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强法师:常见的禅病及其调节
所谓禅病,云端佛学,是指由禅修要领不妥直接激发的身心疾病或明显障碍。禅病首要示意在身心两个方面。身材方面的常见禅病,如风俗性的不妥坐姿、一连的疼痛、劳损、变形、心理非常与障碍。生理方面的常见禅病,如哀愁、哀痛、狂喜、我慢、理想、臆想、著欲、著空、知觉扭曲、情感错杂、呈现幻觉、精力发疯、鬼怪所侵等。
风俗性的不妥坐姿,如垂头、仰头、歪头、头左转、头右转、左肩高、右肩高、靠柱、靠墙、七零八落、前俯后仰、盘起的两腿不能匀称受力等。偶然不妥坐姿也许是由于坐垫不吻合、支撑面不服整造成的,但除此以外,多是行者本身不良的坐姿风俗使然。风俗性的不妥坐姿,会给身材带来一连的疼痛、劳损、变形可能心理非常与障碍。至于怎样调节,下文中将别离讲到。
身材一连的疼痛,是指禅修时疼痛一连并明显,明明障碍正常禅修,可能停息禅修、放松苏息时仍有明明的疼痛感。假如在坐禅时,腿、腰等部位呈现疼痛但不明显,可能纵然明显但在放松苏息时疼痛明明减轻乃至消散,这是正常征象,不在禅病之列。但假如坐禅时,腿、腰等部位疼痛一连、明显并明明障碍正常禅修,纵然停息禅修、放松苏息时仍有明明的疼痛感,此即禅病,这凡是是由坐姿不妥或精进太过所致。后者之以是称为禅病,是由于会一连、明明地障碍禅修,尚有也许形成往后的禅修惊骇症。其它除腿、腰以外,其余身材部位如头、眼、肩、背、胸、肋、腹等呈现一连疼痛的征象,一样平常皆为禅病,这些凡是是由坐姿、要领、专心不妥所致。
坐姿不妥所激发的身材疼痛经调解到正确坐姿后即能减轻乃至消散。正确坐姿有三个要点:稳、正、松。假如下盘不稳,上身凡是会前俯后仰、七零八落。稳即盘腿后两腿能较匀称受力、配合支撑上身,这样才气与臀部一路稳定整个身材。假如两腿受力不均、不能大抵对称地打仗身下的支撑面,坐的时刻久了,也许导致上身左倾右斜;又如风俗性的某一条腿在下、另一条腿在上地单盘,每每会造成在下单腿的麻痹,时刻长了,也许导致两腿在形体上差池称。正即身材的规则,首要指头项、腰椎的正直。只有下盘稳了,上身才气保持规则,停止前俯后仰、七零八落,担保气血顺畅、消化精采。松即满身要放松。禅修除了上身要保持规则外,还要叱责身放松,只有这样才气只管坐得持久,而且轻易激发轻安与喜乐。
假如精进太过或坐禅时心力过猛、意念过强,会导致头痛、眼痛、眼红、口干。这时当放松心意,保持觉照、专注但不出力,头眼痛即减轻、消散。可能停息禅修来经行、跑香,可能完全放松后苏息,头眼痛即减轻、消散。假如坐禅时心意执守除了中下腹以外的身材上身某个部位,时刻久了,谁人响应部位凡是呈现疼痛。这时转移心意至中下腹、脚掌或遍察满身,疼痛即减轻、消散。假如由于调息不妥或试图节制呼吸,也会导致肩背、胸腹、两肋、腰部疼痛,若调解到天然呼吸,疼痛则减轻、消散。
假如坐姿不妥或精进太过所激发的身材障碍没有实时加以调节,时刻久了就会导致身材局部劳损与变形。最轻易劳损的是脚踝、膝盖、坐骨与腰部的筋骨,进而导致局部恒久疼痛、麻痹、肌肉萎缩、黑白腿、坐骨神经痛、腰椎劳损等病变。上身不规则会导致歪脖子、溜肩、驼背。腰部常常硬挺而不能放松会导致上身强制性僵直。假如要领或专心不妥所造成的身材障碍没有实时、有用地加以调节,时刻久了会导致身材局部疼痛、痉挛、脏腑内积水以及暂且失明、失聪、呼吸受限、消化不良等脏腑心理成果障碍。
在麋集禅修或恒久禅修中,因为身心疲惫、求助,或饮食不调,或就寝不敷,或情形不适,或情感颠簸大,会导致一些心理非常或成果障碍,如消化障碍、就寝障碍,男性产生频仍的滑精、遗精,女性呈现低热、乏力、月经非常等。
消化障碍如食而不用、不思饮食、胃胀胃痛、便秘等,这时除了恰当的坐禅外,还要放松神色,适度增进经行、跑香、肢体放松行为来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可能吃些消食的果蔬、药剂等调节便秘、胃胀胃痛。
睡眼障碍如失眠、多梦、噩梦等,行者假如过分精进、勇猛,晚上会造成入睡坚苦。初学行者正常苏息时,当放松神色、停止对业处的继承专注,一样平常就可以消除入睡障碍。行者假如禅修中经常心随欲驰而导致贪图纷飞,晚上则会多梦。行者假如禅修中常陷入昏昧、常忆念已往各种不善境或起恶见、恶欲而令其增添,就寝中则多噩梦。行者禅修时当全力保持正念、安稳情感、淡泊心志,睡梦自会镌汰。
在麋集禅修中,行者凡是被要求至少持守八戒。八戒中除了不淫戒,其它的不饮酒、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娼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宽大床、不非时食等四条戒,固然各自有其独立的内容,但也是从差异的方面来掩护不淫戒,由于不淫是禅修相等重要的助行。可是行者假如在有一按时日的一连禅修中贪著男女,则会引起性欲增盛、急躁易怒、情感颠簸大、精力不齐集、入睡坚苦等,个中男性产生频仍的滑精、遗精,女性呈现低热、乏力、月经非常等。这时行者当修不净观以对治于男女的贪著,个中女性行者同时留意调解饮食、就寝、神色,以保持精采的饮食、富裕的就寝、愉悦的神色。
在禅修时,行者假如粘着于本身已往各种不良际遇或凡间的无常、有情的灾祸,其神色则会沉湎于哀愁或哀痛中,障碍正常禅修,以致一连影响日后的正常糊口、事变与进修。这样时刻久了会导致烦闷、焦急、抽泣,乃至发生悲观、绝望、自杀的动机。行者应实时修习喜心与舍心,并观修出离乐、脱节乐、菩提乐,以消解对本身、对凡间有情的哀愁与哀痛。
行者假如粘着于善法的呈现与一连,其神色则也许沉湎于狂喜或我慢。如法禅修的行者在发定或观智成熟之前,会履历到身心轻安、心智敏锐、身轻自举、见光听微等亘古未有的地步,由此心生喜乐。喜乐自己不是禅病,若行者乐于此喜、执于此喜、不能自制,是为狂喜,是为禅病;甚职苄行者以为此时本身已经超凡入圣、脱节自在了,是为增上慢,同为禅病。行者当于此等善法调查苦、无常、无我而断除法执,则能继承向长学习成绩止观。
行者禅修中偶然呈现贪图是正常的,但假如时常陷入贪图而不能自拔,可能喜于贪图、乐于贪图、执于贪图,以住于贪图为定、为成绩,此即为禅病。有些贪图是沉湎于已往,大都则是理想于将来或臆想于当下,这样时刻久了禅修者会离开当下实际而糊口于回想、理想或臆想之中,严峻者会导致精力破碎。轻度者可由提起正念觉知当下来规复正常的心智,重症者当当即遏制禅修回家静养或接管治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