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欲望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12: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天下日报》报导: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类全部举动是受十五种根基欲望和代价观差遣—— 好奇心:进修的欲望; 食品:吃的欲望; 声誉感:示意切合楷模举动的欲望; 拒绝:惊骇社会排出; 性:性举动和绮想的欲望; 行为:体能勾当的欲望; 秩序:一般糊口的组织纪律; 独立:自行作主的欲望; 反扑心:被加害时还击的欲望; 交际:合群的欲望; 家庭:与家人共处的欲望; 社会名声:获得荣誉和必定的欲望; 嫌恶之情绪:躲避疾苦和焦急; 国民意识:但愿处事公职,追求社会主义; 权利:影响他人的欲望。 该文以为人们一般糊口中的统统举动,皆不超出对付这十五种“欲望”的追求。该文又把十五种欲望分为性、声誉感、反扑心和食品四大类。 对付人们的“欲望”,佛经中的分类更为细致。《大智度论》二十一卷中列出六类:一、色欲,二、描摹欲,三、威仪姿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想欲。并且,佛陀于两千五百多年早年就已经指出了人们的一些微细的生理征象;世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中,对此有很具体的表明。他把世出凡间的生理征象,归纳为五大类一百种,计有:一、心法八种,二、心全部法五十一种,三、色法十一种,四、心不响应行法二十四种,五、无为法六种,总共是一百种,以是称为“百法”。个中前四类属于有为法,由于统统有为法从人缘而生,从人缘而灭,以此表明心有生、住、异、灭,身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的征象。第五类是无为法,表明人的意识之实相,亦即真如,云端佛学,是离四相、绝百非、非人缘生、常住稳固的真如实性。百法之中包罗了众生的神经、精力、生理勾当及其与物质情形之间的各种相关。 世亲菩萨进一步表明因八种心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的生起,陪伴发生了五十一种心所,与心王同依、同缘、同时、同事。个中遍行五(触、作意、受、想、思)更是遍统统心王而生起的心所,心王不起则已,一路一定有此五种响应而起之遍行。众生早年六识依内六根缘外六境,经过第六意识的别离,第七末那识的恒审考虑,而存入第八意识的阿赖耶识内,成为永恒的种子。 对付“欲望”,佛法有更深刻的说明。《唯识论》卷五中说:“云作甚欲?于所乐境,但愿为性,勤依为业。”欲界的众生就是由于有淫欲、食欲、就寝欲三欲,以是称为“欲界”。众生因贪求(欲)而就发生但愿(望),这正是流转三界,循环六趣的基础。《杂阿含经》中说:“‘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欲”就是贪欲,是我们寻求脱节的最大障碍。《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到循环六道的苦果,也是由于贪欲。因为贪欲之心太重,以是发生各种的疾苦。《佛遗教经》中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就是声名我们囿于各种的贪欲,追求自身的好处,而多方面的造作恶业,以是发生了各种的苦恼。 众生之以是不能悟道,就是由于欲望太多,众生以六根执著表面的六尘,从而疑惑于如幻如化的不真实地步,使天性不清净,而发生各种的灾祸。着实我们的六根都是不离于心的。 佛法说:“心生各种法生,心灭各种法灭。”我们众生的心念一路,则各种的色法(地步)同时生起,跟着地步的牵引而不能自主,顺境来时心生欢欣,窘境来时心生憎恨,随此顺、逆地步的牵引,污染心地,造作恶业,流转六道。 以上各种声名,宇宙统统万物皆由我们的“心”所作,“心”在修行进程中极为重要,佛陀常常汇报我们修行是要由修“心”动手,当地步来时,不被它所转,相识统统征象人缘生,这样,不管顺境、窘境往复时,你都不会被它疑惑,不被它牵引,使心得自在、脱节。《大智度论》中说:“若法人缘生,是法性实空,若此法不空,不从人缘有。”众生由于不相识这宇宙间全部的统统都是人缘所生法,而贪恋于凡间全部的统统事相,殊不知这凡间上统统都是虚幻的、无常的,总有一天人缘不具足时就会消散。 怎样由“心”动手去修行呢?《楞伽经》中说:“一念心不生,即如如佛”。我们众生的心每一动念之下,等于流转存亡的来源。《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声名人们每动一个动机,都是罪,都是业。列位可以想想我们在一天中动了几多动机,在生平之中又动了几多的动机,个中清净无染的毕竟占几多比例?更况且无始以下世世代代所动的动机真是万万亿倍于恒河沙数,恶业无量无边。 众生业深障重,可是也不必郁闷,佛陀汇报我们一念心不生则可悟入佛的真如法界。固然我们一时无法到达“无心”的地步,可是可以借由勤修“戒、定、慧”来止住我们的妄念,待人缘成熟时同样可以证入佛的知见。 综观以上,可以知道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陈诉所称的十五种影响人类举动的欲望,只是在我们人生欲流中的十五个小水滴而已,众生从无始以来有无量无数的欲望,我们的心就如乘坐一条船在欲望的漩涡里打转,总有一天会覆没(堕入三恶道)的。惟有佛法才气把我们从这漩涡中救出,离开人生的苦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物质生活的智慧云端佛学
- 下一篇:步步莲花开 [一行禅师]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