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道不远人 法不离心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3 20: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道不远人 法不离心/学诚法师 在修行佛道的进程中,需掌握好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的相关。起首,修行就是修心,是在我们心田全力;同时,修行也离不开外在的前提,必需依赖师友,才气走得上去。以是我们既要注重心田的修持,又要策划外在的师友缘。怎样熟悉这个原理并在这个进程顶专心呢?这就必要全力实践“安住道场,广结善缘;心向内缘,辗转增上。”
一、心田有佛法,身心获安住 对付安住道场与广结善缘的相关,一样平常人的熟悉每每轻易偏颇,觉得广结善缘就得多跟人打仗,而安住道场就得少跟人打仗。乍看之下,两者好像是抵牾的。着实否则,安住道场并非让各人都关在寺庙里、不出来走动那样。由于身的安住是表相,心的安住才是基础,身的安住是为了帮助、共齐心的安住。有了心的安住,跟广结善缘就不会呈现抵牾。 凡夫的心田在各种地步的刺激和勾引下,忽起忽落、躁动不安,每每老是被外境牵着鼻子走,这样怎么能安住呢?所谓“优柔寡断”正是佛陀对众生心田行相的传神写照。《处死念处经》说:“如彼猿猴躁扰不断,各种树枝、花果林等,山谷岩窟回曲之处,行不障碍,心之猿猴亦复如是。”(卷第五)宋朝永明人人《宗镜录》说:“凡夫心性本体实齐上圣,但凡夫未能常用本,随境生心,别离谋略,千差万别,虽在人性,心多不定,或发地狱心,或发饿鬼牲畜心,况且人天善道?况且三乘圣道?无始妄习,何能顿遣?虽有看法,未能常照。”(卷第三十七) 之以是不能安住,是由于心田没有佛法。当心田有佛法,人就轻易安住下来。如《法苑珠林》说:“三修祛爱马,六念笃志猿。”(卷第六十四)清朝性音禅师《禅宗杂毒海》说:“现在无处觅深山,但得心闲即闭关,吴越不分烟水路,醉人秋色月初圆。”(卷二)假如心田没有佛法的摄持,提不起缘法的力气,那么即便每天闭关修行,也也许妄念纷飞可能无聊昏闷,不见得可以或许安住下来。 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心田有佛法呢?在道场中,我们会耳濡目染许多举动并切身经验许多地步。这些举动和地步每每蕴含着真正的佛法,应该好好专心领会。譬喻,在道场中,我们看到有的法师老是沉默沉静寡言,很少措辞、出门,就可以或许感觉到宁静、沉静的力气;我们看到有的法师不分昼夜地事变、支付、包袱,就可以或许感觉到宽大发心的力气、勇悍的力气;我们看到有的法师一年到头迟早作业一次不落,很是勤奋,就可以或许感觉到遵守规章制度的力气、持戒的力气;我们看到有的义工热情地迎接客人,辅佐人挂单、拿行李,真诚地眷注他人,就可以或许感觉到爱语、利行的力气;我们看到有的居士来寺庙里虔敬扶养,就可以或许感觉到布施的力气……,整个道场都是三宝好事的浮现,都是清净的所缘境。我们看到的全部人和事,都是佛法的浮现,可以或许开导我们对佛法的感悟,增添对三宝的信念。这样我们心田就有佛法,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气源泉。 内心有没有佛法,就看能不能专心在地步中感觉到佛法的浸染。心田有佛法的人,无论身处顺境照旧窘境,都很轻易与佛法响应;在任何人眼前,无论是面临法师照旧一个不信佛的人,无论是平凡人照旧恶人,都能引发出佛法的力气。《净心诫观法》云:“言诸恶者,谓五逆十恶、犯四重八重禁、谤诸贤圣、破正****、一阐提等,菩萨于此将为福田。何故故?同体大悲故。于三涂四趣,代诸众生受碎身等苦,软语引导,教令怨恨,慈心拔济,救令得乐,广开甘露,说玄妙法,破彼恶业,善言诱示,令信十善,生人天处,复劝回向无上菩提。因是好事,菩萨道成,即名众生亦能度佛。”(卷第二) 反之,假如经常认为别人做的事本身看不惯,别人说的话本身听不进去,本身的举动不能与别人相融合,那么必定是你本身有烦恼、有题目,心田没有佛法。假如心田中没有法,没有善常识、善友,则看到的统统都是颠倒的、有题目的。我们之以是看到别人都是短处,着实都是由于本身心田有短处。《六祖坛经》云:“众人若修道,统统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等。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作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生平,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等于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凡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体谅,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利便,勿令彼有疑,等于自性现。佛法活着间,不离凡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凡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佛法是实其着实的,是可以或许落实和体验的。既然云云,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身边的人和事上去领会佛法?佛法又毕竟在那边呢?有人以为佛法在经本里,然则经本只是一本书罢了,拥有许多佛书不便是心中必然有许多佛法。有人以为佛法在灌音带里,但灌音带壹贝偾一个卡带罢了,不听的时辰,心田的佛法尚有吗?真正的佛法着实在人的内心,不在书上,也不在灌音带上。佛法不在外部,佛法是本身心田的工夫,正所谓“心地窍门”。《灵峰宗论》中说:“消文衍义,章句名相,教之枝末也。观心入证,教基础也。”(卷第四) 佛法到底是什么呢?佛法就是出离疾苦、烦恼和执著。我们的统统题目,都是在这类别离、较量、执著中发生的。假如心田中有佛法,我们走到那边就会把和平和乐的气场带到那边,让别人感觉到佛法的阳光。若内心没有佛法,本身每天都在别离较量,时刻一长不只本身苦,身边的人也随着苦,各人都苦。《入菩萨行论》云:“众生欲除苦,若何苦更增,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佛法是逾越双方,逾越对立的。任何对立在我们心中都可以或许融化,外在的各种题目和芸芸众生的烦恼在我们心中都可以或许溶解,这才是佛法。一样平常人很轻易陷于双方,好比这小我私人好、那小我私人坏;这件工作应该这样,不该该那样;这小我私人高、那小我私人低……,总之都是对立的,非此即彼。这都是凡间法的概念,不是佛法的概念。《月灯三昧经》云:“于有无别离,净不净诤论,阔别是二边,智者住中道。”(卷第二)
二、众生在自心,佛道是自性 佛法是修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只是说话笔墨。心田中有真正戒定慧的工夫,才有扫除烦恼的步伐。通过必然的修心次第,我们对佛法的领会才气越来越深刻。我们学大乘法,起主要信乐大乘,发菩提心,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说:“具慧者理从最初即入大乘。……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卷八)菩提心是希求成佛的心,如《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看成佛!’是名菩提心。”(卷四十一)菩提心的条件是大悲心。大悲心是救度统统众生永离疾苦的心,有大悲心才会有健壮菩提心。《华严经》说:“譬如野外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富强。存亡野外菩提树王,亦复如是。统统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绩诸佛菩萨伶俐华果。何故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四十卷之卷第四十)月称菩萨《入中论自释》说:“大悲心又是菩提心与无二慧之基础,……如是宽大佛果初中后三,唯大悲心为最要。具大悲心者,见他耐劳,为救统统苦有情故,便发心曰:‘我当度此统统凡间出存亡苦,令成佛道。’又此誓愿,离无二慧不能成办,乃抉择修无二伶俐。故统统佛法之种子是大悲心。”《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说:“乐大乘者,应先令心随大悲转;次依大悲,至诚激发众相圆满大菩提心;既发心已,则学菩萨诸行。”(卷第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财产怎么保?[悟道法师]云端佛学
- 下一篇:如作甚归天的亲人祈福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