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佛理人生 >

佛教箴言的人生启示-云端佛学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其浩瀚、博大精深的佛法传于世,涵盖三藏(经、律、论)十二部,历经诸位高僧大德弘传,对人类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来阅读《三教慧海》(查洪德、王太阁主编)一书,在读至佛教箴言栏目时,不禁为古往高僧大德的珠玑之语所折服。这些佛教箴言,款款道来、句句触心,无不给人以醍醐灌顶、酣畅淋漓之感。纵观古往今来之佛教箴言,很容易体会出其对人生的重要启示作用。末学现将佛教箴言的人生启示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修一道欣赏、品读。 

一、修心是根本,心正则身正

佛教讲到,心净则国土净,这个既是指干净,也指清静,即是说,每个人若能内心洁净、内心清静,那么他所处的环境也就清净和清静了。由此可以看出,修心是佛教修行的根本。

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

这是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对弟子的开示。即是说,世俗之人心术不正,愚蠢糊涂,造下罪孽,嘴上说好话,心里却怀恶念,贪婪凶狠,嫉妒心强,阿谀逢迎,花言巧语,怠慢他人,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自己导致了愚痴和妄见。如果能端正本性,就能常生智慧,扬善止恶,自然能开启认识真理的智慧。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这即是说,什么恶事都不要做,只要是好事就去办,自己清除内心的杂念,让内心清净,这就是佛教。由此可见,佛教的目的之一就是修心,让众生的心更加清净。

如盖层不密,必为雨露浸;如是不修心,贪欲必露入。如善密盖屋,不为雨露浸,如是善修心,贪欲不露入。(《南传法句经》)

这即是说,如果房子盖得不严实,必定要遭到雨水的侵害;如果不修心的话,贪欲必定进入心中。如果房子盖得严实,就不会遭到雨水的侵害;如果善于修养身心,贪欲就无法进入心中。显然,这实在告诫众生,要时时处处注意修养身心,唯有此,才不会让贪欲征服我们,进入到我们的心中。

善恶之源,皆从心起;邪念因缘,能生万恶;正观因缘,能生万善。(《禅宗永嘉集》)

这是说,善恶的根源都在于心。邪恶的念头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符合佛理的观念,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善。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大珠禅师语录》)

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求助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求佛,愚笨的人去求佛,而不求自己的内心。聪明的人调理心智而不是调理身体,愚昧的人调理身体而不调理心智。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祖师也曾开示曰:我只求心,不求佛。和大珠禅师的话,涵义相同。

二、与人为善,广结善缘,才能一身轻安

佛教讲因果,种甚因,结甚果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唯有一心向善,心怀善念,才能俯仰于天地,不为红尘俗世中的诸多烦恼所侵扰。

为善升天,为恶入渊。”“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法苑珠林》)

这是两句很直白的话:做好事,升入天堂;做坏事,堕入地狱。不要轻视微小的恶行,认为不会带来祸殃,要知道水滴虽小,也能将盛水的大容器滴满。三国时蜀国的国君刘备在临终前对儿子刘禅的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表明为善的重要性,这也体现出因果相续不可思议的力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夫祸福报应者,善恶为之根本也。佛之所以教人修福,其正欲天下人以心为善,而不欲其为恶也。(宋·契嵩禅师《非韩下》)

契嵩禅师说,祸福报应是以善恶为根本的,佛教教育人们要修福的原因,是希望天下人心地善良,而不想让他们为非作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