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
第一个七已经圆满,也有一部分居士因为工作的关系,下山了,离开了道场,但也还有人来。这就说明,参加禅七,要挤出三周的时间,来专心致志地用功办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仅是主观上要努力,也要有客观的条件和环境。也就是说,要修行办道,必须内因外缘具足,才可以成就。
成就道业要靠因缘。因缘有多种多样。在禅堂里,一切设施都是用功办道的因缘,助缘。我们一天三顿饭、五次茶、三次点心、两次水果,这些都是用功办道的助缘。我们用功办道,既要发挥主体自觉性,也要具备客观资源条件。
每天与我们接触最频繁的,是维那师、护七师。护七师给我们提供的,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一杯茶。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杯茶。这一杯茶,古往今来,有大文章。
这一杯茶,且不说从泡茶一直到送在我们手里,花费了多少劳动力,多少辛苦。这仅仅是这一杯茶到了我们手中的一个极短的过程。这一杯茶,在沏泡以前,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说,这一片茶叶,包含了天地万物的精华;这一片茶叶,包含了宇宙人生的大哲理;这一杯茶水,包括了历代祖师所开示的心地法门。可是,我们平常的人,在喝这杯茶的时候,往往是漫不经心,没有从文化的层面、哲理的层面、禅机的层面去体会。禅机呈现在眼前,我们却当面错过,没有深刻的体会。
大家都知道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这个公案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历代祖师的心地法门。“吃茶去”三个字,从古到今,不知启发了多少禅人契悟禅机,发明心地。
这一片茶叶,一杯茶水,就是一篇人生的大道理、哲学的大道理、科学的大道理、禅机的大道理。这一片茶叶,从古至今,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凝聚了诗人们的智慧,凝聚了禅师们的体悟,凝聚了普通老百姓的欢喜与悲哀。大家可以沿着我所讲的话仔细地思考一番,看是否如此?
这一片茶叶,这一杯茶水,养活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就是由种植这一片茶叶,经营这一杯茶水,获得了巨大的效益,成就了巨大的事业。我们平时住在城市里的,有的人一辈子没有见过茶叶树,不知道茶叶树长在什么地方,是何形状;我们住在南方山区的人,对茶叶树则习以为常,漫不经心,觉得太熟悉了,并不十分去珍惜它。两个极端,使茶叶、茶水所包涵的深刻的哲理、深刻的禅机、深刻的文化内涵,不能普遍地展示出来。
禅堂很重视这一杯茶水。对于参禅的人来说,这一杯茶水,既可解渴,又可提神,既能祛病,又能祛风寒、暖胃。这仅仅是从茶的形而下的作用而言。如果把这一杯茶水升华到形而上,那就话题多了。打开历代祖师的语录一看,喝茶的公案、写茶的偈语、颂茶的诗文,连篇累牍,俯拾即是。作为一个禅人,如果对茶水、对茶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领悟,那就对于这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事物当面错过了认同的机会。
所以,喝茶不要仅仅作茶水会,倒茶的人也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一种劳动、一种负担、一种无奈。喝茶的人,要用感恩的心来喝,既要感恩这杯茶水来之不易,更要感恩天地万物成就了这一杯茶水,能如此,喝这一杯茶水就有了深刻的内涵。我们行茶的人同样要感恩。大众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做这一点点举手之劳的小事,我能借此机会,同十方大德结无上法缘;借我这举手之劳,能够解除各位的疲乏,能够止渴,能够提神,这是无上的福德因缘。行茶的也好,喝茶的也好,更要感恩十方护法大德,能够把这一片茶叶送到四祖寺来,能够成就这一杯茶水。
为什么要这样深刻地认识这杯茶水呢?要知道,从古到今,这杯茶水有大道理,有大文章,有大禅机。许多祖师喝着茶就开悟了,许多祖师在问答茶话的时候就开悟了,我们的师父虚云老和尚在接这杯茶水时,茶水溅到手上,打破杯子,就开悟了。这是打开心地法门的钥匙,这是启悟禅机的一种工具,所以我们要特别特别地重视,特别特别地来领会这禅茶一味的道理。修行到了极致处,无言可说,就只两个字:“过茶!”那是何等高深,何等玄妙,何等简练!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一片茶叶,要十分珍重这一杯茶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