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地藏经 >

宽容法师:《地藏经》讲记(二)-云端佛学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经题。经题是一部经的浓缩,经题学完了,就是将一部经的重点了解了。《地藏经》十三卷,浓缩起来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七个字。下面我们学习正文。
  
  经开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分佛陀都在用千变万化的善巧方便给我们阐述地藏菩萨的大愿大行。
  
  我们先看译者: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内涵是很深的。首先它说明翻译经典的人有没有资格。如果不具备翻译经典的资格,就可能翻译错。象我们大学里面的老师,是不是具备教授的资格呢?如果不具备,那你讲的内容可能会误导人。其次是说明是不是正式的佛经,是不是伪造、捏造的。译经的人很多,每个译者一生中翻译了多少经典、哪一部经典,在史书里面、藏经里面都是有记载的。你自己写一本书冒名顶替说某某人翻译的就对不上号,说明这部经不是正式的。译经要取信于人,让我们对这部经产生信心,比如前面提到的那部地藏发财经,就没有译者。
  
  新加坡有个真佛宗,创始人叫卢胜彦。‘真佛宗’这个名字就很怪,如果说他那个叫真佛宗的话,我们学的就是假佛宗不成?所以往往假的叫的名字比真的还真,惑乱人心。我们曾去他那个道场里看他到底怎么搞的,离老远见佛堂里面供着佛像,好象还很好,印刷的,只是感觉有点儿怪,别别扭扭的。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做一个佛像印刷,把佛像那个面孔挖下来,把卢胜彦自己的五官贴上去,供在那。他也有经书,我们打开看看,它就没有译者,直接说是他写的。这就说明他是假的、冒牌的佛教。
  
  唐是时代。于阗国相当于我们现在新疆那一块。三藏是经、律、论,即佛教的所有经典;精通三藏者被称为三藏,是学位。《西游记》里称唐僧为三藏,就是这个意思。三藏是佛教里最高的学位,最高的修为,具备了翻译经典的资格。翻译经典要精通三藏才行,如果只精通一藏或二藏,翻译时就未免左右支绌、捉襟见肘,因为知识面受到限制了。
  
  沙门是对出家人的一个称呼,就是勤息的意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译者在这称沙门也有自谦的意思。实叉难陀是于阗国人,精通三藏的大法师,八十卷本《华严经》、《楞伽经》也是他翻译的,都非常好,流传极广。他翻译《地藏经》自然是同等水平。
  
  下面我们看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地藏经》共十三品 ,这是第一品。
  
  忉利天是三界二十八层天里第二层天,这层天有三十三个天,其中三十二个小天,中间一个大天,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皇大帝居住的那层天,佛教叫帝释天。神通品 ,神奇莫测谓之神,通达无碍谓之通,合起来叫神通。这一品重点展示佛、听众、地藏菩萨们的神通不可思议。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一开始就将时间、地点、人物标了出来,在佛经里叫作六种成就。前面说过经开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又分证信序和发起序,六种成就属于证信序里的内容。证信是让我们看经的人对这部经产生信心,消除疑惑,叫证信。这里有六个要素,叫六种成就,有这六个要素我们就能看出这部经是千真万确的,不是伪造的。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忉利天是处成就,为母说法,母是佛的母亲,叫众成就,合起来就是信、闻、时、主、处、众这六种成就,六大要素。就象我们今天开会,谈的什么事 ,怎么决议的,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主持人是谁、哪些人参加,都要交代清楚,几大要素具备才是一个成功的会议记录。佛经也是这样。如果不具备这六种成就,自然就是伪造的了。
  
  刚才说到的真佛宗卢胜彦,也讲经,佛经开始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真佛宗的经也模仿那个模式,第一句说‘如是我闻,一时卢胜彦在什么地方。’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冒牌货,首先就没有六种成就嘛。他的光盘,讲怎样升官发财,如何看风水,胡拉八扯,跟佛教根本不搭界,但好多人喜欢听,还卖票,一张票八百美金,还抢着买。而我们正式讲经,有时候第一天人还不少,第二天就没人了。现在人往往听骗不听劝。
  
  去年我在山里看到一个老修行,七十多岁,穿着百衲衣,精进苦行。他一生在看一本老厚的经书,收了个徒弟,也看那本经。他徒弟我们认识,把经书让我看,我稍微翻了一下开头就吃一惊,这不是佛教的书。他也吃了一惊,他师父那么修行好,苦行,百衲衣,远近闻名。我还不方便对那个徒弟多说,说了会打击他的信心,不说也不行。那是一本一贯道的经。
  
  现在寺院里有很多结缘的经书,我经常去检查,因为有些不是佛教的书,有的居士不认识,拿到就印,印了就拿到寺院里,什么龙华经,弥勒经,达摩经,一大堆,他也不识真假,印出来以后多可惜。末法时期乱七八糟的经也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甚至骗子比真的装的还像,就像现在街上卖假货的包装得比真的还像。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看满街道化缘的假和尚,走街串巷到处都是,真和尚现在不化缘了,你也化不到,假和尚一化就能化很多,化到谁都会上当受骗。甚至假和尚的证明还比真和尚多,真正的出家法师无非就是一个戒牒吧,就这么一个证件,虽然有身份证,但证实出家身份的就是个戒碟。假和尚就不一样了,他有很多证,身份证,戒牒证,出家证,化缘证,和尚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别人一看好像他是真的我们是假的,因为他的证比我们多,他可以用萝卜刻个章,想盖什么就盖什么,买一个假证才十块钱。
  
  有次我和九华山的仁德法师为建九华山大佛的事情到深圳去,在车上一看就知道路边有个和尚是假的,面色不一样,动作什么都不一样。在九华山佛学院上学的时候,我们的圣大和尚讲课给我们说真正和尚的脸色叫菜色,吃肉的脸色就不叫菜色。深圳街上那个和尚一看就是假的。我就跟仁德法师说把车停下,我们把这个假和尚送到派出所去。仁德大和尚说你得了你得了,少惹麻烦了。我说他是假的嘛。仁德大和尚说我们两个下去说他是假的,他反过来说我们两个是假的,送到派出所去,派出所也辨认不清楚,搞不好把我们几个都关起来。以后我们回九华山,外面传说我们在深圳被公安局关了几天,你还说不清楚。你惹那麻烦干什么。真假难辨啊。
  
  现在中国的假和尚已经漫延到国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到处都看到中国假和尚在化缘,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在马来西亚超市买菜的地方往往会看到和尚搭个袈裟拿个引磬走来走去,正规得很。我们在街道走最多穿个大褂,他还搭个袈裟,搞来搞去别人跟我说你看那个和尚身披袈裟,你就穿个褂子,你们两个谁是真的?八零年以后大陆佛教界取消烧戒疤制度,除极个别人之外基本上不烧了,而假和尚往往头上烧了老大老大几个窟窿,在不了解的人眼里搞不好他还变成真的了,没烧戒疤的变假的了,你看这多复杂。
  
  还有假庙骗人,前几天有一篇文章把基督教的教堂与佛教寺院做对比,说基督教堂不卖门票,不卖高香,而佛教寺院卖门票,卖高香,一炷香几千几万块,还有看相的,要捐款的,说了一大堆。我们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是把一切寺院都归纳到一块。事实上寺院有好几种类型,第一种是老板建的庙,不是佛教建的。老板投资建庙是为了赚钱,它与佛教无关。第二种是旅游局建的,是搞旅游的,与佛教也无关,没有和尚在里边的了。这两种庙有时候也请假和尚过去,白天穿和尚衣服,下班后回家。游客去了,他就吹牛,骗人,让人买高香,说保佑你升官发财。一般上当受骗都在这两种寺院。第三种叫家庙,农村人自己爱建就建一个,这个与佛教也没关系。第四种才是真正的佛教寺院,有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证,有正规的法师。这四种里面只有这一种才是真正的佛寺,其他三种都与佛教无关,佛教也管不了,满街道化缘的假和尚,把真和尚影响得不得了,但法律没有给佛教协会或哪个寺院管他们、抓他们、拦阻他们的权力。一般人不懂,被假庙骗了,却把责任推给佛教。所以我看到这文章很生气,准备抽时间写一篇澄清的文章,你写别人也未必信,但总还是要写。
  
  末法时代,假和尚、假寺院遍地都是,假经书也到处都是,这时候学佛真的是非常难得,讲经说法真的是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听经的,出家或在家,了解多了就要尽力护法,最起码要澄清。现在微博也好,博客也好,微信也好,都很方便,我们要把正见随时来发,懂一句就说一句,破邪显正。《梵网经》说看到
  
  有人诽谤三宝,我们心里如三百矛刺心一样那么难受。现在媒体网络这么发达,没有人澄清,假话重复三遍就变成真的,罪孽深重啊。
  
  学习佛经,越是真假难辨越要想办法辨别,这六种成就就是重要的辨别方法,《地藏经》就具备这六种成就。‘如是’就是‘是实’的意思,阿难尊者在佛灭度后结集经藏,把佛一生当中所说的经全部背诵出来,五百阿罗汉都认同‘这句话是佛说的,不是胡编乱造的,’那就把这一句记下来。如果有一个人反对,说‘这句话我表示怀疑,佛在哪里说的呢?我好像没听到,’那这经文就不能要,四百九十九个认同,有一个不认同,都不行。佛经要绝对准确。‘如是我闻’就是说这部《地藏经》是我阿难尊者亲自听佛所说,不是我杜撰,也不是听别人转达的,叫作‘如是’。
  
  ‘我闻’。‘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一时’在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佛讲这部《地藏经》的时候,叫一时,第二个是指师资道合之时,叫一时,也就是听经的大众和讲经的佛感应道交的时候,叫作一时。如何理解感应道交、师资道合呢?意思是:众生听《地藏经》的因缘成熟了,学地藏法门的缘成熟了,善根福德因缘都现前了,这还不够,这只是站在众生的角度来说;而站在佛那个角度呢,佛也非常喜欢说这部《地藏经》,这才有感应。‘感’指的是众生,‘应’指的是佛,合起来叫感应,叫师资道合。众生喜欢听《地藏经》,佛也喜欢说,一拍即合,地藏法会就开始了。如果佛想说《地藏经》,想说地藏修行的心地法门,但众生不喜欢听,讲经就没用。
  
  佛法是师道,有人问,佛就说,没人问,佛就不能说,若追着说,不生烦恼才怪。我们经常遇到不信佛的,你给他讲经,你叫他皈依,你叫他拜佛,你说拜佛功德很大,消灾免难,转变命运,开智慧,出轮回,他会烦你。所以有人请法,佛才能说。这个不是慈悲不慈悲的事情,因缘没成熟,各种因缘,差一个都不行的。犹如我们今天一个月讲经法会,就有好多种因缘,有圣大和尚给我们搭平台,有寺院的支持,有讲经的法师,听众还要愿意来,这才能成功。如果法师来了,听众不来,也搞不成。印光大师有一次讲经,只有一个人在听,印光大师很高兴,说哎呀你很了不起,从头坚持到尾了。那听经的老头说大师不是啊,你坐的凳子是我们家的,我等你讲完把凳子拿回去呢。缘分不到经是讲不成的,所以‘一时’就是师资道合之时,因缘成就之时。
  
  这里佛叫主成就,就像我们开会的主持人一样。为母说法,母是听讲的对象,是听众,叫众成就。佛出世不久佛的母亲就往生了。由于她功德非常大,就生到忉利天去了。佛讲经四十九年,但是他母亲在忉利天上,佛没有为母亲说过法,所以在临涅盘的时候就特别到忉利天去给母亲说法。从古到今每一尊佛菩萨都有大愿在修行,我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佛的母亲的例子还没举到。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曾经发愿,要做每一尊出世度众生的佛的母亲。所以释迦牟尼佛出世,她照样发这个愿,发大愿。就像鸠摩罗什大师发大愿,要做每一尊佛的翻译师。鸠摩罗什大师是过去七佛的翻译师,那么在释迦牟尼佛这一次他还是翻译师。这里都有大愿在落实。
  
  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像罗什大师,摩耶夫人,阿难,文殊,普贤,地藏,都是古佛,都是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比如今天我们这个法会圆满了,肯定也是我们大家过去生生世世都有大愿在,说不准谁是阿罗汉谁是古佛,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最起码过去跟我们圣大和尚学过多少生多少世佛了,这世我们还跟他学,过去世我们发过愿跟他学,这世我们还跟他学,否则不可能遇到一块来的。这就是大愿。这是众成就。
  
  《地藏经》的成就非常多,这句话就把六种成就概括了,后面把各个成就分别细说。请看经文。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这一段是听众在随喜功德。
  
  ‘尔时’就是佛在讲这部《地藏经》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这句话很好懂,但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其他佛经里没有这种用法,《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弥陀经》,哪个经本说过一切诸佛、天龙鬼神、诸摩诃萨都赶来听经?没有!这是《地藏经》独一无二的用法。也就是讲十方一切世界诸佛都赶来听《地藏经》了,数量多少呢,不可说不可说,无穷无尽。来的多说明法会非常殊胜,说明地藏法门非常重要。一般的经有的是国王大臣听,有的是比丘听,有的是居士听,有的有极个别菩萨听,就算不错了,但是你看《地藏经》,诸佛菩萨无量无边都赶来听。由此可知这部《地藏经》是多么殊胜,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档次高。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这句话有内涵,关键词是‘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是度众生非常难的地方,这个世界的众生虽然也有佛性,但是刚强难伏,业障深重,智慧浅薄,狂妄自大。释迦牟尼佛在这么难度的地方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就更显示出非常的不可思议。一般人往往是好做就做一下,不好做就不做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难的,坚持坚持就好。话可以说得轻松,而做起来就不轻松了,甚至做好事都是很难的,比如做慈善、帮助人,你以为对方就能完全接受和理解,没那回事,没那么容易的。所以古人才说好事不如无事。
  
  佛就在这种背景下示现来度我们众生。而我们众生是什么特点呢?刚强众生。刚强就是不柔软,我们的性格不柔软,我们的语气不柔软。你看我们一般人喜欢吵架,说话一个比一个冲,性格也古怪,贪嗔痴又重,这都叫作刚强。这种众生怎么来度?软的不行,硬的不行,再加上善根福德因缘不具备,那就更难度了。这个叫刚强众生。
  
  佛教里面有好多例子说明众生刚强难化,提到最多的是说有位老人家,生活贫苦,衣食无着,又闻不到佛法。有佛弟子说这老人家一辈子这么苦,如果能闻到佛法,来世能转好些,否则的话会更苦。佛就说这老人家与佛无缘。有人说这老人与佛生在同时代,佛就在这讲经说法,怎么能度不了呢?佛说那我给你做个示范吧。佛走过去想给老人家说法,他看到佛来了,就生气地把身子转向左面。佛转到他左面,说老人家你不要急不要慌,不要嫌弃我给你说佛法,这样能获得大福报。他根本不听,又把头扭向右边。佛跟着他转,前后左右,又显神通,四面八方,都有佛,看你头往哪里扭。他索性把眼睛闭起来。佛对弟子说这就叫作刚强难伏。还有的人已经闻到佛法,但理解错了,修学方法修错了,还不愿改正,觉得自己对,认为自己水平高,这也叫刚强。这些人最后都吃了大亏。佛度这样的众生是非常不容易的。
  
  ‘知苦乐法’,这四个字也是重点。有人想帮助人,想讲经弘法度众生,但是没有能力,就像想救快要淹死的人却不会游泳,那是救不了的。错下一个字,堕五百世野狐身。现在网上不少写佛教的文章,有的也不是文章,是心得体会之类,但你到网上一发表就不一样了,写得好还罢,写错了就误导别人。如果在独当一面的岗位上,对佛法研究不通,就会祸害一方,影响很不好。有一个地方本来念佛的人蛮多,后来一个法师去讲经 ,教实相念佛法。实相念佛也没错,但那里的人本来吃斋念佛,供着佛像,常规的念,他弘法一段时间后,居士们家里佛像不供了,佛不拜了,香不烧了,念珠也不拿了。为什么这样呢?他说我们是实相念佛。你看这不是很麻烦,那些老人家糊里糊涂的,搞什么实相念佛呢。这里有个‘知’字,重点在这个‘知’字。释迦牟尼佛真真切切知道苦的方法,也知道乐的方法,而我们往往只知表皮,不知究竟。由于佛知道如何离苦得乐,才发愿调伏刚强众生。
  
  佛讲经弘法时遇到的障碍很大,但是佛的慈悲心更大,愿力更大,就使得一切诸佛菩萨都很赞叹,他们各遣侍者问讯世尊,向佛问好,向佛请安,这是对佛讲经弘法的肯定。也许我们说,释迦牟尼佛弘法讲经,我们去听就行了,干嘛还又是问讯,又是请安,搞这些虚套呢?这是表演给我们初学人看的,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佛讲经功德的殊胜,度众生的艰难,五浊众生的刚强难伏,谁知道呢?若不知道,就不会引起重视。这叫作善巧方便。我们上一讲说到《地藏经》有几个不可思议,其中一个就是各种方便的善巧。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前面说了佛知苦乐法,什么是苦乐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大宗派,就是念佛坐禅。而在《地藏经》里面又有一个具体的表示,具体的说明。是时如来含笑,含笑就是微笑,为什么微笑呢,因为佛很高兴,为什么高兴呢,因为可以说地藏法门了。佛一直想说没有机会,因缘没成熟,现在可以说了,佛当然很高兴。然后这么多佛菩萨都来了,佛也很高兴,于是含笑。师资道合,佛才神光熠熠,才含笑。
  
  云就是云彩,就是佛光,有百千万亿,可见其多。光明在佛教表示的是智慧,云也有深刻内涵。平常学佛的人在一起,相互之间怎么称呼呢?可以称为师兄师弟,还有其它一些称呼,其中一种叫作云兄云弟。出家人穿的鞋叫什么呢,一般叫罗汉鞋,也叫云鞋。寺院里敲的法器,吃饭敲的那个,叫云板。云兄云弟,就是犹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由自在地修道,心里面没有半点痕迹。云鞋,就是为了学佛,为了求法,为了度众生而云游四方,不辞辛苦。云板就更不用说,佛教里有一句话:青山不碍白云飞,竹密何妨流水过。我们看山上的云,山高呢,云就绕过去,山低呢,云就越过去,如果被山挡住,云就停下来,等到起风再过去。云或停或动、或飘或定,山再高也挡不住云彩的飘过。
  
  我们人生也是这样,有顺有逆,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会遇到,那怎么办?随缘,像云一样,有缘则兼善天下,无缘则独善其身。如果不随缘的话,好多的烦恼障碍就会出来了。竹密何妨流水过,你看山上的树木花草石头竹子再密,水都能从山顶流下,因为水是柔的,随器成形。这两句话意境高远,对我们人生非常有启发,好多人把它写成对联挂在房间。
  
  散步看到花草很好,心中不留痕迹,‘百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这就很好;如果看这花很好,回去后仍左思右想,那我们生活就不自在了。好人坏人,好事坏事,看过以后,遇到以后,心里都不落痕迹,过了就过了。三祖僧璨大师说: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心如明镜,没有贪婪,没有执着,没有憎恨,我们的自性就悟道了,就明白了。这都是修学的要点。此处的云也是这个道理,像云彩一样自在,随缘,清净。
  
  这个云内涵很深,懂了以后看到什么都能觉悟。我们常说极乐世界是六尘说法,犹如《弥陀经》里面所说的,白鹤孔雀鹦鹉,迦陵频伽,七宝池八功德水,风声水声鸟叫声,都是在说法。如果心清净,在我们婆娑世界同样能达到六尘说法的境界,看到人,看到树木花草,看到云彩,我们都能觉悟。这个叫作六尘说法。求生西方净土最低的标准是什么呢,叫作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又分为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三个档次,功夫成片是最低的一个档次。我们心清净了才能感受到六尘说法,那么大光明云就表示一切佛法,把佛的慈悲、佛的智慧用大光明云表示了出来。
  
  但是我们可能还是看不懂,不能悟入,所以佛在后面的经文就把大光明云一一加以解释。十种光明云是把百千万亿种大光明云总结了十个主要的出来。第一个大圆满光明云,叫做大圆满之法。什么叫大圆满呢,就是佛所说的这个法是至道之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小乘的,不是人天乘的,不是缘觉乘的,不是获得人天果报的,是断烦恼证菩提、获得与佛无二无别佛果的一个法,所以叫大圆满之法。佛教有五乘佛法,从这句我们就看出来《地藏经》在判教里面属于大乘,它不是人天乘,而是成佛的法。
  
  第二个是大慈悲光明云。拔除众生的苦,给众生以快乐,叫慈悲,佛心者慈悲也。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中‘释迦’就是慈悲的意思。这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点。《无量寿经》里说佛仁慈博爱,博爱就是慈悲。‘博爱’这两字最初是出自《无量寿经》里面,不懂的人还以为出自基督教。基督教的圣经翻译到中国是非常迟的啦。还有‘和谐’这两个字也是出自佛经里面,是《涅盘经》说的。有的人不懂,还说和谐两个字出自《管子》这本书。
  
  第三个是大智慧光明云 。我们修行佛法,最高的境界就是开智慧,用智慧来破除愚痴。修学佛法,路正确不正确,走得准不准,不用问别人,自己衡量就知道,就是看我们的心清净了没有,如果烦恼越来越减少,那么这个修学是正确的,如果烦恼越修越多,就是修歪了。为什么有烦恼呢,就是没智慧嘛,智慧减少,烦恼就增加,智慧增加,烦恼就减少了。
  
  第四个是大般若光明云。前面说智慧,此处又说般若,般若比智慧的范围更广大。通常我们解释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实际上般若就是般若,用世俗的智慧和聪明来解释都不准确。
  
  第五个是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译成华语叫作正定,或者叫正受。也就是讲开智慧了,心清净了,我们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清净心,没有禅定,我们生活就是不正常的。当然这个不正常是相对而言。比如我们有时烦恼有时高兴,人和人之间一会合得来一会合不来,这都叫作不正常。三昧有正定了,就是说一直是清净的,一直是欢喜的,这就叫正常。佛菩萨的生活是正常生活,是三昧的生活,我们学佛学什么呢,就是学佛的生活。
  
  三昧是正定,一般人搞不清楚会理解错。有一次美国几个居士一块探讨佛法,一个说我念佛念得很好啦,已经达到三昧的境界了,另一个说你念佛三昧有什么了不起,我念得更好,已经达到四昧的境界啦。这个叫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如果把正定展开来说,则处处都有三昧,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叫念佛三昧,坐禅坐到一心不乱叫坐禅三昧,我们听经不打妄念叫听经三昧,诵经心不乱叫诵经三昧。再展开的话,我们开车叫开车三昧,在家里炒菜叫炒菜三昧,边哄孙子边念佛叫哄孙子三昧,散步一心不乱叫散步三昧。这都叫修行,在一切处都能修行,关键是我们的心能专注就好。什么叫禅定?虚云老和尚总结为两句话,叫作‘摒弃万缘,制心一处’,和三昧的意思一样的,制心一处就是坐禅的方法、坐禅的境界。佛把这个用大三昧光明云展现了出来。
  
  第六个是大吉祥光明云。我们学佛就会获得五福盈门的大吉祥。
  
  第七个是大福德光明云。没有福德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好多不顺心的事就会出现,俗话说‘一福压百祸’。平时做事障碍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们的福报积累得少,如果福报大,人就旺了。古人有一句话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洪福遮天,说的是诸葛亮是智慧,司马懿是福报,两人争斗不相上下。佛法里说要福慧双修,还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我们按照地藏法门来修,福德就具备了。比如孝道,孝名为戒,修孝就是持戒,修孝就是学佛,修孝就是功德,修孝就是福德。
  
  第八个是大功德光明云。功德这两个字我们最熟悉,但并不好理解,在这里我们要分析下。难点在这个德字上,我们一般解释是道德的德。其实‘德’是一个通假字,有收获的意思在里面。这样我们才明白,功是功夫,德是收获,合起来叫功德。展开来说,戒定慧,持戒名为功,则得定名为德,如果说修定名为功,那么开慧就名为德。再如闻思修,闻为功,思就是德;思为功,修就是德;修为功,证就是德。合起来叫功德。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说我造像度僧建寺筑塔,功德有多大?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梁武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出三界成佛道的果,福德是人天的果报。比如说摩耶夫人现在在忉利天,她功德那么大,是佛的母亲,应该可以到极乐世界、法藏世界去成佛成菩萨,为什么还在忉利天呢?忉利天虽比我们人道好,但是品位并不高啊,天道里人的寿命还是有限的,四王天的寿命是五百岁,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并不长。那为什么她才生到忉利天呢,就是摩耶夫人作为佛的母亲得到的是一个大的福德,人天果报,所以她生到天道享福,不能成佛,因为成佛要的是功德。还有我们熟知的梁皇宝忏度梁武帝的夫人郗氏,志公禅师是观音菩萨化身,亲自来度,也只度升到天道,出离了畜生道而已。观音菩萨超度都不能使她成佛成菩萨,原因就是这是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是清净心,是智慧;福德最多只是禅定,没开智慧。禅定和智慧不一样,清净心是开了智慧,而禅定不见得开智慧,这就是定和慧的区别。我们常说要禅定双修,定慧等持,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现在修的是福德还是功德呢?有人说是福德,有人说是功德,其实功德福德在一念之间。以《金刚经》来说,不执着就是功德,执着就是福德。经里说‘说如来,即非如来,名为如来’,这么来理解就是功德;如果认为有一个如来,就变成福德。佛又说‘佛所说法,即非说法,名为说法’,佛不执着,所以得的是功德。再比如放生,以清净心来放生,这叫功德;若以执着心,总想着我种下多大善因了,可以收多大的果报了,便成为一种执着,变成福德了。总之,以三轮体空之心做任何事都是功德,如果不能空,就叫福德。福德是六道的果报,功德是出离六道的果报。
  
  佛教里有一首偈颂: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十方同聚会就是我们从五湖四海聚在这麓山寺来,聚会干什么呢?个个学无为,每个人都学习无为法。为什么在这学呢?此是选佛场,选佛场就是成佛的地方,修功德的地方,开智慧的地方。如何才能被佛选到呢?第四句把关键方法说了,心空及第归,及第归就是状元及第,考上状元了,成佛就像考上状元一样。心不空就考不上状元,心不空就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福德,无为法就是功德。
  
  九华山佛学院读书时我们圣大和尚教什么叫有为法、什么叫无为法,黑板上写了一排,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身口意三业清净名为无为法,有因缘造作过程就叫有为法。心空就是无为法,修无为法就是功德。佛教里偈颂很多,我特别把这一首提出来,因为我们从各个地方聚到一块,聚在一块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在家而在道场里,这首偈颂把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所以有人把它写成对联贴在自己房间里,时时提醒自己。
  
  上一讲我们说一首偈颂,这一讲又一首,都是顺口想起来的,当年圣大和尚在佛学院给我们教课的情景全都冒出来了。同样是听一部经,放一次生,坐一支香,为什么有的人变成福德、有的人变成功德了?同样皈依十年、三十年,为什么有的有成就、有的没成就?就在空与不空的区别,无为法和有为法的区别,也就是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第九个是大皈依光明云。皈是皈向,依是依靠。在这我要强调的是:皈依和五戒不一样,五戒和菩萨戒不一样。经常有人把这些弄混了,结果学佛出现障碍,皈依不敢皈了,路不敢走了。比如说喝酒,皈依以后可不可以喝酒呢?当然不喝最好,但这不是三皈里的要求,而是五戒里要求的。三皈犹如佛教的小学,五戒犹如中学,菩萨戒犹如大学。小学生能做到中学大学的标准当然好,但那不是对小学生的要求。同样道理,受了三皈后不喝酒当然好,没说你不喝酒是错的,但不喝酒是五戒的内容。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因为有的人皈依后就不吃肉了,不喝酒了,云端佛学,结果影响到工作,应酬拘谨,生意谈不成,人际关系不融洽。受皈依的人做不到饮酒戒也不要勉强。当然受五戒者应尽量做到。受皈依的人老年多,中年、青年少,原因之一是‘我还有工作应酬,我还要喝酒,等我退休、老了以后再皈依吧。’实际上皈依的叫三皈居士、三宝居士,受五戒叫五戒居士,受了菩萨戒叫菩萨戒居士。把三皈、五戒、菩萨戒搅到一块儿,就使得很多人不敢皈依、不敢学佛了,根深蒂固后就更难结佛缘啦。
  
  五戒里面有不杀生,三皈里面没有。佛法虽然圆融,但一条归一条、一码归一码,不能混在一起。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什么是不邪淫?正常的夫妻生活不在这个范围内,婚外恋才叫邪淫。有些人搞不清,受五戒后回去跟老公说‘离我远点,受五戒呢,’把老公吓一跳。有的受八关斋戒后要求床高一尺六,宽一尺二,说是完全按照戒律,找个锯子把床扯断,找把剪子把床单撕开。你要知道,寺院里床的高度宽度都是一样的,而在家庭则有条件就做,没条件不要勉强,你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床都扯断了,谁还敢支持你学佛。学佛是要觉悟,不是变成怪物。还有人见到孩子吃肉就絮絮叨叨‘吃吧吃吧,吃八两还半斤,有你受的,’孩子怎能不烦。这就是你没有理解清楚,更做不到圆融。有人说我现在不能受菩萨戒啊,等我以后房间大了,夫妻两个他一套房我一套房,那时候我再受菩萨戒啦。如果你这辈子买不到一套房,难道一辈子受不了菩萨戒?没有那个要求啊。
  
  许多人搞不清五戒与菩萨戒,最起码三皈要搞清楚。皈依的功德很大,只要一皈依,周围就有三十六个护法神保护着。皈依就是回归、依靠,皈依后就依靠佛来生活,依靠佛来学习,把妄想执着回归到清净无为上来,把福德回归到功德上来,把嗔恨心回归到慈悲心上来。我们看《坛经》就知道,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觉、正、净这三个字是修学佛法的要领,我们真正皈依了觉正净,就能如理如法修行,就能获得功德;如果没有觉正净呢,就变成福德,甚至堕落了。
  
  第十个是大赞叹光明云。赞叹就是随喜功德。
  
  以上这十种光明云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层次:一,十种光明云就是十种修学的方法;二,是佛把地藏经归纳成这么十种光明云表示出来,把这十种光明云学完了,就等于说把《地藏经》学了一遍。上一讲把经题讲了一遍,就是学了一遍《地藏经》,这一讲十种光明云是把《地藏经》又学了一遍,讲的是吉祥,讲的是福德,讲的是功德,讲的是皈依,讲的是赞叹,这就是《地藏经》的十个要领。但我们还不能说理解透彻了,所以佛在这十种光明云的基础上后面又用音声来说明,使我们的理解更透彻,更详细,更明了。
  
  这一讲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