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弘传概要(1)-云端佛学(3)
时间:2016-09-14 06: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佛图澄,龟兹人,高僧传称他:“少出家,清真务学。诵经数百万言,善解经义。”他于晋怀帝永嘉四年来华。抵洛阳,值刘耀寇洛,帝京扰乱,他乃潜泽草野,以观世变。后以后赵的石勒、石虎,以暴虐杀戮是务,澄悯怜苍生,策杖军门,尝现种种神异,为二石所崇信。于是中州胡晋,多因澄故营造寺庙,相竞出家。佛教至此,弘扬乃盛。二石对澄奉若神明,虽不能尽用其言,但残暴杀戮之习,却因澄而少改,澄居华数十年,虽未尝译经著论,然高僧传称其:“妙解深经,旁通世论。”随其受学的弟子前后将近万人,且有自天竺康居等国涉流沙行万里而来者,多因澄说而“妙达精理,研测幽微”。在他的弟子中,以道安、法和、竺法汰、法首、僧慧、法常等最为知名,然最能光大其业的,则是道安法师。 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划时代的人物。法师以前,译经弘教的都是外来西僧,法师以后,我国的僧侣始为弘法的中坚。法师之前佛学是沙门的专业,法师以后,才把佛学公之于知识阶层及广大社会之间。 道安法师,俗姓卫,常州扶山人,世业儒,十二出家.以貌陋,不为师重,然安笃性精进,斋戒无阙,受具足戒后,谒佛图澄于邺城,事澄为师。后更游学诸方,备求经律,往来于襄沔间,苻秦建元九年,苻丕陷襄阳,师乃入长安。秦主苻坚曾云:“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安公一人也,习凿齿半人也:”器重安公,有至如此。师在长安居五重塔寺,僧众数千,大弘法化。后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者,每劝坚迎致,什亦远闻安风,谓之东方圣人。然安卒于苻秦建元二十一年,后十二年(姚秦弘始二年)罗什始至长安,东西二大师卒无一面之缘。 安师对佛教之贡献至多,略而言之,如制定僧尼规范——规定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以至“天下寺舍,则而从之。”安师倡沙门以释为姓——当时沙门多随师姓,安师以为师莫如佛,沙门应以释为姓,后来《增一阿含经》译出,经中果有:“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之语。此外安师并整理佛教文献,创编经录,为佛门目录学之始,且遍注诸经,启发幽微,经义始明,并遣弟子布教四方,大法始盛行于天下。习凿齿与谢安石书,有曰:“来此见释道安,故事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其人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览,阴阳算术,亦皆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由此可见安公道风的一斑。 道安以后,佛门有两位事迹辉煌的人物,一位是他的受业弟子慧远,一位是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罗什来华事迹,已于上节略述,与罗什同时,而在南方弘化的,是道安法师的门人慧远。 慧远,本姓贾,雁门楼烦人,博览群书,尤邃于周易老庄:二十一岁入道安门下,闻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乃投簪落发,委命受业。安每叹曰:“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后随安居襄阳,道安入长安,远与弟子数十人南适荆州。抵浔阳见庐山幽静,庐于山阴,历史上有名的东林寺,即其遗迹。远宅庐三十年,未尝出山一步,而江左清信之士,望风遥集。如彭城刘遗民,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皆弃世荣,依远游止。而其时朝野名流,宰辅若王谧刘裕,方镇如桓伊陶侃等,咸入山或赍书致敬。 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远与同志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同修念佛三昧,是为净土法门流行之始。 远为当代物望所宗,庐山东林寺亦成为南方佛教中心,与北方佛教中心长安鸠摩罗什大师的逍遥园中分天下。远于晋义熙十三年圆寂,寿八十三岁。 慧远大师圆寂后三年,刘裕篡晋,国号曰宋,江北五胡,亦统一于北魏,成南北对峙之局,史称南北朝时代。 今先述佛法在南方弘传事略。 南朝历宋、齐、梁、陈数代,朝野皆皈依佛教。到宋之初,佛驮跋陀罗在建业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又有天竺三藏求那跋摩来朝,弘化甚盛。齐代有僧柔、惠次等,讲经不衰。至梁代,梁武帝最崇信佛法,曾皈依于智藏、法云、僧昊三大师,依慧约法师受戒,并自注《大品般若经》。 武帝大通元年,南天竺菩提达摩渡海抵广州,武帝迎至建业。相与晤谈,以机缘未契,达摩乃渡江抵嵩山,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衣钵与慧可。达摩者,中国禅宗之初祖也。 武帝太清二年,西天竺真谛三藏抵建业,译经多卷。又有名僧僧佑、宝唱等,著《弘明集》,《高僧传》等书,均为佛教史上的宝典。 其在北地者,魏太祖道武帝建国,初未闻佛,及与晋通聘,方知皈信。明元帝继位,亦遵先业,京邑四方,建立图像,并令沙门敷导民俗。太武帝即位,初亦崇信佛法,后得道士寇谦之,信行其术,并纳司徒崔浩诽毁佛教之言。诏臣下坑杀天下僧侣,破毁经像寺塔,这就是佛教史上三武一宗之祸的“一武法难”。未久寇谦之死,崔浩亦因家史事被诛,帝颇以毁佛法事为悔,后其孙文成帝袭位,下诏兴复佛法。并应沙门昙曜之请,于平城(今山西大同)武周山石崖开凿窟龛五所,内镌佛像各一,高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后魏孝文帝世迁都洛阳,宣武帝,孝明帝世,复于洛阳伊阙山营建石窟三所,前二者,即世称云岗石窟与龙门石窟是。 魏宣武帝时,北印度菩提流支三藏来朝,帝迎居于洛阳永宁寺,译《十地论》、《净土论》等。宣武帝通达教理,对弘扬佛教不遗余力,故西域沙门来华者多至二千人,国内寺院多至一万三千余所,沙门总数逾二百万,是为北地佛教最盛时代。 其后有昙鸾法师者,受菩提流支《净土论》,尽力弘化念佛法门,法泽远被四方,著有《净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佛 法 僧 三宝-云端佛学
- 下一篇: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