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佛光寺-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14 10:17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流连佛光寺-中国佛教文化网 对佛光寺神往已久,因着梁思成和林徽因,因着梁思成的那本《寻找古建筑》。书中写到,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梁氏夫妇走访山西,发现
对佛光寺神往已久,因着梁思成和林徽因,因着梁思成的那本《寻找古建筑》。书中写到,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梁氏夫妇走访山西,发现了这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佛寺。
元以前的中国木结构建筑,据说70%在山西,其中最古老的便是位于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后者更早于佛光寺,建于公元782年)。因着在北京看惯了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建筑,便选定五台山作为此次古建筑寻踪游历的目的地。 到五台山很方便,毕竟是佛教圣地之一,但到当地一问佛光寺、南禅寺,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来,佛光寺位于五台山景区之内,但与五台山的五个台毫不相干,也没有班车经过。我们于是包了一辆车从五台山的中心景区台怀镇出发,前往位于五台县豆村的佛光寺。
车到佛光寺时,骤雨初歇,空中飘洒着如丝的细雾。时值午饭时分,检票者早就不知所踪。从侧站进入佛光寺,眼见的是一座类四合院的建筑群,两座配殿分立于左右,大殿依山建造在一座高台之上。通向高台的木栅栏之后是一段又高又陡的楼梯,爬上去后,两株相对而立的森森柏树立即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柏树至少有三四百年的树龄,约五六十米高,因为雨水的浸润,呈深红色的树皮上很明显地看到了黑色的龟裂纹。繁密的树荫使得佛光寺显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雅致,但一走到寺的正前方,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迎面扑来。
从大殿正中间开始逐级升高的八根粗柱围出了七开间的大殿,飞扬的屋檐挑向半空。立柱上面的斗拱非常大,总体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并且每一构件都有结构功能,从而使整个大殿看上去极其庄重大气。
大殿内部显得十分典雅端庄。殿内所有梁的立面都呈曲线,云端佛学,与大殿庄严的外观恰成对照。梁的两侧微凸,上下则略呈弓形,使人产生一种强劲有力的感觉。由于年深日久,梁都向大门的方向倾斜,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之后,百思之后揣测出一个解释,或许是屋檐太重,柱子受力太重,连带“月”梁也向外倾斜。
大殿的天花也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典型:佛像头顶的天花为八角藻井,彩绘繁复、装饰豪华。而靠近大门的屋顶则没有天花,即所谓“彻上露明造”,承托屋顶的结构构件都露在外面。
大殿内光线很差,尤其可恨的是,一排高达五六米的铁栅栏把大殿内的塑像与人隔绝开来。按梁思成所著《中国建筑史》一书介绍:“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者,惟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另外,佛光寺一殿内保存了中国所有的四种造型艺术——建筑、塑像、壁画和书法,大多是唐代的原物,其中任何一件都堪称国宝。可惜,我们只能仔细观看其中的建筑,而且还只是局部,其他皆模糊不可见。
据梁思成的《寻找古建筑》所载,佛光寺大殿左侧平台上,立着一个真人大小的着便装的女性塑像,便是出钱修建佛光寺的女施主宁公遇。不过,当时以讹传讹,被当时驻守的和尚认定为篡位的武后。而大殿的建成年代——唐大中十一年,也是林徽因发现横梁间的唐代墨迹而考证出来,梁底也有“女弟子宁公遇”之名。
如今看守佛光寺大殿的已经不是和尚,而是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百般劝说我们拜佛烧香未遂之后,竟然把大门一关,上了锁自己休息去了。我们在大殿外流连不忍离去,又转到大殿的侧面和后面仔细观察它的结构。因为不舍,所以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随便一个小构件都驻足评论半天。
走出佛光寺的山门,飞飞扬扬的雨丝把佛光寺洗得分外清明俊朗。山门外的巨大影壁上“佛光寺”几个大字目送着我们的离去。自从梁思成夫妇发现它以来,近70年间,它迎来送往了多少匆匆过客,可又有谁能让它留下永久的记忆呢。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