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舍卫城方面,到最后也不安宁,南面的阿世王幽禁谋杀了父王频婆沙罗而做了摩揭陀国的第六代王,北面 萨罗国舍卫城的琉璃王子(Viru-d.haka),也在佛陀入灭之前不多几年,驱逐了他的父亲波斯匿(Prasenajit)王,夺取王位,举大军袭击佛陀的祖国迦罗卫,那是一次灭族灭城的大屠杀,释迦族人几乎因此绝种。 虽然,经过教内的分裂及祖国的灭亡之后,提婆达多死了,琉璃王被阿 世王击败, 萨罗国归入了摩揭陀国的版图,阿 世王也皈依了佛陀。但是,释尊在数十年来的苦行、风霜、奔走、教化之后,他的五蕴色身,也垂垂老矣。 最后的遗教 经过四十五年的化度,终於,佛陀自知舍寿的时间快要到了,但他仍要把握最后的时光。首先召集了全体比丘们在 舍离的竹林精舍会齐,做 最后一次重要的教诲。接着便从舍离城向拘尸那罗城(Kusinagara 古名称拘尸那城),一程一程地步行而去,经过每一个村落,都停下脚来休息,利用休息的时间,向村民说法,最后到了拘尸那罗城外的娑罗(Sa-la)树林,释尊就选择了在这样一个僻野的小国家野外的树林中,作为他入灭的处所。 释尊在阿难铺好的僧伽梨(大衣)上,右胁卧下时,已经疲倦不堪,但当一位叫作须跋陀罗(Subhadra)的外道,要求阿难准许他晋见佛陀时,佛陀竟又强打起精神接见了他,并使他成为佛陀最后得度的弟子。 当佛陀即将舍寿之前,又对比丘们做了最后的教诫:「是故比丘,无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万物,无常存者。此是如来末后所说。」(《长阿含经》卷四第二经《游行经》,《大正藏》一· 二六页中)。在《佛遗教经》(《大正藏》一二·一一一二页中)中则说:「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是我最后之所教诲。」这是最最感人的情景了。正像一位伟大的慈母,即将远行之际,唯恐幼稚的儿女们,不知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所以叮咛又叮咛,叮咛又叮咛。 释尊成道以来,调护众生,善尽教化,不论处於何种环境之下,总是温和宽大,持之中道,他没有说过一句出之於激越的话语,也没有有过一个诉之於情绪的动作。在他充满了悲悯之心的襟怀之中,同时也蕴蓄着无限的智慧之光,所以他不论处理什么问题,无一不是衡之於理性的考察。因此,佛陀是众生的慈父,也是人天的导师,佛之为佛者,其在於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