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教问答 >

唐玄奘一生修行历程之八高昌留难-云端佛学

伊吾城不大,伊吾国也只是西域的一个小国。

    国家虽小,伊吾王对唐僧却挺客气。他热情地款待了这位大唐来的高僧。<?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伊吾国是高昌的属国。唐僧到达伊吾时,正好高昌国的使节也在伊吾城里。不久,使节回高昌,把唐僧的事向国工作了报告。

高昌国的国王叫鞠(曲)文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也是一个中国文明的崇拜者。

鞠文泰早就从去过凉州的商人那里,听说了唐僧的大名,现在知道唐僧已到了伊吾,顿时颇为激动。他派了一位使者带上一支马队,前往伊吾迎接唐僧;并写信给伊吾王,让他派人护送.

唐僧本来想从伊吾出发,经过可汗浮图I(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前往天竺的,也就是说,打算出天山之北,沿北麓西行。而高昌却是天山南麓的一块绿洲,并不在预定的路线内。但是,高昌使者再三陈述高昌王要见他的迫切心情,使唐僧感到不去高昌国实在过意不去。于是,他把预定向西北走的路线改为向正西,由伊吾王派人护送,跟着高昌王的使者出发了。

    他们在沙漠中走了六天,第六天傍晚,到达了高昌国的自力城。

    这时,人也困了,马也乏了,唐僧想叫大家休息一宿再走。但高昌使者和白力城中的官吏说,王城就在附近,还是赶快前进,以慰国王盼念。唐僧和迎接、护送的人们,只得换了马再走。

    唐僧到达高昌的王城时,已经夜半了。可是,他又仿佛看到,城的中心处有一片亮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走近了王宫,唐僧看清楚了,那是高昌王率领着大臣们,举着火把灯烛,正在宫门外迎候呢!

    鞠文泰亲自举着蜡烛,和侍从们一起把唐僧引人王宫后院,请进一座重阁宝帐,然后恭敬他说:

    “弟子久闻法师大名,天天都想见到法师尊容。我派使者前往伊吾城去迎接法师后,一直在计算路程,认走法师今夜必到。因此,弟子与王妃都不敢人睡,一边读着佛经,一边静心等候。现在终于把法师盼来了!”

    唐僧听了这话,心中叫声“惭愧”,要是今天傍晚在自力城住下,那高昌王竟要一夜不睡,等我到天亮哩!

    不一会儿,王妃带着几十个宫女来到,向唐僧拜见行礼。高昌王与唐僧促膝相谈,直到深夜。

    第二天清早,唐僧还没起身,高昌王就同王妃一起来到重阁宝帐前行礼问安。一国之主这么恭敬,唐僧心中很觉不安,他连忙起身还礼,请高,昌王坐下。

    寒暄一番后,高昌王设下丰盛的素席,为唐僧洗尘。

    由于鞠文泰本人崇信佛教,所以佛教在高昌国十分盛行,全国有僧人好几千名。与唐僧作伴谈论佛法的,有一个彖(tuan)法师,一个统法师。彖法师曾经到长安留学二十年,很有学问,高昌王把他当做国宝看,常引他与唐僧见面。

    但是,无论是象法师,还是统法师,在高昌王看来,都及不上唐僧,要是能把唐僧留在高昌,那就太好了。高昌王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就托统法师向唐僧提出。但唐僧立即婉言谢绝了。

    唐僧为避免高昌王留客的盛情引起麻烦,过了几天,就向高昌王辞行。但高昌王自从统法师转告了唐僧的谢绝后,越想越不是滋味,这时就亲自出马说:

    “弟子曾请统法师代为恳留法师,法师是不是可以再考虑一下?”

    “君王的恩典贫僧心领了。”唐僧合掌说,“但是,我曾向佛祖发誓,往天竺求取真经,如果半途而废,有头无尾,不仅于心不安,更于佛法所不容。”

    高昌王仍不死心,恳请说:“弟子平生见过许多高僧学者,但并不十分动心。如今见到法师尊容,实在是三生有幸。弟子发下心愿,请法师长留高昌,一是希望法师终身受弟子供养,以满足弟子一片尊师的诚心;二是高昌百姓都是法师的弟子,还都期待法师教化,为他们开席讲经,传授佛法。请法师接受弟子这一片诚意,不要再西行了吧!…

    尽管高昌王如此盛情,唐僧还是不肯答应:“贫僧西行数千里到达这里,决不是为受供养而来的。因为本国佛经奇缺、法义不全,彼此争论不休,至今无法统一,所以我立志西行;到佛国取经,希望君王体察我的苦衷。”

    也不知是高昌王本来就性子急躁,还是故意发脾气,听了唐僧的话,他脸孔一,云端佛学,板,大声说:

    “我仰慕法师,一定要把您留下供养。即使高山崩裂,我这意愿也坚定不移!”

    “不行。”唐僧也坚决他说,“去天竺是我平生的志愿,山崩地裂,海枯石烂,也动摇不了我的决心。

    高昌王这下真的动了肝火,愤愤他说:“如果法师坚决不肯留下,弟子自有办法。试问,法师如果不得到弟子准许,能离开高昌国吗?法师前面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弟子派人送法师回东土;一条是长留高昌受弟子供养。究竟走哪条路,法师自己选择。不过,弟子认为还是选择后一条路好。”

    唐僧心里一怔:得不到鞠文泰的准许,确实离不开高昌国。早知今日会受到如此留难,当初在伊吾满可直接往可汗浮图,不该到高昌打这个弯的。后悔是来不及了。高昌王提出的两条路一条也不能走。想到这里,他也索性把话说绝:

    “贫僧西行远游,为的是取经求法。虽说现在被阻难于高昌,但君王留下的只能是贫僧的尸骨,绝对留不住贫僧的一颗心!”

    高昌王无可奈何,只得向手下人下令。不准唐僧随意行动,并打算以盛情款待和恭敬态度感动唐僧,劝他回心转意。

    从那以后,高昌王每天都备置丰盛的素席,唐僧用餐时,他都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献上杯盘,要等唐僧吃过了,他才去吃饭。每天晚上,也要唐僧安睡了,他才去睡觉。

    三天过去了,唐僧又请求了好几回,但高昌王总是不答应。唐僧终于明白了:鞠文泰是想软化我呀!于是,他决心绝食,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心愿。

    他白天黑夜地合掌端坐,不吃一口饭,不饮一滴水。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唐僧的身体越来越衰弱。这下可急坏了高昌王,他请王妃和大臣、彖法师和统法师,一起来到唐僧这里,好言相劝,但是,一切都无济干事,唐僧仍是不吃。

    到了第四天。唐僧仍然不肯进食。高昌王见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深受感动,不由得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和内疚。

    高昌王走到唐僧面前,边作揖边恳求说:“请法师赶快进食,饶恕弟子的无理吧。法师可以遵照自己的意思继续西行,弟子不再阻拦了。”

    唐僧微微睁开眼睛,见高昌王不像说假话,但又怕他事后反悔,要他对天发誓,才能相信。

    高昌王对天发了誓,唐僧这才捧起杯子,喝了口水。

    “但是,法师要走,还得答应弟子三个请求。”高昌王毕竟舍不得。

    “什么,还有条件?”唐僧放下了水杯,“你说说看。”

    “不是条件,是请求。法师如果信得过弟子的诚意,就请答应弟子:一是与弟子结为异姓兄弟;二是法师取经成功从天竺回来时,要在这里住上三年;三是高昌僧人、百姓都想见一见法师,请法师在这里开席讲经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弟子也好为法师准备各种物品,表表心意。这三个请求,望法师一定答应。”

    唐僧原来就完全明白高昌王敬僧的真心,也十分感激他款待的盛情。既然现在高昌王答应自己西行,唐僧也就满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高昌王好不高兴,第二天,他与唐憎对着佛像结拜为兄弟。高昌王大一岁,就成了唐僧的义兄。

    几天后,唐僧身体复原了,就坐在高昌王为他设置的宝帐中开讲佛经。他讲授了一个月《般若经》。每次开讲前,高昌王都双膝下跪,伏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作台阶,让唐僧踩过去登上讲台;唐僧讲经时,王妃、大臣和三百多名僧人都席地而坐,静心听讲。

    一个月后,唐僧准备出发了。高昌王派了二十五个人护送,并备了三十匹马,三十套面罩、手套、鞋子和御寒的衣服,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绞、绢各五十匹和其他许许多多足够旅行二十年所需的用品,全都赠送给唐僧。另外,他还给自己的亲戚、统治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写了一封信,说明唐僧玄奘是自己的义弟,情谊很厚,请可汗多多帮助和照顾。对于唐僧一路上所要经过的西域二十四个国家的君王,高昌王也都写了信,请他们迎送从大唐来的高僧。

    唐僧得到了高昌王的赠礼和帮助,非常激动,当场写了一篇《谢高昌王启》的文章,表达了自己感激的心情。

    唐僧出发的这一天,高昌王和王妃、大臣们,高昌佛寺的法师、僧人等,以及城里许多百姓,都为他送行。队伍到了城西,高昌王抱着唐僧痛哭流涕,大家也都为离别而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最后,高昌王又骑着马送了十几里路,这才依依不舍地与唐僧挥泪告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