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略谈慈祥与慈悲-云端佛学

  多年前,儿女还未进入社会之时,就一度议论过笔者的身上,总是找不到慈祥的影子。今天,相信某些读者网友从笔者的言论中,也会有此同感。所以,值此之际,很想谈谈笔者对慈祥与慈悲的感悟。

 

  本人认为,慈祥与慈悲都是“因境而生、际遇所造,发自于心”,极难做到二者同时“现表”。我们不防看看公园里那些退了休正在享受晚年的老人们,个个都有一个幸福慈祥的脸孔,个个言笑欢乐,因为他们正在享受天年,沐浴在这日落前的余辉。都是因境而生,际遇所造,发于心,现于表。从其慈祥的外表,就可体现其今生的幸福际遇。但遗憾的是,人生的百年时光,就算活得最快乐,在其生命的长河中,也只不过是瞬间即逝的“流星”,乐的过后便是苦,光的过后便是黑暗。所以,在我们津津乐道去欣赏这种“慈祥”的外表之际,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体会一下贫苦山区里那些饱经苍桑、无限忧伤的贫苦者脸孔;更不应该忘记体会那些医院里,正与疾病抗争,被病魔折腾到无法形容的可怖脸孔和呼救心声。此情此景,就说笔者抵毁了人生也没有办法,因为根本就无法违背自己的所见所闻(很多被苦难、衰老、疾病折磨到扭曲了的脸孔,其后代又偏要笔者用画笔在其遗像上,强加慈祥、欢容的个案就有不少)......这些才是人类最真实的、无常的“苦乐”脸孔!

 

  因此,当我们追寻历史的过去,虽然佛已辞别我们有2500多年,我们人人都无法亲眼目睹过这位伟大的人天之师的住世尊容。但我们从其一生的光辉史篇中,完全可以体现出来,他已是一个远远超越了世间的慈祥、慈善、慈爱的“大慈大悲”!

 

  因为,一个本来一生可以享受无与伦比的荣华富贵的王子(与世隔绝之境),就因为“四出城门”而洞察到人世间的各种苦难情状(能与外界沟通的际遇)。本以为天下人个个都会像皇宫里一样快乐无比,又怎知现实中却大出意料之外。所以,立即产生了一种“悲悯”之心(发自于一颗慈善之心),并毅然抛妻离子,舍弃荣华,誓要找寻解脱之道,追求永恒之乐。当苦行了六年还未证道,已瘦成个皮包骨,到尼连禅河里洗浴也无气力再爬得上岸,这种情状就更是“悲上加悲”。当他在菩提树下证道之后,运用天眼通和宿命通法力,观照到六道众生之中,有无数正在苦海中呻吟挣扎着的众生,竟然是自己多生多劫的祖先、父母、妻儿、子女、兄弟、姐妹、亲友、同事……这个情状更令其增强了“大慈大悲”,立下了向众生报恩之宏愿,解救众生脱离苦海。然而,正当他高高兴兴把自己已悟道的真谛(就是“苦、集、灭、道”)告诉正在附近也修行着(是父王派来保护王子的五个人),是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最好朋友(后来的五比丘)之时,竟然听到他们暗地里正在对佛陀的各种冷嘲热讽,更使佛陀“悲从中来”。

 

  很多人都会有过悲观时刻,当时佛祖也是个肉体之躯,当然也不例外。因为佛的所觉就正与众生的追求是背道而驰(佛在甚深禅定中,观照到这个宇宙根本全是空的,我们看到的一切有现象都是无常的“因缘假合”,更是众生造苦之缘,但众生又偏偏醉生梦死去追求它)。佛考虑到众生难以接受,难以改变,难以教化,所以证道后曾经一度悲观地想立即涅盘(寂灭辞世)。后因各大天神及天龙八部的苦苦相劝,才留下住世,为了众生的觉悟,凄苦地度过此生(不但靠行乞教化众生,足迹踏破桓河两岸,更受过500多名阿罗汉恶言恶语,又被一女婆罗门屈被佛奸污怀孕,又吃过几个月的马饲料,目睹过外族毁灭本族子孙的惨痛,更被亲人毒杀......)。所以,佛的一生都是为“悲”所笼罩,就是“悲悯众生”!

 

  “慈祥”是从乐中来,是一种幸福的反射,现于表;“慈悲”是从苦中来,是悲悯的反照,藏于心。“慈祥”是陶醉于入世而产生,并给人以欢乐的印象。它宛如婴儿的奶粉、儿童的糖果,总是给人一种甜滋滋的感觉。但“慈悲”是经历了苦难,了悟入世发自于出世才拥有。它赐给人们的印象是“法爱”,并非局限于世间的慈爱。是苦苦的,若对于一些入世太深的人来说,更是大苦,不堪入目、品尝。虽然令人很难接受,但却是苦口良药,能医治众生受五欲所迷,云端佛学,业力所绑,是解脱生死苦海的灵丹妙药。

 

  大概笔者今生最喜欢这种苦口良药,得益无穷。所以也很自然而然地“藏于心、言于表”!并乐于充当这个“中介”。就算因笨咀拙舌不懂甜言蜜语,不喜欢赞赏人性的良面而喜欢论述人性的负面,无法在人前拿得出这“三慈”(慈祥、慈善、慈爱)的脸孔和言语来,但却充满了自信。因为,若和铁面无私、冷酷无情的宇宙法则相比,又已很知足了。有个网友曾经对我说:“这个世界太冷漠,总是找不到温暖、关怀”。但笔者认为:若要在这个世界去找寻溺爱,倒不如跑回母亲的怀抱,返回情人的怀抱。因为,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都在于自心,根本就不在于世界。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它将会有毁灭的一天,那时的人类,也将会堕入地狱中,难道也是这个世界害了自己的吗?在今天这个红尘滚滚、千般诱惑的世界里,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要学会自度、自救,而不是依赖他救。因为“法”的本身是不会救人的,它只会治人!能够救度众生的唯一希望,就只有佛留给众生的这遍慈悲之心!

 

  当年佛在此世间住世之时,就曾经受过众生的指责漫骂,说佛拉拢人,破坏了别人的幸福家庭,使人断子绝孙。其妻子也一度指责过佛:“十多年来,连自己还未曾出生的儿子也未见过一面,成佛后又马上拉儿子出家,太冷酷无情了。” 佛的同父异母亲弟难陀,更跪于佛前要求放过他,因为无法舍弃自己经过十六个城市才挑选出来,如花似玉的新婚之妻……难道真的是佛太冷漠吗?竟然连亲弟的婚姻也要拆散?其实,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已预感到家族将大难临头,家族的历代福报都是靠掠夺奴隶们的血汗,今日的冤冤相报,就是一种“业因业果”,根本不可靠神力能够逆转。虽然有佛住世,但因众生不肯觉悟,誓死抱着家中财宝不放,爱欲不放,所以也无回天之力。虽然人人终有一死,但佛的顾虑是不想子孙们再卷入杀业,死后落入恶道,是想早日解脱轮回。这些事情直到被外族毁灭了本族,目睹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就算弟子们使用法力拯救也无济于事)的事实才体现出佛对众生的真爱,更体现出慈悲的真义:

 

  慈悲不是为了给人以笑容,而是不想众生堕入苦海;它的重点不是为了关爱众生日常的冷暖,使众生感激涕泠,而却是关爱众生整体生命的沉浮!慈爱、慈善、慈祥是世间的,是狭义的,只有大慈大悲才是广义的,是佛对众生的一种广度和深度的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