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讲记 四云端佛学(3)
时间:2016-08-25 2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一)不得依邪法语而住:这有两个内涵,首先是咒术,咒术即是巫术,这是透过持咒招引鬼神来替自己做事情,这样容易恼害众生,横结恶缘,这是邪法语,所以我们不能以嘴宣说咒术。其次是仙药,这是宣说某种药物能使人长生不老,乃至成就种种神通,及有种种怪力乱神之作用,这是口业的妄语。以上咒术及赞叹仙药功德皆是邪法语。
(二)不得依邪人语而住:邪人是指「结好贵人,亲厚媟慢」。贵人是掌握权力之人,若出家众结交贵人,乃致彼此关系亲厚,就容易产生「媟」「慢」的过失。媟是放逸,权贵之人有钱又有空闲,他的生命就是享受人生,及时行乐,他容易讲出放逸的言语,所以结交权贵之人,容易受其影响而说出放逸的言语。其次,权贵之人常有傲慢之语,所以结交权贵容易产生傲慢言语,丧失修行者谦卑的态度,所以「皆不应作」。以上是口业的安住戒法,以下是意业的安住。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消文意业的安住有如下几项:
(一)当自端心:这是当观自心,不见他过。这念心在观照时,不要观察别人身口意的过失,而要观察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是善念或恶念。出家众若从安住的角度来说,「当自端心」是重要因素。有些出家众在僧团能安住五年、十年、二十年,有些人在僧团安住却觉得困难,「当自端心」是重要指标,这念心是向内或向外观察,这是能否安住的重要因素。佛陀要我们修行时,最好向内观察自己,使自己的恶法减少,善法的功能增加,这是「当自端心」。
(二)正念求度:蕅益大师解释正念求度为「如理思惟,希求解脱。」如理思惟是随顺真理而做思惟,如经常思惟业果道理、空性道理,乃至真如佛性的道理,一心一意希求解脱。印光大师说念佛法门的成败在于出离心,修净土者须「信愿具足」,每一句佛号都具足信心、愿力,这愿力包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凭良心讲,「欣求极乐」并不难,修行人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功德,生起好乐心、追求心,这是不难的,但「厌离娑婆」则不容易,能安祥走出三界,没有任何罣碍,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因想要寻求解脱的心不具足。所以印光大师说,我们应该经常思惟,若今生没有出离三界,来生就要堕落三恶道,因内心的罪业会召感三恶道的果报。这里佛陀要我们内心经常正念思惟真理,产生希求解脱之心。
(三)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高慢的烦恼。修行人的身业、口业可能有一些过失,或讲错话,或身体行为不正当,这时自己会知道,别人也会知道,所以很容易把它抓出来,透过忏悔来产生对治。但修行人最大的问题是意业的过失,自己心中经常起恶念,别人却不知道,如果自己不观照,就会有问题。憨山大师说,一般念佛人,一方面起烦恼又不对治,如是心中就有二种功能,一是念佛的善功能,一是烦恼的功能,则「佛只听念,烦恼只听长」,到了临命终时,念佛的力量现前,烦恼的力量也现前,不幸的是,烦恼是多生熏习所成,是熟境界;念佛是今生才修习,是生疏的境界,所以最后烦恼把佛号的力量吃掉了。有些人在修念佛净土法门时,从来不对治烦恼,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修行比较好的人,发现意业起烦恼,就赶快转念念佛,如是停止烦恼后又开始念佛,念佛一段时间后又起烦恼,发现烦恼时又提起佛号,如是又中断烦恼,但烦恼的势力永远存在,若没有以呵责或观照四念处来对治,烦恼就会永远存在,临命终时,自己的佛号不是烦恼的对手。所以这里佛陀的大慈悲,告诉我们不要包藏瑕疵,因为若放纵烦恼瑕疵,它就会不断的增长广大。所以憨山大师的慈悲,告诉我们要对治烦恼,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烦恼现前时,或者以呵责的方式,观照烦恼如大火,让我们热恼;烦恼如冤贼,偷走我们的功德法财;烦恼如毒蛇,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如是一方面思惟烦恼的种种过失,一方面用无常无我的智慧来观察它,烦恼也是因缘所生法,若以观照力来对治,它的势力就会减弱。所以这里经文告诉我们要对治烦恼,不要放纵它。
(四)不得显异惑众:异是指与众不同,古德解释这是显示自己的功德来迷惑众生,这里特别是指显示自己有神通感应的功德。佛法认为神通感应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人只要不断的静坐,调伏粗重心,心静下来就会知道一些消息,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世间上的事情要出现前都会有征兆,所谓「月晕而风,处润而雨。」看见夜晚有月晕,就知明天要起风,吉凶祸福出现前都有征兆,所以心静下来就会知道一些事情。但佛法中不能宣说,因为宣说神通感应,大众就会以神通感应做为追求的目标,而不重视真理了,不再重视俢学最为珍贵的智慧,所以宣说感应神通让众生产生迷惑颠倒,增长众生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佛遗教经讲记 三云端佛学
- 下一篇:佛遗教经讲记 五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