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是因为畏惧轮回-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6 21: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许多人一谈“释教”,就想起六道循环、因果报应,在他们的脑海中,释教是导人向善的。这也没有错,真正的释教信奉者在严酷的律己修行之后,经常会显得平安祥和,纵然他们的部门举动看起来有些不合常理、不近情面,好比悉达多王子的离家出走,好比一些大修行人与社会风行代价系统的天然疏离,但他们的一举一动最终反应出的都是利众的专心。 可是释教信奉者的向善,并不是由于恐惊“六道循环”和“因果报应”,循环与因果也毫不该成为约束心灵的僵死教条。简朴说来,它们跟“抽烟有害康健”一样,只是在告诉一个简朴的究竟。怎样选择,虽然是你的自由。 真正的释教信奉者天然不会违反或猜疑上述的究竟,但他们并不是自虐狂,不会活着俗的约束之外再去追求其它一种裹脚布,他们必要的是伶俐,是心灵的大白。无论打坐,照旧持咒,修行人修炼的工具都无非是本身的心,而非仅仅是情势上的修行。 当伶俐没有开启的时辰,我们以历代贤圣的言举动尺度,束缚本身欲望化的举动,借助最初的这种束缚来一每天阔别和净化欲望对心灵的污染,一每天增强我们对心灵的节制力,直到我们的伶俐开启,真心展暴露它最纯净的光线,照亮我们的整个心田天下,也让我们看清天下的实情,明白天下上独一稳固的是“变革”,而变革才是统统事物的本质。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强制本身去想方想法地拥有一些我们无法拥有的对象,由于,无论拥有与否,独一的功效都是改变——不单拥有或无法拥有的对象必然会改变,譬喻美男终究会变老变丑,并且连我们对拥有或无法拥有的事物的那种欲望也会产生改变。譬喻,很多人觉得本身找到了恋爱,但在碰着更美更性感的女孩之后,却会扔下本身早年的“爱”——我们无法让任何一种状态恒常化,这状态包罗成立在外物上的很多情感,也包罗请托了我们各类情感的外物自己。你大概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一种悲观的天下观,云端佛学,但现实上它仅仅是在表述一个究竟,而不存在丝毫悲观的身分。证据是,这种天下观以为,无常的不只仅是我们依靠外物发生的一些正面情感——如高兴、快感、幸福、平安与豪情等等以及触发这些情感的人事物,也包罗我们的失踪、疾苦、孑立等坏神色以及触发这些情感的人事物。 大白了这一点之后,你再来看天下上的五光十色和乐而忘返地追逐这五光十色的男男女女,就会觉出个中的蒙昧、乏味,和对尚未有此自觉的人们的恻隐来。 屋子、车子、款子等等对象之于我们,着实就像八门五花的玩具之于孩子,孩子们把留意力齐集在玩具身上,不绝晋升着本身对玩具的要求,而我们与他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渴求工具与方法的差异。我们比孩子更贪婪,由于站得高,看得远,视野中的勾引就更多,以是我们不绝晋升着本身对整个糊口的要求,固然我们不会像孩子那样直接在地板上打滚哭闹,可是我们用更多成年人习觉得常的要领规如谎话、谄媚、曲意巴结等等来到达我们的目标,而丝毫没有察觉本身跟撒娇的孩子现实上没什么两样,我们都在积极乃至不择本领地追逐着本身想要的对象。 只有真正领会到万事万物的虚幻本质,我们才气离开欲望的节制和误导,真正长大。对付一个如故被欲望节制的人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用正确的见识来感染本身的心灵,用吻合的要领来熬炼本身的意志,而不是把“挣脱观念约束”酿成捏词,将正见抛到一边,纵容本身的懒惰与贪欲,乃至把放纵当成随缘。 总之,要领可以多种多样,但修炼的基础工具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心。但为何修炼不叫修心,而更多的是叫做修行呢?由于“行”是“心”的展现,通过调查一小我私人的举动,你就能知道他心灵的真实状态。心正了的时辰,就成为佛道,举动上天然利众向善,以是才说,直心是道场。当心开始险恶,被欲望节制时,人就是魔军了,举动上也会方向于假公济私。我们所说的邪魔外道,就是由邪心导致的。 《西游记》里有许多妖精,它们为什么成了妖精呢?并不是由于它们有神通,而是由于它们的心邪了。它们被欲望节制了,不吝篡夺他人的生命,也要实现本身的好处,并且它们又没有伶俐,不大白纵然靠杀生害命换来好处,那好处也不会永恒存在的。 唐僧之以是成为唐僧,并不是由于他身上的肉好吃,而是由于其心正。心正故成“圣僧”,心邪即是妖魔。孙悟空之以是成为孙悟空,成为斗克服佛,就是由于他的心一每天消除了无明,消除了烦恼,消除了狼藉,最后证得了一种和平和平安。 以是说,心是循环的种子,六道就是这个心造的。在“奶格五金法”圆满次第中,就有关于心性六道的修法。 老祖宗常说:“诸恶莫做,众善履行。自净其意,是诸释教。”就是要我们阔别诸恶,履行诸善,用善来净化自心。“诸恶莫做,众善履行”是必要遵守的举动准则,“自净其意”则是但愿通过前面的两种举动来到达的功效。可见,释教修炼的目标,从古至今,都是为了净化心灵,而不只仅逗留在一种以善恶的别离来束缚本身的阶段。 觉悟非由事,借事而修心。脱节也由心,心迷难脱节。也就是说,觉悟是心的醒觉,全部脱节窍门都是为了促成心的醒觉,统统经验是否可以或许带来觉悟也视乎你的心。差异的人经验统一件工作的时辰,感觉未必会沟通,所获得的启迪也未必会沟通。譬喻,有的人经验了衰亡,会认为要珍惜年华,做一些可以或许发生真正代价的工作,探求一种在世的意义,但另一些人却认为应该实时行乐,反而比以往越发放纵本身的欲望。以是说,觉悟是一种心的状态,与外在的统统都没有肯定的关联。心一旦真正醒觉,你的天下便没有了恶运,也没有了熬煎人的对象,只有检讨你的心是否足够晴朗的试纸,只有你借以调解心态的道具。颠末天下这个大道场的试练,你天然会知道本身的大白是真正的大白,照旧一种仅仅逗留在原理上的大白:假如是真正的大白,它就能直接影响你对待和处理赏罚事物的方法及心态;假如你只是在原理上大白,就照旧免不了在碰着功德时自得忘形,碰着坚苦和磨难又变得消极犯错与放纵。以是说,没有意的真正醒觉,脱节便只是一句废话,大白这个原理之后,选择恰当的窍门而且勤勉修习,直到有一天心解脉开,你就会发明,糊口和生命都远比你想象的越发简朴,脱节也并不是一件只能产生在身后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菩提达摩悟性论-云端佛学
- 下一篇:要会运用六种官能-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