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经》与人生佛教-云端佛学(3)
时间:2016-09-04 03: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2、辨别是非以安定生活准则──本经的正宗要旨,佛陀很扼要地对善生居士说:“若有人善别六方,离四方恶不善业垢,彼于现法可敬可重,身坏命终必至善处。”这“善别六方”,是阐明人生社会应所需要的伦理;而“离四恶法”,正是辨别人生的孰是孰非而后去恶择善,以做日常生活的准则。 四方恶,即是四种恶业。在经中举出好多个四种是恶的非的,好多个四种是善的是的。如四种秽是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是恶的非的;反之即为善的是的。四事罪是行欲、行恚、行怖、行痴,都是不正不对的;反之即成四事福,是善的是对的。经还说到,行于六种非道以求财物,也是不正的不对的:一是在种种戏求中求财物,二是从非时中求财物,三是从饮酒放逸中求财物,四是从亲近恶知识中求财物,五是常喜在妓乐中求财物,六是在懒惰中求财物。财物本为人生所需要,但得之当有其道,若不循其道而贪求诈取,便变成不正常不合情理的不道德举动了。 人生最重要的希求,是在名利二欲,尤其是财利之欲,如狂流奔荡,更难防止。所以本经中特揭示正常的谋利之道,做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准则,自然有裨益于人生社会的。此外更阐述四种“似亲非亲”的人,诈取利益;四种“真善可亲”的人,予人真正的助益,都可资为人生的借镜。 3、礼拜六方以显人伦正理──礼拜六方神明,应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习俗;佛陀借礼拜六方的风俗为善生说出佛教的伦理学,不过是随机说法吧了。善生照他父亲临终的遗嘱,每天早起不忘到山林水边礼拜六方,他的意义,只不过是“你礼敬六方众生,六方众生亦礼敬你”,等于中国儒书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没有其他特别意义,好像普通人拜偶像一样,头脑是简单的;但经过佛陀说了礼拜六方的道理,这礼拜已不是简单呆板的死拜,而是已与人生生活发生亲切关系的活动了。因佛陀说礼拜六方是各有意义的:礼东方如礼父母,应生孝顺之心;礼南方如礼师长,应生敬重之心;礼西方如礼夫妇,夫妇之间应相敬如宾,和睦相爱;礼北<?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方如礼君臣,应知君明臣忠相资相济的意义;礼下方如礼主仆,须明主慈仆从的道理;礼上方如礼神圣,对于宗教家所供奉的一切圣贤,应有崇敬的虔诚与礼貌。这样,人生生活在六方中,时时从礼拜六方而产生伦理关系,大家互相敬爱,这敬爱之心时时不失,大家便时时在伦理道德中过生活,也不怕家庭不和,社会不宁,国家不睦了。 在中国儒家,说人生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即是从人和人的关系上产生出这五种最适宜最合理的行谊,以促进全体人类的亲切关系。这与《善生经》中礼拜六方意义颇为近似,而以宗教的方式规定礼拜以表达行谊,促进人生的亲切关系,则比儒学所说更来得切实。所以经中礼拜六方之义,太虚大师亦称为人生六伦,与儒家的五伦相比,过无不及。如五伦中的君臣,父子,夫妇三伦,是六方中有的;朋友,兄弟二伦,可以撮入师长,主仆二方之中。还有礼上方如礼一切宗教的古圣先贤,则为五伦所不具;而五伦既属人生的伦理道德,六方自然也是人生的伦理道德了。 《善生经》的内容及其与人生佛教的关系,前已略有提示。现在再来解释本经的经题,可使听者顾名思议,对本经所讲的人生善法,获得一个概念。 1、善──这个善字,站在人的本位看,对于人生的上下升沉,极有关系,因为积善得福上升,积不善遭殃下沉,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古人有闻善则喜,见善则拜。人生“为善最乐”或“心是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都强调为善对于人生是极有价值,极有意义的。人生最好的境界,用现代名词来形容,叫做真善美:真是属于科学性的,事物本身原来如此的,分析实验如实而知,叫做真;美是艺术性的,欣赏事物的现象,从见闻觉知中感到愉快怡神的,叫做美;善是属于宗教性的,透过人类正当的思想,表现于道德的行为,叫做善,故在儒学,由“明明德,在新民”,才“止于至善”。而佛教是真善美三者溶铸而成的,以破妄显正为真,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善,以净化身心国上为美。 佛教的唯识学,把人类的心理作用,分成善性、恶性、无记性。无记性,即是一种难于辨别是恶是善,或非恶非善的心境。而其所说善恶的心理有八识心王,其作用共有五十一种臣属心王的叫做“心所有法”。其中但说善的心理作用有十一种,就是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有这些善心所起的善思与善行,必是于自于他俱有利的,于此世他世亦必有益的,才能称之为善;若只于自有利而于他不利的,或于此世有益而于他世无益的,都不能叫做善。这是佛学上所说善字的定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如何选择目标-云端佛学
- 下一篇:如何能避免造口业-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