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佛理人生 >

成立终极信奉的意义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开示五云端佛学

  一、终极信奉与履历传承
  
  1.成立终极信奉
  
  我们来到寺庙内里,就是来信奉佛法、进修佛法的。信奉佛法,是一件很故意义的工作。它不是一种情势,更不是一种外在的外貌工夫,做做样子、装装门面,可能说各人聚在一路,念念佛、做做星期、研讨研讨、交换交换可能出去劳动等就够了。这些都是外在的情势,而不是信奉的内在,不是信奉的本质。我们对佛法的信奉是完备、体系、毕竟、彻底的一种信奉,不是一样平常意义上所谓的信奉。
  
  一样平常意义所谈到的信奉,一天烧一炷香、念几句佛号、念一卷经等,这些仿佛就够了。信奉佛法,主要的就是对我们所信奉的毕竟方针、宗旨的一种信奉,用此刻社会上的说话来讲,就是对终极的信奉,对最终目标的一种信奉。这种终极的信奉是在履历的基本上来得到的,也就是必必要有履素来作指导、作引导。
  
  终极信奉不纯粹是理性的,也不完满是理性的。由于理性只是对有形有相、有范围的世俗社会的领略、解释罢了。对佛法毕竟方针的信奉,是成立在履历基本之上的。履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已往的人曾经通过佛法修行,证悟成佛,这种履历累积下来,转达下来,传播下来。也就是说,这些经典以及各类百般的注解,都是在汇报我们,怎样对我们所信奉的工具——终极方针可以或许生起信念、固定信念,让本身的信念不会削弱、不会减退。这一点很是要害,很是重要。
  
  佛陀已经达到了成佛的地步,也就是他实现了终极方针。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八种好事,无量无边的伶俐、神通、辩才……我们信佛是脱口而出,照旧颠末当真思考和深入思索后再信佛、学佛、皈依的?可能本身就是去凑凑热闹,仅此罢了,这也是名为释教徒、名为三宝学生。本身心田对所信奉的佛法内在方针不明晰、苍茫、不清晰,这样下去的话就不轻易发活跃力。由于我们最后的方针不清晰,最大的心愿不大白,我们就谈不上信奉佛法、进修佛法。
  
  2.师师相承
  
  由于学佛是要成佛,我们要信托通过本身全力修行可以或许成佛。我们此刻尚有许多的题目、烦恼、颐魅障……应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我们当真进修,各人一路进修,这很是重要。
  
  为什么这么讲呢?佛法是佛陀汇报我们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祖师大德传下来的。法的内在是通过祖师来传承的,通过各人的全力,才气够把它生涯下来,写进册本、经本。我们有许多的藏经、瑰宝、CD、VCD在畅通,这些都是怎样传承的?都是已往祖师大德们的全力支付留下来的,如西行取经等。虽然已往印度也有许多的大德来到中国弘法、译经。假如没有那些僧宝——高僧大德的全力弘扬,这些瑰宝——佛法就传播不到此刻。
  
  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的出家法师,按照佛法来实践、修炼、修心。我们出家的法师跟先进学,先进再跟先进学……因此,修道的履历得以转达、蕴蓄。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可以或许在经典、著述、理论上进修这些笔墨记实的履历,另一方面也要进修现实履历。现实履素来自于我们当下可以或许碰着的法师和同积德友,这些法师和同积德友在信佛、学佛、修道进程中的履历。这些履历是他们在本身修行进程中累积的,是这个时期履历的累积,更具有指导性——指导、辅佐我们办理此刻的题目。每一个期间题目示意的方法纷歧样,可是题目的来源是一样的。
  
  二、自他一体惜人缘
  
  1.相辨认人就是相识本身
  
  我们经常讲,相识一小我私人长短常坚苦的工作,是一件很是伟大的工作。我们常对人、对事看不清晰,看不大白,看不穿,看不透。为什么会这样呢?着实很简朴——每小我私人的身材组成都是一样的,都长眼睛、耳朵、鼻子、手脚、五脏六腑,整个的身材外形、布局都是一样的;每小我私人在社会上所念的书也是一样的,云端佛学,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每小我私人说的话也都是一样的。那么纷歧样的处地址那边呢?就是每小我私人心田的起心动念纷歧样,每小我私人的举动造作纷歧样。我们为什么要去相识这些呢?相识这些有什么用处呢?相辨认人就是相识本身,辅佐别人就是辅佐本身;对别人不相识,对别人不领略,就是对本身不相识,对本身不领略。
  
  反过来说,别人有的题目我们也会有。假如我们对别人的题目可以或许看得较量清晰,就声名我们已往也曾经碰着过这样一些题目。可是,我们此刻有步伐来办理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或许知道这些题目是什么缘故起因造成的,知道怎样来解除这些缘故起因,这时,我们心田的工夫就较量深了。而不是说,我们要对详细的每小我私人全部的生命征象,去探求它的缘故起因,去相识它的进程,这是没有须要的。全部人的题目都可以归罪到心,归到民气与佛法响应不响应这一点上。也就是,我们对外在的人事物的熟悉,必要按照佛法的道理去熟悉、去对待、去检讨,依法来判定权衡。
  
  我们在熟悉外在的时辰,本身心田的状态是不长短常安静、祥和、没有升沉,是不长短常自在?心田所呈现的是否是一个很是明白、晴朗、圆满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对外在的工作和题目才气够相识、判别清晰。不然的话,我们本身心田有升沉,在动荡,是无明状态,那么外在全部好的地步来到我们的眼前城市变得恍惚不清,城市酿成无明状态、动荡状态。如统一面蒙了许多尘埃的镜子,外在再好的地步、再好的鲜花、再好的衣服、再好的生果等,镜子里所反应出来的都是恍惚的状态,都是欠好的表相。
  
  2.依师要从依友起
  
  佛法汇报我们怎样来熟悉本身的心,怎样来熟悉本身心上的题目。也就是我们要办理别人的题目,要从本身心田着手;我们要办理本身的题目,也要从本身心田着手。由于人跟人都是一样的,众生划一。所谓“众生划一”,就是你的题目也就是我的题目,我此刻办理这个题目,有履历、有要领、有这方面的手段,可以或许辅佐本身办理题目,也有手段去辅佐第二小我私人、第三小我私人来办理这样的题目。
  
  反过来说,我们本身的履历、手段、要领不足,修行尚有短缺,不知道怎样动手的时辰,我们乐意不肯意获得别人的辅佐,信托别人修行进程中蕴蓄的履历?我们能不能信托同积德友汇报我们的这些佛法对本身的身心是有效的、有利的?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好好去思量、好好去思想。在实际天下里必定有许多几何人修行比我们要好,无论是出家的法师,照旧在家的同修,必定是有的。我们能不能碰着呢?我们周边的人有没有比我们好、比我们精进、比我们全力的?会有的。这些比我们精进、全力,成绩较量高、较量有履历的人,他的履历恰好可以来辅佐我们。好比一个小门生在念书的时辰,一道数学题解不出来,他的同窗就可以辅佐他——假如他的同窗后果较量好,知道怎样来解答这道数学题,就可以辅佐他。
  
  偕行之间的题目恰好是较量相似的、较量类似的,最可以或许相互受益。可是我们经常会忽略这一点,我们经常会认为我们在修行的进程傍边,必要找一个很是高量的人来指导本身。如同本身是小学水平,要找一个大学传授来指导一样。我们本身现实是不足那种前提的,纵然我们够前提的话,你也也许听不懂这个课,先生的现实指导浸染也施展不出来。
  
  3.值遇善常识
  
  我们有什么样的题目,就感得什么样的善常识来辅佐我们办理题目。我们自己题目很大、很粗重,他只能针对这个题目讲一些较量简朴、有效的对象。反过来,假如我们修行的工夫不绝在上进,心田的状态不绝在改变,心田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敏感,伶俐、慈悲就越来越强,资粮越来越具足,我们天然而然就能感想更好的、更高的善常识对我们的指导。这是必定的。
  
  佛法都是讲人缘、讲因果的。近代净土宗高僧印光人人讲:“世出凡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凡间因果、出凡间因果,都是因果。佛法整个都是谈因果,有因必有果,有因才气同外缘团结。假如没有因,光有缘,发生不了果;有因,缘也具足,就会感果。我们学佛法的人对法有希求,就可以或许感得外在的善常识、同积德友的缘。
  
  换一个角度来讲,其他的同积德友、更具量的善常识,在弘法的进程傍边也能不绝地来凝结响应的人,这就是人跟法响应。这是对本身在学修进程中越发详细、越发亲自的一种引导和指导,而不是说在理论上很高妙的一种研究和切磋。理论上高妙的研究和切磋是其它一个领域、规模,这个领域、规模仅仅是对教理的相识罢了,不是真正作育人的信奉,不是真正指导人的行持,不是真正的履历转达。
  
  4.依师依友种因惜缘
  
  履历方面的转达,必必要有现实的履历,必必要有现实的地步,也就是要有真正的过来人才可以。由于过来人才知道这个路往那边走,会通到什么处所;过来人才气清晰地知道,什么因感什么果、什么因感果还必要什么缘,等等。
  
  好比说,一小我私人掉到水里,牢牢抓住一根稻草是不会有救的;我们掉到河里抱着石头,一样也是不能解围的。由于石头也好,草也好,依然还在水里。我们怎样才气够登陆呢,怎样才气够真正解围呢?要靠船,我们要爬上船才有步伐解围。我们必要别人对我们的挽救,我们不会游泳,会溺水,其他人会游泳就可以或许把我们救到岸边去。
  
  这个比喻怎么讲呢?就是我们去探求、去办理题目的时辰,假如没有详细的人对我们辅佐和引导的话,我们好像已经找到了佛法,拥有了佛法,可是在产生题目的时辰,这些佛法就不起浸染了。譬喻烦恼的时辰,佛法就不起浸染了。假如我们是同积德友,各人一路修学勤奋的时辰,那么你同各人的人缘较量好,有题目的时辰,就可以或许获得辅佐,各人都可以或许劝勉你、指导你,你就不会被水淹死了,不会出大错。由此可见,同积德友、善常识对我们修行佛法的重要性。
  
  三、佛法是心地窍门
  
  1.莫向外求
  
  修行佛法假如较量上路的话,内涵里边的那种平安、和平、自在、调和、快乐,经常城市拥有的。一小我私人披发出来的这样一些气氛友善息,又可以或许影响和传染到第二小我私人、周边的人,以及同他相干的人。这样的话,许多人会受到陶冶,会获得佛法的好处和快乐。逐步地,我们本身的心田也就越来越平安,越来越祥和,越来越康健,越来越起劲向上。
  
  佛法不是向外求,向外求都是差池的,向外攀登也都是差池的。假如我们总以为这个题目是别人的,是差池的;假如我们心田有情感,也是差池的;心田有情结,那更是差池的。
  
  我们心田对人、事有一种很是牢靠的观点,就是一种执著。你有了这个观点往后怎么办?你怎么来化解本身内涵的这种观点?外在的地步是在不绝变革的,这小我私人本日这样,不便是来日诰日照旧这样。我们对一小我私人的观点,有也许把他看得很好,很是地完善,也也许把他看得很差,很是地糟糕。他本日好,本日这件事做得好,仅仅代表这一件事,那么尚有许多的事你不相识,也也许好,也也许欠好;反过来说,其它一个欠好的人,也也许你看到了他欠好的一件工作,可是他有许多几何好的工作你没有看到,把它忽略掉了。这样的话我们很轻易对付某一小我私人,由于某一件工作就把他判定为他是大好人,可能说他是暴徒,这自己是差池的。
  
  2.与法响应业清净
  
  全部的人都是众生,优劣、善恶都是业的泛起。你造了善业,果报就好;他造了恶业,果报就欠好。全部外在的举动功效都是业感缘起的。工钱什么会造善业、恶业?就是心田跟佛法响应不响应。心田跟佛法响应,他全部的业都是清净的,功效就清净;假如人与无明、烦恼响应,他造作的业就是染污的,功效也就是染污的。
  
  当对方处在染污状态,业不清净的时辰,正是必要我们去办理的时辰、我们去辅佐的时辰、我们去引导的时辰、去出力的时辰、去用法的时辰。我们修学佛法,不只仅说我们必然要有许多很好的地步。假如碰着一些欠好的地步,我们就迷惑这个佛法是不是不灵验,我们学了这么久,怎么还会看到、碰着这些看不惯、看不顺的工作呢?全部的这些都是我们心田的题目。
  
  我们修行,要往上走一个条理长短常不轻易的。在学校上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你要颠末一年的全力,才气够升一级。在佛法里边,你要升一级,越发不轻易,它是心田里现实的工夫。你学了一年,不便是你就升了一级,不是那么一回事。假如没有真正去发心、去勤奋、去全力,有也许你会留级,也有也许你学十年,照旧一年级。
  
  四、凡间善法与出凡间法
  
  1.善与恶的尺度
  
  凡间全部的工作,按照佛法的尺度来判定,在本质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为什么这么讲?由于佛法所谈到的善,“善恶”的这个“善”,就是要让我们对终极方针成立信念。凡间有许多的善,它着实只是一种外在的、有范围性的、局部的善,而且受许多前提身分影响。也就是嗣魅这种举动可能举动的功效,它是由情形、前提来抉择的。一旦这些情形、前提分开了、缺乏了,就不是一件好的工作、善的举动。凡间的善都是相对的,都是不毕竟的。一些工作、功效,对某些人来讲也许是善的,可是对其它一部门人来讲,有也许就是恶的。
  
  佛法对善恶的观念,就不是这样界定的。佛法中的善恶是跟本身的苦乐接洽在一路、跟本身心田自在不自在接洽在一路、跟心田安乐不安乐接洽在一路的。
  
  各人在社会上做了许多功德,但经常听到不少人说“大好人没有好报”。为什么大好人没有好报?假如按照佛法来讲,大好人必定有好报;按照凡间法来讲,大好人就不必然有好报。为什么?由于凡间的善是有漏善。所谓“有漏善”,就是对某一部门人有甜头,对另一部门人不必然有甜头,以是就是“大好人不必然有好报”。但假如按照佛法来讲,大好人必然有好报,由于佛法是从你本身的起心动念来动手。
  
  凡间法是按照你举动的功效来判定。以举动的功效来判定,它不必然公正、合理,偶然辰是公正的,偶然辰就不公正。当不公正、不合理的时辰,你就会认为,单元或社会对本身不公,这是经常会产生的。由于世俗社会的公正、合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更况且,我们去辅佐别人,我们做大好人、做功德,自己就不能求回报,不能带有前提。假如我们做一件功德,还要附带前提、要求回报,那算什么功德?由于我们的念头不纯正,附加许多前提,而且都是活着间有漏善、有范围的善里边打转、打滚,固然本身做了许多功德,每每本身对功效仍不满足。
  
  2.世出凡间难兼顾
  
  佛法就不完全云云。佛法汇报我们,全部的统统都是从心田开始,去追求人生毕竟的方针、圆满的善法。当一小我私人可以或许体验到凡间的各种成绩、名望、职位、财产、魅力,全部的这统统不是作为本身保留的方针,不敷以引起本身乐趣的时辰,我们真正对佛法的信念,才气够作育起来。假如我们一方面临凡间人以是为的各种成绩很是地有乐趣、很是地执著,另一方面说我们对佛法很有信念,说我们要把佛法同凡间的成绩团结起来,这是不行能的工作。也就是我们既要把凡间的成绩作为追逐的方针,又要把佛法的成绩作为追求的方针,要把佛法和凡间法团结起来,你想活着间有成绩,在佛法上也有成绩,这怎么也许?假若有也许的话,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他一边当国王,一边成佛,那不更好?究竟上是不行能的工作。
  
  你要成佛,就不能当国王,你当国王,佛法上就很难有成绩。当国王要去理政、打点国度。打点国度、打点社会、打点企业有一整套的打点步伐,但成佛是从心田办理题目,与凡间法干事纷歧样。活着间,你要去理事,要去干事,要行止理赏罚题目,是按照外在的一些现实状况行止理赏罚,不能从心田来办理。也就是说,你要把心田的地步跟外在的地步圆满同一路来,长短常不轻易的。尤其当你活着俗社会有一官半职时,你就要按照职务来处理赏罚工作,而不是按照你本人的心田来处理赏罚工作。那么这个职务自己又会受到许多职务的影响、阁下,许多环境下都是无能为力的,不是你想怎么办就能怎么办的。为什么我们学佛法必必要放下?很重要的一个缘故起因就在这里。
  
  假如我们学了佛法往后,心田有佛法,对我们的进修、事变、糊口就会有辅佐,也可以或许起到指导浸染,可是这种指导是有限的——绝对是有限的,你不行能做到圆满。你看古来祖师大德们,要真正在佛法上勤奋,都必必要满身心地、全进程地、完备地投入,才有步伐。我们假如对凡间的各种成绩没有真正的乐趣,可能说乐趣越来越淡,不把它作为本身追求的方针,我们才气够走向更深的生命条理。我们生命条理的深处有一个更高的渴求,也就是必要一种精力上的代价和意义。一小我私人没有钱的时辰,他也许想拥有钱、拥有财产。当他成为了大企业家、亿万大亨后,财产对他来讲就不是很重要,他必要的是一种精力上的代价和意义,他去做的善事更可以或许浮现出一种精力。
  
  假如一小我私人要比及本身有足够的财产、有很高的职位时,才去追求精力上的代价和意义,显然是来不及了。
  
  凡间只有很少的一部门人在生平傍边会有那么多的物质累积,更况且他此生现代当了大企业家、当了大老板,不是由于此生的福报,而是前世的福报累积而来的。由于他已往造了善的业,以是此生现代才有这么大的福。同样各人都是人,都是在一个社会傍边出发展大,为什么有些人当国王,有些人当托钵人,有些人是亿万大亨,有些人身无分文?这都跟人的福报、跟人的业有相关,而不是说我们这一辈子去全力就可以或许获得的。我们这辈子的全力仅仅是一个缘罢了,一个次要的前提罢了,而不是首要的前提。
  
  3.心境响应
  
  我们要把首要的精神、时刻用于种正因,种成佛之因上,要在这方面去思考、去全力、去造作。我们对本身周围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的代价认知,很是重要。当我们熟悉到,本身周围的这些人举动是云云沟通、云云美好、云云清净肃静的时辰,我们对佛法的领会也就较量深。由于你心田是一个什么地步,你就会跟什么地步去响应。心田是清净的,对清净的地步我们就很是轻易响应;我们心田假如是不清净的,我们就轻易与不清净的地步去响应,就不轻易与清净的地步响应。
  
  当我们不轻易同三宝、同佛法、同同积德友响应的时辰,就声名我们心田尚有烦恼,心田尚有混浊的处所。我们响应不响应,本身会很是清晰。响应就是佛法,不响应就是凡间法。以是我们经常夸大,本身的所作所为要跟佛法响应,每做一件工作都要夸大我们本身的发心,要把念头安立在菩提心上。为什么这么夸大呢?就怕偏离,偏离到干事上,忽视了对心田的掌握。
  
  五、成佛的路线
  
  1.干工作的目标
  
  在寺庙里,步伐会也好,各人交换也好,干工作也好,经常说干工作的目标不是为了要干工作,而是要集资粮。干工作的目标也是在实践法,是法在本身身心上落实的浮现,其进程是在凝结共业。活着间干工作,它的目标是为了要成绩。成绩什么呢?就是我适才所谈到的名望、财产、职位、奇迹上的乐成以及本身在家庭、社会上所负担的各种责任,这是世俗社会人干工作的目标。这些目标不是毕竟的,仅仅是凡间的目标,顶多只是让我们本身可以或许有更好一点的器材、前提罢了。
  
  世俗社会的所谓各种成绩,仅仅是一个诱饵罢了。这个诱饵假如你不很好地看待,就会被钩住,就会毁了本身,也会很是地可骇。一小我私人活着间糊口、事变、存在,每小我私人都想要恒久存在下去,乃至要无穷存在下去——“生命无穷”。没有人说本身不想存在,本身不想活了——“好死不如赖在世”,在世总比死了要好。假如一小我私人不想活了,那证明他其实是太苦太苦了,没步伐,苦不堪言。没有人乐意无缘无端接管并采纳自我殒命这样一种选择和阶梯,除非本身已经走到殒命的止境,走上一种自我歼灭的阶梯,最后已经是无药可治了。不会有人存心选择这种路,选择走向自我歼灭。不会!没有人会这么做的。
  
  为什么凡间上有些人最后会走向自我歼灭?更多的环境下他是不知不觉走上了这样一条路。缘故起因就是他不能很好地、很正确地来看待本身、看待他人、看待社会,不知道本身所作所为的意义,完全不知道。由于他不知道本身的这种举动在社会上会发生什么浸染,会激发什么效果。可能说,他知道了,也不会畏惧。知道了不畏惧,就便是说他不知道。
  
  佛法的因果定律汇报我们,什么因会导致什么果,善因就会有快乐的果报,恶因绝对会有疾苦的果报,是跑不掉的——凡间、出凡间都是因果抉择的。
  
  2.践行道次第
  
  我们要选择一条自我成绩的阶梯、自我脱节的阶梯、毕竟成佛的阶梯。这种阶梯、要领选择好了,我们必定会成绩,我们所作所为的意义就是不共凡间的。进修道次第,就是这样一种选择。而不是说,我照这个经文、照这个论原来念一段,各人接头一通,就便是道次第学好了。你合起经本,依然不知道怎么办,依然不知道做的这个工作有什么意义,心田里没有定解;出了庙门,本身也不知道要去那边;回抵家里,本身也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样的话,叫做什么道次第呢,叫做什么佛法呢?
  
  道次第在我们心田真正有浸染的话,我们绝对长短常清晰明白的,本身的一步一步怎么走,本身的所作所为,一点一滴都长短常清晰、笃定的。我们当下——此时而今都不知道要干什么,那我们的来日诰日、我们的来岁、我们的将来,更不知道会怎么样。我们此时而今——当下掌握不住,我们要比及来日诰日、比及往后去修行,这又怎么也许呢?我们此时而今的题目都不能办理,此时而今的地步都熟悉不清,要守候将来,会有但愿吗?但愿绝对长短常地迷茫。
  
  我们学了佛法,学了道次第,就要认清晰凡间上存亡循环的因、缘、果报、进程以及轮回的纪律。我们要出离,就要出离这种循环的纪律,走上脱节的纪律,走上成佛的纪律。
  
  我们要走向成佛之道,在道次第上勤奋,我们本身的心、说话、身材的造作——身语意三业就必必要切合佛法的纪律、类型,切合道次第的要求。这样才有步伐把我们整个身心、全部的举动都扭转过来。否则的话,力气太弱了。我们要选择一条自我完美、自我晋升、毕竟成佛的路子,而不能去选择一条自甘犯错、自我歼灭、堕入三恶道的路子。
  
  六、发久远心
  
  无穷生命的意思是说,生命的存在是无穷的,我们的生命可以或许无穷存在。生命可以或许无穷存在的意义在那边?存在到底好欠好?假如你是疾苦的,无穷存在,你就有无穷的疾苦;假如你是快乐的,那么你无穷存在,也就是无穷快乐,就很是好。我们要办理无穷生掷中,无穷的疾苦和无穷的快乐的题目。我们必要靠无穷的发心,才气够去办理无穷的疾苦。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心也必需是无穷的,就是从最初的发心要一向往下发。由于我们只有不绝去发心,不绝去修行,一向到成佛,本身的福德、伶俐、慈悲的资粮才气够不绝获得累积,才气够从有限酿成无穷。否则的话,固然我们的无穷生命在相续、在等流,可是我们的发心、我们的所作所为长短常小、微不敷道的。
  
  固然我们在无穷生命傍边可以或许种因,然而,我们在种正因的时辰也种了许多相似因,种了许多恶因。反过来说,我们得不偿失。既然得不偿失,在无穷生命傍边,我们的疾苦只能镌汰一点,不能从基础上办理,只能办理无穷生命进程傍边的某一个段落里的某一部门疾苦,而不能彻底把它去掉。彻底去掉无穷生命傍边的这些疾苦,只有成佛的正因才有步伐,假如不是成佛的正因,你要往复除,是不行能的。
  
  我们生平的时刻是很有限的,几十年,就是我们每天全力,我们也种不了几多正因。更况且,我们经常掌握不住本身的心田,在更多的环境下,都是一种情感。情感好的时辰,就轻易发心;情感欠好的时辰,就不想发心;情感好的时辰,就好勤学;情感欠好的时辰,就不想学。更多环境下,都是本身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在起浸染,真正谈到菩萨发心,还很是很是地远。
  
  到菩萨的发心时,会很是清晰人与人的相关、人与事的相关以及人与物的相关是痛痒相干的,是自他不二的。什么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这样一个原理。
  
  凡间有各种的灾祸,人有各种的题目,才必要我们去发心。假如各人都没有题目,各人都是佛,都是菩萨,这个凡间都是清净圆满的,那不消我们发心,各人都已经很是好了。就是由于有题目、障碍、范围,才必要我们去发心。
  
  七、利他与如理听闻
  
  1.善待身边的人
  
  我们此刻来学佛法,学这些道次第,就是要从作育本身的发心方面去动手,作育本身从对外在的这些人事物的熟悉来动手。这个熟悉很是重要,用佛法的说话来讲,就是正见。正见的树立长短常重要的。
  
  为什么有些人伴侣很是多,有些人是伶仃孤立?你可以或许很好地去看待别人,就是很好地看待本身。善待他人就是善待本身,善待他人就是对别人的一种慈悲、一种关心、一种看护、一种敏感。
  
  我们假如对活生生的人、对与本身痛痒相干的人,都不敏感,对我们最靠近的人、对我们最好的人、每天跟本身在一路的人,都不轻易开导我们本身的善心,那么对那些生疏人、对离我们很是迢遥的人,说我们要发心去辅佐他,这有也许吗?这是不行能的!这只是本身的一种抱负。你真正去辅佐他的时辰,跟他打仗的时辰,他把你骂一通,你还想不想去辅佐他?必定不想再辅佐他。本身家里边的人——怙恃、兄弟、姐妹,本身单元里边的人——同事、上司、部属,我们本身庙里的义工,来的这些善男信女、旅客,以致我们寺庙里的法师,在这样一个地步里,本身都不轻易用上佛法,那是不是很差池路?
  
  2.如理听闻佛法
  
  我们在庙里听课、听佛法,抱着一颗什么心?我们不能说:我本日来,但愿听到什么、获得什么。你要换一个心态,要很当真地听庙里的法师在讲什么,汇报我们什么原理,他指出了什么题目,他讲的是什么,他讲的这些内容跟本身有什么相关,本身有没有这样一些题目,本身在已往有没有产生过相同的状况,这些指导性的意见、说法,对本身此后会不会有辅佐。假若有辅佐的话,我们应该把它记着,往后可以或许参考,可以或许辅佐本身办理题目。而不是说,本身但愿听到什么,然后你来听,这个法师讲的跟我要听的纷歧样,就以为这个法师讲得欠好;可能说,这个法师讲的,我要拿经论比较比较,他讲的是经论里边的哪一段。要是这样,你就搞错偏向了。
  
  我们这里讲佛法,不是要你来当裁判,来判一判讲的跟哪一段切合不切合,那是两回事。假如这些标准拿捏禁绝的话,你到庙里听闻就会产生很大的题目。我们此刻不是对哪一段经、哪一段论的笔墨来消文,不是来做这方面的事变。做这方面的事变,我们时刻还没有到。更况且,我们本身家里边有这种经论,本身可以或许看得懂,那完全不必要来庙里听讲。在庙里听讲佛法,自己就是一种修行的进程,而且是直指民气,直指我们心田的瑕玷、烦恼、题目以及怎样来面临息争决他们。然后,各人来造一份共业,来结一个善缘,这样逐步地各人就可以或许走得上去,就会越走越稳,越学越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