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教问答 >

唐玄奘一生修行历程之十五载誉归国-云端佛学

无遮大会开过后,唐僧提出要回国去,这一回戒日王再也不好留他了。

可是鸠摩罗王还舍不得,他对唐僧说:“法师要是能留在弟子国内,弟子要为法师造一百座寺院。”

“大王的好意,贫僧心领了。”唐僧婉转地表示谢绝,并且再三向鸠摩罗王等说明,自己回国去,是为了翻译佛经,光大佛教,印度人民的深情厚谊,自己是终生也不会忘怀的。

他这么一说,大家也就不再勉强了。

戒日王问唐僧:“法师返回大唐,打算走陆路呢,还是走海路?如果走海路,我叫人准备船只,送法师回国。”

唐僧说:“贫僧当年来印度时,路过高昌国,高昌国王  文泰待我很好,而且我与他有留在高昌讲三年经的约定,所以打算还是从原路回去。”

戒日王见唐僧这么遵守诺言,讲究信用,更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和鸠摩罗王要把许多珍贵的礼物赠送给唐僧,可是唐僧怎么也不肯收下,最后,接受了戒日王赠送的一头大象,鸠摩罗王赠送的一件披肩;另外,为了沿途花费需要,他还收下了金钱三千、银钱一万。

唐僧动身那天,戒日王、鸠摩罗王和其他一些国王,还有僧侣和百姓等等,都来送行,一时万人空巷,气氛极其热烈。唐僧用大象、马匹驮运他多年来访求收集到的佛经、佛像和中亚、南亚特产的奇花异果种子,满载着荣誉和中印人民的友谊,踏上了归途。

送行的人们一直把唐僧送出城外好几十里路,才依依不舍地挥泪告别,戒日王再三祝愿唐僧归途平安,并写了一封信,命四名官员带上信件伴送唐僧,信中写明,要求沿路中、北印度各国,节节护送中国法师出境。

唐僧刚到印度时,曾在北印度遇到强盗。他恐怕回去时再碰上意外,致使佛经等遭受损失,到了北印度一些不大安宁的地区,就派一名和尚先走一步,大声宣布:“后面来的法师,是从大唐到印度来取经的,现在回东土大唐去,携带的只是一些经典佛像,并无财物!”唐僧的名志早已响彻了五印度,这么喊过以后,他后来在路上虽也遇到过强盗,可是都不动掠他。

当他们走到  叉尸罗国,横渡信度河时,船到中流,忽然刮起了大风,船身被波浪颠摇,五十夹经本和那些奇花异草的种子掉进了河里。这件事让唐僧心里不痛快了好多天。

这时,迦毕试王正在渡口附近的乌铎迦汉荼城。他听说唐僧到了,连忙亲自走到河边迎接,一同回到城里。唐僧为了搜求失落的经文,在这里停留了五十多天;然后随同迦毕试王向西北行,途中又因迦毕试王举行无遮大会,耽搁了两个多月。

从迦毕试国朝北走,是铁门关,再依当初西行的原路反方向前行,就可以到高昌国。但是唐僧在这里得到一个消息:就在他动身回国去的一年前,由于高昌伙同西突厥阻截“丝绸之路”,唐太宗已经举兵灭了高昌,  文泰则早在城破前就病死了。既然如此,也就用不着再走原路去高昌国践约了;不过铁门关,向东北行,翻越大雪山,路要近不少。

翻越雪山又是一段艰难的历程。特别是山上,冰天雪地,随时有滑入深谷的危险;凛冽的寒风刺入肌骨,吹得身子都站不稳。他们好容易才走出雪山,又经过几个小国,云端佛学,到达葱岭。

当唐僧一行到  盘陀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时,发现有强盗的踪迹,只好匆匆忙忙地登山躲避。结果,强盗倒是给避开了,戒日王送的大象却溺死在一条河里,象背上驮的一部分佛经也遭到了损失。

他们费力地到了于阗。于阗王得到消息,特地在中处迎接,并殷勤地邀请唐僧住些日子,为僧人们讲经。唐僧也想派人到屈支、疏勒等国访求和补抄失去的经文,于是在一座佛寺里暂住下来。

在于阗,唐僧回顾了一二十年来的经历,心想,当初自己是违反禁令冒险出国的,现在虽说已功成名就,可是,朝廷会谅解自己吗?他踌躇再三,最后,提笔写了封信,请于阗的商队带到长安,呈递给唐太宗。

唐僧在信中写道,贞观元年秋天,他为了要深入研究佛学,寻求佛经,违反朝廷规定,冒险出关西行去印度。一路上经过浩浩的流沙、险峻的铁门、巍峨的雪山,跋涉了五万多里路程,经历了千万重险阻,才到达印度。在印度他拜师留学,周游各国,一面学习佛教经典,一面宣扬唐朝的文化。现在因为大象溺死,带回来许多经典,没有鞍乘可以运送,所以停留在于阗,等候朝廷的命令。

没有多久,唐僧接到了唐太宗派人送来的亲笔信,信上说:

“听说法师从国外归来,我非常高兴,但愿早日和法师相见。外国了解梵语和经义的和尚,也可以让他们同到中国来,我已命令于阗等地派人马护送法师,并要敦煌等处的地方官在途中迎接法师。”

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唐僧平安到达长安,他回到阔别了将近二十年的祖国的都城。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喜悦。他出国时年方二十八岁,正是青壮年时代,等到返国,已是一个饱经风霜、头发斑白的半老和尚了。

那时唐太宗正住在洛阳行宫,得知唐僧将到长安,就叫留守京城宰相记庇龄派人欢迎接待。长安市民听说唐僧快到长安,也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城门外,想见一见这位了不起的高僧。由于城门口被群众拥挤得水泄不通,唐僧无法进城,只好在西门外住一宿。许多老百姓还不肯散去,竟然露宿等候。

第二天,喜气笼罩着整个长安,人们熙熙攘攘、挨挨挤挤地伫立在大街两旁,等待着瞻仰这位满载着荣誉和中印友谊胜利归来的三藏法师。唐僧由官员赔同,骑着高头大马,手捧佛像,后面跟着驮经的马队,在万众的热烈欢迎中,缓缓进入了长安城。

唐僧进城后,住在弘福寺。第二天,在长安最壮丽宏阔的朱雀大街南端,展览了他从印度用二十匹马驮回的一百五十粒佛舍利(相传是佛骨)、高三尺多的金佛像和高四尺多的银佛像,大小乘佛教的经典及因明、声明等经典六百多部,以及印度的帐舆旌旗和僧尼的袈裟法衣。从早到晚,长安城空中弥散着香烟的气息,街道上鲜花缤纷;朱雀大街人山人海,观众排成好几十里长的队伍,都为这位大法师不平凡的经历和丰富的收获啧啧称赞。

二月间,唐太宗在洛阳召见了唐僧。他了解了唐僧冒险出关、艰难西行的经过。询问了往返途中所见所闻的风土人情。唐僧一一对答如流。唐太宗听了非常满意,请唐僧写一部传记,详细叙说西行的各种见闻。唐僧高兴地答应了。

唐太宗见唐僧博学多才,就起了一个念头,劝说道:

“法师有如此才学,何不还俗做官,辅助朝廷呢?”

还俗就是不当和尚,这在唐僧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的。于是他再一次陈述了自己希望从事翻译佛经的心愿,并请求说:

“嵩山的少林寺是南北朝菩提达摩三藏翻译佛经的地方。玄奘想去少林寺译经,以利于国家,还望陛下允准。”

唐太宗想了想,说:“法师立志译经,也不必到少林寺去,弘福寺后有禅院,十分清静,法师不妨就在弘福寺内住下,译经所需要的一切,朝廷都会安排好的。”<?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唐僧听了,高兴地向唐太宗行礼拜谢,不久就回长安去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