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佛陀,施恩惠给众生,到处普洒甘露法雨,滋润众生枯干的心田。佛陀的教示,又是苦海中的法船,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五年(一说四十九年)中,感化的众生无量无数。从最高的婆罗门阶级、国王、贵族,到工商巨富,乃至贩夫走卒,佛陀都一视同仁,应机说教。 一、初转******、最初三宝 佛陀最先想要度化的对象,是阿罗逻迦蓝与郁陀迦罗摩子两位教导他禅定的仙人。不幸,他们早已仙逝。 于是,佛陀到波罗奈的鹿野苑,度化还在苦行中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五个人。佛陀为他们宣说四圣谛与八正道,这是佛陀的最初说法,佛教史上称为初转******。乍闻佛陀的教诲,憍陈如等五人衷心感佩,惭愧先前的猜疑背离,从此随侍佛陀,成为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当此之际,护持佛教久住的世间“三宝”都已具足:佛宝即佛陀,法宝即四圣谛等教说,僧宝就是五位比丘。 二、千二百五十常随众 接着,佛陀度化鹿野苑长者之子耶舍出家,耶舍的父母也皈依座下,成为最早的在家信徒。耶舍出家后,还引介五十位好友,相继接受佛陀的教化而出家,一同修行和证果。 自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出禅定以教化世人,到鹿野苑说法为止,弟子众组成的教团已初具规模。于是,佛陀和弟子们开始展开教化活动。 佛陀到优楼频罗村,度化出身拜火教的迦叶三兄弟及其门下千人同时舍弃外道,皈依在其座下。佛陀又到王舍城为频婆娑罗王说法,接引王公大臣,国王因此奉献出郊外的竹林精舍,成为教团最初的道场。 后来在竹林精舍,佛陀度化了舍利弗与目犍连等二百五十位婆罗门青年;舍利弗与目犍连日后成为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至此,教团已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就是经典序文中经常提到的佛陀的常随众。 三、教化四姓广被福祉 佛陀教化弟子,是依据弟子的根器差异而给予不同的教说引导。对于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佛陀皆耐心调教;对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予以方便随机摄受。譬如,佛陀自己苦行多年,深深体会苦行并不究竟,无法了悟正道,而大迦叶喜好苦行,坚决修持头陀,佛陀虽然不予鼓励,但也不直接阻止,伺机特别为大迦叶尊者宣说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阿难尊者为佛陀姨母请愿,允许让女众出家,佛陀也随缘接纳。对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佛陀也不会囿于成见,以人废言。 此外,佛陀对于资质愚钝的弟子,总是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譬如周利槃陀伽不善记忆,佛陀就教他持诵“拂尘除垢”的偈诵。周利槃陀伽遵照佛陀指示,每日手持扫帚,一面扫除尘埃,一面用心持诵“拂尘除垢”,终于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比丘。对于懈怠弟子,佛陀会激励他上进;对于操之过急,过份勇猛精进的弟子,佛陀则教以缓和之道。有一位名叫闻二百亿的比丘,是琴艺超群的音乐家,由于他平日娇生惯养,初入僧团,不能适应沙门生活,加上求道心切,过于精进,身体日渐衰弱。佛陀不忍,慈悲譬喻说法,告诉他:“修行就像弹琴,琴絃太紧易断,太松则没有声音,如果不急不缓,就能弹出美妙的音声。修行也要不急不缓,把心放平和,才能持久有成。” 佛陀教化弟子总是观机逗教,应病与药,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贵贱贫富,一律关爱。譬如担粪的尼提、理发的优波离,佛陀都慈悲纳受他们,成为僧团的一份子。佛陀还曾经救度五百盗贼,使他们弃邪归正,信仰佛教;教导妓女,令入正道;感化鬼子母,教其爱护一切幼童,有如己出。佛陀视一切弟子犹如自己的亲生子女,尤其对多病众生格外垂怜。幼童懵懂无知,需要庠序之教;众生有烦恼,更需要佛陀的慈光照耀。 佛陀教化弟子的方法,约有四点: 以慈摄众:佛陀不辞辛苦,为病比丘看病,照顾其生活起居,为目盲的阿那律穿针缝衣,不厌繁琐。佛陀不以权威力量来慑服大众,而以无与伦比的慈悲来摄众。 以身领众:佛陀不以身份地位来压迫大众,在僧团中树立圣洁风范,使弟子们对他的圆融人格与崇高道德自然生起无限的景仰与恭敬,欢喜接受他的教导。 以智教众:佛陀成道以后,四十余年间,昼夜适时无懈地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妙法,并且以无碍的辩才、善巧的譬喻,薰发众生的智慧,开启弟子的迷津。 以法养众:佛陀不以金钱财物、美衣珍肴来养活众生,而以禅悦法乐来滋润众 生慧命。 佛陀四十余载的弘法生涯中,足迹踏遍了恒河南北两岸的国度,教化众生无量,其中杰出弟子不在少数,他们多能秉持佛陀的慈心悲愿,自觉觉他而行化人间,或者严守佛陀的教诲,用心道业。譬如大迦叶最初为寻师访道而遍游印度,在王舍城与那烂陀之间的多子塔,受佛陀的教化,第八天便证入阿罗汉果。他年纪较佛陀稍长,自律甚严,有“头陀第一”的美称,并曾获得佛陀分予半座的殊荣。佛陀入灭后,大迦叶统领教团,成为第一长老。 当佛陀度化摩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及贵族后,佛教日渐得到发展。后来,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国,度化其父净饭王及释迦族青年,如难陀、罗罗、优波离、阿那律、阿难及提婆达多等人。 佛陀从迦毘罗卫国回到王舍城,前往西北方憍萨罗国的舍卫城时,还度化了只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于是,只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创建一座庄严的道场,称做只树给孤独园,献给佛陀,作为弘法的中心。这就是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只园精舍,也是佛陀一生中往来居住弘法度众最频繁的地方之一。 佛陀成道后持续不断的教化工作,活动范围广被北印、中印、西北印等地区,弘法长达四十五年,度众精勤,直到涅槃之前,最后得度的是百余岁比丘须跋陀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