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地藏经 >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二讲云端佛学

  暇满身如摩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
  
  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
  
  请大家首先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慈母众生不堕三恶道,速速从六道轮回生死流转之中解脱出来,所以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
  
  昨天我们讲到了经首的玄谈,天台宗的五重玄义。释名,本经以不思议人法立名,我们详细讲了地藏菩萨的“地”有七重含意。“藏”是心地含藏无量的自性功德,尽虚空、遍法界。“藏”是心地具足的宝藏,三德秘藏: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如何转五蕴成三德。我们讲到了《地藏经》不单是佛门的孝经,而且是我们的救命经。
  
  今天我们继续讲翻译者:唐于阗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实叉难陀译为学喜,在唐朝武则天时候来到东土,翻译的经典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有两种译本:除了实叉难陀译的之外,还有一种是西晋时候法炬等人所翻译的。
  
  实叉难陀法师另外翻译的就是八十华严,八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师他在入涅火化的时候舌根不坏,舌头没有烧掉,好像鸠摩罗什法师一样的,所以可见他所译的经典一定是非常的准确、精到。八十华严翻译圆满以后,送给当时的皇上武则天武曌(日月当空照),送给武则天审阅的时候,她在经的封面题了一首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写得非常好,所以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是用这首开经偈。
  
  武则天她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太子唐高宗李治继位以后,武则天和许多的妃嫔就都送到感业寺去出家,她在感业寺住了三年。后面写一首诗给唐高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之后李治就把她接到宫里面去。武则天的心计很厉害,但是她前面出家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她的佛学素养还是比较高的。
  
  在翻译这个八十华严的时候,在陆地上面,平地就开出一千瓣的莲花来,一朵莲花有一千个花瓣。可见译八十华严的时候,是非常吉祥圆满的。
  
  三种译本
  
  《华严经》有三种译本:早期有一种,是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最尊胜,初传来,在东晋。”东晋时候支法领到印度去求法,求到了三万六千偈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回国以后请佛驮跋陀罗法师翻译为六十华严,六十卷三十四品的《华严经》,但是不圆满。因为《华严经》本来是七处九会,六十华严仅仅有七处八会。
  
  所以武则天就派遣使者到于阗国求梵本,以及求得实叉难陀法师到来,有四万五千偈,那么八十华严就分为八十卷三十九品。
  
  还有一种是后面唐德宗时候翻译的。唐德宗时候有一次过生日,印度的一个国王就派遣使者送了《华严经》过来,给他作为贺礼。那只是《入法界品》,非常详细的《入法界品》,分为四十卷。
  
  我们朝拜五台山的时候,大显通寺历史上就是华严宗的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常住的地方。它里面有一个祖师殿,从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贤首法藏法师、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到五祖圭峰宗密禅师都有供奉。
  
  这个是我们说翻译者。
  
  能化之主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三界二十八天
  
  《忉利天宫》讲到了三界二十八天。
  
  六欲天,欲界六层天。须弥山的山腰是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南增长、西方广目北多闻,四天王天;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四方各八天,中央一天,所以也称为三十三天;然后第三层天是焰摩天;第四层天是兜率天;第五层天是化乐天;第六层天是他化自在天。欲界的六层天,这个《地藏经》中都详细列出来了。
  
  色界分为四禅十八天。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乃至于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无色界有四禅四天。空无边处地天、识无边处地天、无所有处地天、乃至于非想非非想处天。
  
  总共三界二十八天。
  
  这个《忉利天宫神通品》,是释迦牟尼佛说完《妙法莲华经》以后,为了报母亲的恩德,上升到忉利天去给母亲说法。上升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观佛三昧海经》上面说是父王白佛当往,是父王劝释迦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按照《增一阿含经》的说法是帝释天迎请,帝释天说:诸佛成道临入涅槃前,都上升忉利为母亲说法,那么如来亦应如是。释迦牟尼佛与一千比丘,就在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升忉利天。在忉利天三个月,为母亲说了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来报母亲的恩德。
  
  祖师说:
  
  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尚自有风灾,
  
  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
  
  我们不要求人天福报。
  
  序分
  
  证信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六种成就
  
  这个经首的证信序,六种成就。
  
  信成就
  
  “如是”,信成就。如是:是这个样子,我阿难陀亲自从佛听闻。“如”是指真如本性;佛所说的一切都是从自性之中流露出来,所以称为“是”。虽然都是从自性之中流露出来,但是有浅深广狭的不同。《华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这个是究竟圆满的流露,《地藏经》也是如此。
  
  昨天判教相我们讲到了,《地藏本愿经》是无上醍醐为教相,是圆教一乘法,称性极谈,是如来的根本法。好像树一样,如果我们不要根,只是拿枝枝叶叶插在瓶子中,当时好看,过几天就枯了。那么这个经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依这个地藏法门来修学,无论你修什么都难以得成就。
  
  本经也称之为佛门的孝经。对父母亲的孝顺,令父母亲衣食无忧,这是最浅的;然后令父母亲欢喜,自己能够有成就,造福社会;乃至于令父母亲超出生死轮回,这样子才是孝顺。
  
  兄弟不和睦也是不孝顺,这样子会令父母亲担心我们。我们乃至于把这个孝顺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法,稍稍违背了自性都是不孝。
  
  所以孝做到最究竟、最圆满,唯有谁?唯有诸佛如来。
  
  这是我们说“如是”。
  
  闻成就
  
  “我闻”,我阿难陀当年亲从佛闻。深一点就是应该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个不要片面地理解,我们看佛陀他降生到人间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一些外道就是不理解,说“唯我独尊”,那是不是很傲慢?其实这是不了解。这个“我”是指什么?是指自性、佛性。
  
  我们昨天说了,清净法界从流转门来说,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之中,觉称之为佛性,不觉称之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会有“无明一念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这个“我”是指什么?最尊最贵的佛性、自性、真如本性。所以说天上天下唯有真如自性最尊最贵。
  
  时成就
  
  “一时”,一时不是数字,我们看经典都是说“一时”,没有说某年某月某日,佛在什么地方说法,从来不会这个样子的。为什么?“一”是我们心证到一心的时候,心证到清净的时候。心里离开了一切的执著、分别、妄想就是“一时”。
  
  心里离开了执著就超出六道轮回;离开分别就超出四圣法界,进入一真法界。乃至于离开妄想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得究竟圆满的妙觉佛果位。所以这个“一时”是心证到清净的时候,佛陀住在此境界,学生也应该住在此境界,这样子才是真正做到了奉事师长。为什么?师长都是希望弟子能够明心见性,这是称为“一时”。
  
  而凡夫是三心二意。“三心”是指心、意、识。“二意”是意识和意根,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称为意根。
  
  这里面教给我们的“一”,就是“一时”的“一”,就是连一念不生,都不要执著,执著有一个一念不生又错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法主成就
  
  “佛”,这是说法主成就。说法主释迦佛。佛陀住世的时候,三宝以佛宝为中心;佛陀入涅槃以后,三宝以法宝为中心。
  
  处成就
  
  “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我们心安在哪里?经典上说到了四住:
  
  天住,心安住在十善业道的时候,来生决定生天道。我们很多的佛弟子为什么修行难成就?因为他的心不是与十善业道相应,与什么相应?心中常起贪、瞋、痴,与三恶道相应。虽然口念弥陀,但是心散乱,心中间妄想纷飞,或者当时念佛的时候可以稍微收摄身心,走出佛堂就是依然故我,人我是非,妄想不断,这样子难以成就。
  
  第二是梵住,心安住在修禅定,修清净心。
  
  第三是圣住,菩萨心安住在菩提心。
  
  第四是佛住,住佛之所住,佛安住在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我们应该安住在念佛三昧。
  
  “为母说法”,母亲摩耶夫人也是大权示现,摩耶夫人因地发愿做佛的母亲。她福报很大了,能够做佛的母亲。但是她福报很大,也只能够生到忉利天去,佛陀出生七天以后,她就生到忉利天去了。一般人就想着:你看这个悉达多太子出生以后只有七天,这个母亲就死了。世间人看起来好像这个悉达多太子命很苦,出生没几天母亲就死了。其实是佛的母亲福报太大了,人间不可能满足她这个福报,所以生到忉利天了。一子成佛,九族升天。他的母亲生到忉利天享天福了。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佛的母亲福报很大,都只能够生到忉利天。
  
  为什么?再往上就需要有禅定,有禅定的功夫。除了修这个十善业道之外,还要有禅定,世间的禅定。你看编《梁皇宝忏》的宝志公,是观音菩萨化身,会集高僧编《梁皇宝忏》度郗氏皇后,也只能够度到生天上。
  
  所以我们有些人放焰口做佛事,他做超度佛事,他不知道,说放焰口,我们的祖先可不可以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不可能的事情,绝对是不现实的事情。如果这样那好办了,能够超度到极乐世界的话,当年释迦牟尼佛把我们全部超度到极乐世界省事多了。超度最高最高的,就度到忉利天。
  
  众成就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个不可思议,可见我们这个经是称性极谈,非常不可思议的经典。为什么?因为我们看看出席这个法会的大众,是一些什么人啊?非常殊胜,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的诸佛和大菩萨摩诃萨,都来参加忉利天宫的法会。
  
  我们在什么经典上面看到过?没有!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与会的是什么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大菩萨,十方诸佛没有来。而释迦牟尼佛讲这个地藏法门,讲《地藏本愿经》,十方诸佛全部都来了。所以我们在显密经典之中都没有看到过,唯有《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佛都来会集。
  
  佛陀说《佛说阿弥陀佛》、说《无量寿经》也只是得到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赞叹释迦牟尼佛,只是赞叹,没有来出席。可见我们这个《本愿经》,大家不要轻视,从出席的大众都可以知道,他比《华严经》,比《法华经》,比《无量寿经》更殊胜,是根本法。
  
  为什么?表示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十方诸佛因地最初发心,都是由孝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个基础之上开始修的。可见这个不可思议,出席的大众不可思议。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
  
  十方诸佛都来参加,而且参加圆满了,我们看经上面最后圆满的时候,就讲到十方诸佛都在场,他们赞叹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释迦:能仁,表利他;牟尼:寂默,表自利。
  
  五浊恶世
  
  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劫是时间,时间无所谓浊与不浊,是因为下面的四浊,所以也就是讲了末法时期,兵戈纷起、战乱纷飞、疾疫流行,你看我们前面的非典,现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这些是“劫浊”。
  
  见浊,末法时候众生的知见不正: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八十八使见惑。
  
  烦恼浊,末法众生贪、瞋、痴、慢、疑,五钝使非常的炽盛。
  
  众生浊,是末法众生烦恼炽盛,少有智慧,多行不义,不知惭愧忏悔。
  
  命浊,是寿命短促。
  
  释迦佛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能够示现成佛度众生,所以十方佛都赞叹。地藏菩萨也是非常了不起,他度那些最恶的众生,五逆十恶的众生,堕地狱的众生,地藏菩萨都发宏深誓愿去救度他们,那其他道的众生就好度了。
  
  “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不可思议大智慧,所以十方佛称赞;神通之力,救度苦难众生。
  
  【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知苦乐法
  
  “知苦乐法”这四个字最重要的是“知”,真正的知道,众生苦我们知道,六道众生苦。为什么苦?众生希求快乐。为什么不能得到快乐?怎么样才能够离苦得乐?六道三途的苦乐法,唯有佛陀了知透彻,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最重点就是在“知”,就是解门,佛法的重心注重在解门。
  
  清凉澄观国师华严四祖的《华严经疏》,把《华严经》分为信、解、行、证四分。看过的,我们都可以知道,其中这个解分,占了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二,信、行、证只是占了三分之一。为什么当年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没有带大家到念佛堂去念过一天佛?没有带大家去禅堂打过一天坐,参过一天禅?而是什么?而是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天天讲经。可见,解难啦!要真正的明白,真正的知道难。“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所以佛法是知难行易。那你知而不行非真知,你知道不去做,不是真正的知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正知正见。
  
  昨天我们讲到如何去修般若,“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因名般若,果名萨婆若。”
  
  未成就名空,如何去修空呢?日常生活中间保持正知与正念。
  
  总之何处行何事,当察自心何相状,
  
  恒以正知及正念,修行利他佛子行。
  
  观察自己的心在什么状态下,保持正知正念,这个是真正下手的地方。这个样子我们渐次地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上就讲到了:佛出世的大事因缘,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非常重要。
  
  有些居士说,我学佛很多年了,好像越学越茫然。不知道怎么修才好,今天就看人家说净土法门好,就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明天就跟着去接受灌顶,去修密法,修大威德,修来修去。
  
  最重要是什么?最重要是在见地上提高。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能够真正地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能够入佛境界。你看狗认为那个粪便是香的,跑去吃了,那是狗的知见。人有人的知见,我们要把人的知见,转化升华为佛之知见。如何转?不要把这个看为是两体,是一体的。我们只是比佛之知见多了一点点,多了一点什么?多了一点执著,多了一点分别,多了一点妄想。放下执著、分别、妄想,修行的功夫重点在转念。念头转得过来就是修行人,转不过来永远是凡夫。不是说你表面诵诵经,形式上学一学,不是这个样子的。重要的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把知见转过来,能够转,当下能够契入,所以要有正知和正见。
  
  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在流传。比如说有一个墓林僧苦行《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听说湖北有好多居士在学,我看到浙江好多地方都有人在看。正知正见没有树立起来,不知道分辨邪与正,这很能够迷惑人的。我看了一下,今天也有人送过来,之前我也看过一下。是什么问题呢?一开始我没有注意,是浙江一个法师他给我推荐的,我去他那里讲经,他说有一个墓林僧讲得特别好,真的是证悟的人。我说:“是吧,你拿来我看一下。”我看了一个小时,错得非常厉害,根本基本的知见都没有,基本的常识都没有。瞎说的,说佛三身,说人往生的时候,要命终的人,自己变一个阿弥陀佛,自己来接引自己。哪有那个事?!这瞎说的。
  
  还说什么:只要你按照我这个方法来画波浪,念满一千万,画满一千万的话,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可能吗?这个问题很严重。问题就是:会令到这些人将来堕到地狱中间,而且堕到很深的地狱。为什么?谤法呀!
  
  假设有个人相信他,然后天天来画波浪,天天来念佛,他画满一千万了。临命终时,但是他平时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虽然是不断地画波浪,但是心中间没有改变,没有保持正知正念,心中间是常起贪、瞋、痴,那就与三恶道相应,临命终时决定是怎么样?决定是地狱相现前。地狱相现前他就起瞋恨心了:某某法师不是说了吗?我画满一千万保证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净相现前来接引我,为什么现在地狱相现前呢?他就不信佛了。不信佛法了,临终一念,诽谤三宝。那怎么样?决定堕落到地狱,而且是很深的地狱。
  
  所以不要认为这个无所谓,看看也无所谓。你有正知正见当然无所谓了,你没有正知正见,这个就是不得了,误导无量的众生,断很多众生的法身慧命。
  
  还有台湾一个人写的《如何解脱人生的种种烦恼痛苦》。还有一个萧平实,台湾的一个居士, 他讲了很多东西,写了很多书。这些人都很勤快的。他一开始是皈依圣严法师,法鼓山的圣严法师。
  
  后面跟随圣严法师参禅好多年,他就请法师给他印证说:“法师,你看我是不是开悟了?”
  
  法师说:“你没有开悟。”
  
  从此以后他就诽谤圣严法师。他说:“以前我以为我师父是开悟的人,现在看起来他没有开悟,赶不上我。”
  
  他写了很多书,我在广州光孝寺、六榕寺旁边的那些书店,佛教流通处,很多地方看到萧平实的著作。我们出家人要是没有分辨能力,拿来看,这个都很糟糕的了。
  
  例子很多,有一些都不用讲了,一眼都看得出来的。原来那个青海无上师、卢胜彦这个都是很明显的附佛外道。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知苦乐法”,要知要解。
  
  中国佛协和广东省佛协都专门下了文,要求处理好墓林僧苦行《笔记本》,要烧掉,要处理好。也有人还不死心,送到澳洲去给净空法师看,净空法师说:“这个人知见不正嘛。”
  
  这个很有问题,误导很多的众生。很多的人都看到,这个人修苦行,然后有种种的感应和神通,很崇拜他。但是话说回头,这个法师也是很可怜,他那样修苦行,如果是有正确引导的话,决定成就,是很快的了。可惜都是师心自用,盲目地在修,这个样子很可惜。而且出来说,都不是按照正知正见来说,自己瞎说,这样业就很重。
  
  所以我们要知道“知苦乐法”。“知”要能够解,要能够解佛法,要能够树立正知正见!
  
  “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宗喀巴大师说:“应思暇满无常,勿贪现世利乐。”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能不能够舍弃现世的五欲之乐。如果你贪着于现世的利乐,无论你修什么,心都不能入道,哪怕你修密集金刚,最高的法了,哪怕你修宁玛的大圆满法,还是不能成就。为什么?
  
  阿底峡尊者说了一个比方:根是毒的,那么花果都是有毒的。所以这个是根,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求那些深法。一般人他总是好高鹜远,如何修生起成就次第,圆满成就次第,但是他基础没有修好,没有真正的舍现世,最起码要轻现世、重后世。真正修行成就的话,要舍现世才能够心与法相应,心还留恋现世的五欲之乐,不管你修什么法,不管你修什么深法都不为深,最重要的是心舍弃现世五欲之乐。
  
  仲敦巴尊者说了一个门槛的比方。他说:有一个人,他总是计划着去印度朝拜,总是在查书籍,在考虑几百公里以外,印度哪个地方道路很难走,哪个地方有危险,哪个地方有一个坑,怎么去防范。
  
  总是做这些计划,他就没看到眼前,他门槛外面就有一个坑。做好计划准备去朝拜的时候,一踏出门槛就掉到坑里去死掉了。
  
  我们很多人也是这个样子,有些人学《入中论》,总是在讨论初地菩萨什么果位,什么功德,如何证悟。
  
  不是不重要,这些要学。但是真正地与我们的心相应是什么法?要真正的出离心,要舍离现世,修念死无常,修暇满难得,修业果如理取舍。
  
  菩提道的基础是什么?根本法是什么?依师法。道之根本依师法,之后就修暇满难得。真正修法的基础是什么?皈依三宝以后,要修业果如理取舍,世间的正见是业果如理取舍。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做好业果如理取舍,就非常难得了,不要去一味地注重修那些所谓的深法。
  
  仲敦巴尊者还说了一个比方:有一个饥饿得差不多要死去的人,忽然来到一个大富长者的家里面,这个大富长者家里面佳肴美味,金银珠宝,样样都具足。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赶快吃东西填饱肚子。如果他愚痴,他不会赶快去拿佳肴美味来吃,而是马上去拿金银珠宝,有用吗?饿死了,你手里面抓那么多金银珠宝有什么用?
  
  同样的,那些好像吉祥怖畏,胜乐密集,生起圆满成就次第,都很重要,都很好,好像金银珠宝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在六道轮回中间,我们很难闻到正法,我们是那个差不多饿得要死的人,我们最重要是什么?暇满难得,业果如理取舍,这是根本。所以,要“知苦乐法”,“应思暇满无常,勿贪现世利乐。”如果这个不能转过来,无论你修什么都不能成就。
  
  土美仁波切《佛子行三十七颂》上说:
  
  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恶业果,
  
  是故虽遇生命难,终不造罪佛子行。
  
  如何去终不造罪?不容易啊。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你起心动念之中都是业,都是罪,都在与贪、瞋、痴相应。你还说我每一天念了多少“阿弥陀佛”,我每一天诵了多少《地藏经》,我将来会有什么什么成就。看了经典上面说那么殊胜的成就,以为自己会得到了。不可能,那是在做梦,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没有转过来,你不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怎么得到?你得不到。回过头来说这个佛法不灵,这样更糟糕,是谤法。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病根在这里。
  
  昨天我们说《地藏经》是我们的救命经,没有闻到地藏法门,不管你修什么,很多人肯定的还要回到三恶道中间去。为什么?《地藏经》讲得很明白:“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旋出旋入啊!
  
  旋出:出离三恶道来到人间,得到人身,甚至于闻到佛法,怎么样?心不与法相应,心与三恶道相应,心起贪、瞋、痴,就与三恶道相应,那怎么样?旋入啊!临命终时再入三恶道。不奇怪,真的有很多。所以李炳南老居士说一万个人念佛,两三个人往生,其他的人到哪里去了?有相当一部分是旋入三恶道啊!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我们门槛外面的这个坑,如果看不到的话,我们很容易就掉进去了。
  
  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住世说法,几万人闻法,常随众也有一二千人,真正大成就的有多少?四十三位大善知识。四十三个人,那一万个人其他的人呢?还是旋出旋入啊!
  
  所以我们要明白,要真正地明白这个不容易,“终不造罪佛子行。”所以大家学《地藏经》,不是说我念一念,我就得到什么功德了,那是种一个未来解脱的种子。今生今世你要转业力为愿力,转业报为示现,那就不可能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明白地藏法门。不然的话,你看那么多人诵《地藏经》,真正懂得地藏法门的有几个?诵以后要能解、能行、能实践。这个样子才是我们《地藏经》上所说的“转读尊经”。我们要“转读尊经”,用这个经典上,佛和地藏菩萨的教化转变我们的念头,转业力为愿力,转业报为示现。如果不能转业报为示现,你还是难以超出六道轮回。
  
  礼貌礼节很重要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十方诸佛来参加释迦牟尼佛说地藏法门的法会,并且都派遣他们的侍者,来向世尊释迦牟尼佛问讯。这个表示什么?礼貌、礼节很重要。佛法修学得再好,如果你不懂礼节,贡高我慢,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那果报在哪里?果报多半是在鬼道做鬼王。所以我们要知道问讯世尊的意思。
  
  发起序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是时如来含笑”,十方诸佛都派侍者来问讯世尊了,释迦牟尼佛将要说法以前就放光明云,百千万亿大光明云,下面说了十种光明云。光明云是指什么?光明云是指我们的自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有百千万亿种智慧。
  
  整个的《地藏经》我们要明白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分身集会品第二》,是说地藏菩萨是能化之主。他是分身无量深入泥犁,深入地狱,以孝行化,令出三途,得生人天。幽冥教主,这是能化之主。
  
  第二段:《众生业缘品》、《众生业感品》和《地狱名号品》,这个三品是讲地藏菩萨所化之机。所化的是那些五逆十恶的众生,不孝父母,不敬三宝,造业受苦的苦众生。为南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第三段:是《如来赞叹品》、《利益存亡品》、《阎罗王众赞叹品》,这个三品是说度众生的方法。
  
  第四段:是《称佛名号品第九》、《校量功德品第十》、《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和《嘱累人天品第十三》,这个五品是说成佛之道,说佛法僧三宝。《称佛名号》是讲佛宝,《校量布施功德》这是讲法宝,《见闻利益品》讲僧宝,讲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僧宝。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中间两次在忉利天说法,最初成佛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上升到忉利天说《十住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圆满的时候,临入涅槃的时候,把《妙法莲华经》说圆满了,就与弟子们上升到忉利天宫去说《地藏本愿经》,二月十四说圆满,下到人间来,二月十五说《大般涅槃经》一天就说完。二月十五晚上,中夜示现大般涅槃。所以你看,最初和入涅槃都在忉利天说法。
  
  契理
  
  大光明云就是不可思议的自性光明相有体无
  
  我们说“大光明云”。
  
  “大”,是不可思议,无法形容。不是大小的大。
  
  “光明”,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性具足光明。佛放光明,我们看经典上佛显神通、放光明,这个光明是自性的光明,不是外在的日月星光。自性光明一刹那中间尽虚空、遍法界。而物质的日月星辰的光明,它有一个传播的速度,外星球的那些很远的星星,距离我们几万光年,几十万、几百万光年,乃至于二百五十万亿光年,光有一个传播的速度。但是自性光明一刹那中间尽虚空、遍法界。
  
  “云”,它表示相有体无。我们可以欣赏它很美,但是你不要执著,你不要想得到它,你得不到的,相有体无。我们对一切万法都要不取不舍,没有得失心,把一切万法的真相都看清楚,一切万法都是可以受用,不要执著,万事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要有这么一个心,为我所用,我们可以积累无量的福德智慧,可以行菩萨道;非我所有,你要认为是你所有,你就有执著心,你就在搞六道轮回了,就是轮回心。这是说“云”。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
  
  遇到佛光普照,经典所在之处即是佛光遍照之处。
  
  “大圆满光明云”这一条是总纲,底下的九条是说事,这条是说理。释迦佛成道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是理,德相是事,理事不二。
  
  “大圆满光明云”说理,后面九条说事,这是事理不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那么“大圆满光明云”是讲性德,是讲性,后面那九条是讲相,性相不二。
  
  “大圆满光明云”是讲体,后面的九条是讲用,体用不二。
  
  “圆满”是我们的性德。“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我们的性德。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乃至于尽虚空、遍法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九月底听《首楞严经》就会明白,会很详细地讲解世界怎么形成的,见分、相分、自证分怎么分出来的,会详细地讲解。
  
  这一句“大圆满光明云”就是讲本体,讲理。实际上我们整个的十句“大光明云”,包含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都包含在其中。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也都出不了这个十句,可见这十句的“光明云”,真的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大慈悲光明云”,大慈悲只有佛才有。经上说:“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佛心是大慈悲心。大慈悲,是大圆满的慈悲,只有诸佛才有。菩萨虽然慈悲,但是不圆满。圆满的大慈悲是真如本性的性德,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诸佛从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之中知道,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一体,所以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只有度众生才能够圆满自己的性德,自他不二,生佛一体。
  
  所以比父母亲照顾儿女,还要更周到、更细致。为什么?父母跟儿女虽然是至亲,但是骨肉还是二体,两个身体。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是一体,同体大悲,一体才是事实真相,二体就是错觉了,看错了。这个真相谁知道呀?明心见性的人知道,诸佛如来知道。
  
  所以我们昨天说到法身德,就说到华严境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同体。我这只手生了疮,另一只手是好手,这只好手一定帮这只有疮的手,同体。所以说度众生才能圆满自己的性德。
  
  世间人只有爱缘慈,我的亲人,我喜欢的人,我希望他好,我希望他快乐,就是爱缘慈。
  
  大福报大心量的人,他有众生缘慈,看到众生苦的时候,他会帮助他,这是众生缘慈。
  
  菩萨有法缘慈。
  
  如来果地上才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我们说“大慈悲光明云”。
  
  但是怎么样?佛门有句古话: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没有智慧,那个不是真慈悲,那是感情,那成了祸害。
  
  【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
  
  “大智慧”和“大般若”怎么分呢?你看,前面说“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光明就是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我们今天显现的是什么?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所以要觉悟,要回头,一觉悟当下就可以与佛的大光明云感应道交。
  
  智慧主因是禅定
  
  智慧,大家知道,智慧不是偈颂之学,不是世智辩聪。你说你记性好,你有智慧,不是的。那是聪明,那是障碍,所知障。世智辩聪是三途八难之一。
  
  那么智慧的主因是什么?是禅定。助缘是福德,主因是禅定。我们有些同修,说什么我念了《文殊心咒》嗡阿惹巴扎拿谛,我念了一百万,或者念了一千万,好像也没有怎么看到开智慧。为什么?智慧的主因是禅定,助缘是福德。
  
  而且,我们要知道,要先得根本智,再得后得智。否则的话呢,流于世智辩聪,成为障碍。我们昨天已经说到了妄想、分别、执著,执著全部是烦恼障;妄想全部是所知障;分别,一分是烦恼障,一分是所知障。为什么我们修行打坐,你看我们好多的同修打坐,不是昏沉就是散乱,为什么?昏沉你落在哪里?你落在无明里面。散乱你落在哪里?落在妄想里面。如果你没有得根本智,没有修好清净心,不管你怎么修,不是落在无明里面,就是落在妄想里面。这样子难以成就,你说我天天在观修,我在观想皈依境,我在观想资粮田,我在观想吉祥怖畏,不管你怎么做,不是无明就是妄想。为什么?没有根本智。
  
  所以要修“大智慧光明云”。
  
  般若无知无不知
  
  “大般若光明云”,“般若”是什么?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
  
  这里面就有个问题了,般若和智慧是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智慧断烦恼,般若破无明。智慧是后得智,般若是根本智。般若是实智,智慧是权智,权实二智。般若是如所有智,智慧是尽所有智。
  
  为什么我们出家人要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都是修什么?修根本智。有了根本智以后才出去参学,才求无量无边的后得智,尽所有智。
  
  般若无知无不知,般若无知是“大般若光明云”,般若无所不知是“大智慧光明云”。所以有定力的人他不会犯戒,这是定共戒;有智慧的人不会犯戒,这是道共戒。实相般若是体。
  
  “大般若光明云”,“大般若”又分为两种般若、三种般若、五种般若,种种的说法。
  
  两种般若,是共般若和不共般若。
  
  三种般若,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五种般若,就包括了三种般若和境界般若、眷属般若。
  
  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无不相。这个无分别的实智,由这个本体起作用,就有自受用和他受用。由实相般若起作用,自受用是什么?观照般若。
  
  观照般若是我们的自受用
  
  观照般若是我们的自受用,就是过有智慧的、圆满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间随时随地保持观照。整个三藏十二部可以浓缩到五千字的《金刚经》,《金刚经》再浓缩可以归纳为《心经》,《心经》再浓缩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照见。“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见”这是很重要的,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观照,我们日常生活中间,随时随地保持正知与正念来观照,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转变念头,转变念头是真实的修行功夫。
  
  他受用是文字般若
  
  第二个层次,观照的功夫深了以后,可以达到事一心不乱。
  
  第三个层次就是照见,见是智慧,事一心不乱以后,这个本具的大智慧显露出来,“照见五蕴皆空”,转五蕴成三德,这是“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是理一心不乱。
  
  所以自受用是观照般若,他受用是文字般若。我们看佛陀的经典,由文字般若,也能够启发我们要修观照般若。所以我们诵经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转经,否则的话就是被经所转,口诵心行就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就是被经所转。我们看那个法达法师:“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观照般若的总纲领是什么?《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是观照的总纲领。
  
  观照般若是身教,我们以身做榜样,生活中间保持观照。文字般若是言教。实相般若是意教,但是虽然是意教,不是起那个意,不是起那个意的念头。
  
  以上说“大般若光明云”。
  
  【大三昧光明云,】
  
  三昧是正受
  
  “三昧”是什么?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众生的享受都是不正常的,三昧才是正受。
  
  六道众生的享受归纳起来就是所谓五受了:身有苦受、乐受,心有忧受、喜受,还有身无苦乐、心无忧喜的就称之为舍受,苦、乐、忧、喜、舍五受。舍受是短暂的,如果这个舍受能够保持下去呢?长久保持下去就是三昧了。“大三昧光明云”。
  
  【大吉祥光明云,】
  
  有正知正见是大吉祥
  
  什么样子是“大吉祥”?有正知正见是大吉祥。有正知正见能够转业,能够消灾免难,这个是“大吉祥”。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不会去拿,这个名之为“吉祥”。真正觉悟的人他不会想一生,不会想一辈子,只会想一天。我今天有饭吃、有衣穿,享用有余的话,就肯与一切众生共享,那明天就会更多,这个是“大吉祥”。看不破、放不下的人呢?不单想自己一生一世,还要计划子孙后代。
  
  【大福德光明云,】
  
  福德是助道因缘
  
  “大福德”,福德是助道的因缘。布施、持戒、忍辱,都是福德,精进通五度。福德能够保护正法。护法的龙天他凭什么来护你的法呢?看到你有福有德。
  
  有德就有福。有个土地庙写一幅对联:
  
  福德福是德
  
  正神正即神
  
  土地公称为福德正神,有德才有福了,正就是神,聪明正直死而为神。有福有德,有德就有福。
  
  护法龙天看到我们有福德,才会来护法。你看哪个真正的修行人会饿死、会冻死?如果有哪个真修人饿死冻死了,这些护法神全部要撤职了。所以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会饿死的。可能肚子饿一点、衣服不够,这个会有的。真正地修苦行,但是绝对不会死亡,所以心不要去向外攀缘。你要心去攀缘,哎呀!老是想到我们到时没饭吃怎么办呢?赶快干什么干什么。这种攀缘心起来你会怎么样?清净心消失掉了。而且护法神懒得理你了,乐得清闲,是你自己攀缘,所以随缘不攀缘。
  
  内心清净、平等、觉悟,表现在外面就是六度万行,成就真实广大的福报。福至心灵,福德大心就灵,心灵就有智慧。
  
  这是我们说“大福德光明云”。
  
  “光明云”,光明云是什么?光明云还是根本智,还是大般若根本智。
  
  末法真修行 护法神更多
  
  而且你真正的有福德的话,在这个末法时期,你真修行,护持你的善神比以前更多。以前正法时期修行成就的人多如牛毛,这个护法神也就分拨了,末法时期恶人多、善人少,真修行的人更少,稀有难得,所以很多的护法神围着你。但是如果你攀缘,他也就乐得清闲自在。一个人如果有计较、有分别,那就是没有福气的人。有福的人身心自在。
  
  【大功德光明云,】
  
  见性是功 平等是德
  
  什么是“功德”?有些人看到我们佛门的大殿里面,摆了个箱子,上面写着“功德箱”,你放了钱进去就有功德,是不是这样?肯定不是的了,得一点福德。当然如果你是三轮体空的话,肯定是功德;你不能的话,还是福德。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以帝王之尊来护持佛法,江南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几十万出家人,功德大不大?”
  
  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很扫兴。
  
  事实上如此,确实没有功德。为什么?他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他分别我有功德、没功德;他执著于我以帝王之尊,做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是执著心、妄想心,所以得到的是福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这个样子地修功德。功是功夫,德是得到。
  
  持戒,你持戒很清净就得到定。什么时候是持戒很清净?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修到不见世间过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持戒清净。比如说,你看到某某人持戒不清净,他犯了什么戒,这个样子你持戒怎么会得定?不见世间过的时候,这个功夫他所得的是定。
  
  持戒是功,得定是德。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大功德光明云”。
  
  修定是功,得到智慧是德。
  
  如何修?我们前面讲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观照般若,妄念一起的时候,马上就转念头。
  
  我们净土法门最好了,念佛,提起正念来,妄念一起,好像我们昨天说的那个善太郎的故事一样,马上到阿弥陀佛面前忏悔:“噢!阿弥陀佛,你看看,这个善太郎今天又原形毕露了。”我们能不能这个样子及时忏悔,及时忏悔即是转念,转念就是观照般若。
  
  观照的功夫深了,自然妄念不起,就达到事一心不乱。
  
  再往上修就是照见,开了智慧,见到宇宙人生的一切法的真实相。真相是无所有不可得,也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达到理一心不乱。
  
  【大归依光明云,】
  
  回归自性 依教奉行
  
  “大归依”,回归到自性。《地藏经》是我们的皈依处,我们依这个经修行,决定不堕三恶道,来生最低是生天;如果我们能够回向往生净土,决定将来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永不历三恶道苦”。
  
  经上说,永不历三恶道苦是什么位置?永远不会堕到三恶道去了,小乘来说是初果须陀洹,大乘是圆教的初信位。
  
  但是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要依这个《地藏本愿经》来修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依教奉行。如果你会念,不会做,好多人都这个样,我诵了《地藏经》,每逢十斋日我都念了一遍了,好像那个二十八种功德利益,我也没看到。你会念,不会做,怎么可能得到?会念更要会做,否则的话怎么样?会念不会做,该怎么堕落还怎么堕落。所以我们要“转读尊经”,真正地做好“大归依”。
  
  【大赞叹光明云】
  
  赞叹就是流通
  
  “赞叹”就是流通,给大家宣扬、赞叹。把地藏法门普遍地介绍给大众,让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得到圆满殊胜的利益,这个是“大赞叹光明云”。
  
  这十句是本经最重要的一段,他包含了整个佛法的教学。一切的经论都不离开这十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离不开这十句;乃至于十方无量诸佛说无量法门,也出不了这十句的范围。所以这十句是讲理。我们说法要契理契机,前面是讲契理,底下是讲契机。下面出种种的微妙音,这个是契机。
  
  契机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出种种微妙音
  
  这是说出种种的微妙音。
  
  娑婆众生耳根最利
  
  为什么?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谓的——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根基是耳根最利。我们看经典不明白,我们听经就很容易理解了,耳根利。你看那个讲解,不太容易吸收很多,耳根利。
  
  诸佛国土的众生根基不同,你看香积佛国,他是味觉最利,我们这是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在二十五圣圆通中,他选了一个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香积佛国味觉最利,就一定以香饭为佛事,众生的舌根最利。如果是在香积佛国讲这个《地藏经》,那就不是出种种微妙音,而是出种种微妙香饭,所谓檀波罗蜜香饭、尸波罗蜜香饭、羼提波罗蜜香饭,这个样子契机。上面契理,下面就契机。
  
  这个微妙音就是讲的六度,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乃至于以这个功德来度众生。六度,菩萨发菩提心以后,要修六度万行,在日常生活中间待人处事,要广修福慧所必须坚守的六个原则。
  
  度:到彼岸。波罗蜜多:波罗是彼岸,蜜多是到,彼岸到,到彼岸。所以我们看看经典上佛的教诲,看看经典上佛菩萨的示现,这些觉悟的人他们怎么做的。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对比一下,发现我们的过失。发现我们的过失就是觉悟。觉悟了之后,把自己的缺点和习气改正过来。这个样子地诵经才有大用处。
  
  转读尊经
  
  如果我们每天念佛、诵经,念得很多,念得很辛苦,但是察觉不了自己的缺点,不知道自己的缺点,也不知道改正自己的习气,不知道如何运用佛法来对治烦恼。这个样子地念诵,只能种下来生,或者多生以后得解脱的远因种子,今生今世效果就不会很大了,所以要特别特别地注意。
  
  你了解地藏法门,明白这一点,知道“转读尊经”,那可以得到真实利益。否则的话,就麻烦了。“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你依照这个文字表面的意思来解释,来解释佛经那就是错会佛意,那三世诸佛都会喊冤枉。
  
  有些人诵经他不懂,不了解,就是只会念,表面上去想去做。有些人念《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他就想,我生气的时候,我念了观音菩萨,好像还是照样生气。我念了这么久的观世音菩萨还是愚痴。有欲望的时候,好像同样的,还是没有压制住。
  
  这样子是不理解啊,不是说在念的时候去压制它,而是“转读尊经”,通过念观世音菩萨,我们就知道要启发自己的慈悲心,知道众生与我是同体。这样子修慈悲心,众生缘慈、法缘慈、乃至于无缘大慈,不会起瞋恨心。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对我有恩德,你会对父母起欲望吗?众生是未来的诸佛,所以这个样子,念这个圣号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所包含的无量无边的法义,表法的法义。
  
  念观世音菩萨我们要怎么样?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要“照见五蕴皆空”。一“照见五蕴皆空”,当下就是转五蕴成三德,这肯定就离愚痴。不是口念,而要口念心行。
  
  他看到那个《普门品》上面说:“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能够“解脱罗刹之难”。他想什么是罗刹鬼国?
  
  有个故事:唐朝唐肃宗那个时候,有个宦官鱼朝恩。这个人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有权位。他有一次与不空三藏国师,还有皇帝坐在一起。他就请问国师说:“国师,请问《普门品》上面说‘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什么是‘飘堕罗刹鬼国’呢?”
  
  国师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
  
  然后不理他,回过头去跟皇帝说话去了。
  
  哎呀!这个鱼朝恩气死了,脸都气黑了。
  
  这时候国师回头跟他说:“你看看,刚才你就飘堕到罗刹鬼国去了。”
  
  你的心起大瞋恨的时候,你就在罗刹鬼国。你以为在外面?所以我们学经要会学,要懂他的意思。
  
  六度
  
  放下才是真正修布施度
  
  “所谓檀波罗蜜音”, 檀:檀那。“檀波罗蜜音”,就是布施度。有些人说:哦,布施度好修,我捐点钱建寺院,这个我就在修布施度。是不是啊?哪有那么简单,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不能做到三轮体空,能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这是个疑问。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是布施度?什么是修布施度?放下。放下才是真正地修布施度,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
  
  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佛不二。”只是众生比佛多了一点点,多了执著、分别、妄想。执著就演变成烦恼障,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执著来的。你不要去怨天尤人,都是从自己的执著来的。我们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如何断?断执著,放下执著就是断。
  
  放下执著心就可以超出六道轮回,入四圣法界;放下分别就可以超出四圣法界,入一真法界。妄想演变成所知障,离开了妄想、执著、分别,当下就是“如如佛”,“但尽妄缘,即如如佛。”
  
  所以修布施度,就是修放下:把人我是非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把忧虑牵挂放下,心无挂碍;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这个是真实地修檀波罗蜜。真能放下,当下成就。
  
  民国时候有一个修行人的故事,这是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开示说的。因为虚老在鸡足山建了一座寺院,祝圣寺是他重建恢复的。他说昆明有一个圆通寺,这个圆通寺有一位法师有大成就。他怎么成就的呢?就是专门修放下,专门修檀波罗蜜,布施度。
  
  这个法师出家以前,是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父母亲在他比较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很庞大的家产只有他和他的妻子两个人享用,而且也没有孩子。这人很有善根,很肯学佛,而且他也能够放下那个执著心。
  
  他本来是一个大富长者,富家子弟,他就天天不做什么其他事,就种菜。一边种菜一边念佛。然后菜种好以后,挑到市场上去卖。
  
  他经常很少在家里面,所以渐渐的他妻子变心了,跟外面一个人就比较好。这个人也知道,他也不说话。
  
  有一次他故意就很早回来。卖菜一般平时出去比较长的时间,他这次一出去马上就回来了,刚好那个第三者正在他家里,吓得马上躲到那个床下面去了。他也知道,也不说话。他很放得下的,也没有请什么佣人,自己做饭,一回来马上到厨房里自己做饭。
  
  做饭的同时,就吩咐他妻子摆碗筷。他妻子就摆两副碗筷,他就说她。他说:“你摆三副。”
  
  他妻子就很害怕,知道他知道了。然后他就说:“你不用隐瞒我,你叫他一起出来吃饭。”
  
  没办法,那个人就从床底下爬出来。他也没有骂他,也没有吵,就请他喝酒,请他吃饭,而且夹好菜给他吃。
  
  然后说:“我一直想出家,不过讲实在话,这个眷属就没人照料,家产也没人照料。所以现在好了,我把这个全部托付给你了。我就心无挂碍,可以去修行了。”
  
  就把整个庞大的家产全部送给那个人。真能够放下,放下财产、放下感情、放下执著、放下分别。然后去到寺院里面。
  
  出家以后还是修苦行,最苦的事情都做。现在圆通寺比较小,原来很大的,很庞大的寺院。整个寺院很多人,都靠他一个人种菜供应大众的生活。
  
  他一边种菜一边念佛,而且晚上不倒单。他真能放下,所以后来不倒单的时候,有一个入处,悟入了,得道了。
  
  他原来的家里面,那个第三者本来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所以在他走了以后,更加肆无忌惮,两个人就挥霍家产。三五年时间就挥霍一空,就沦落到两个人都要出去讨饭。
  
  这个男的还经常一不高兴,一不顺心就提这个女的过来打一顿。这个女的想一想就很伤心,就想起她原来这个丈夫在家的时候,还是有一个习气,就是喜欢吃云南昆山的金丝鲤鱼。
  
  她有一次讨饭,好不容易讨到一点钱,就买了三条死鱼,昆山的金丝鲤鱼。好好地做好,拿一个破竹篮子,提到寺院里面去说:“法师,供养法师。”
  
  师父说:“我出家吃素不能吃这个,不过你的心意我领了。你既然拿来了,我就帮你去放生。”
  
  她感到很奇怪,不可能啊,就跟着他走。他提了这个菜篮子就往放生池走。
  
  不知道大家去过圆通寺没有,那寺院中间有个很大的池塘,池塘中心有一个圆通阁,供观音菩萨的。他就放到那个池里面去。很奇怪,煮熟的鱼放到池里面就可以游动,他成就了,是吧,示现哪。
  
  就是我们怎么样?什么是真正的修布施度?放下。真能放下是修布施度。
  
  守护正知正念
  
  “尸波罗蜜音”尸,尸罗。尸罗就是持戒,持戒度。持戒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护正知。《护正知品》,《入菩萨行》的《护正知品》,守护正知与正念,我们才能够持好戒。守护正知与正念,这个叫道共戒。你有智慧所以不会犯戒,功德非常殊胜。世亲菩萨说:“百年布施不如一日持戒。”
  
  别人的缺点我不学 别人是我的戒师
  
  如何持好戒呢?戒是戒自己,不是戒他人,不见他人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要如何观想呢?
  
  别人的优点我学习,别人是我的法师;
  
  别人的缺点我不学,别人是我的戒师。
  
  这个样子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师父了,是你的法师和戒师了。这世间哪有什么过?哪有什么善?哪有什么分别心?不是你的法师,就是你的戒师。这个样子去看。
  
  在日常生活中间决定不说任何人的过失。一说人的过失,好像你手里拿了一个金盘子去装粪便,怎么样?自相续在一刹那中间就被染污了,自己也都变成不清净的人了。
  
  如何做呢?《华严经》有个《净行品》,上面讲到大乘修行人,日常生活中一百四十一种行为的发心。讲得非常详细,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出家人把这个《净行品》每一天念一遍。提醒自己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吃,穿衣怎么穿,走路怎么走,上楼梯怎么上,下楼梯怎么下,若见空钵怎么样,若见满钵怎么样,漱口怎么漱,洗脸怎么洗。很琐碎是不是?都是很重要的,每一个行为都能够收摄自己的心。这是真实的用功修行,是一点一滴的功夫。这是持戒度,尸波罗蜜音。
  
  能够安忍是真修苦行
  
  “羼提波罗蜜音”,我们前面讲了“波罗蜜多”,彼岸到,到彼岸,也就是度的意思。“羼提”就是忍辱。《入菩萨行》里面的《安忍品》,最好我们能够把《护正知品》和《安忍品》背下来。
  
  龙树菩萨说:善妙地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于明觉状态下去利益自他,此即智者。什么是智者?大家都希望成为有智慧的人,什么是有智慧的人?善妙地观察自己的身、语、意。这是什么?护正知。于明觉状态下,明觉状态是什么?智慧状态呀。利益自他是菩提心,修福德。这样决定是大觉悟者、大智者。
  
  所以修行并不是说你整天闭关,你就是有修行,不是这个样子的。怎么可能呢?那这样子我们要工作的人,我们很忙的人,不是不能修行了?决定不是这样子,而是要你保持正知与正念!净化自心的烦恼染污,这是真修行;能够安忍是真正的修苦行。不是表面上我不吃饭,我就是有修行,没有那回事。当然如果你确实修行到那个地步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勉强,不是说我不吃饭,我专门吃水果,那我好有修行,没有那回事。任何时候能够保持你的正知与正念,这个样子是真修行。
  
  憨山大师说: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心中间常有世事尘劳在心中挂碍,你躲到深山里面去打坐也是徒然的,杂念不除总是闲。所以我们要这样子去修。《安忍品》上面就说:
  
  罪恶莫过瞋,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罪恶莫过瞋,为什么?对凡夫起瞋,灭一百劫的功德;对菩萨起瞋,灭一千劫的功德。
  
  一瞋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一千个大劫好不容易供养佛菩萨那些功德,一念瞋心就摧毁了。难行莫胜忍,真修忍辱是真正的苦行,不要去分辩。
  
  有个白隐禅师他修忍辱度,他平时修行很好。他有个信徒四十来岁,一个男众,也是很崇拜他,很相信他。
  
  这个信徒有一个女儿,十几岁就跟外面的一个男青年比较好,后面就怀孕了,生下一个小孩子。她这个男朋友就很害怕,跑到很远的地方,不敢担责任。这个父亲很生气,就抓着女儿打,然后就逼她说,到底这个小孩子是谁的。
  
  她这个人很胆小,也不敢说出她那个朋友,她就想着父亲最相信这个师父,就讲这是师父的。
  
  哎呀,这个信徒气死掉了,马上一把抱起这个小孩子冲到寺院去,把那个小孩子扔在白隐禅师的禅床上面。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说:“你这个伪君子!人面兽心,你的这个逆种你自己养。”
  
  然后他师父说:“这样子的吗?那你放下吧。”
  
  他这个样子,也没有解释。
  
  很奇怪了,这个师父他每一天做完功课,抱着这个小孩子,到人家家里面去,请那些妇女给小孩子喂奶。不明真相的人就拿石头打他,他也不会生气。
  
  这样过了好几个月了,那个男青年醒悟过来,听到这个事情,跑过来就向他的岳父忏悔,讲清楚这个真相。
  
  这个信徒很后悔、很惭愧,马上跑到寺院说:“师父,对不起,我错怪你了。真的不好意思,向师父忏悔。”
  
  师父也没说别的:“哦,这样子的吗?你抱回去。”
  
  这个样子地修忍辱度。
  
  我们要知道这个如法地修忍辱度,羼提波罗蜜度,世间的人我是非不要管它。一个人是好的话,是真正修行的话,你就是再说他坏,他也不会堕地狱;一个人本来没有那么好,你说他这样好,那样好,他也不会成佛。我们要有智慧,不要给这个世间的表相所迷惑住了。
  
  精进证菩提
  
  “毗离耶波罗蜜音”,这个是指精进度。
  
  忍已需精进,精进证菩提,
  
  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
  
  精进证菩提:上等的精进,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可以得佛果;菩萨修中等的精进,要经历七大阿僧祗劫可以证佛果位;菩萨下等的精进,要经历三十三大阿僧祗劫得证佛果。精进,我们老是说善根,说这个人很有善根,什么是善根?三善根,世间的善根是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善根是什么?就一个:精进。真正的精进是什么?在心地上用功夫。保持内心的安祥,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
  
  好了,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