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教礼仪 >

佛教礼仪之五戒-云端佛学

  释教常常倡导“愿”、“力”并行,十方三世统统诸佛都是依愿成佛,我们此刻信佛、学佛是不能分开“愿”的,有“愿”也还必必要共同身材力行。要以现实动作来示意我们的但愿,才气成绩成佛的愿望。仅以空口谈愿,而不以现实的动作来示意,永久都不能满“愿”。“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不行。修行的目标是要到达佛陀的地步。因此,“行”是很重要的。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统统诸善根。”又说:“万丈高楼从地起,菩提涅盘戒为基”。“佛灭度後,以戒为师。”释教徒的本份,可以用两个字来代表,那就是“持戒”。
  一样平常人对持戒总会有些记挂或隐讳,以为要皈依释教其实是一件难事。乃至有人以为受戒不是自找贫困吗?好好的一小我私人为什麽要受约束?这事不能做,那事不能做?着实,这是由于他们不相识“戒”的意义。受戒是学最好的举动,就是要我们做功德,不要做坏事;也就是释教所讲的断统统恶修统统善;更是释教
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履行”。
  一小我私人书佛,持戒、守戒後,不只可以修身。守戒就是觉悟的菩萨,不守戒就是疑惑的凡夫;守戒就能得脱节,还可入佛位呢!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五戒,为释教最根基之戒条,往往释教徒都应该遵守,是终身受持的。
  要想证得菩提,持戒就是基本。戒是多麽重要!三世统统诸佛,皆以五戒为基础。
  五戒是诸佛的基础,是基本,五戒能守好,可保持人身,不犯错三涂,那你成佛的根本已经有了。甚麽是五戒呢?

  (一)
  不杀生戒:释教以慈悲为主,慈悲就是有同情之心,不忍杀戮众生,佛陀的慈悲是位无微不致的。我们学佛应该与佛陀一样有平等的慈悲心。释教中有六道循环之说,此生为人,来生也许为畜;前世的怙恃亲友,大概此生沉溺在牲畜道中为羊......。假如我们杀生,也许所杀的都是我们前世中的怙恃、师长、亲友,那岂不是一件残忍的事吗?以是释教中的不杀戒,目标就是为了附和、倡导我们的爱心,长养我们的慈念,因此我们对於统统众生,都应以柔和爱心来爱惜之。

  (二)
  不偷窃戒:偷窃不光是指明的抢、暗的偷而言,而且还包罗了索取不义之财在内。诱骗、蒙混他人而收受任何好处。众生为了糊口赚钱,也应该从事各类合法的奇迹,乃至要好处众生。有些工钱了本身好处,糊口饱满,昧了本心,走私贩毒,瞒骗税项等等运动,导人误入岐途,粉碎别人的家庭,这些都是违背不偷窃戒的。佛陀教我们要弃掉贪念,少欲知足,由于知足就会常乐,天然就不会犯偷窃的举动了。

  (三)
  不邪淫戒:佛陀辅导的学生中,有四众之分。什麽是四众学生呢?就是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就是指比丘、比丘尼而言,他们完全离开家庭,舍弃欲念,看穿凡间名利,繁华荣华,到达了一乾二净的地步,以是佛陀所说的不邪淫戒,是对在家二众而言。所谓“邪淫”,是指不正常的男女相关。譬如汉子
金屋藏娇,姑娘不安于室等。真正的释教徒是很轻易遵守此戒的。“邪淫”只是戒不正常的男女团结,并不是戒除正常伉俪的糊口。有些人乃至误解信佛的人,就是由于持戒保持了理智,但却失去了情绪,这是大错特错的。真正持戒的人,是最沉着而具有理智的人,也是具足情绪最富厚的人,就像是释教中的“菩萨”,就是“觉有情”的意思。“觉”就是“理智”,“有情”就是感情,他对众生感情是逾越统统的,捐躯本身玉成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多麽巨大、超俗的感情啊!以是学佛者假如可以或许彻底相识“戒”的意义的话,丝毫也不会影响家庭的幸福。

  (四)
  不妄语戒:也就是守口业。既然是释教徒,我们就要作育本身高贵的人品,一小我私人言谈,相关生平的诺言,不得不慎防重口业。口业又分四种:不妄言、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所谓不妄言:也就是不撒谎,一小我私人驻足於社会上最重要的是要能守信於人,以是本著取信、厚道,言出必行,守责尽职,就可以树立本身高贵的情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大妄语。不恶口:就是不骂人,不谩骂人,不诋毁人。我们要知道:佛说骂人家的人,就仿佛是抬头唾天,痰不至彼,还坠於己一样!以是身为空学生,不单不能恶口,更要作育慈言爱语,温言软语呢!不两舌:就是不任意品评他人,不寻衅长短,不评论人家黑白。  由于一小我私人假如种下了两舌的恶因......就会害人而又害己。不绮语戒:就是不说矫情装饰的言词,不要为了迎合人家的兴趣,涉及闺阁男女含有淫意的话。今朝社会上就有很多这种人,他们为了到达目标,不择本领的说得口不择言,到头来只是伤身败德,害了本身,苦了他人,毫无好处!

  (五)
  不饮酒戒:酒会乱性,使人迷失理性,不得苏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中毒入脑,那麽他的生平就永久不得苏醒了。饮酒後,迷失理性,反而引致造更多的罪业。五戒中杀、盗、淫、妄四种为基础戒。至於不饮酒为遮戒,是由于喝了酒,三杯一下肚,不醉不罢休,前四种基础戒就轻易犯,为了四种戒持得清净,不轻易毁,必需不喝酒脑子苏醒,才不敢犯戒,以是酒也列为五戒之一。
  五戒,实乃人伦之本。与中国传统儒家头脑相相符。释教所说的五戒,与儒家所说的五伦大抵沟通。不杀生即仁;不偷窃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为统统公共所应遵守。其他的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等戒都由此五戒而引生的。

  持戒的真义:
  一、戒的意义,从悲观上来说是防备作恶,起劲方面是作善,止持并行,“恶”要遏制,“善”要奉持。戒的最高寄义,应该积德而不可,亦是犯戒。这就是戒的精力──该当要做的善行,你不做就是犯戒。
  二、戒对治统统烦恼。不作烦恼因,便断烦恼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戒要重视起点。如见到别人柔美的对象,心想据为己有,固然未有偷窃的举动,但已生起盗念,虽未有犯戒之举动,罢了有犯念。反之,为救三位善人而杀一恶人,破戒之情尚可包涵。
  因此,“戒”之一字的界说,不是叫你片面的戒恶──诸恶莫作;更重要的是你无论统统巨细善事都去做,凡好处众生──众善履行。造恶是身、口、意在造,修善也是身、口、意在修。为了好处人,也为了好处本身,要辅佐别人,处事别人,你天然就有福报。菩萨修行是向众生中求,以是我们学道要多结因缘。
  佛陀常说:“未成佛道,先结因缘。”
  甚麽要领才气到达“诸恶莫作、众善履行”呢?就是依戒。怎样“众善履行”?就是勤修戒、定、慧;怎样“诸恶莫作”?就是不作杀、盗、淫等恶业。怎样降伏杀、盗、淫等恶业?那就要修戒、定、慧。要想戒、定、慧圆满,杀、盗、淫等恶业要断得清清净净;不清净就没有戒,没有戒,哪里有定、有慧?你想有福
慧,那就好好持戒,有了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