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三量说-云端佛学(5)
时间:2016-09-05 10: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比量式中的犹豫问题。象“此山有火,现烟故”,这个因就是犹豫的,实际上这个式子虽然因是犹豫的,但举这式子的人是把“此山有火”当作确定的见解了,这是因明与逻辑的区别,因明的宗是先有的,宗是确定的,举因不过是论证给外人看一下以度化对方而已,现在竟然举出了“此山有火,现烟故”这样的式子,只是说明了举这式子的人说法不善巧而已。这不影响见解的确定,所以这是有定解。 根据永明延寿法师的说法,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表: 真现量(正) 现量(直接认识) 似现量(误) 非量 认识-量 似比量(误) 比量(间接推知) 真比量(正) 把现量、比量、非量合称三量的说法至《宗镜录》后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见《集量论略解》第 2 页,陈那造,法尊译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 3 月第 1 版。 同上。 见《汉传因明二论》第 37-38 页,刚晓著,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年 3 月第 1 版。 这里各举一例。如《中观经论》 53 页有言,“现在,就以现量、比量、至教量──也名声量或闻量的三量去说明”。《杂阿含经论会编(中)》 21 页有言,“应知一切所依三量,若见、若知二种言说,是依现量;若觉言说,是依比量;若闻言说,依至教量。” 见大正藏第 30 册第 356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507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156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182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769 页中栏。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 29 册《唯识典籍研究》,页 335 。 见大正藏第 43 册第 713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43 册第 112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44 册第 91 页下栏。 见《卍续藏经》第八十七册第 0001 页下栏。 《三支比量义钞》在《卍续藏经》目录中是“ 唐玄奘立(宋)延寿造(明)明昱钞 ”。《三时系念佛事》、《三时系念仪范》古来以为是永明延寿法师所作,但一般皆认为是元中峰明本所。在《卍续藏经》的目录上是写作延寿,但在内文中是写作中峰。 见中国佛学院一九九五年五月所印内部学习资料《心赋注》第一卷三十五页。 同上书卷三第四十四页。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61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624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23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28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2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673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3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3 页上栏。以及大正藏第 31 册第 532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30 册第 357 页上栏。 同注 25 。 见大正藏第 30 册第 357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3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532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30 册第 357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3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532 页中栏至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3 页下栏。 见智者出版社所印《因明论疏瑞源记》后所附之《因明本支经论疏记总目》。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437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437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5 册第 255 页上栏至中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19 册第 110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25 页中栏。 详见福建莆田广化寺印《八识规矩颂讲记》第 23 页左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中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中栏至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3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32 册第 12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4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03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4 册第 95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10 页中栏。以及上海佛学书局 1999 年 12 月印行之《唯识宗简史简论》 208 页。 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 3 月第 1 版《集量论略解》正文第 2 页。 见《因明论疏瑞源记》卷一第三十页(按新编页码是 P65 ),智者出版社,二千零二年九月十九日初版。或见《卍续藏经》第八七册第 0008 页上栏,不过续藏经中是“总入非量”,不是“摄入非量”。 见中国佛学院一九九五年五月所印内部学习资料《心赋注》第一卷三十五至三十六页。 见大正藏第 31 册第 10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3 册第 544 页下栏。 见大正藏第 42 册第 413 页上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736 页中栏至下栏。 见大正藏第 48 册第 803 页上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佛教的业力论-云端佛学
- 下一篇: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