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修行养生 >

看病也修行-云端佛学

健康

  中午,法师带我们三位同学到国医堂看病。
  
  午斋后,法师让我们带些矿泉水,并问我们有没有带香袋,我们都没有带。法师说:“你们也没有带一本书?”我和另一位同学带了MP3,路上可以听师父的开示。法师说:“以后出去时,可以带上香袋,万一有什么东西要放的,就可以放在里边。”我想,是啊,应该带上香袋,尽管自己不一定用,如果法师和同学有什么东西要放的话,我也有机会承事师友。资粮其实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的心太粗了。这样一想,内心很欢喜,又学到了一点怎样具足弟子相,怎样用心承事师友。
  
  走出德尘居时,法师又把我们叫到一边,用两三分钟时间做了外出看病的前行:
  
  一要端正动机。要知道看病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健康以便更好地修行,而不是为了现世的安乐。另外,病能不能治好,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医生和我们的缘分,能不能遇到有缘的医生,要靠大家好好去祈求佛菩萨的加持。
  
  二要做好“密护根门”。眼睛不要随便往窗外看,特别是女众和广告牌。在车上我们可以看书、听开示、休息,也可以彼此做些交流。下车走路排队,不要乱看。看病时,如遇女医生,要作意她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有位同学问:“下车后可否带耳机听开示?”法师说:“耳机不用带了,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我们在听音乐。”面对境界,真是要多用心观察。
  
  出发了,大家按照法师的前行引导,上车后都做得很好,有的听开示,有的在练唱诵,我身体比较差,而且中午又没休息,就靠着车窗睡了一觉。法师坐在前排和司机商量路线,为我们默默付出。我们则像小孩子一样坐在后面,很是听话。
  
  一路顺利,我们提前到了国医堂。中医药大学的居士来接我们,并为我们挂号、办各种手续,使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三宝的功德和僧俗二众配合之美。
  
  国医堂的门诊室建筑是仿古的,风格很像寺院,没有现代化医院给人的那种压力与恐惧,让人感觉很轻松。门诊室门上有块匾,写着“药王”两个字,门窗屋顶全是仿古木,里面是由屏风分成的两间小屋,医生在内间。外间是候诊室,墙上挂着一幅古代中医的画像,摆了几张木制沙发和一张短桌。
  
  内间的摆设也很古朴,两张方桌并在一起,一边靠墙,其他三边,各有一张太师椅,医生和助手各坐一边。桌上只放了一个把脉用的垫子,还有一本开处方的本子,摆设很简单,又很大方,让人感觉很舒服、轻松。还有一张供桌,上面挂了一幅孙思邈的画像,底下有几行简介。
  
  当我坐下来后,医生开始望、闻、问、切。把脉诊断的速度很快,而且不需要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医生经常和病人做一些交流,包括病情以外的事情,这种方式可以让医生很快了解病人的情况,也可以让病人对医生产生信任感。
  
  出家人这身与世人不同的衣服,也引起了医生的好奇,再加上佛教和中医都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彼此也就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医生了解了我的病情后,说我的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性很弱,可外在的环境又不可能改变,只好从自己改变,这跟佛法所讲的内涵是一样的。师父在《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中也说:“外在一切境界没有好坏,不好的是自己的心,要改变也只能从自己的心改变,心好了外境自然就好了。”在与医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向医生介绍了四月初八龙泉寺有浴佛法会,医生听了很欢喜,对佛法也很有兴趣,就让旁边的助理医生记下来,说四月初八也想来龙泉寺学习学习。跟医生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佛菩萨和师父的加持,让一切众生都能随缘得度。
  
  出来后我就向法师汇报了与医生交流的情况,法师也很赞叹医生的善根,说:“下次再来时,可带些结缘品,与医生结个善缘。”
  
  回来的路上,我和一位同学一直在交流心得及平时对境如何缘法转心。回到寺院后,居然没有了以前那种一出去回来就特别累的感觉,反而感受到每个境界中都有佛菩萨的加持,都能学到佛法。只要用心,每个境界都是法的体现。(出处:龙泉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