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桥旦曾堪布
作为一名佛弟子,最大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向佛陀学习——佛陀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佛陀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学。下面我们来讲几个小故事,看看佛陀在因地时是怎么做的。
第一个故事:善念的力量
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曾经堕入地狱道,那时的佛陀名叫杰乾布,就是大力士的意思。杰乾布和一个同伴正被凶恶的狱卒驱赶着拉车。车不仅极其沉重,车上还燃烧着熊熊的烈火,杰乾布和同伴又累又热。同伴实在支持不住了,倒在地上,狱卒立刻过来,云端佛学,狠狠地殴打同伴,同伴疼得惨叫不止。
看着痛苦不堪的同伴,杰乾布的内心生起了极其强烈的悲悯之心,他不忍心看同伴受折磨,宁愿承担他的痛苦,于是对狱卒说:“我们不要打他了,要打就打我吧,车由我一个人拉。”狱卒一听勃然大怒,呵斥杰乾布说:“个人因果个人了,他受累挨打是他的果报,你凭什么承担!”凶恶的狱卒转而开始残暴地殴打杰乾布,最后抡起铁棒狠狠砸在杰乾布的头上,杰乾布脑浆迸裂,昏死了过去……
当杰乾布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投生于兜率天,名字叫旦巴多格布,成为了一个菩萨。一个善念的力量多么强大!这就是自他交换不可思议的殊胜伟力。佛陀在因地,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升上去的。
第二个故事:舍生饲虎
一位国王有三个太子,其中小太子生来就异乎常人,对一切众生都充满了慈悲之心。有一次,国王带着三个太子和皇亲国戚们去森林里举行一个欢乐的聚会。
当三个王子路过一个悬崖时,看到悬崖下有一个老虎窝,窝里有一只饿得瘦骨嶙峋的母老虎,它身边有几只皮包骨头的虎仔。母老虎实在不能忍受饥饿,不断地把目光投向虎仔,很明显是想吃自己的孩子充饥。小太子看到这个悲惨的情景,生起了难以忍受的慈悲心,于是问自己的哥哥:“怎么才能救这些老虎?”大哥没有理睬他,二哥回答说:“拿新鲜的血肉给它们吃,它们就能活过来”。说完两个哥哥要继续赶路,小太子就对哥哥说:“你们先走,我马上就来。”
小太子决心把自己布施给老虎,于是等大家都走了以后,就毫不犹豫地跳下悬崖,滚落在母老虎面前。佛经中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满强烈的慈悲心,绝没有人能够伤害他。母老虎也是这样,当它看到眼前鲜血淋漓的小太子时,反而没有胆量、也没有力气去吃小太子,于是小太子挣扎着拿起一个干树枝,沾着自己的鲜血,一滴一滴滴在老虎的嘴里,老虎这才慢慢缓过来,过去一口一口地把小太子吃掉……
等两个哥哥回来寻找小太子时,小太子已经只剩下一堆骨头了。小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舍身饲虎,用自己的身体救了母老虎,也救了那些小虎仔。
第三个故事:无畏布施
一位国王有一位独子,名叫须达努。须达努生性好施,国王由于极其疼爱自己的爱子,所以答应须达努:一切财产听任他拿去布施。只有一个镇国之宝——如意宝,国王舍不得给须达努。可是,没想到须达努背着国王把如意宝也拿去布施了。国王于是大怒,把须达努和他的妻子、儿子、女儿一起放逐了。
在流放的路上,须达努遇到了很多穷苦的人,他不仅布施了自己的全部财产,还把妻子、儿女也都布施了。因为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令一切众生皆得度脱。最后,有一个人来求须达努的眼睛,须达努毫不犹豫地把眼睛挖出来给了他。
须达努的菩萨行感动了天地,感动了所有的人。这时须达努许愿道:“如果我所做的一切都发自真实的菩提心,愿一切恢复如初。”结果,一切果然都恢复了——他的眼睛复原了,他的妻子儿女也都回来了,连如意宝也归还了,须达努最终成为了国王。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越是失去,越能得到。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佛陀并没有要求我们立刻就布施一切财产、甚至自己的身体。布施也要循序渐进。佛陀曾说:如果是特别吝啬的人,该怎样修习布施呢?可以这样做——先把右手的东西布施给左手,再把左手的东西布施右手,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大家看佛陀是多么的善巧啊!
《入行论》也有类似的引导:先把自己不想要的、不喜欢的东西给予他人,慢慢培养布施的习惯,然后再把比较重要的东西拿去布施,这样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就要求我们把脑袋砍下来给人,这不叫布施,这叫发疯。对吧?
寂天菩萨说:“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即不成佛,身死亦无乐”。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以自己的快乐真实地交换他人的痛苦,不仅不能成佛,就连在轮回中也得不到安乐。比如说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给予他人的好处有多大,他人对我们的回报就有多大;我们给予他人制造的麻烦有多大,他人给我们的痛苦就有多大,这是很正常的规律。
自他交换要实实在在,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比如说,我们答应要送给别人一件物品,嘴里答应得好好的,手里却紧紧抓着不递过去;或者我们看到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累得直喘,嘴里赶紧喊:要不要帮忙啊?实际上我们一动不动,这就叫不真实。
还有几种情况:我们虽然替他人代受了一些痛苦、承担了一点损失,心里却充满了委屈、埋怨,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这么缺心眼。或者我们答应借给别人一万块钱,真给的时候只舍得借一千。又或者我们给了别人一点好处,然后一直念念不忘,觉得自己对他太好了,跟谁都说这件事,过了好几年还在说。这都是不好的心态,不真实的心态。就像放风筝一样,如果我们用一根拇指粗的缆绳放风筝,风筝飞得起来吗?风筝就像菩提心,不真实的自他交换之心就像缆绳,如果不真心,我们不仅不能成佛,连轮回中的世间快乐也得不到。
佛陀舍身饲虎的故事中,小太子不会一边布施身体一边想:我对这只老虎实在是太好了,将来它该这么报答我呢?小太子没有这些想法,他的付出是毫无回报之心的,是毫无执着的三轮体空,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后来才实实在在地成就了佛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