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新闻 >

江苏苏州市佛教协会举行明学长老生西百日纪念活动-云端佛学

   3月18日,苏州市佛教协会举办纪念活动,缅怀一代高僧、净宗泰斗明学长老生西百日。纪念活动分为座谈会和回向法会两个部分。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普仁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秋爽法师,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觉智法师,副会长照莲法师、慧云法师、功真法师、悟戒法师、法禅法师、净慧法师,全体常务理事,以及灵岩山寺四位监院瑞兆法师、悟戒法师、道参法师、广增法师参加纪念座谈会。苏州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朱民,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曹雪娟,以及相关处室负责领导应邀出席会议。纪念座谈会由秋爽法师主持。

  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普仁法师在讲话中回顾了读书期间在灵岩山寺以及随后在市佛协工作中与明老相处的往事,感念明老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后学的影响和启发。同时号召大家学习明老爱国爱教、淡泊名利的品格,信愿坚定、以身作则的德行,精进办道、生活简朴的修为,恪守祖训、广行教化的悲愿。继承明老的深切悲愿,以明老为楷模,为佛教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苏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朱民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明老一生本着慈悲济世的情怀,爱国爱教、淡泊名利、饱参躬行,为佛教、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明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佛教界,我们应该从从明老的精神遗产中挖掘出更多普世价值,云端佛学,以利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明学长老是优良传统的守望者,明学长老是匠人精神的实践者,明学长老是无私奉献的诠释者。明学长老一生爱国爱教、顾全大局、信愿坚定、淡泊名利、慈悲为怀,值得歌颂的事迹很多,还有很多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发现、学习、继承和弘扬。苏州市佛教协会及时举办这样的纪念座谈会,也正是希望能够更好的评价和总结明学长老不平凡的一生,让备受信众拥戴,深受社会各界认可的一代高僧、净宗泰斗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深入人心。苏州市委市府将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灵岩山寺的善后工作,依法依规做好过渡时期的各项管理工作,让明老的精神遗产能够在灵岩山寺乃至中国佛教界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与会的苏州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以及主管部门领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明学长老生平事迹加以回忆与整理,一致认为,明学长老自住持灵岩山寺以来,恪守印祖遗训,将五条规约作为灵岩山寺共住规约的核心,不做经忏、不收徒、不传戒、不办讲经法会,坚持十方丛林制度,为后人留下了以“爱国爱教、信愿坚定,持戒精严、重视道风,恪守祖训、不堕莲风,广育僧才、身体力行”为核心的宝贵精神财富,受到教内外的广泛赞誉。

  一、爱国爱教,信愿坚定。明老多次提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僧人,首先应该是守法爱国的公民。爱国,是佛教基本教义的要求,也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佛教“报四重恩”中的报国家(国土)恩,实质上就是佛教的爱国主义。明老还重视对佛教界爱国主义和僧伽形象教育资源的挖掘,常常为后学讲述历代高僧,如西行求法的玄奘大师、东渡传法的鉴真大师等先贤的懿行,以及近现代佛教界爱国爱教人士,如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赵朴初居士等的事迹。在培养僧才方面,明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注重提高僧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出一大批爱国爱教的青年僧才。长老在灵岩山寺近七十年,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长老在对外接待、出访等方面也始终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

  明老7岁时,就随母亲去杭州灵隐寺敬香礼佛。1947年8月,到苏州灵岩山寺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并于灵岩山寺库房工作。1948年2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长老出家,同年于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1949年4月,至福州舍利院谒慈舟律师学律。“文革”被下放劳动期间,明老依然初心不改、坚持修持,无一刻放松懈怠,1979年回灵岩山寺主持恢复工作,历经无数艰辛而不改其初心,其信愿之坚定令人感动。

  二、持戒精严,重视道风。长老早年于“律宗第一山”宝华山隆昌寺受戒,后又亲近近代律宗大德慈舟律师,在其门下学习戒律。明老不仅持戒精严,还非常重视戒律教育。明老曾指出,佛学院要以持戒为本,学僧不但要学教理,还要持戒。持戒是根本,佛学院也要开戒律课。在佛学院读书,要求佛学院学僧对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要学习。明老常说“一个出家人,若没有坚定的信仰,那么他学的知识越多,对佛教越不利。”在每届佛学院新生录取时,明老特别强调,佛学院录取学僧,首要条件是坚定的信仰、坚固的道心、严持戒律。

  明老住持灵岩山寺以来,特别重视道风建设,继承并发展了印祖遗规,于1981制订了《灵岩山寺共住规约》,使僧众有规可依,有法可学,为寺院正常有序的修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老还特别重视道风建设的教育,他把培养合格的僧才作为办学的目的,要求教师和学僧必须在“僧”字上下功夫。明老认为,作为一个出家人,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能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的。佛教教育既要注重佛教教理的学习,更要注重戒律的严持和佛法的修行,只有道风盛行,才能提高僧团的整体素质,佛教也才能真正兴盛。

  三、恪守祖训,不堕莲风。印祖驻锡灵岩山期间,为整顿灵岩山寺道风,制订了灵岩山寺《五条规约》,并针对当时一些僧众热衷于经忏,不注重修学的弊病,要求僧人坚持“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讲经,不传戒,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每日与普遍打七功课同。”这标志着灵岩山寺作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的正式确立,有此规约,净土宗风大盛,灵岩山寺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净土道场。明老升任方丈后,严守祖训,按照《印光法师文钞》及印光大师佛学思想,恢复净土专修道场:在佛学院的教育中,开设净土宗课程,系统学习净土宗;办好念佛堂,每天准时起香,固定念佛,每年都举办精进“佛七”。自1980年以来,依照印光大师的祖训:“专一念佛”。灵岩山寺僧众围绕“早晚功课、念佛堂念佛、佛学院上课”行持,莲风不堕,恢复了净土宗道场的往昔风貌。

  四、广育僧才,身体力行。1980年,由明老提请,在赵朴老的关心下,在主管部门和佛协的支持下,于灵岩山寺创办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经过筹备,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于1980年12月10日正式开学。在办学过程中,明老事必躬亲,尽心尽力,所有事务都紧紧围绕着培养僧才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在办学初期,明老即提出学院的办学方针为“教遵天台,行归净土”。这八个字方针是印祖及前代先贤共立的规约,现在完整的保存于教学体制中。在办学过程中,明老还始终坚持“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针,引导学僧坚固道心、严持戒律、解行并重、勤修三学。佛学院开办三十多年来已培养17届800余名学僧,分别在全国乃至海外进行弘法,至今仍有60余位学僧在学院深造学修,为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佛教僧才匮乏的局面,促进佛教人才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