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心经 >

《心经》讲记(连载十一)云端佛学

  六、照见五蕴皆空
  
  接下来我把《心经》的内容给大家略略串讲一下,因为没有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了,而且关于《心经》的资料也很多,大家可以课后再做参考。凡是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资料的内容,今天我就不详细讲了。我主要提供一些不大容易搜集的内容,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五蕴的含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什么是五蕴?蕴是积聚、类别的意思。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总称为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五类。
  
  色是物质。这里的色不是单纯指颜色,当然颜色也是色的一种。凡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事物都可以称为色,桌子是色,楼房是色,山河大地是色,人身也是色身。
  
  受是感受。有三种受:苦受是痛苦的感觉,乐受是快乐的感觉,舍受是无苦无乐的平等的感觉。
  
  想是想象。对各种爱憎的境界生起种种的想象。
  
  行是造作。用意念驱使行为去做各种善恶之事。
  
  识是了别。辨别看到的境界,产生概念上的判断。
  
  观自在菩萨在修行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时候,他通过观照,发现五蕴的本质是空(虚假不真实)的,于是就能解脱和超越一切痛苦灾难。
  
  (二)色与空的关系
  
  “舍利子”,接着观音菩萨就对舍利弗说了一番话。此处的“舍利子”指的不是高僧大德的色身火化后结出的坚固子,而是指佛的大弟子舍利弗。舍利是他母亲的名字,他是舍利的儿子,所以叫舍利子。舍利是印度的一种鸟,中文名秋鹭。秋鹭的眼睛漂亮,舍利弗的母亲长了一双美目,所以她起名“舍利”。
  
  观音菩萨对舍利子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非常著名的话。
  
  什么是色?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一切物质存在都是色,这是与受、想、行、识相对而言的。从狭义的角度讲,眼根所识别的有三种色:显色、表色、形色。显色是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青黄赤白等等。表色是各种动作,伸胳膊、弯腰、点头等等。形色是指形状,比如长、短、方、圆等等。三种色都是眼睛可以看到的。但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眼睛只取青黄赤白这四种实色,其他的色都是假色,假色是意识来分别的,不是眼根来判断的。
  
  什么是空?佛教的根本立场就建立在这个“空”上面,它是相对于“有”而言的,主要用来否定实体的存在。那么,空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是不是无或者虚无呢?不是!我们佛教所说的空不是虚无,而是不真实。这样一个含义。佛法告诉我们,不要把色当成真实的、不变的实体。
  
  佛教里面一般说两种空:人我空、法我空。凡夫认为有一个“我”在,小乘的圣者把“我”破掉了,证得了人我空,但是他们认为外在的山河大地还是有的,法不空。大乘的菩萨证得了人我空,也证得了法我空。所以,小乘说“人空”,大乘说“二空”。
  
  空有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理论的空是说一切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实体,佛教把这称为“无自性空”。我们依据这个理论修行,意义何在?——正是因为我们认识了一切事物都没有实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在修学的实践当中要达到无所得、无执著的态度。“五蕴皆空”不仅仅是个理论或者口号,修行人必须把它落实到行动,最后证得空性。
  
  色与空是什么样的关系?就是观音菩萨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为什么说色即是空?我们应当怎样辩证看待这个问题?
  
  讲到空,佛教经常用“虚空”作为比喻。请注意,虚空不是天空,虚空是指空间。《俱舍论》说:“虚空但以无碍为性。由无障故,色于中行。”物质的特点是有阻碍的(质碍为性)。比如这里放着一张桌子,你要想从这里过去,必须想办法跳过去或者跨过去,否则你就会被它挡住。但是虚空与物质相反,不障碍物质,而且是物质的活动之处。
  
  佛教讲的空或者空性并不等于虚空,但我们可以通过虚空的无碍性来理解空性的深意。虚空是一切物质所依的场所,空性是一切法存在和活动的原理。如果不是空的,那么一切法就不能从缘而有,也不能有生有灭。“色不异空”,其中的“不异”一般按字面解释是“相同”,但这里其实是“不离”的意思。色离不开空,色离于空,色即不成。同样的道理,“空不异色”,离开了色,空也不能显现。如果这个世界只有广大的虚空,其中没有任何物质,怎样体会虚空的虚无感呢?
  
  接下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人说:“刚才说色空不能相离,我可以理解。但怎么能说色就是空呢?”
  
  事物皆从因缘而生,并非本来实有,所以当体即空,这个道理就是认识“色即是空”的一条途径。
  
  我们来举个例子。大家看我面前的这张桌子,它是本来就有的吗?它是自己长在这儿的吗?不是。它是从家具店买来的。家具店的桌子从哪儿来的?是木匠做的。这张桌子其实是因缘的聚合:木材、胶水、钉子……还有工匠的力量,缺一不可。它本非实有,当体即空,因为如果把中间的某一个环节抽掉,它就不存在了,比如把其中的钉子都拔了,它就散成一堆木片,不成其为桌子了。桌子的作用必须通过众缘和合才能得到,它是假有的,我们给它安立了一个名字,说它叫做“桌子”。拿它摆东西,它才是桌子,如果拿来坐,它也可以是凳子,如果专门拿它垫脚登高,它就是梯子。你愿意让它起到什么作用,就可以给它安立什么相关的假名。它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一切事物也都是这样空幻,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
  
  人是四大假合而成的。离开了地、水、火、风,什么是我?皮是我吗?骨头是我吗?血液是我吗?呼吸是我吗?都不是。各种组成部分聚合在一起才显现出“我”,这只是个假象,并没有一个独立自存的实体。这是“人我空”的道理。
  
  同样,五蕴都是虚假不实的。不管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都不真实,都是因缘所生之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我们认为有物质以及有所谓的精神活动,都是虚妄分别。这是“法我空”的道理。
  
  不真实不等于不存在。这些假合的现象和作用都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自性。所以说:“色即是空”。
  
  再看“空即是色”。这就是说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刚才已经说了,人间的一切物质,包括人的身体,本来都是空无实体,由四大假合而成。四大本身也是空的,所以空能够聚合生有,“空即是色”是从聚集的角度来说的。
  
  如果从离散的角度来说,既然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起来的,一层一层分析下去,就会发现每一个事物都由无量的因缘和合而成,离开了某些因缘,和合的事物就不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色即是空。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并不是“析色见空”。所谓“析色”就是把物质分拆开来,具体辨析它的构造,桌子里面有木头,木头里面有木纤维……这样分析下去,一定会分析到分子里面有原子,原子里面有质子,质子里面可能还有“夸克”……越来越小,但是找不到最小的物质。
  
  佛教认为,色当体即空,空并非意味着断灭,真空就是假有。
  
  (待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