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去的是妄想,得到的是智慧-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02 00:0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舍去的是妄想,得到的是智慧-中国佛教文化网 吴言生以事说禅,验证了他开讲前的一句话:禅学深奥,但运用在生活当中充满生机活趣 目前,禅和管理已成为MBA和EMBA
吴言生以事说禅,验证了他开讲前的一句话:禅学深奥,但运用在生活当中充满生机活趣 目前,禅和管理已成为MBA和EMBA必修的课程。越来越多熟悉西方管理学的中国经理人,乐于接触、了解、体验禅宗智慧,寻找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路。不久前,中国禅学主编、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言生先生来到广东,与众多管理界的精英分享《禅宗智慧与现代管理》。该讲座是由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发起的“全球通名家讲谈”系列讲座之一,社会影响广泛。吴教授此次“说禅”可谓深入浅出,用一个个近在身边的小故事说明深刻的佛理,妙语连珠,精彩不断。从他的演讲中,我们验证出他在开讲前的一句话:“禅学的理论很深奥,但是禅学运用在生活当中,却是充满了生机活趣。”
禅宗智慧
从放下与回家中开悟 使生命变得焕然一新
时下,体验禅宗智慧,已成为不少国内外精英分子的必修课。吴教授称,禅宗智慧,是当代精英人士提升智慧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领悟禅宗智慧,可让人们做到事业成功、人生成功,为现代管理找到金钥匙。据介绍,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中国的佛学有八个宗派,而禅宗则是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佛学宗派。“禅”在印度语里的含义是“静坐”,由达摩传到中国,后六祖慧能集合劳动人民的智慧,将禅宗发扬光大。明代以后,“禅净合一”,信众日多。目前,在城市,知识分子圈子里,禅宗比较受欢迎,法师以及研究禅宗的学者也最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最深,在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吴教授指出,“禅”的最终目标是“开悟”。在禅的里面,人们会发现有一个使生命焕然一新的东西,让生活变得更加满足、快乐。关于禅宗智慧,在生活中显示,主要体现有两点:一是禅宗奥妙———放下;二是禅宗受用———回家。为了说明个中道理,教授以一事一理的方式加以解释。
一事:饿了吃饭 有人问大智慧海禅师,什么是“修行”。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其人不解:“别人不也是一样,饿了吃,困了睡吗?”禅师解曰:因为凡人吃饭时不肯吃饭,想这想那,千般计较;睡觉时不肯睡觉,梦这梦那,颠倒梦寐。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只是睡觉。 一理:幼时,我们与世界浑然一体,长大以后,我们刻意专营,失去了本我,因此,要想获得开悟,就一定要放下,用原有的、平凡纯朴的心去吃饭、睡觉、工作。
一事:担起责任 枯木禅师,面对供养他的妙龄少女的投怀送抱,表现得战战兢兢,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没有一丝同情和怜悯之心;老和尚背少女过河,小和尚不解,质问师傅为何近女色。老和尚笑说:“我早已经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把她抱在心里呢?” 一理:禅宗经常说“舍得”。有舍才有得,能舍才能得。舍去的是妄想,得到的是智慧。有说“死去活来”,死去的是烦恼,活过来的是智慧。因此,“放下”,并不是枯木死灰,并不是逃避责任,缺乏承担。修行达到枯木禅师的地步,已是相当高深,但不是最彻底的境界。必须枯木逢春,枯木生花。消除幻想以后,更要让自己智慧的心,大爱的心活过来。而老和尚正是用其智慧和大爱的心帮助世人。回家=叩问心灵=开悟。禅宗受用便是“回家”。当我们“放下”了,就是回家了,觉悟了!
一事:天堂地狱 武士向禅师询问是否真有“天堂和地狱”,禅师故意讽刺激怒武士。当武士怒目相视,拔剑而出之时,禅师缓缓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为之一震,心有所悟,遂收起宝剑,向禅师深鞠一躬,而禅师则笑着说“天堂之门由此敞开”。 一理:天堂地狱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敲开通往清醒的心门,找到当下的幸福所在。
一事:改变态度 一位美丽的女孩遭到情人抛弃,她跑到禅师面前哭诉生活的不幸。禅师则说,在你没遇到他之前,你的生活不也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你那时候能无忧无虑,开开心心,而现在却这样呢!有相遇,就有离别;缘分到了,你们在一起,缘分散了,你们分开。你为何不能继续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呢? 一理:当你被别人射了箭之后,不要再向自己射一箭;当你被伤害了以后,不要再伤害自己。因此,我们要善用我们的智慧去转化万物。你改变不了环境,但能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禅式管理
提出“工作坊就是道场” 倡导在工作中磨炼心性
十多年前,“禅式管理”已经受到东西方学术界和营销管理界的关注。开创了“禅式管理”先河的松下幸之助,主张“造物先造人”,建构了一套以人为本的、有别于西方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其后,实业家铃木正三的口号“工作坊就是道场”,给禅式管理以更多具体的描述,建言管理者更多关注被管理者的心灵、品位等内在方面,提倡人们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心性。据吴教授分析,现代管理需要智慧,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禅是智慧中的智慧,主张个人心里体验。而禅学,正是为现代管理提供一份冷静的反思和自省,为机械、量化的管理浇灌着灵魂。
实质:把物本位升华到人本位
谈到禅式管理的实质,吴教授指出,用禅的理念来管理工作,其实质是把物本位(西方管理模式)升华到人本位的管理(禅式管理),即从外在的物化管理,转变为内在心灵的管理。据其分析,传统的西方的管理学,是建立在逻辑分析和数学统计之上的,其管理的秘诀是,以制度为中心,以量化为考核作为形式,是刚性、机械管理。在西方管理学中,人是作为物和机械来管理,缺乏了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现代的西方管理学,开始注意到人文关怀,他们对管理下了新的定义———经由他人努力和合作而把事情做成;并把目光投向东方,希望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寻找到走出困境的钥匙。同时,以日韩为代表的东方企业家提取了禅宗的智慧,创立了禅式管理取得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近几年,禅式管理开始在国内兴起。
内涵:规矩要定但不要“行尽”
吴教授称,禅宗管理有四大基本内涵:平等、敬重、包容、感恩。管理者只要从灵魂出发,才能挖掘禅宗管理的内涵:所谓“平等”,即佛家常说的“众生平等”。这是对人最根本的尊重。禅宗主张人不分高低尊卑贫富,都可成佛。凡人总要去分别高下、长短、美丑。其实,区别的只是人心。因此,管理者不把自己凌驾于被管理者身上,而彼此形成互相鼓励的关系,更有利于达到目标。而“敬重”,则是从“平等”衍生出来的,建言管理者要懂得满足被管理者人格上的自尊。正如《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一样,“不敢轻于尔等,尔等皆当作佛”(不轻视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会成佛的)。“包容”则如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规矩要定,但不要“行尽”。管得太死,被管理者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最后一点“感恩”。作为成功的管理者,不但要懂得感恩所有人,还要包括批评我们的人。在吴教授看来“用出世的心情,做入世的事情;以加法来工作,用减法来生活;回归本心、本性,智慧人生”,正是禅学智慧和禅宗管理的关键。
对话吴言生 妙说“儒道佛”
儒家如粮食店,没有它就难活 道家则是药店,生病便要找它 佛家是百货店,里面应有尽有
讲座结束后,虽然时间紧迫,吴教授还是抽时间解答在场听众的提问,对僧人管理制度、出世入世、佛道儒之间的区别和相通等问题进行了精简的回答。吴教授认为,“高薪低成本,自助式出勤,给足挨骂钱,波动最平稳”的僧人管理制度,不仅适用于僧人身上,对现代企业的管理也颇有启发。而“儒道佛”对中国人而言,都是必须的。儒家如粮食店,没有它,人就不能活;道家则是药店,生病了便要找它;而佛家是百货店,里面应有尽有,希望得到更高一层精神的享受便要找佛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呈现佛道儒三峰并置的局面,它们都是出世的宗教(理论),其核心里都不缺乏对人生、社会的关怀。(作者:陈尹)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