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法师:《地藏经》讲记(一)-云端佛学
时间:2016-10-13 15:02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
阿弥陀佛。
今天因缘非常殊胜,正如《弥陀经》里面所说,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探究佛法,落实佛陀的教导。这次用开大座的模式讲经,圣公大和尚给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确实非常难得。
从今天开始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经是我们圣公大和尚所选,他说《地藏经》是学习一切经的基础,把《地藏经》学好了,再学什么经、修什么法门就非常容易了。此话千真万确。
我们先看经题。《地藏菩萨本愿经》,经题七个字,可分为‘地藏’、‘菩萨’、‘本愿’、‘经’四个部分。经题是认识一部经的第一步,通常有七种组合模式,就是单人立题、单法立题、单喻立题、人法立题、法喻立题、人喻立题、人法喻立题这么七种模式。
《地藏经》这个经题是七种立题里面的人法立题,地藏是人,本愿是法,合起来叫人法立题。从这个题目里面我们就看到了这部经的重点,它的核心是本愿,谁在发大愿呢,是地藏。那我们学之不尽的目标就出来了,我们要向地藏菩萨学习,学习的内容是本愿。这叫人法立题,两个重点。
再进一步来分析。这部经的重点有很多内涵,通常我们用不可思议来归纳。‘不可思议’这个词在佛法里就是最高的境界,不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说能叙述得清楚、表达得明白,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叫不可思议。那《地藏经》的不可思议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地藏经》是以不可思议人法立题,第二,它是以不可思议性识为体。我们学经讲究说五重玄义、十门开启,里面有个叫辨体,即辨识它的本体是什么。不可思议性识为体,性是本性,是自性,这是佛的心;识就是指我们凡夫的心。如如不动名为性 ,妄想分别名为识。在佛叫自性,叫如如,叫本体;在我们凡夫呢,就叫心,叫意识。就是由于性和识的区别才有了凡圣之分,才有佛和众生的区别。这是这部经的一个本体,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使我们转识成智,将识转变成为性,转为自性,这就成功了。这是以不可思议性识为体。第三是以不可思议方便为门,这是它的用。《地藏经》共十三品,有讲修行的,有讲因果的,有讲孝道的,有发大愿的,这都是普度众生的方便。佛法里面说,佛是医王、僧是看护,佛是医生,出家法师像护士,按照医生的教导来照顾病人,也就是按照佛的教导来度一切的众生。地藏菩萨的善巧方便有很多,所以说《地藏经》是以不可思议方便为用。
为了能进一步将《地藏经》的殊胜之处梳理一下,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地藏经》是佛教里面一部孝经,像《盂兰盆经》,都是佛教的孝经。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佛教里面也说佛是大孝释迦尊,释迦牟尼佛是个大孝子。佛陀为父亲讲经说法,教他父亲念佛;父亲去世后,佛陀扶棺送葬以尽孝道。所以佛法里面称佛是大孝释迦尊。
修行方面也是如此。《梵网经》里面说孝名为戒,孝道做好了就能把戒持好。又说孝是至善之道,至孝就是究竟圆满的善,究竟圆满的佛道叫作至善。譬如三祖《信心铭》里面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至道就是究竟圆满的佛道。《梵网经》此处所说的至善就是究竟圆满的善,包含世间的善与出世间的善。世间、出世间的善指的就是孝。所以说《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
既然孝这么重要,那么不管出家在家、信佛不信佛的人,如果没有孝、远离了孝,则世间人事业不能成功、修行人佛道不能成就。因为孝是众善之本。所以我们学习《地藏经》就是要学习地藏菩萨的大孝精神。释迦牟尼佛就是孝,大孝释迦尊。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地藏经核心阐述的是一个愿。这个愿,佛法里面非常重视。愿很多,每尊佛、每尊菩萨都在发着大愿。我们看观音菩萨发大愿闻声救苦救难,十二大愿誓弘深。文殊菩萨发大愿,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大智慧,远离迷惑颠倒,出离六道轮回。普贤菩萨发大愿,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大利大行。那么地藏菩萨也发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个大愿。释迦牟尼佛往昔以来发大愿不停,愿愿要普度一切众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广度众生。
以上叫别愿。通愿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每一尊佛、每一个学佛的人发的愿。如果没有愿 ,那么任何人学习佛法都难以成就。
我们一般把这个愿想得过于复杂,不好理解。记得在一九九零年的时候九华山佛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当时恩师圣大和尚将赵朴初朴老请来。朴老在开学典礼上讲地藏菩萨大愿,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话概括了一下什么叫作发愿,使我们听了以后一下子有了新的体会,提升了理解的深度。他说要学地藏菩萨发大愿,什么叫愿呢,就是立志的意思。简单的一句话,由于他人生的阅历丰富,知识面广,对佛法了悟深,用立志来解释地藏大愿,使我们现场同学一下子就通达了。所以说发愿就是立志,云端佛学,世间的人不立志,任何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修学佛法的人不立志、不发愿,肯定也是半途而废。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发愿,给我们表演了出来。这个表演很重要。比如《华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里面有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普贤菩萨发的十大愿我们从古至今都在学,关键是这十大愿如何来落实,他给我们表演出来、示范出来,我们学起来就容易多了。这就是《华严经》的特点。普贤菩萨表演出来后《华严经》就圆满结束了,十大愿王就是《华严经》的压轴戏。
《华严经》里面还有一段叫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一段非常有名、非常重要,原因就是五十三参是善财童子的修学方法,他发大愿要修行成佛道,他把这个修学的过程给我们表演了出来。他修行成佛了,我们按照他的修学模式来做,也就容易成功了。否则佛单独说这个修学次第、学习步骤,我们还是不得其门而入。善财童子表演出来的五十三参就是我们佛法里面所说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圆觉,加起来五十三个位次。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在这五十三个位次里面只属于等觉这个位次。等觉再上是妙觉、圆觉,也就是佛了。善财童子就是按这个次第修行成佛,我们常说修学佛法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指的就是这个修学的次第。
以上我们重点说的是善财童子把发大愿修行表演了出来。表演非常重要。像我们穿的海青,海青的前面、这边有一个线扎出的标志,俗话叫罗汉章,用五十三条线合成,意思是要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学习,精进不懈直至成佛。我们搭衣的衣环上写着四个字‘发菩提心’。这边是像善财童子一样发菩提心,那边是五十三个步骤,时时刻刻提醒我们。
《地藏经》也是如此,地藏菩萨发大愿以后就把如何落实给我们表演了出来。经里面说无量劫以来地藏菩萨在发大愿、落实大愿,但无量劫不可能完全说完,便具体举了四个度母亲、度众生的例子。这个分量很大,一般经举一个例子就够了,《地藏经》里面举了四个。这是这部经的第二个特点,用地藏菩萨的大愿来引导人们。
第三个特点,这部经又叫《地藏菩萨本誓力经》。力是力量的力,这就是讲我们修学佛法心里面要有力量,没有力量,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遇到艰难困惑就会退转。我们在经里面看到,修学佛法也是有障碍的,弘法也是有障碍的,如果说没有力、力量,我们立的志很软很柔,经不住风吹雨打,那我们就退转了。所以《地藏经》又叫《本誓力经》。
地藏菩萨的大愿很坚固,往昔以来众生都在学习,佛佛都在宣扬。地藏菩萨的大愿很了不起,关键是他心里有强大的力量落实这个大愿。不但学习《地藏经》是这样,念佛也是这样,没有力量就念不下去。《弥陀经》就是教我们要具备信愿行三资粮,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关键在哪里呢?我们信愿行能不能生起来呢?这才是关键。要生起信愿行就要有力量,所以《弥陀经》里面有一段讲的是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这就是修学的次第,第一个是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有了五根以后就会产生出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是从信根出来的,信就是发愿。
《地藏经》也是首先有发愿,有了愿力就有了信力。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困惑困难很多,如经里面所说蚊虫的咬、天气冷和热的煎熬,很多,还有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任何一个都会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我们从小就喜欢看《西游记》,那么多妖魔鬼怪喜欢吃唐僧肉,因为它们认为吃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就不用修行,就能得到利益了。唐僧没招谁没惹谁,这么多妖魔鬼怪自然而然惹他来了。由此可见,像唐僧那么修行好的,又是唐太宗的御弟,又是三藏法师,世法、出世间法都通达,处理事情肯定是圆融的,他又不惹别人,那么多妖怪还在干扰他,还有九九八十一难这么多麻烦。当然毕竟是邪不胜正,唐僧最终把经取回来,圆成佛果,但是这个历程九九八十一难非常困苦。俗话常说做事情很难,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那么唐僧为什么能克服呢?就因为他心里面有一个信念,要取经,要度众生,他就发下了‘宁向西前进一步而死,也不向东后退一步而生’这个大愿,使他有了力量,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我们一般人哪里能这样,稍微学几下就累了,打麻将去了。打麻将不累,听经就累了。有这样一句话,唱歌跳舞一天两夜不累,喝酒三瓶四瓶不醉,听经不到五分钟就睡。我不久前遇到一个老居士跟我说法师啊,我再迟两年皈依行不行啊?我还不急着皈依,我的年龄还不大。我说迟几年当然行啊。他说那我就迟几年吧。我又说来世皈依也行的。他说来世都行啊,那我就来世皈依吧。我说那你要有把握来世作人才行啊,来世变头猪、被人杀掉了怎么皈依啊?要不然就生在哪个山沟里去了、生在非洲去了,那怎么皈依啊?他说哎哟这样麻烦,这个好像没把握。我说没把握那怎么办?然后问他年龄多大,他说法师我的年龄还不大,差两个月才八十三岁。
你看我们人哪,究竟你在忙什么呢?你看江泽民主席在和法师探讨佛法的时候顺口能背出好几段经文,有的经文是焰口里面的,我们都不见得背得下来,他能背。江泽民主席这么忙,都能背得很多经,作为一般老百姓说没时间,还说再等几年皈依,你这不是在瞎折腾嘛。我们一般人迷惑颠倒,就是因为没有力量。这个力要生起来,所以地藏菩萨由发愿而产生力。
这就是《地藏经》的三个特点,大孝大愿大力,把这三个特点掌握了,修学佛法就能成就,就好像唐僧西天取得真经一样。
再围绕《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题看。地藏是地藏菩萨的名号。佛和菩萨都是没有名号的,假设一个名字,就是他教学的核心。释迦牟尼佛没有名字,‘释迦牟尼’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的核心。整部《地藏经》教学的核心就是‘地藏’两个字。我们常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字只是个假相而已。佛法里面说看佛经要远离言说相,远离文字相,远离心缘相。能远离这三个相,经就看懂了。听经也是这样,有的说法师啊,为什么有的人听经一听就懂,一听就生法喜,一听就消业障,一听就开智慧?因为听一堂经就是念佛、坐禅一堂,诵经、听经、念佛、坐禅都是在禅定当中,都是福慧双修。关键是我们要会听才行。听经的方法就是要远离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远离言说相就是不能执着于法师讲经的语言文字,不能有分别,不能用意识来听。用意识来听只能获得一点知识,不能获得智慧。远离文字,远离言说,这是听经的方法。
地藏这两个字也是假设的假名,由这个假名让我们契入到地藏的本体里面去。这是设假名的本意。禅宗不立文字,但禅宗里面文字又最多,目的是要让我们把这个辩证的关系弄明白,由假相进入到实相,从有进入到空。
地藏是个假名,那么他表的法是什么呢?分析开来看,地在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大地,一个是心地。大地是比喻,是权说;心地是实说。合起来是开权显实。藏是宝藏,又名为含藏 。
先分析大地。大地的功德不可思议,它有几个特点,第一个叫能载,第二个叫能育,第三个叫能生。能载指我们这个大地能承载这么多东西,花草、树木、房子、人、山河都由土地承载着。更难得的是它什么都承载,干净的花草它承载,肮脏的垃圾它也承载,对它来说没分别。这叫大地之德能载。我们人也要有这个大量,能包容一切。我们常说性格决定人生,也就是讲心量广大的性格会获得兼容百家的人生,能包容一切。心量大、格局高、知识面广就能兼容百家。如果我们心量小,比如佛教八个宗派,你只学会一个排斥其他七个,就是心量小。社会上的学问,你懂哲学而排斥其他学问,就会不懂装懂,就会说外行话。所以人要格局高、知识面广,关键要有大的心量。我们走进寺院门,第一尊佛像看到的是谁呢?不是名气最大的观音菩萨,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弥勒佛。弥勒佛表的法就是叫我们肚量广大,第一是现包容心,第二是呈喜悦相。肚量大并不是他吃的多、肚子大。我们学弥勒佛有一个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肚量,好人坏人都能包容。当然都能包容并不是说不分别是非、好坏。经常有人和我们说出家人不能有分别心,不能有好的坏的多的少的大的小的。这都是搞错了。
有一次我到西安去讲经,出车站就有出租车。我知道去的那地方出租车要十五块钱 ,那司机却要五十块钱。我也不辩,因为你若说太贵了,他就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你一句他十句,经常这样。我就说好我知道了,我再等另外的车吧。等了十多分钟,他在旁边说那个地方多远啊,五十块不贵的了,他老娘也信佛,儿媳妇也信佛,他不会骗和尚的,坐他的车是结佛缘的了。给我开示,讲了好长时间。我也不接他的话,不能接,一接更没完没了。一会来了车,我上车后司机说打表啊,我说打表也行,十五块和打表都差不多。先前那个给我讲了十多分钟开示的司机就不高兴了,大着嗓门说:‘这个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我作为在家人都没有分别,和尚分别却那么大,对十五块五十块还分别这么多,看破红尘四大皆空还那么分别。’大着嗓门讲来讲去。
现在好多人这样。我们到饭店吃饭,他讲吃点荤吧、吃点肉吧。我们说吃素不吃荤,他说你这学佛怎么一点水平没有啊,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吃肉还这么怕,我看你学佛没水平的了,你初学的吧,你小和尚吧,一套一套的。这种人非常多,他把哪些该分别哪些不该分别搞成好事坏事都没分别了,错和对也没分别了,那你学佛怎么学的。
要包容,也要有是非,因果在里面不能搞不清楚。有一次一个居士给法师打电话,说我想给你报告一下我学佛的心得啊。法师说好啊你说吧。这居士说我经常听你讲经,你说要我看破放下,我真的看破放下了。法师很高兴,说你非常难得。但那个居士又说,法师我把家务放下工作放下,这没饭吃了怎么办呢?法师一听这怎么搞呢,说你听错了,我让你看破放下是看破人我是非,放下颠倒梦想,看破执着,这个叫作看破放下。你把工作也放下、吃饭也放下、家务也放下,谁让你放下这个。
我们往往迷惑颠倒,有些居士没学佛之前还整整齐齐地穿戴衣服,学佛以后脸也不怎么洗,头发不梳,好像疯子一样,衣服一个袖子长一个袖子短,家里臭鞋烂袜子到处都是。怎么把家里搞成这样,他说学佛了,没时间了,不执着了。学成这个样子有谁还敢学佛。学佛的人,你看观音菩萨穿的衣服多庄严,地藏菩萨穿的衣服多庄严。《坛经》里面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是不执着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不知道,你不知道岂不是变成石头木头了。是有情众生来学佛成佛,有情众生才能听经的了,砖头、石头、木头怎么能成佛。永嘉大师也说‘分别亦非意。’分别但是不执着。
包容这个词好懂 ,弥勒佛大肚量,这个好懂,难就难在分别和不分别的关系、包容和不包容的度如何拿捏。这是我们听经学佛所要掌握的。我们常说能大能小是条龙,能大不能小是条虫,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有多大肚量人生就有多大的平台,有多大的肚量就有多高的格局。所以在大学里读书学的就是格局不是知识。去年我在中国科技大学佛学讲座重点讲学佛与格局的关系,对他们说在学的已经不是知识,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格局。格局高,人生的品味就高。弥勒佛说的就是一种大的肚量大的格局。我们如果有弥勒佛那种肚量,就绝对不会出现‘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情况。
以上是说弥勒佛的大肚量,还有一个叫呈喜悦相。你看他总是笑嘻嘻的,有包容心就能带喜悦相。佛法里面说面无嗔心是供养,口中善言出妙香,民俗也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我们在五戒里面最复杂、最伤害人、最难持守、最难学通的就是妄语戒,能把自己的嘴管住就修得差不多了。一般人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经常听一些人说‘某某人很坏的,坏得不得了,不象我,我从来不说他的坏话。’要么念佛念着念着就说起你家媳妇怎么样了、他家的儿媳妇怎么样了,闲言碎语飞短流长,管不住自己的嘴。修学佛法的一个要领是‘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弥勒佛的笑是慈悲的笑,包容的笑,法喜的笑,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都在这笑容里面包含着。好多人说龙门石窟大佛的笑容研究不透,怎么研究得透呢,包含六度,哪里是专家学者几句话能说得透的呢。我们的笑容往往是什么样的呢,要么就不笑,板着个脸,以为板着个脸就是老板;要么傻笑,强笑,阴笑,奸笑,皮笑肉不笑。那样怎么能和别人沟通呢?弥勒佛的笑容和表情都不好学的啦。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弥勒佛的包容心和喜悦相,有了包容心和喜悦相做事情就容易成功,人和人也没有隔阂,慈悲喜舍全部呈现。可是包容心和喜悦相如何才能呈现出来呢?这个方法弥勒佛也跟我们说了,只是我们不见得注意到。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兜率两个字。释迦牟尼佛是八相成道,八相成道之前他在兜率天,从兜率天降生到我们世界来成佛度众生。弥勒佛是未来佛,现在在兜率天,以后龙华三会度众生。
兜率是梵语,翻译成华语叫知足养生。知足是讲修到弥勒佛这种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大肚量,知足,我们就能现喜悦相了。闹矛盾,说是非,挖墙角,大都源于不知足,比如利益上的不知足,虚荣心的不知足。凡夫自己惹一大堆烦恼,还不知道烦恼是怎么来的,大都是不知足造成的,是虚荣心造成的。所以我曾在博客上发文章说虚荣心是毒蛇,有虚荣心你就会打击别人、伤害别人,有意无意伤害别人。知足了,我们心态才能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
第二个叫能育,第三个叫能生。大地哺育万物,生长万物,花草树木在土地上能生长,人有土地才能生存。自性本具无量功德智慧,能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这就是大地的特点和德能。这叫大地。
再说心地。地藏菩萨跟我们说修行要从心里面开始,不能心外求法。在心内求法叫会修行,否则的话就叫外道。佛法里面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这是四祖道信大师所说的。都是不离开心,离开心,任何的功德无从谈起。《观经》里面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说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是心是罗汉,是心作罗汉,是心是饿鬼,是心作饿鬼,也就是说佛、菩萨、饿鬼、十法界都是由心造的。《华严经》也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现十法界或一真法界都在一念之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修学的要点就从心地上开始。
如此来看,《地藏经》,《观经》,《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都是一个道理,核心都是一样。法门无上下,但侧重点不同,方法不同 。我们众生的根机不同,学习《地藏经》会显得更加具体。《地藏经》有一个特点,叫托孤之经,就好像刘备临命终的时候将治国重任、将太子托给诸葛亮一样,《地藏经》是佛将要涅盘的时候说的,他把一切众生、还没度尽的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所以叫托孤之经。也就是讲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灭度,弥勒佛未出世,谁住世着呢,是地藏菩萨。所以我们学习《地藏经》,就容易与地藏菩萨感应道交。佛非常慈悲,不放心我们,把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
地非常重要。人生活要有地,没有地就没有家,没着落点;修行没有地就是没有根机,没有基础。修行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孝、愿、力,就是刚才所讲的大孝、大愿、大力。古大德常说,修行首先要从《地藏经》开始学,学好《地藏经》我们就有土地了,就有基础了,根子就稳了。学《地藏经》,诵《地藏经》,我们的家庭就平稳了,因为你有地了。就像新的寺院,弘法第一部经通常讲《地藏经》,新寺院建好先讲《地藏经》,就有地了,就安稳了,护法就拥护开了。有的还把这个意思延伸到房地产那里去了,每年有好多房地产老板往九华山跑,拜地藏菩萨,他说拜地藏菩萨房地产生意非常红火。
我们在国内国外还经常看到一本叫《地藏发财经》,有一次我在新加坡书店里看到,在九华山我们也看到这一本经,九华山小卖部也有卖,看的人很多。不知道这个经哪里来的。所以《地藏经》延伸得很远,但不管怎样,他的出发点都从‘地’是基础延伸出来的。
藏就是含藏,就是宝藏,大地里面含藏无穷无尽的矿产宝藏,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宝都从矿产里面出来。佛法里面这个藏叫作密藏,三德密藏。我们的佛性在心地里面含藏着,万千功德在心地里面含藏着,不开发我们就发觉不了。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佛才和我们说的。佛在刚成道时就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个话我们背得滚瓜烂熟。那么‘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指的就是这儿讲的地藏,又叫密藏。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中包含《地藏经》,用《地藏经》的地藏法门把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发掘出来,开发出来,这个叫藏叫密藏,叫含藏,合起来叫地藏。
地藏这两个字好多人说不好理解,特别是我们说地藏菩萨叫作幽冥教主。这个没问题的,但有人把它理解歪了,说幽冥教主就是专管鬼的,他说这《地藏经》不能诵,要么说只能上午诵,下午不能诵,一诵家里鬼就塞满了。好多人都这样问,《楞严咒》家里能不能诵,大悲咒在家里能不能诵,《地藏经》在家里能不能诵。当然都能诵,佛经哪里说不能诵。地藏菩萨称为幽冥教主的意思是指三恶道里面、地狱里面的众生业障最重。我们常说你这个人顽固不化,是三恶道来的。一个人如果根器很利,过去世当中可能从天道来的,从人道来的,所以这一世当中很有智慧,烦恼少,学佛进步快。如果恶道来的话那就很麻烦,脾气怪,业障重,学佛难以有进步。也就是讲三恶道里的众生、地狱里的众生业障最重,最难度,这么业障重、难度的众生地藏菩萨都能度,那么度人道、度天道就更容易了。所以有人说‘《地藏经》是鬼经,你一诵你走到哪后面跟了一大堆鬼,’是理解错了,是学歪了,担惊受怕一大堆。
再比如受戒。我们经常劝别人皈依,有人就说我先不忙着皈依,我等几年再受戒,菩萨戒更不敢受。我们说受过三皈就不堕落三恶道,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佛经说的好好的,但有的人一传两传就走形了,说一旦皈依了,这没搞好佛也惩罚,那没搞好佛也惩罚。受戒也是这样,没受的话没有罪,一受戒罪过增加一百倍。有一次我在三祖寺那边讲戒,讲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不少人受菩萨戒了。我重点说的是,佛教有句话说:宁可受戒犯戒堕地狱,也不可无戒升天堂,就是说即使受戒后犯了戒堕地狱我这戒都该受,我都不能不受戒。这是个总原则。我费了好几天时间引经据典,好多人终于皈依受了菩萨戒,到第二年他又找我来了,说:‘哎呀法师法师,我又碰到另外一个人跟我说受了戒的话这个罪过很大,要等到完全做到才能受,有一条做不到就不能受的。你把这戒已经传给我怎么办,给我拿走吧拿走吧。’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什么人都能遇到。现在好多人不敢学佛,不敢皈依,说是我有应酬,我有工作,要陪客人喝酒;我不吃荤,可孩子要吃肉。或自己吃素也不习惯,说让我学佛皈依行,让我吃青菜不吃肉这可不行。
其实这些方便佛经里面都有说到。信佛学佛,三净肉不得已时也可以吃,没有说一定要吃素,不吃素不要皈依。没有这个说法。它是有主次的,你搞不清楚的话就本末倒置了,把好多人学佛的根器都断了,然后搞不好跟别人跑基督教去,说基督教好啊,佛教说杀一个众生吃八两还半斤要受罪,基督教说猪马牛是上帝给人创造的一道菜,吃得越多杀得越多越好。你说你怎么给别人度众生的呢,度来度去把别人从佛教度到基督教去了,迷惑颠倒得不得了。讲经弘法确实非常重要,但出家法师接触居士少,恰恰是居士接触居士多得多,所以我们居士更应该了解接引众生的重要,佛法不能搞错。
地藏后面两个字:菩萨。菩萨就是觉有情,又叫有大道心的众生。这个很好理解。本愿这两个字不太好理解,我们要多用几句来解释。本是根本的本,本愿就是根本之愿,不是简单地发个愿。要么叫本昔之愿,昔是往昔,往昔发的大愿。这里有几个意思。根本的大愿和现前发愿有区别,现前发的愿不坚固,没力量,或者前面发后面就忘记了;而本昔的愿呢,比如在过去世当中发过四弘誓愿、地藏大愿,或受八关斋戒、五戒、菩萨戒都发过愿,那你就很坚定。而仅仅现在发就象墙头的草,东摇西摆没定力。我们有些人皈依时说:‘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但实际上整天换题目,今天信佛,明天又信道炼丹去了,下次见到他拜狐仙去了,再等几天他又信猪八戒孙悟空去了,再等几天他又来信佛了。整天换题目,这叫作愿力不坚固。换来换去,已经躺在火葬场去了,再没时间换了。经常有人问我说法师啊我喜欢禅宗,修密行不行啊?我说行啊行啊。修了密我再修净土行不行啊?我也说行啊行啊。他又跟我说我修净再修密行不行啊?我说也行啊。行是都行,问题是你没那么长的命来换来换去,三年换一个,换十个就要三十年了,你能活几年呢?你可以一直换下去,但寿命不容许你啊。所以打坐就把坐打好,念佛就把佛念好,有能力学十本经就学十本经,没能力就学五本经。要抓紧时间。整天换题目,八万四千法门都学,一年学一个,八万四千年,你能学得完吗?这就是意志不坚定。而本愿,就像地藏菩萨的愿,要度众生,要度母亲,要尽孝道,愿一发就丝毫不动摇,所以他就成功了,一切众生也就都得利益了。这是本愿。
愿,你看这个字底下一个心字,也就是从内心发起的。念佛这个念字就是精心为念,从心里念就成功了,嘴上念就不容易成功。从内心发愿就有力量,不管是过去世的本昔之愿还是刚学佛发的愿,只要从心上来发都会有力量。
经叫契经,通常指古圣先贤的教导、着作,我们常说经典着作。这个着作能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像四大名着,百看不厌,很多人在研究,对我们人生有很大的启发。佛教的经加一个字叫契经,契入的契,意思就更深了。契入是指经里面的内容上合佛的本意,下适应众生的根器,所以叫契入。如何契入佛法,通常有下面几方面解释。
一是涌泉,是指学了佛经以后心里面得到启发,智慧犹如泉水一样喷发出来。而看世间的书只能学到一点知识,得不到智慧。知识能让人聪明,聪明人好事坏事都能做,像现在高科技犯罪都是聪明人做的,但最终坐牢了。有智慧的人只做好事不会做坏事。这是聪明和智慧的区别。涌泉就好像智慧溢出来了,有句话说才华横溢。如果没看过听过佛经,即使有进步也是聪明,只是一点儿知识,俗话说江郎才尽,好像挤牙膏挤出来。别人叫才华横溢,他们却是才华横挤。比如大作家年轻的时候写了几本代表作,有名了,年龄大了以后新的作品出不来,俗话叫作吃老本。金庸小说写得很好,你看他学佛读经四十多年。王菲歌唱得很好,她学佛也很多年了,一般歌星风行一时,很快就淘汰掉了,她一直淘汰不掉。还有一些企业家,你像松下、丰田、稻田这些公司,陈峰、刘家乐这些人,他管理企业永远不退,并且发展很快,为什么呢?他就是在看佛经,学佛,所以他智慧犹如泉水一样,一直向外喷发,不会断绝。所以学佛就是开智慧。
二是绳墨,绳墨就是在学佛以后我们为人处事接物的标准。我们现在有标准,我们会修,会学;如果没有标准呢,那就容易搞错。我们经常听人说佛法,说来说去不知道说哪去了。有一次我们去上海,那边一个教授对别人说佛经很好懂的,有的人说佛经难懂,我看不见得,很好懂的。有人就说那你给我解释下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吧。他说这两个字很好懂啊,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在西面,不在南面,所以叫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不符合标准嘛。还有回在火车上遇到一个男的,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显得非常有学问,不是一般人。他看到我,就主动给周围的人介绍说‘哎呀你们大家看,这是我们非常尊重的一位法师啊,很了不起的了。’他开头几句讲话还是蛮有道理的,后面讲着讲着就不一致了。别人问他,念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啊?他说这个你们还不知道啊,阿弥陀佛是一级气功大师啊,观音菩萨是二级气功大师,念阿弥陀佛你就变成一级气功大师啦。有人问阿弥陀佛什么意思,他就解释说阿弥是一个人的名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面有一个老和尚,收了五个小和尚。突然一天庙着火了,小和尚都吓得跑,老和尚年龄大跑不出来,只有那个叫阿弥的小和尚把老和尚从火里拼死背了出来。人一般称老和尚为老佛爷,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小和尚把老和尚从火里背出来,就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把老和尚驮了出来就叫阿弥陀佛。还有的人说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呢,念一句阿弥陀佛就为阴间的幽冥存了一块钱,念一万就存一万块,这样我死了就有钱用了。你看这有多胡说。
还有的人说你要信世界末日,不能信佛,信佛就要堕地狱。有人听了吓得不得了,懂的人知道这话毫无道理,经里找不到根据啊。所以不管佛法怎么理解怎么讲都要有根据,没有根据那就是错误的。讲经的原则叫作不杂,经怎么说就怎么讲,即使发挥也要有根据。经常有居士问我法师某某人这么讲对不对?讲经有原则,有根据就对,没有根据就不对。就这么简单。所以佛经叫作绳墨,绳是绳子的绳,墨是墨水的墨,就是木匠做木工的时候用墨斗搭的那条线。用一条线来锯板不会锯歪,那学佛的人呢,以佛经来修学就不会修错。
三是华鬘。华鬘就是指佛前供的花。古时尊贵的人身上戴着花,很庄严。学佛后我们的相会随心转,会变得很庄严。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像菩萨像都很庄严,这叫做华鬘。但这个是气质的转变,而不仅是样子的转变。相随心转,好多人把它理解错了,有一次我在新加坡一个大学里讲课,结束前有二十多分钟提问时间,有个女生说法师啊,听说念观音菩萨人会长得漂亮是不是?我说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你念观音菩萨,你的心和观音菩萨一样慈悲,那么你的相貌就和观音菩萨一样庄严。她说未必吧,我念观音菩萨都快半个月了,单眼皮还没变成双眼皮呢。这就理解错了。它是一种气质的转变,而不仅仅是样子的转变,现在流行双眼皮,等哪一天流行单眼皮了,你又念观音菩萨要求变成单眼皮,那观音菩萨什么事也不要办,整天给你改变眼皮吧。不执着于外在,而是心内求法,华鬘导致气质的转变。有一次我见到一个人,没成家以前相貌长得还不错,成家以后整天和父母吵架,闹分家。这就是孝道做不好嘛。一年后再见到他,丑得不得了。心里不慈悲,没有孝道,自然相随心转。
佛法讲究心,有些聪明的畜生能辨别你磁场怎样。原来我住的寺院养了一条狗,如果是游客进来,它就追着咬,赶出去,居士来就摇头摆尾表示欢迎。我们都不清楚谁皈依谁没皈依,但狗知道。再有,九华山佛学院养了一只鸡,有一次我去合肥买教材,在大巴车上,我前面坐了两个人说小鸡熬汤很好喝,中午他母亲给他熬了一个,把这个带回去晚上吃。我在后面坐着,就问他你这个鸡卖不卖,你卖的话我买下来好了。那个鸡大概值三块钱。那人一看我这么问,就顺口说你要就二十块钱吧。他知道这么贵肯定没人买。我就说那好吧,二十块钱我买下来。他话说出来又不好收回去,就卖给我。有人偷偷移过头来看,悄悄说这和尚买了个鸡,你们大家留意着,一会这车走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和尚肯定要把这鸡吃掉。你想想把我看成什么了,把鸡连毛都吃掉。以后这鸡就在佛学院养着,晚上就卧在树上。它很喜欢和佛学院的法师学生闹着玩,有时飞在肩上,有时飞在头上,你怎么逗它它都和你玩,很可爱的一只鸡,人人都喜欢它。唯独有一个烧锅炉的,自称不信佛、不皈依,说是你们好多人皈依了也不见得素质比我高,我不皈依只做好事。好多人会这么说,我不皈依我只做好人,这个烧锅炉的就这样。那么这鸡看到他就追着咬,飞在天上,飞在头上,用爪子抓他,用喙啄他,弄得他不敢从那条路走。有一次把他啄痛了,在院子里面大声地骂鸡不慈悲,佛学院那么多人不咬,就咬我一个。这都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
寺院里养鸡养猫和外面的就不一样,上殿时寺院养的猫、狗、鸡就站在门口听着。前段时间看报导,泰国的一个寺院养的猫,只要一念供养咒,猫就过来合着掌,两个爪子合起来蹲在那。这些完全证明人的磁场不一样,道场的磁场不一样,只是有时候我们看不到,但是细心的畜生能看到。比如唐山地震,我们人事先不知道,但是老鼠或者马知道。华鬘使磁场转变、使气质转变。我们走路,如果鸽子遇到我们不飞,狗见到我们不跑,不慌不忙玩它的,这说明我们磁场好,心慈悲;如果鸽子、狗离老远见到你,就吓得大叫一声跑了,这是它觉察到我们身上什么东西了,最起码说明我们不慈悲。我们和有些人打交道会觉得非常祥和、舒服,和有的人在一块却非常难受,坐立不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佛能使人气质转变。
‘经’有贯、摄、常、法四个意思。
贯:贯穿,也就是说一部佛经和其它佛经的意思是一样的,佛佛道同,绝对不会佛在这部经这么说、在那部经那么说。如果说的不一样,那就不是佛经了。有些人觉得这部经与那部经不一样,这是理解错了,自己没智慧理解错了,并不是经说的不一样。这个叫作贯。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没学好就从我们自身心来找问题,不要从经上找问题。
摄:摄受。只要我们有善根和因缘,佛经一听就会,一听就明白,一听就欢喜。这就是有摄受力。
常:恒常。佛经讲的道理是恒常不变的,三千年前是对的,三千年后仍然是对的,突破时间空间。这个叫常。不像某些科学理论,今年的明年推翻了,明年的后年推翻了,它可能有些道理,但不能突破时间空间。
法:轨生物解,任持自性。这个解释是从《俱舍论》来的。在九华山佛学院读书的时候我们圣大和尚给我们教课,轨生物解、任持自性的意思就是讲法是从自性里面展现出来的。过去世有七佛,七佛讲经是一样的,都是从自性里面来的。释迦牟尼佛的法也是过去七佛传的法,所以叫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我们自己也有自性,通过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经把我们众生自己心里面的般若智慧开发出来,这就是经的本意。
那么《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题贯穿起来意思是说地藏菩萨给我们说了一个从大孝大愿大行方面着手的心地法门,能使我们很快地成就佛道,开显智慧出离轮回。这个方法就叫作《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一讲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