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心经 >

《心经注解》【十一】云端佛学

  毕竟涅槃。“37”
  
  (一)毕竟者、追究也、原委也、事实也、追根到底也。
  
  (二)涅槃者、涅翻不生、槃译不灭也、涅槃者、了生脱死也。集句。毕竟涅槃者、从始至终、不生不灭也、不生者、不去再投生也、不灭者、真心天性、大伶俐光亮、永不灭也、不灭者、虚空有尽、真心无限也、不灭者、灵觉妙用、性体、遍十方、而无尽也、不灭者、如来1、法2、报3、圆觉4、佛性、之灵感、永无灭也。毕竟、涅槃者、是如来、处死性身、之所圆成也。何者、毕竟涅槃、之成绩者、从上句、阔别颠倒空想中、而得来也、何者、行者、若阔别颠倒空想时、就是如来也、阔别颠倒空想者、是成佛作祖、之路线也、阔别颠倒空想者、是大悟大证、大觉世尊也。悟者、是知道、颠倒空想、是存亡之因也、是存亡之基础、之基础也。悟者、知五蕴、六欲不无、不能了生、而脱死也。因此而发、了生脱死之心、发者何、明五蕴是幻、知六欲即泡、当深参细找、倘参透、找到者、当舍其幻泡、而追求真常也。证者、舍幻归真也、倘归真已、回视凡间、之幻泡、是迷醉之人也。所谓、迷而不悟者、舍真逐妄之人也。悟而不证者、圣阶当前、不履不进、而不可也。证者、履圣阶、而直上也、直上者、无五蕴、无六欲、之人也。若无五蕴、六欲者、即名、为证、为道、为佛也。学者、勿可失时、倘失那时者、千劫亦难、再遇此时机也、慎之慎之。集句。毕竟涅槃者、是心经中、至要之、真体之妙心也、是悟也、证也、彻也、成也。毕竟涅槃者、是如来之实体也。毕竟涅槃者、是佛真心也。当知、涅槃之大道、而无人、可识、倘能识者、非佛是谁耶。识者、无我相也。所谓、心经者、一步紧是一步也。比方需要、百步、方能至家园者。
  
  比方
  
  能空五蕴、六欲者、喻百步中、已空三十步、即得初果、名为、入流之人也、
  
  能空五蕴、六欲者、喻百步中、已空六十步、即得二果、名、一往来之人也、
  
  能空五蕴、六欲者、喻百步中、已空九十步、即得三果、名为不来之人也、
  
  能在、见闻知觉中、空统统蕴欲者、喻百步中、已空百步矣、即证、得大阿罗汉、道性天、其名为、已得无诤三昧、其号为、离欲尊者、别号为、四果人也、复称为预大觉、预到彼岸、预证法性身也、身者、以虚空为身也……。
  
  如来觉者、觉诸蕴欲、而非蕴欲、亦非非蕴欲、在非非之中、无有不觉、无有不觉之处也。其觉性、他人莫可知也、他人莫可见也。觉者、与觉者、方也许知、方也许见也。觉者、无有不见、无有不闻、无有不知、无有不觉也。所谓、用之则彰、不消则藏、觉性之道义、无限无尽、亦无竭。故名为觉者。
  
  在佛为大觉、到彼岸也、“其岸者、无岸无不岸”。行者、无有统统相、无有无处、而不是彼岸也。其岸、无相、无不相、在无相、无不相中、无有不是、觉性之灵也、之成也、之用也。亦不行著、觉性、之灵之成、之用、之相。即名、正觉者、亦名、为佛、为大觉世尊也、其体用、为常住於彼岸、亦名为、常住於宝所也。其体用、其彼岸、其宝所者、包虚空、而无尽、裹三世、亦无限也、故名为、无处、无不处也。如是而言之、亦名尘相不清。
  
  何者、往往、有言有说、有形有相者、皆名、尘相也、乃至、此岸、彼岸者、亦名尘相也、何者、凡有别离心者、皆不真实也。真拭魅者、如来之觉性也、如来觉性者、无言无相、真心、之灵也。真心之灵者、而非天肉二眼、之所能知见也。如来所知、所觉者、无可言说、在无可言说中、不行思议、故名为、大觉世尊也。我等佛子、欲为大觉者、能无五蕴、无六欲、能无、颠倒空想者、即为、即证、即成、即称、如来大觉世尊也。为道之人、能空五蕴、六欲者、即名为、果证、之人也。
  
  若发菩提心、誓取正觉、大道之人者、必需、阔别颠倒空想也、倘能阔别、颠倒空想者、即逾越、果证之人、之上也、逾越、果证之人、之上者、直达无为、彼岸大道之人也。所谓、金刚经中、所言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切合阔别颠倒空想之义、如统一体之用也。所谓、得其一者、无所不得、之谓也。
  
  所谓、世法所言、孔夫子曰“唐突必於是、颠沛必於是、须臾不行离也”。郑板桥言“可贵糊涂”。皆是阔别、颠倒空想、之远景也。阔别颠倒空想者、阔别、无不阔别者、颠倒、无不颠倒者、空想、无不空想者。倘明其义、其大道、至也、成也、至者、至彼岸也、成者、成觉王也。其名、毕竟涅槃、之人也、此人者、即名为、将来诸佛、之一也。所谓、毕竟涅槃者、灵觉妙心、之所成也、所成者、其灵觉妙心、无有不周遍也、周遍者、其灵觉妙心、周遍於虚空、无限无尽也、而无有不是、灵觉妙心、之所成也、之所用也、之所感也。所谓、涅槃者、涅者、不生妄心也、槃者、不灭觉性也。
  
  三世诸佛。“38”
  
  (一)三世者1、过归天2、此刻世3、将下世、为三世也。(二)诸佛者、已往、此刻、将来时、统统诸如来也。集句。三世诸佛者、本觉慧命、亦在个中也、三世诸佛者、倘无诸妄者、三世诸佛、同心用心所成也、成者、何也、天上全国、彼岸此岸、无有不在、本觉真心、性海中、倘能阔别、统统、颠倒空想时、本觉之妙心、不是如来者、吾不信也、是故、三世诸佛、无有不在、本觉真心、灵性妙觉中、无有不遍、满身全体中。满身全体者、而非怙恃、所生之满身、全体也。此满身、全体者、虚空有际、本觉身材、之妙感、之灵性者、无限无尽、无不周遍也。是故、三世诸佛者、是本觉同心用心、所造也、所成也、能如是者、三世诸佛、非一非二、非三非四也、在非非中、而能悟、能证、能彻、能觉、能大觉者、非过量人、弗能见也、明也、亦无、见明等等、统统相也、而不名为古佛者、不行能也。吾所言者、如同相士、能知行者、是凡夫相、是贤圣相、是如来相、无绅士之相、乃是清贫、一僧之相也、何足言也、何足道也。所谓千言万语、无有不是妄也、何者、以妄而治妄、其妄必无也。倘无诸妄、其道成也、妄与不妄、无不是妄、倘无无妄、其妄等于、真如实相之觉。
  
  插禅机一则
  
  若问。念佛念经、参话头者、何者为贤、何者为圣耶。
  
  便答。是以妄攻妄也、倘能攻破、是名为贤、能攻破、而无余、是名为圣、倘攻不破者、是名为凡夫也。攻破者、空五蕴、无六欲也、其他希自参。三世诸佛者、无有不是、从妄而归真也、归无归处、即为大觉世尊也。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9”
  
  依者、赞许也、依者、跟随也、依者、追踪也。
  
  (二)般若波罗蜜多者、无四相、之心也。
  
  (三)故者、由于也、故者、原来、故有之佛性、因遭遇、尘妄、所遮、而不能、见其原来、脸孔之道义。集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是依照、空五蕴、无六欲、毕竟阔别、颠倒空想、之慈训、而行此、无为之大道、而生其净信念者、之义也。般若者、灵性妙觉也“般若者、伶俐光亮普照、而无有暗处也”、般若者、是诸佛身世之处也。波罗蜜多者、是毕竟到觉地也、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是依此之义、而证菩提妙心之灵也。此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其笔墨、与上章、第三十二句中、是千篇一律者、其笔墨虽同、其意义、很有区别也。上章所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下句、接着是、心无挂碍、心无挂碍者、是进般若之门也。此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下句、接着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入般若、之室、坐般若、之座也。如是区别、非为浅也、希诸读者、必需明其、媒介、后语、之意也。倘能明彻、其义者、即为已进、伶俐之门、复入其伶俐、之室也、倘能不背、其道义者、等于坐其伶俐之座也。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等于伶俐、放大光亮、普照而无暗也。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40”
  
  (一)得者、得到也、得者、得道也。
  
  (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真心无妄、归觉地、天性无我、证菩提也。集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翻华言、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意、略称为、已得无上觉者、或称得大觉也。所谓、得到者、是从、阔别颠倒空想中、而得到、毕竟涅槃也、其毕竟涅槃者、是三世诸佛、之实体也、以是、三世诸佛者、皆是依照、般若伶俐、而到於彼岸、大道之实也、拭魅者、即成为、大觉世尊也。所谓、心经者、是本觉、良心之灵、之大道也、但依本经、良心、之灵、在无为、大道上、再前进、再前进者、从阔别颠倒空想、之用、而得其、毕竟涅槃之实体、然而、是一步一个脚迹儿、步步印证、真心、之灵也、印证者、是从空五蕴、无六欲、到诸法空相中、而得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减。复澄清、六根无相、六识无染、从无相、无染之中、而得其、无老死、而无尽、之果报也、从果报中、而再迈进、直至无苦集、而灭其道、与无智、无得中、而获得、无挂碍、而无有可怕、之实体、实体者、阔别颠倒空想中、常乐也。常乐者、无生无灭、大觉世尊也。至此、这部心经、从起修、而得正念、从正念、而得实体、从实体、而显其、般若、之妙用、妙用者、妙力也、其妙力者、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妙力与用。 

云端佛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