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教问答 >

苯教兴衰录-云端佛学

  苯教又称“苯波教”,因教徒头裹黑巾,故俗称“黑教”,它是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流行于藏区的原始宗教。

  苯教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一说最早出现在象雄地区(今阿里及其以西的部分地区),后来才传入雅隆地区的。总之,它是当时普遍流行于青藏高原的一种原始“自然宗教”。它与中亚、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等地的萨满教以及汉藏地区远古时代流行过的巫教,有相似之处。

  苯教的创始人叫“兴饶弥沃”,意思是最高的巫师。苯教相信万物有灵,“以崇拜天、地、日、月、星辰、雷霆、雪、雹、山川、陵谷、土石、草木、禽兽,乃至一切万物等幽灵巫鬼,祈福禳灾为事。”《新唐书·吐蕃传》中记载:古代西藏“重鬼右巫,事羱羝为大神”羱羝是一种高原羊,肉可食,皮可衣,毛可编织,又是运载工具。在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里,一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动物被当着神灵来崇拜,是很自然的事情。苯教把宇宙分为三层境界。最高层是天神居住的地方,住着天神六兄弟和他们的眷属,云端佛学,最大的天神是“什巴”,他是创世主。在藏族古代神话中,有关于什巴创世的传说。中层是人居住的地方。下层是神魔鬼怪凶煞居住的区域,如:掌管人的疾病的叫“龙神”,现在西藏还把麻疯等严重传染病称为龙病;掌管自然灾害的叫“念神”传说念青唐古拉山就是一尊大念神,还有地神等等。它们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能给人以祸福、灾祥、凶吉,人们是千万不敢触犯它们的。苯教还把世界视为由许多相联系的方格组合成的,天神、人、魔鬼各处于一定的方格之中。这种并列的方格观念其实就是各个原始部落的独立平等关系朴实的反映;当然,天神、人、魔鬼之间又存在着许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要求产生一种能通“神鬼之路”的巫师,这种人被称为“苯波”。藏文有关历史资料中提到的苯波很多,有天苯波(神苯波)、地苯波、苯钦(大苯波)等等,最大的苯波称为“贤若普”。他们既能通神,经常经神的代言人的面目出现,同时又有役奴精灵魔怪的本领。最初的苯波是兼职的,并无多少特权,后来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苯波才成为专门职业者,并通过宗教活动逐渐拥有财产,同部落首领一样,变成了统治阶层。他们还和部落首领一起,把宗教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拚命扩大宗教权力。于是,作为西藏古老的原始“自然宗教”的苯教,便逐步向着“人为宗教”转化了。

  天神在苯教中占重要地位,传说吐蕃王朝的第一位王聂赤赞普就是天神之子,顺着天梯降到人间的。聂赤赞普和他以后的6位赞普在完成人间的事业后,都顺着这人天梯回到天上。第八位止贡赞普在和大臣罗昂比武时被杀,这个天梯就被割断了,从此以后的赞普就再也不能上天了。止贡赞普是第一位把尸体留在人世间的吐蕃王朝的赞普,从此吐蕃王朝的赞普有了陵墓。在苯教的经典和传说中曾提出,地从里到外有九层,而天也有九重。有关九重天的说法以后又发展为十三重。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苯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如同许多宗教发展过程一样,苯教也经历了由简到繁,由浅至深的过程,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多苯时期:大约从一世聂赤赞普(约公元前四世纪)至第七代赞普赛赤赞普期间。此时的苯教只是上作祭祀天神、下作征服鬼怪,中作兴旺人间的法术而已。有着明显的原始巫术的特点,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出现较高层次的实践法门。

  二、恰苯时期:大约从公元前三世纪或二世纪至松赞干布赞时期(公元七世纪)这一阶段是苯教的漫长历史发展时期,同时又是苯教发生大变革的重要阶段。三位著名的外域苯教师被邀请入藏,其中一人能骑于鼓上游行虚空,还具有以鸟羽截铁等法力;一人能以动物血等作占卜,以决断祸福;一人能除魔镇妖,精通各种超度亡灵之术。此时苯教结束了原始稚嫩的宗教形式,进入了拥有高超实践法术的新时期。

  三、居苯时期:大约包括松赞干布时期及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的整个过程,此时的苯教经历了与佛教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佛教典籍被苯教引用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早期的苯教巫师在社会上很有威望和地位,从婚丧娶嫁、农耕放牧,到交兵会盟、赞普的安葬建陵、新赞普的继位主政,都由苯教巫师来决定。《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西藏早期社会大小无常,无君臣上下之分,是典型的原始社会。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左右,雅隆部落的首领(即后来被尊为西藏第一代赞普的人)聂赤赞普被拥为“六牦牛部”部落联盟酋长时,阶级分化开始出现。传说聂赤赞普就是由苯教徒拥立的,这说明当时苯教已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势力。藏文史书记载,自聂赤赞普至拉脱脱日年赞,凡二十七代,都以苯教护持国政。在这期间,苯教徒的权力大得惊人。他们能够“作纳祥求福,祷神乞药,增益吉祥,兴旺人财之事”;“作息灾送病,护国奠基,祓除一切久暂违缘之事”;“作指恶善恶路,决是非疑,能得有漏神通”;“为生者除障,死者安葬,幼者驱鬼,上观天相,下降地魔。”他们不仅以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指导者和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干预和控制人事的各个方面,如出生、婚姻、疾病、丧葬、迁徙、出行、种获、渔猎、放牧等,而且已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政治力量,参与部落中政治军事等大事的政策制定,诸如交兵、会盟、部落首领的安葬建陵、新首领的继位等,都得通过他们或由他们亲自出面来主持。早在第八代赞普志贡赞普前,部落内就设有“敦那钝”的职位,一般认为即系掌管政务的苯教巫师,所以又被称为“孤苯”这些常在赞普左右身居高位的人物,不仅是统治阶级的得力工具,实际上也已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成员。他们以“天神”的名义宣称:赞普是天神的儿子,是受天神的委托来统治人间的。并捏造自聂赤赞普至塞赤赞普等最早的七代赞普,死后均“功毕返天”了,借以神化赞普的权力,维护赞普的最高统治地位。

  随着苯教巫师权力的膨胀,赞普的权力逐步被削弱。左右国政的巫师照例都是大贵族的子弟世袭担任。而巫师总是在关键问题上,假借神的意志支持贵族势力,打击王室。这些宗教当权者又多是些贪得无厌、野心勃勃的人物,为了扩展自身的权势和利益,同赞普王室亦经常发生矛盾,这时他们便往往借助神的旨意,要挟、控制赞普及王室,甚至不惜采用谋杀手段加害赞普本人。相传志贡赞普之所以被人谋杀致死,其背景便是当时吐蕃王室同苯教巫师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