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万善同归集》-云端佛学

《万善同归集》,三卷(或六卷),宋朝永明寺延寿智觉禅师(904-975)述。师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浙江杭县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初为华亭镇将,后依龙册寺翠岩令参出家。寻往天台山天柱山峰九旬习定,次谒德韶国师,承其玄旨。后于国清寺行法华忏,颇有感悟,于是朝放诸生类,夕施食鬼神,常读诵《法华经》,精修净业。初住明州雪窦山,法席甚盛。建隆元年( 960),忠懿王请入居灵隐山新寺。二年,复请住永明大道场,接化大众,故世称永明大师。师倡导禅净双修,指心为宗,四众钦服,住永明十五年,时人号慈氏下生。高丽王慕其盛德,遣使叙弟子礼,并派国僧三十六人前来学法,法眼禅风遂盛行于海东。著作有《宗镜录》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卷、《唯心诀》一卷等六十余部。

  本书旨在阐明众善所归,皆以实相为宗。是作者站在教禅一致的立场所撰述的佛教概论书。

  本书各卷首叙其主旨,而后以问答体阐明其义。卷上初说真俗不违,有无齐观,一际齐等,所以万法唯心,应须广行诸度。又若欲万行齐兴,须依理事,理事无碍,其道在中,自然可得自他兼利,圆同体之悲,成无尽之行;次则以“问: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槃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劝修,故违祖教?”等三十三条问答逐一解说其意义。卷中初略示十度四摄、七觉八正等实践行法,后复以“问:身为道本,缚是脱因,何得然指烧身,背道修道?高僧传内,小乘律中,贬斥分明,奚为圣典?”等二十七条问答加以详细说明上述的化他妙行、利己真修。卷下初说万法唯心,妙行圆修的旨趣,再举以“问:何不直明本际,则本立而道生。若广述行门,恐生迂滞。”等五十四条问答论述其意义。

  全书广引诸经论及天台、华严、禅等诸祖释,藉由一一四条问答,巧妙地将诸宗教义体系化。作者谓本集总名“万善同归”,其内容可归纳为十义,即:

  □理事无碍:谓理事相即,非断非常,起灭同时,无碍双现。

  □权实双行:实为真际,权为化门。从真际而起化,实外无权;因事迹而得本,权外无实。默契一旨,无碍双行,遮照同时,理量齐现。

  □二谛并陈:谓真不待立而常现,俗不待遣而自空,二谛双存,如同波水,水穷波末,波水同时;波彻水源,动湿一际。

  □性相融即:谓无量义从一法生。法,即是真心。从一真心具不变、随缘二义,不变是性,随缘是相,性是相的体,相是性的用,二者融通相即。

  □体用自在:体是法性的理,用是智应的事,举体全用,用即非一;举用全体,体即非异。即体之用不碍用,即用之体不失体,所以一味双分,自在无碍。

  □空有相成:一切万法,本无定相,互成互坏,相摄相资,空因有立,缘生故性空;有假空成,无性故缘起。因义显别,随见成差,迷之则万状不同,悟之则三乘不异。例如“有”,小乘见是实色;初教观为幻有;终教则色空无碍,因为空不守自性,所以随缘成诸有;顿教见一切色法无非真性,圆教见是无尽法界。若如是融通,即成真空妙有,有能显万德,空能成一切。

  □正助兼修:正即是主,助即是伴。因伴成主,无助即正终不圆;从主得伴,无正则助无由立。所以主伴相成,正助兼备,也是止观双运,隐显互兴,内外更资,云端佛学,乘戒兼急。

  □同异一际:同则据理不变,异则约事随缘。因此,不变故乃能随缘,随缘故所以不变。只为不异而成异事,不同而立同门。若各执异同,即落断常,双融即成佛法。

  □修性不二:本有曰性,非从观成;今显曰修,全性成修。全修成性,因性发今日的修。全性成修,全修成性,修性无二,因缘似分。

  □因果无差:因从果起,果满则乃成因;果逐因生,因圆则能立果。事分前后,理即同时,相助相酬,业用无矢。

  书中援用经论有:《般若经》、《华严经》、《涅槃经》、《楞严经》、《金刚般若经》、《法华经》、《宝积经》、《大品经》、《大集经》、《南山感通传》、《贤愚经》、︿安般守意经序﹀、《法华忏》、《四十二章经》、《普贤观经》、《首楞严经》、《月灯三昧经》、《大涅槃经》、《净名经》、《起信论》、《群疑论》、《那先经》、《唯识论》、《安国钞》、《目连所问经》、《大集月藏经》、《观经》、《大乘梵网经》、《菩萨善戒经》、《六行集》、《大论》、《般若论》、《肇论》、《金刚三昧论》、《祖师传法偈》、《三藏录》、《业报差别经》、《思益经》、《长者论》、《正法念经》、《未曾有经》、《大方广总持经》、《禅门秘要经》、《大报恩经》、《木□子经》、《法句经》、《萨遮尼干子经》、《像法决疑经》、《普广经》、《施灯功德经》、《大思惟经》、《百缘经》、《南山四分钞》、《毘尼母经》、《十诵律》、《大庄严论》、《出家功德经》、《僧只律》、《不思议境界经》、《本缘经》、《杂阿含经》、《楞伽经》、《大庄严法门经》、《华严论》、《净度三昧经》、《西升经》、《譬喻经》、《绕塔功德经》、《仁王经》、《无量义经》等。其他如南泉、百丈、智者、贤首、僧肇、圭峰、台教、圆教诸说,亦随处可见。由是可知延寿禅师对“教禅一致”的倡导。

  本书说万行由心,而修心要则劝说唯心净土,己心弥陀,对后世禅净合一的思想有颇大的影响。今收录于《嘉兴藏》第九册、《龙藏》第一三七册、《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此中除《大正藏》所收为三卷本外,其余皆为六卷本。

  □试述本书宗旨。

  □试论述修心的方法。

  □试述上上根人顿悟自心,何以尚须假万行助道熏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