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同学,诸位来到寺庙来学佛法,当义工,积聚福德智慧的资粮,成为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当中的一员,我们如何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和合增上团队当中的一员?我们要怎么样子才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团体当中一员的意义?就个人来讲,我们每个人有一具身体,自己把这具血肉之躯的身体当成是自己,就会百般爱护、种种的照顾,冷的时候穿衣服,肚子饿的时候要吃饭,身体脏的时候要洗澡,每天要洗脸、刷牙等等,就是一天当中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身体。如果自己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当中的一员,很重要的一员,比如说,你是一个家庭里面的家长,那么你就会千方百计去工作,去赚钱来养家,照顾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人,甚至自己所居住的房子,自己以及家里面人的生活条件,用品用具,都会很用心去照料。如果自己能够感受到说,是单位当中的一员,那么你在哪一个单位里头工作,就会很认真去负责,天天为自己的单位着想,不断去发展各方面的业务。那么为什么我们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对家庭、对自己的单位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发心?都根源于人的思想的认知,只有真正认识到说,这些方面对自己来讲是很重要的,那么你才会去尽心,才会去尽力,才会去想各种的办法。学佛法也是一样,你只有真正感受到说,自己是师法友合和增上团体当中的一员,接下去我们才会考虑如何来扮演自己的角色,如何在这些同行道友当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自己如何为团体的发展出力、发心。
那我们佛法的团体顾名思义,是为了要学习佛法,要落实佛法的理念,那么佛法的理念就是要引导众生究竟离苦得乐、圆满佛果。佛教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的生命和其他的人是息息相关的,同一切众生紧密相连,自他不二。也就是我们真正能够把所有的人类、把一切的众生都当成自己要去关心、照顾、利益的对象。我们的心就是没有分别的心,我们的心就是没有界限,能够以一颗平等的心、包容的心、清净的心去对待所有的人、去对待所有的众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所发生的一切的事情。特别是我们以这样一颗清净的发心去面对、接受一切人、事、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那么我们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就会直接、间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行为就会越来越有价值,我们的宗旨目标会越来越明确。那么一个人假如仅仅认为说这个身体才是我,自己家里面弟兄姐妹、父母、以及自己单位里面所有的同事同仁,都觉得无足轻重,或者说这些人都是自己不相干的人,甚至都是自己的对立面,那么我们对待别人就会有着一种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父母对我们来讲,是最有恩德的,那我们如果以一种对待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身体的这样的一种心情和态度去对待父母、对待兄弟姐妹、对待与我们有关联的人。那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学习,学习这种的发心,学习如何来培养这样子一种善良的心态,所以学习佛法就是培养善良,增长自己的善心。是从动机上面、意乐上,发心上面去下手。那我们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很多的痛苦,云端佛学,这种的痛苦是因为烦恼引起的,贪欲引起的。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我们对外在的人事物,客观环境,不能正确去认识,正确去认知,我们总,总很容易发生同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对立起来。那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比如,自己在足球场上面踢一场球一样,那我们不仅仅是足球场上面的运动员,同时呢我们也是足球场上面的教练员,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运动员也好啊,教练也好啊,都希望说,我们自己的这一支球队,能够把球踢得好,能够取得冠军。但是呢,真正在进行比赛的时候,甲队也好,乙队也好,最后终归有一支是失败的。但是我们的人的心情,就会容易为自己认为说要成功的那支球队成功感到高兴,我们会为自己认为说那一支球队要成功而结果失败了感到沮丧。那么真正在看球的时候,我们无形当中,内心就不平静。总是希望说,哪一支队要赢,哪一支队要输,这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期待。反过来,另外一边的人也是如此,他也希望说哪一支的球队要赢,哪一支的队要输。总的来说人的内心都是不平静的,那么如果真正从体育的角度,从踢球的角度来看,那么他完全就是看他的技术,人的体能,输跟败都是这样子一个结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这什么意思呢?我们人生几十年,每天都有在做事,那么做以前一件事情,就犹如自己在看一场球赛一样,自己在踢一场足球一样,你输和赢的时候,都要以无分别心,平等的心,清净的心去对待,不要为外在的,暂时的,内心的,不真实的,输跟赢,胜跟败,是跟非,来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困惑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无明,越来越黑暗,不知不觉我们自己内心所注重的,是那样子一些不真实的境界,是那样子一些渺小的情景,缺乏更远大的目标,更大的抱负,缺乏更加冷静,客观,这样子的一种对事物认识的态度。那么这些都是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这样一些问题,自然而然我们对外在的境界,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与自己有关的,与自己没有关的,都会引发许许多多莫名其妙无以言状的痛苦和纠纷。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这样子一种对事物,对事情,能够有一个很正确的认识的态度。那我们看到踢球的最后的结果,不管谁赢,不管谁输,我们都会高兴,我们都会欢喜,我们高兴跟欢喜,是我们自己内心里面的一种感受,那么我们就是要有这样子一种高兴的心,平常的心,欢喜的心来面对,来接受世间上面的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人与事,一切的种种的环境。我们一生当中不断都在追求,有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有精神方面的追求,那么物质方面的追求,这样一个清单我们很容易开。在家里的时候,那些小朋友,小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就会说自己要买什么东西,或者自己的父母,就会问小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这个小孩子,就会告诉自己的父母,要买玩具呀,要买衣服呀,等等,买生活上面,学习上面的用具呀,用品呀等等他就能够开出一份的清单,也就是我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我们内心当中的清单都是物质方面的,我们很清楚需要什么东西,而精神领域的清单,我们内心当中所需要的精神资粮,不容易开得出来,很迷惑,很迷茫,我们搞不清楚需要什么东西,不要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到哪里去找?怎么样子我们才能够找得到?怎么样子我们才能够得到?不知道。而实际上,一个人的痛苦跟快乐,欢喜跟悲哀,都是人的一种情绪,人的一种心情,内心当中的感受。内心当中的感受是非常的不可思议的,也是非常的微妙的,非常的深奥的。打比讲,我们觉得,这一个水果不干净,有打农药,那么我们就会用水去清洗,用刀把这个皮削掉。那反过来说,我们如果不会以为说水果、食品、蔬菜很脏,我们如果知道说这些都是很干净的、很清净的、没有问题的,他就不会去削皮,也就是,我们要去削皮的时候,正在削皮的时候,我们已经对这个水果的不干净做了结论,说不干净所以要把它去掉。那实际上这个水果的皮究竟是干净还是不干净,吃下去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实际上我们还是不清楚。那有些的皮可能很脏、不干净,吃下去有害,那么有些的皮它可能比里面的肉对人的身体更加有营养,但是我们会认为说外在的皮不如里面的肉,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对事物的认识。那么这种认识的方法,不知不觉,大家都这么认识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了,生活上面的一种习惯,行为上面的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就很不容易改,这样子一种习惯就影响到我们的一生。 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工作、发心的习惯,就是要来修改学习、生活、工作、发心不好的习惯。要养成好习惯,要去掉不好的习惯。反过来说,我们只有把不好的习惯慢慢去改掉,我们好的习惯才能够一点一滴培养起来。这两种习惯,是一体的两面。我们坏习惯改不掉,我们好习惯就不容易培养起来。我们如果没有好习惯,我们人生就不知何去何从,何作何为,就显示不出它的意义。一个人,如果仅仅是独善其身,不管别人,不顾别人,不理别人,人的心量很小,心胸很狭隘,那么他的人格自然也就是有问题,不会圆满,智慧跟慈悲的力量也会很弱,生命的意义就会很渺小,更不要说有什么终极的目标、有什么成佛的愿心。这样子从一般的世俗社会的标准来看,分析我们个人的一些比较渺小的、有局限性的认识,是很不容易接受的,这是从一般世俗的意义上面来讲。比如说我们大家到寺庙里面来学佛,从北京市的城里要坐车一两个小时过来,回去又要两个小时。那我们在这里听听经、听听法、念念经,大家交流交流。如果不学佛法的人,他是很难理解的,我们来到寺庙里边的一种意义。他不学佛法的其他的人,他更是希望说拜六拜天啊,最好不要出门,同自己家里面的亲人在一起团聚、大家一起吃饭,或者大家一起去做一些什么事情。那些不学佛法的人,他不容易体会说学习佛法的人那样子一种心情、那样子的一种发心、以及我们所作所为的一种意义,那么更不用说出家了。那么出家的话就是,长年累月、年年月月不跟自己家里的人在一起,到寺庙里边来,跟很多很多原来不认识的人在一起,也就是原来大家是很不熟悉的人,到庙里边越来越熟悉,反而变成一家人,那原来自己是一家人,反而不跟自己家人在一起,在一般的常理上面,它是很费解的,也是不容易接受的。也就是说来到寺庙里面,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因为靠佛法的摄受,那么大家彼此之间比自己的亲人还亲,为什么呢?大家见面都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内心没有障碍、没有什么疙瘩,没有什么隔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大家来到这里,发心清净、目标也很清楚,要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要很好地发心,要培养好的习惯,因为大家都这么认识了,大家都是来查找自己的问题的,来克服和对治自己内心里边的问题的,自然而然外在的一些行为就不会去计较、外在的一些生活上面的差一点好一点就不会去计较,因为就不会以物质条件的多跟少、优跟劣作为一个标准了,而是以内心当中的成就作为一个标准。那么这样子一个标准就跟自己在家里面不一样。自己家里面,一个标准就是,你对父母啊,或者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好啊,他总是要给他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总是在物质上面着眼,而这个是主要的,当然也是有一些道理,也是有。这个自己一家人如何相处,大家也是讲一些道理,但这些道理都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庙里我们所听到的道理,庙里面我们所传播的这些道理是不一样的,反过来说,庙里面是更究竟的、更圆满的、更全面的,我们是以所有的人类、所有的众生,为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对象,并且这些众生都是平等的,冤亲平等,没有仇人,大家都是众生、都是佛弟子,都是一样的,都有习气毛病、都有问题、都有烦恼,都是在修行。(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