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徒众慈惠、慈怡、慈嘉出国深造时,正是佛光山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尽管为了筹付昂贵的学费,我节衣缩食,劳苦奔忙,但是在和他们通信时,对财务却是只字不提,只叮咛他们不要太过节省,应注意饮食营养,起居正常。每当学校放假,三人联袂归来,帮忙寺务,不落人后。当他们学成归国时,我才由别人的口中得知,每次接到我的信以后,他们越发感念为师的苦心,所以更加勤奋向学,省吃俭用,两个人分享一个馒头是经常的事,偶尔到超级市场想买些饼干,但在结账时念及常住的财务困难,又将饼干放回货架。就这样忍饥耐寒过了六年,他们相继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之后,立即回山,继续以刻苦耐劳的精神投入弘法利生的行列。
长乐先生:大师不光是有长远眼光的领导者,更是能融合众心的领袖。
现代企业中,高层领导应该追求做第五级领导人。“第五级领导人”这个概念最早是2001年由美国人提出的,他认为领导人有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第一级是能力超强的个人;第二级是为团队作贡献并且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工作的人;第三级是高素质的经理人,能够有效率、有效能地达成预定目标;第四级是有效率的领导者;第五级是执行领导人,能够将谦虚的个性和专业意志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建立长久卓越的绩效。
大师正是第五级领导人,这一级的领导人宅心仁厚,谦卑为怀,但坚强、坚定、勇敢无畏。他们一切雄心壮志都是为了事业而非自己,把自己和公司或团体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星云大师:我自1953年以后,都是担任住持、会长、校长、院长、所长等职位,最深的体会是“被人领导是幸福的,领导别人是辛苦的”。这一路行来,我虽未曾找到心目中的领导人,但因为我甘于随缘、被人领导,不但悟出一番领导的方法,更深深感到“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之铭语,诚乃掷地铿锵、历久弥新的至理。换言之,一个称职的被领导者如果找到了明主,就必须心悦诚服,放下“上、中、前(请客坐在上位,照相坐在中间,走路走在前面)”的欲望,捐弃己见,时时记住扮演好幕僚角色,不但不可批评领导者,更不可出卖领导者,自我求荣。一个被人领导的晚辈不得利用领导者的名声,而且应该善于体会领导者的理念,勤于执行领导者的指示。
所谓管理,不一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应当深入群众,将团队的精神带领起来。四十多年前,我初创佛教学院,即使像“出坡”这么一件例行的事情,我都亲自说明意义,并且身先表率,挑砖担水。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要为我做事情的徒众何止万千,但我不仅未曾以命令的口吻叫人做事,还经常主动地为徒众解决问题。常常听说某个徒众在北部事情忙碌,我便为他主持南部的会议;往往知道哪个徒众正在主持会报,一时无法结束,我就为他代课教书。我觉得: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与对方建立“生死与共”的观念,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力量。
所以,做领导的首先一定要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尤其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算修满最高管理学的学分。
长乐先生:在我看来,管理的要义是“尊重心灵”,而不是用数不清的管理条文织成一张束缚人心的网。管理是一门引人向上的学问,它是超越勤勉、拼搏、奋斗、辛劳的一种新境界。
做企业,做事业,不能光追求功利与财富,而应该尊重人性,尊重从事创造的人。尊重个性要胜过凝聚共性。对我的员工,我从来不说这个话题不要做,那个话题不要做,而是给他们很大的宽容度,员工只要记住两件事情就好:一个是敬业,一个是专业。
《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有相当一批热心观众,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不喜欢它。我本人看这个节目时,看到一半会故意换台,因为它的观点跟我本人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出入,甚至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作为一个领导人,我不喜欢的节目,是不是有权力替代所有的观众去进行审查或者中止呢?我没有这个权力,我不愿意去干涉或者影响窦文涛他们的创作,所以我说,我对《锵锵三人行》最好的支持方式就是尽量少看或者不看,因为我看完之后就不吐不快,他们就有负担了。所以,不看也是一种支持。不看,别人左一个建议、右一个批评,我都能挡回去。
这也反映了我用人的一个原则,就是看准了就排除干扰大胆用。其实,做过领导的人都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进谗言的人很多,还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渠道进谗言。你放手的时候,身边会有很多人在讲,这样下去不行了,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另外做事的人本身也有很多困难,一再请示,希望你给他指示。我能做的就是放手,相信一个人,给他一摊事情,能放手到一次不去看,不给任何具体指示。
星云大师:对于领导者来说,用人不疑是一个难点,再有一个很难做到的就是包容异己。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的差异,自然会形成大家彼此之间不同的意见。《金刚经》上说:菩萨要降伏其心,度脱众生,要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简而言之,就是要我们以无私的心胸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否则度己不成,又如何奢言利济有情?
佛陀成道后,倡导从王宫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成为僧团的一分子,所以佛法能迅速地在印度蓬勃发展。包容异己不但不会导致派系分歧,还能繁衍事业的生机,形成枝叶荣茂,百花齐放的盛会。
长乐先生:这么多不同背景、经历的人走到一起,意见不同是难免的。人类为什么建不成通天塔?不就因为沟通不畅吗?人互有长短,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上级可能是轻而易举的,关键的是要沟通,要设身处地,要心灵相通,这样,他人也是你的力量。
星云大师: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我管理寺院从不上锁,云端佛学,像大雄宝殿、大悲殿、会议室、客堂、教室等都是全日开放,好让大众随时都可以进来瞻仰、使用。我管理物品,不喜欢建仓库;我觉得物品是做来给大家用的,最好能物尽其用,东西一旦堆在仓库,没有人看得到,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的时候已经发霉生锈,岂不可惜!我管理钱,也不喜欢放在秘密的地方,四十多年前在高雄寿山寺的时候,我将钱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学生、徒众各取所需,我认为这才是公平之道。我管理人,倡导法治、人治,甚至无为而治。
长乐先生:无为而治就是顺势而为。曾国藩说过,他创立湘军的初期,信念最坚定、斗志最旺盛、用心用力最大,但事业却一波三折,一败再败。后来,他调整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协调与皇室、地方官员、友军和内部的关系上,说好话,做好事,来信必复,有求必应,安抚人心。结果,用力不大,反而事业大顺,这是顺势而为的力量。
星云大师:对人尊重、爱护,凡事“以身作则”,并且勇于承担及包容部属的不足或过错,能够用“感动”来代替“谋略”,用“施恩”来当做“助缘”,必然更能令人信服,更容易摄受人心。
自古以来,凡是善于管理的良臣名将,都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体贴、承担的美德,能与属下“荣辱与共”、“生死不移”,所以感动大家同心一德,克敌制胜。例如吴起领军,不但与兵士同榻而眠,同桌而食,而且嘘寒问暖,为吮脓血,所以官兵们都肯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广带兵,在饥乏之际,发现泉水,不待士卒尽饮,必不近水,不待士卒尽餐,必不尝食,所以大家都乐于为他效劳卖命,出生入死。乃至现在的*领导人*、*等,他们“亲民爱民”的作风,也一直深获广大群众的拥护。
过去听过一则“剩菜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为了家庭、儿女,一辈子心甘情愿地吃剩菜。我把这种肯牺牲,肯奉献,不计较,不嫌苦的管理方法称为“剩菜哲学”,这就是一种“感动”的管理。
感动的管理,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而是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所以感动的管理不是命令、指示、权威,而是要让人自动自发,是一种“无为而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