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解】此第九章,诫劝禀教行人,须闻而思,思而修,不宜但贵口耳之学也。博闻者,不知随文入观,惟图强记名言也。爱道者,不知道本即心,妄于心外取道也。
这个第九章,就是“诫劝禀教行人,须闻而思,思而修”,告诉我们修行须因闻而要思,思完了要修。
“不宜但贵口耳之学也”,你不能光是在口和耳朵上下功夫,停留在这块儿去学习。“博闻者”,就是什么都要明白,什么都要学。“不知随文入观,惟图强记名言也”,就是想法记住名言。“爱道者,不知道本即心,妄于心外取道也。”
这里就讲了,有的人特别喜欢“口耳之学”,一说一大套,只要讲起来,那嘴就停不下来了,那是什么都“明白”。讲完了,一样也没做,有时候连半样也没做。有的人就喜欢听,人家这个讲得如何如何,讲得好,那个又讲得如何如何好,全是到处去寻着听。他不是通过口说和耳听来“闻而思”,不去搞思;也不去“思而修”,去修。他不走这条路,他是只管说和听,其它的就不管了,到此为止。“我听完算完事了,我记住就算学习了。”他不知道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通过思惟更应该去修。闻思修,光知道停在闻上。
闻思修,应该通过闻去思,然后通过思去修,最终的目的是修,能够修行才是对的。有的人就停留在这一段,再也不走了,他以为这就是重点,“我看完书了,我会了。”实际上你会啥?你一步没思,其意不解,最后还不去修。所以说,等于零啊!这种人就是“博闻者”,就是特别喜欢闻,不知“随文入观”,不知用闻而去真正地思,去观自己在不在。“惟图强记名言”,就是硬记,记住名言。这种人叫“博闻者”。
还有一种人叫“爱道者”,喜欢道,但是“不知道本即心”。他光知道去闻,以为闻就是心,“我这一闻,我就知道了,我就明白了!”他不知道,闻只是初步的功夫,也不知道“道本即心”,所以不在心上下工夫,“妄于心外取道”,这种人叫“爱道者”。
“守志者”,不往外求,他主要是有不贪名利心。守志者,宁可穷死、饿死也不贪图名利,有志气。名利对他来讲没有用,所以他就可以“念念趋向菩提”,念念奔菩提走。只要放下名利,他就奔那个菩提走,这就是守志者。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宣化上人提出这些,就是要守志。如果你能够守志,就会念念趋向菩提。怎么样守志?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果我们能够不去化缘,从来不为自己去着想,就就能够守志。
特别是化缘,这个很重要,现在很多人都提倡化缘,说出家人应该化缘,出家的目的也是为了化缘,他不是为了了生死,他为了去化缘。他说什么呢?他说化了自己过去所欠的缘。他不知道要从内去化,而上外面去化,跟人要钱去了。要完钱,不但原先的缘没化了,又结了一个新的缘,又欠了一笔新债回来,越化越重。所以说,化缘最叫人瞧不起,作为一个出家人应该守贫。为什么要守贫呢?
弟子:只有贫才能了道。
弟子:虽然贫但还有道。
弟子:为了去掉贪嗔痴。
弟子:去掉贪心。
弟子:这个守贫就是守道。
守道人?道就是贫?
弟子:道不贫。
那怎么守贫就是守道?
弟子:这个贫不是指世间上的贫,而是去掉那些贪嗔痴。
这个贫不是世间的贫,是出世间的贫。
弟子:少欲知足为贫。
为什么要守贫呢?这个贫不是真贫,是真富。怎么去守?要少欲知足,不能贪。别一天老贪,一天老换衣服,都没完没了,那不行,不能贪,要少欲知足。因为啥?你不知道,你这面贪了,心里就少了,它俩是一回事。你要是算不开账,就是个傻子。你本来有个无价之宝,这个东西才是无价之宝呢,它可以帮你了道、了生死,能够让你脱离痛苦。你有这么一个无价之宝,如果你去贪一下子,起了贪心;起了贪心,你就会把这个无价之宝卖出去。就像用一个无价的珍珠换了一个糖吃,换个糖豆吃,为了一点的甜,把你最好的东西卖出去了。
你只要外面一多,里面就少,它俩是一个,是你拿那宝贝去换的。说:“不是,我没看着啊,我也没拿什么东西,我只是张口要一要就完事了。”你不知道,你这个心能变化无穷,想要啥有啥。如果你忘了,只要是一起贪心,一起心动念,物质是有了,心就被污染了,所以你就把那宝贝失去了。你说你划算吗?
有时候白给都不要。给我,我也不要。要完,我那东西少了。说:“我没起贪心,它能少吗?”一样,你没起贪心,别人主动给你,它也是你的东西。为什么有这东西?这东西就是你心里化的,是不是?这东西无缘无故就现前了?那是你心化来的。你觉得你没要,给你了,那也不行啊。你要了那玩意,就等于出卖你的宝贝一样。
就像一个骗子,他想骗你的宝贝,“给你!你看这东西好不好?”你寻思:好。就收下了。妥了,你收了他东西,吃人家的嘴短,用人家的手短,人家要你最好的宝贝,你就得给人家,就这么样。所以说,千万要算好这笔账,不能吃这亏,精打细算,聪明人不干那傻事,是不是?千万不要去贪,一贪就坏了,贪了就失去宝贝,就这么厉害。
人能不能没有贪心呢?不可能一点没有,但你一定要控制。怎么控制?要少欲知足:行了!这东西我能生活就行了,能穿暖就行了,能吃口饭养个肚子就行了,剩下的我就修道,我可不要那些东西。要那个东西,就把我修行的这点东西全卖了,我不能换那些垃圾回来。这里要是堆一大堆,那就坏了!
我要是看那东西堆了一大堆,我就知道,那是自己产生的垃圾。所以千万不能攒东西。攒了,以为便宜。你看这白给我,那也白给我;这个也结缘,那个也结缘,都结缘给你了,你扛回家去了。说:“这和我没关系,都是他的,不是我的。”实际上,那就是你的东西,都是因为你心里有了贪心,使这个宝贝产生变化。你若把那玩意弄过来可就坏了,那真是动你血本(指清净道心)。所以说,应该守贫。
守贫就是守道,外贫心不贫,不要外富心贫。你看东西越多,一大堆东西,满床全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坏了!这说明你的心没在道上,大部分都在玩上了。这一本书、那一本书,这东西也多、那东西也多……可不能干那种傻事。
所以说不化缘、不攀缘。为什么不攀缘呢?化缘,我们都知道了,那不合适,化缘等于出卖自己一样,所以我们不去化缘。那为什么不攀缘呢?因为一切众生皆因攀缘而流落生死。为什么有六根呢?就是因为你对尘发生了想法;你发生了想法,六根就生出来了;六根生出来了,就对六尘采取了喜欢、爱、取,由爱发生取,由取变生,有生就有死,生死的忧悲苦恼就上来了。你刚开始只是动想法,然后就要动行为,行为的最后结果是什么结果?就产生了生死,有生死就有忧悲苦恼,生死轮回就是这么点事。
你有六根,外边就有六尘,它都是你的灰尘变化的,相对的变化。有了六尘就会产生六根,有了六根就会对六尘进行吸取,所以六根就越来越大,就又变成了六尘。它俩本来都是你那个心,但是由于你的攀缘心,就变成六根和六尘,所以就产生了六道轮回。
我们都是攀缘心,见到色随色走,见到味就随着味走,见到了香随着香走。有的人特别喜欢吃,一看这好,“叮当叮当”就吃,使劲吃,吃饱了还吃,“便宜啊,你看来得多便宜,我也没上别人碗里拿去,都是我自己的。”你不知道,你自己这一碗,若过分地贪,实际上就被六尘转了,因为你的舌根被六尘给骗了。那个味从哪儿生出来的?你们说一说。比如说,今天吃那个开心果,你说开心果那个味道从哪儿来的?
弟子:从心里。
从心来的。有没有不同的说法?你说。
弟子:从舌根。
从舌根来的。你说说那玩意从哪儿来的?
弟子:从贪心来的。
这是明白人。这答对了!
从贪心来的、从虚妄来的,它不是从那开心果来的。开心果没啥味,开心果只是六尘的一种幻象。由于我们六根不断地贪着,六尘不断地表演,最后产生了味觉。舌根它啥也不是,舌根只代表了你那个贪心的一部分,只是表示你的贪心。人家没有贪心的,照样有舌根,但那是假的。所以说,那个味觉不从舌根来,虽然表现在舌根,实际上是贪心的变化。
答对了这是真明白,明白是明白,但一定要做,别去攀缘。
所以说,不攀缘最重要,我们都是处处攀缘。为什么叫你行道时瞅眼前这个卧牛之地啊,吃饭只让你瞅钵中食啊,做什么事情都得跟师父说啊,就是不让你去攀缘。
我们被六尘给转了,以为东西越多越好,实际上越多越可怕。当然,我们修道不能说一点不用,那干脆没有就完事了。也不能那样,怎么办呢?少欲知足。有点就行了,够用就可以了,多了不要,白给也不要,没有用。你要了,就等于他到银行提取你的存款一样,你给人付出。你这面虽然没付,但你后面有会计给你支付出去了。
你像领导似的,“这给我收起来吧!”是,你收得挺利索的,也没有人跟你要账,其实早就有人在后面替你付款呢,付谁的?就付你那点东西。最后你一查家当,“哎,我这东西(清净道心)怎么没了呢?”你哪知道,你早就给“卖”了,那管家告诉你:“那天你不是买这个了吗?”“我没说买呀,他说给我的。”那给你就不花钱吗?能好使吗?他在后面提款。所以说。别上当,攀缘最可怜。
我们不攀缘,攀缘就是轮回。有爱就有取,你只要爱,就会去取,就产生行动了;有取就有生,有生就有老死,忧悲苦恼就会生起来,这是十二因缘里的。所以我们在放生的时候,跟畜生道就讲这个,让它知道这个十二因缘,因为它堕落畜生道就是这么堕落的。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别堕落到那里面去,攀缘以后就会堕落到那里。
另外,还要不求人。不化缘、不攀缘、不求、不贪。为什么说要不求人?那求人多痛快呀,比如办事,“哎,你过来,帮我把鞋提一提。”你说多痛快?还省事。“你过来,帮我把地扫一扫。”多省事!为什么这么省事,还告诉你不让你求人呢?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不求人?
弟子:嘴上痛快了,心里已经失去了。
嘴上痛快了。有时候他不用嘴去求人,比划,“过来,过来!”离了老远就打招呼,意思是帮我一把。
弟子:不求人是不要你动心念,一求人,心就动了。
弟子:求人能障道。
弟子:求人就是把自己的宝贝送给别人了。
你是怕吃亏,怕把你宝贝卖出去,所以不求人?
谁还能说,为什么要不求人?
我们要知道,求人就是出卖自己。出卖自己就是插个标,你求人一次就是低价出卖自己一次,这叫低价出卖。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低价就是说这个人把自己介绍给别人,说:“我卖给你得了。”在自己脑袋上插个标,“你认不认识我?不认识我不要紧,我把我送给你。”那个人说:“我要不起,我怎么能要得起呢。你挺好的人,我想叫你干啥,你也不能听我的呀!”那怎么办呢?
“那我就卖给你。”
“怎么卖?”
“低价出卖。”
“那你想要点什么东西?”
“得了,给个大饼子吧!”
“给你一个大饼子。”
得了,人家给你一个大饼子,来生你就做牛做马去偿还这笔债。——你欠人大饼子。他前面拿着你写的“合同”——“卖身契”(指因果业),你欠人家的,你就得跟着他走。因为他这有“合同”在那块,你欠人家的。所以说,求人等于卖自己,千万别干这傻事。
所以我们不求人,求人最痛苦了,有求就苦。为什么有求就苦?因为有求心就动,最根本的就是你动心了,动了心,就有生死轮回跟着。所以说,化缘、攀缘、求人,最终问题都是动了心,动心就有生死轮回跟着,可以起各种的变化。所以我们不能去搞这种东西,自己骗自己的事不干。我们要学聪明一点,别干这种事情,为了自己也得学聪明。
【解】守志者,念念趋向菩提,不杂名利心也。
守志者他不攀缘、不化缘、不求人,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不管你怎么变,他绝没有这种心,所以他永远不变,心里没有变。由于心不变,才能真正地随缘。还有一种,他不化缘、不攀缘、不求人,对名和利都远离了,所以说念念趋向菩提。
【解】奉道者,念念体会心源,不复向外觅也。
还有一个“奉道者”,依教奉行,“念念体会心源,不复向外觅也”。奉道者这种人就更好了,因为他已见道,他知道什么是道,所以外物对他是没有作用的,他不会随着外物转,而念念体会心源。
怎么样去体会心源呢?不复向外觅,他不会向外去寻找什么,他向哪寻找?寻找他的本心,念念在道,不向外觅。对一切外相他都看成如幻如泡影,没有实际可得的,什么都没有可得的,生老病死苦都是没啥可得的,所以奉道者念念体会心源。你想,我们是念念不停地生灭,他是念念都不离道,可了不得了,念念在道上。谁说一说,怎么念念在道上?
弟子:每时每刻都在念佛,就是念念在道上。
每时每刻都在念佛,都是在念道,好,挺好。还有能谁说呢?
弟子:念念不失这个心,不分别一切,念念不动心。
念念不动心、不分别,是不是?这挺好。还有谁能说一说念念在道?
弟子:不起分别心。
不起分别心,连这个心都不起。说得挺好。
弟子:一念不生。
你这么会用啊!一念不生,那不在道上才怪了。
弟子:摄心。
摄心。怎么摄心?
弟子:不离道。
怎么不离道?
弟子:不起散乱心。
怎么不散乱?
弟子:时时看住自己的心,不向外求。
哦!不向外求。
弟子:时时在见性,不离自性,在不生不灭的境界中。
怎么不离自性?
弟子:念念不生不灭。
念念不生不灭。既然有念念,怎么还念念不生不灭?
弟子:这个念是无念的念,并不是说有念。
好,无念的念。
弟子:反闻闻自性。
反闻闻自性。怎么反闻?
弟子:觉照。
觉照。怎么照?
大家答得都不错,因为这里面再往下答也没法答。我们虽然答了很多,大部分都在名相上,但是终归还是有所体会。主要就是不要外觅,见三千大千世界皆是你自心所显现,没有什么可得和不得的事情。你说有人骂你,那谁骂你啊?
弟子:虚幻的人在骂,不是真的。
弟子:自己的贪嗔痴。
自己的贪嗔痴。还有谁能说一说?
弟子:是自己的心里所造的业缘。
弟子:在心动分别。
我讲了半天,都白讲了,昨天我讲了“恶还本身”,今天又讲了提婆达多,最后你们给我答得还都是这个。所以说,给你宝贝你不认。骂你,什么是骂你?骂你是助道,是你的需要,是帮助你成就。我们老是这样式的,我这几天就讲这么点事。你需要挨骂,你不挨骂不行,因为啥呢?因为你不挨骂就要走错路,另外你的火候需要人推你一步,来助你道。那谁在骂你?谁需要?谁在帮你?是你自己的功德在起作用,你不要以为是坏事,骂表面是坏事,实际上是你的功德在起作用,你的功德起来了。
你想,无始劫来你造了那么多的业,骂你一句,你忍了,就把无始劫的罪障给了了,谁给你这机会?哪有那么便宜事?不给你那机会,想挨骂,谁骂你呀?有人说:“我最需要别人来帮助。”天天叨咕人家来帮你,人家来了,“咣咣”给你两个嘴巴子,完了还踢你一脚。“哎,我天天在这坐着求人帮我,你怎么打我?你这个人真是的。”完了!一起嗔恨心,这点功德就没了。不起嗔恨心,马上就得。就是这样,知道不?骂你、打你,那都是你自己的功德在起作用,在帮助你、成就你,是你的需要,所以你要是不明白就上当。本来是挺好的一个事情,你不认识就错过了。
我上回都给你们讲了多长时间,我在本溪走着,有人骂我是骗子,我要是不做这个助道想,做这个需要想,那个机会就错过去了。我反复想:这肯定是帮助我,绝对不能是无缘无故地骂,肯定是有其内容,而且是来帮助我的。究竟帮哪块,我不知道,究竟是我哪块需要帮助?最后想起来了,原来说三天回去,我要是不回去,犯妄语。
你说,人家骂我,我得怎么感谢人家?是,心里不痛快,那能痛快吗?一时的不痛快,但是你换来的是你这一辈子不后悔。你这一辈子如果犯了一次妄语,你不如不犯啊!你犯了再忏悔有啥用啊?你忏悔终归是忏悔,不如不犯,那个多清净,功德多大,是不是?
骂你是你的需要,为什么有人骂你?因为你不打妄语这功德积下了,所以才有人骂你。不是其它功德,是你平时不撒谎,人家才告诉你,叫你守住不撒谎,人家是来帮助你。那个骂你骗子,那意思就是说:你赶紧回去,要是不回去你就犯妄语了。他说你是骗子嘛,你要是犯了妄语,不就是骗子吗?他问得很清楚:你是不是骗子呀?你要不是骗子就赶紧回去,你要是骗子,那晚上就别回去。那问得多清楚,多明白!
我们若不知道,一旦过现实的关时,大部分就上当了。那个时候,我是稍明白一点,知道他是助道,肯定是帮助我,已经下定义了,没有别的,肯定是在帮助我,肯定是我需要的东西,绝对是好事。虽然一时想不起来,但不管怎么难,我也要想这个事,就这么反复地想,保持这一念。就是用所得来的一点经验吧,不能说是智慧,最后到底叫我想起来了:哎呀,今天晚上正好三天,要不回去不就犯妄语吗?就是出门的时候,我说:“我过三天再回来。”就顺便说了那么一句话,最终还是想起来了。那天正好是第三天,最后我就回去了。
你想一想,他帮助我成就了什么?“不妄语”这一条。你知不知道,一次不妄语,你会提前多长时间,甚至多少劫来成佛道的。他帮助你多大啊!你用什么来衡量?衡量得了吗?
所以我们要知道,骂你的人那都是助道、是需要,是功德的表现,千万不要把功德往外推。一生气,“这人太可恶了,你骂我,我就骂你。”完了,坏了!他给你送礼,你不但没有真正的领会和接受,最后的结果还造成恶缘了。在这考验面前,不是成佛就是堕落,就这么简单。
所以说,念念都要体会心源,就不要往外觅。什么叫不外觅呢?就是说一切外法皆是自心的变化,心外无法,都是自心的变化,你体悟到这才能念念地返回心源。大家讲的都很对,一念不生,如果念念不生,那肯定是回去了,那还用合计吗?大家讲的都不错,但是有些具体的东西你还要三思念之,有些要具体的化在所有的行为中。因为我们的生活不是单一的,不是成天在那打坐,有时候还做不到那些事,我们还属于凡夫。凡夫怎么办?我们也得去做,但是每样我都让它变成反观观自性,就是反闻。
什么是反闻?就是不往外闻。什么叫不往外闻?一切外境皆是自心显现,这就是不往外闻。念念收回,六根不再瞅、不再闻,别老贪吃的。什么事情都是一样,不能贪,贪东西也不行,贪吃的也不行,贪表扬也不行……什么都不能贪。刚开始不贪还挺难受,六根不往外瞅也是挺难受的,那眼睛憋得也很难受。那耳朵恨不得听谁说话,唠几句嗑,哪怕有个鸟叫唤,听得都挺高兴。那玩意确实是挺难受,因为耳根、眼根都流浪惯了,你叫他去念佛,那不行,念佛?念佛还不如去听听念佛机或法师讲法录音呢。那时候“叮当叮当”,就完了!那六根越抻越长,越抻越远。所以说,你想成道,一定要知道这些关键的地方。
我们修道就是杜绝这些东西,就让你把这个心收回来,硬收。说:“这收回来,我太难受了。”那时候确实难受,若不难受你早收回来了,这还用我吗?是不是?自己早收回来了。就因为它难受,你才去收。你收回来以后,它有一个不难受在那等着,那是真不难受。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
今天就讲到这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