵扰,轻易返失,如舍利弗往昔做六信菩萨,被婆罗门乞眼生瞋,即失大心,犯错做蛇五百生,今生遇佛方出家,回小向大,另有余习哩! (四)立大誓愿 我们学菩萨道,要是令菩提心增添不退,必需以愿海来摄持方可,由于从古以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并及凡间伟人,都是由愿力而成绩大业的。所谓愿者,但愿到达目标的意思,古德所说:有愿必成,有志竟成,就是这个原理。以是人生宇宙,不行以没有志愿,若无愿望,其举动头脑等,都没有尺度,如同垣上之草,随风对象,又同水上的浮萍,漂动不定。以是如弥陀有四十人愿,观音十二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大誓愿,度尽统统苦恼众生,然后方成佛道,就是上报四重恩的意思。菩萨既然云云,吾人学菩萨道,亦应云云,这些都是别愿各有差异。“总顾”,等于蒙山施食傍边所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窍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广观众生涯亡轮迥的苦厄,发第一大愿。又知苦报不能脱节,皆由贪瞋痴等烦恼的招感,故发第二大愿。要灭凡间苦集的因果,必需广修戒定慧等无量的窍门,故发第三大愿。由于精修六度万行,福慧双运,时至机熟,方成无上大菩提果,故发第四大愿。这总愿大家都要发的,再说到小我私人的别愿是奈何?我以后生起以致尽将来际生,愿大地众生,个个有饭吃,有衣穿,有屋子住,然后普令信受三皈五戒,至于善根成熟了,再以大乘佛法引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同登佛果尔后已。这是小我私人的愿心云云,不知列位的大愿觉得奈何? (五)行菩萨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星云大师《如何处理得失》-云端佛学
- 下一篇: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