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2年,达磨被刺死以后,围绕赞普的继承问题,吐蕃贵族形成了两个对立集团,争战不息。在朵甘地区的吐蕃将领们,也因派系不同,连年征伐。吐蕃用以镇压各部族的武装力量消耗殆尽。847年,沙州张议潮攻取吐蕃占领的河陇地区归唐。原属吐蕃的党项、吐谷浑等部也相继独立。869年左右,爆发了奴隶平民大起义,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席卷了整个卫藏地区,延续了约20年之久。原先强大统一的吐蕃王朝崩溃,陷入了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直到10世纪末,战乱才告平息,而分裂依然存在。 战争和割据的结果,造成奴隶占有制的瓦解,在卫藏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封建主。在文化方面,除生产及工艺等保持下来外,过去所接受的内地封建文化和汉印佛教文化,全面衰落。经过近二百年的经营,已经相当完备并具一定规模的佛教,也残败不堪。唯有密教部分还在民间以父子、叔侄的形式流传;原先有组织的苯教,分散在各地活动,最为活跃。 10世纪后半叶,西藏社会逐步安定下来,佛教开始了新的复苏,佛教史籍一般称之为“后弘期”佛教。公元978年,佛教从多康地区重新传回西藏,我们就把这一年作为“后弘期”的开端。 一、佛教由多康传回卫藏 据藏文史料记载,当达磨灭佛时,有三名在曲卧日(今曲水县境)的僧人,经阿里、回鹘(当时国都在新疆东部),逃到多康地区的玛垅(青海西宁一带),居住下来,传教授徒,其中最著名的门徒是穆苏赛拔。 穆苏赛拔系青海宗喀德康(青海循化县境)人,原是苯教徒,后改信佛教。受沙弥戒后,先后学密法和发菩提心法,又习《中观》、《因明》和瑜伽。年20(911),请上述三师和二汉僧与基班为其授比丘戒,被尊为喇钦。贡巴饶赛。“喇钦”意为大师,“贡巴饶赛”意为通晓佛教教理,汉文译为“意明大师”。此后,喇钦北去甘州(甘肃张掖),跟皋绒僧格扎巴学律藏、四《阿含》及其注释。940年左右,他受丹底(西宁塔尔寺东南、循化县以北)“侏儒九兄弟”之请,前往丹底传教,得到当地藏族上层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众多施主的供养。由是喇钦便授徒传教,广建寺塔。据说当地藏人和上层都从他受戒,使丹底成了第一个复兴佛教的中心。 原吐蕃王室永丹一支的后裔,在战乱中,逃至山南桑耶寺附近站住脚跟。 永丹的第六世孙意希坚赞,既是山南地方势力的首领,又是桑耶寺的寺主。 他虔信佛教,并想进一步使其发展,便和后藏的另一个小王,先后派出一些人到丹底,从喇钦出家,学习佛法,时间约在970年。这些学徒分别来自卫地、藏地和阿里,而以前藏的鲁梅。粗赤喜饶的影响最大。约在975年陆续返回卫藏。他们带回来的律学被称作“前期律学”,以别于以后从阿里传来卫藏的“上派律学”。此时意希坚赞已经去世,由额达赤巴继位。“额达”意为领主,“赤巴”意为法台或寺主,说明他与其父一样,也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他和卫藏其它地方的领主一起,大力支持鲁梅等人的传教活动。据说鲁梅的门徒有“四柱”、“八粱”、“三十三椽”之称。“四柱”之一的向那囊多吉旺曲,年18(993年)随鲁梅出家,先后建造热擦庙和杰鲁来庙,后者就是著名的杰拉康寺前身(地在林周县热振寺附近)。其二翱绛曲琼乃,先住叶尔巴寺,后建虚衮噶热哇等十余座寺庙。之三兰耶歇喜饶,住杰萨尔冈。四是主梅粗赤琼乃,和其他七人共建的塘波且寺(在山南乃东县昌珠寺以东),从11到13世纪的几百年间,以多出讲经法师而著名,鲁梅本人也曾住过此寺。主梅死后,主持该寺的是他的弟子枯敦。尊追雍仲(1011—1075),后来又拜阿底峡为师,也是“后弘期”佛教史上著名人物。 从鲁梅等人开始,卫藏地区的佛教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其规模与盛况甚至超过了“前弘期”,史称“下路弘法”。 二、佛教由阿里传回卫藏 原吐蕃王室的另一支后裔尼玛衮,于10世纪上半叶,逃往阿里的布让(普兰县),成为雄踞一方的封建势力。到他的第三代柯热,建立起以香雄、布让和芒域为主要领域的古格王朝。柯热十分热衷于发展佛教,他在佛像前出家,取法名意希沃(意译智光),并把王位让给他的弟弟松额,实权仍然掌握在他的手中,这显然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教合一”,只不过王权更直接地受教权左右,佛教也更易于推广。当时阿里和卫藏的一些教门,打着密教的旗号,把蹂躏妇女当作成佛法门,以砍杀人头为超度手段,修习所谓“炼尸成金”等法术,引起意希沃的不安。为了弄清这种密宗是否是佛教的真正法门,他从属民中选派了21名青少年到迦湿弥罗留学。当时这里的佛教依旧兴盛,有很多佛教宗派流行,包括密教在内。但最后只有仁钦桑布和玛。雷必喜饶回到阿里,其余都病死在克什米尔。 仁钦桑布(958—1055),13岁时跟耶歇桑波出家,先后三次留学迦湿弥罗,曾跟75位显密大师学法,回来时又请了许多印度僧人到阿里,协同他翻译佛经。显教方面,他译经17部,论33部;密教方面,译介了108部怛特罗(密宗经咒)。一般认为,从仁钦桑布开始,西藏佛教才把密宗提到佛家理论的高度,因此称他和以后所译的密籍为“新密咒”,而把他以前,包括吐蕃时代所译密籍称为“旧密咒”。他还根据新的梵本改订了一些旧译本。“后弘期”的密宗比较兴盛,和仁钦桑布大量译介密宗经典有密切关系,因此尊称他为“洛钦”(意为大译师)。玛。雷必喜饶回来后,也从事佛典翻译,尤其是译介《量释论颂》、《量释论第一品法称自释》等因明著作,并授徒研习。人称“洛琼”(意为小译师),所传因明,史称“旧因明”。 仁钦桑布还广建寺塔,在古格三区建了不少寺庙。传说他在芒域降伏了苯教的地方神灵鲁噶甲,反映了他同地方势力及其苯教代表者之间也有过斗争。 他的活动受到古格王朝的有力支持,意希沃的儿子拉德为王时,尊他为“金刚阿阇黎”,并把布让的一个“谿卡”(庄园)作为封地赐给他,还拨给一定的税收供他使用。从此,西藏有了寺属的“谿卡”。 为了发展佛教,意希沃在香雄仿照桑耶寺建立了托林寺,是阿里地区的著名寺院。他还请来东印度名僧达磨波罗及其三个门徒,传授佛教戒律,藏传佛教史称之为“上派律学”或“上部津传”。 意希沃控制王权的时间相当长,松额死后,拉德继位,继续大力推行佛教。当时阿底峡(982—1054)在印度超岩寺已经很有名气,意希沃极想请他来藏传教,但需要大量黄金,于是意希沃用武力到处搜刮,当他率兵到噶尔洛(处于西藏西北部的一个伊斯兰教小国)时,战败被俘。噶尔洛国王向他提出:或是改信伊斯兰教,并承认香雄从属噶尔洛:或由古格王朝用意希沃等身重的黄金赎回;以上两者都不从,就将他处死。意希沃的后辈,已出家为僧的绛曲沃遂四处募金,但意希沃认为与其赎自己,不如用这些黄金去迎请阿底峡来古松传教。绎曲沃无法说服他改变主张,遂返回古格,派专人携黄金到超岩寺去请阿底峡,意希沃则被处死。阿底峡于1040年离超岩寺,经尼泊尔,于1042年到达阿里。 意希沃复兴沸教的结果,不只是维护了阿里地区的统一,而且抵御了咄咄东逼的伊斯兰教势力,对于捍卫整个西藏和内地,都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