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修行养生 >

佛门无肉有渊源-云端佛学

吃斋也叫吃素,能做一手很好的斋菜,「不著一荤而尽得风流」,是很不简单的,它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几年前,游南岳,行至磨镜台,遇雨,天又将暮,便奔附近的南台寺挂单。方丈慈眉善目,连称「善哉」,令知堂安排一间洁净的客房,将我安顿住下。

一夜风雨,穿林打叶,松涛啸嗷,叫人辗转难眠,起而挑灯,读诗待漏。

守安和尚诗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正好道出此夜意境。按,守安和尚磺Ф嗄昵白〕帜咸ㄋ拢?耸?堑笔毙吹摹S镅灾势樱??植灰撞瓮浮4蟮仲视锒既绱耍?匦??恢匚牟桑?此菩趴冢?翟蚰讯???ズ蜕写?谝虏Ф嫉霉?视锎鸨绻兀??浴覆怀匀?焖兀?菹肷衔魈臁梗?备稣婧蜕胁⒉蝗菀住?

梁武帝以前可吃「三净肉」

次日,风雨过後,天清气爽,僧众顶礼迎客,邀共进午餐。

饭是大木甑所蒸,很香;菜有四五样,全是素菜,寻常瓜豆,清油烹炒,谓之斋饭。不论僧俗,八人一桌,一律使用公筷。佛门迎客,不蹈尘俗,令人心境清爽。席间不敬菜,不言语,亦不闻瓢勺碰撞之声,其味甘香,回味无穷。

吃斋起自佛门,是佛教信徒一种生活清规。久之,流传到民间,被一些人用作养生之道,形成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起梁武帝这个有名的「菩萨皇帝」,佛门无酒肉与他有一定的关系。他是个热心於弘扬佛教的人,在位时广建寺庙,保护僧众,提倡僧人过集体生活,他自己也念经打坐。据说他写过一篇《断酒肉文》,呼吁全国的僧众不食酒肉,以维护大乘戒律的尊严和佛门的清净。於是自那以後,佛寺便厉行禁酒肉。在那以前,小乘经是容许僧众吃肉的,只是有个原则∶「不闻杀,不见杀,不为己杀」,谓之「三净肉」,可以吃。但梁武帝的号召一下,断酒肉的多了起来,有的僧尼连「三净肉」也不吃了。

孙传芳晚年吃素没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注重这个「吃」字的,一方面认为吃很重要,布帛菽粟,与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所谓食色性也,即甘食悦色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认为「吃」字一旦掌握不好,也是容易坏事的。好吃加懒做,就是一种恶名。酒色财气,吃喝嫖赌,都为人所诟病,「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四十二章经》卷引),认为口腹之欲,要很好把关。至於杀生,奉行仁道者认为是作孽,是不仁,所以有的人不吃荤腥。孟子就说过「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样的话。但他似乎只是对杀生不满,肉却不曾不吃,怎麽办?他又说「君子远庖厨」,主张躲起来吃,颇有点自欺的味道。看来思想进步是一回事,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

孟子是讲仁的,胡适曾将孔子的「教」比做「爸爸政策」,将孟子的「仁」比做「妈妈政策」,意即「教」和「仁」在当时是治国平天下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但「君子远庖厨」这样的吃法,实在是有失君子之风。倒不是说不应该吃肉喝酒,或者说都去吃素,关键是主张的是什麽,做的又是什麽。在道与欲的问题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闹过这样的笑话∶提出口号是一回事,而实际做的又是一回事。

所以,石头希迁和尚(一千多年前在南台寺住持过五十年)的「即心是佛」论,就讲到信仰。用现在的话来说,坚持正确的信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才谈得上道欲不悖。否则,即使信誓旦旦,也不过是个魔外。鲁迅先生说孙传芳晚年吃素,却不能使人们忘掉他杀人的凶暴,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地方风行用公款请客吃饭而又讳言腐败挥霍,开门纳贿而又讳言请客送礼,「公事不沾酒肉」之说,大抵也和「吃肉不仁」一样,只是挂在嘴上的东西,於是就有了做假帐、说假话、会假报、办假案的把戏。

辞别僧众,踏上归途。回望南台寺,已经雾失楼台。「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袁子才《论诗》),一顿斋饭,满足了口腹之欲,也给我深深启发∶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实现一种梦想,一种追求,是不容易的。就说这个道与欲的问题,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未能解决好,在今天,也就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