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病与心病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4 02:20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身病与心病-中国释教文化网 2014年5月28日下战书2时,中国释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应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作题为《身病与心
导读:2014年5月28日下战书2时,中国释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应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作题为《身病与心病》的讲座。讲座内容首要包罗: 一、康健的意义和尺度;二、今众人的康健危急;三、康健题目基础在心;四、释教对待身心相关;五、释教看待身心疾病。
尊敬的张其成院长、列位先生、列位同窗好:
很兴奋本日可以或许应邀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粹院,做《身病与心病》这方面的讲座。我们面临每小我私人来讲,城市有感觉的。不管是学佛的也好、不学佛的人也好,城市抱病,生老病死是人生都要经验的事。那么病呢,简朴来说可以分成身病和心病。身病就是我们人身材方面的题目、短处、疾病,身材方面的疾苦;心病呢,就是我们民气田的题目,心田的感觉,心田的疾苦。
释迦牟尼佛名为“大医王”,以是,佛、释教一向以来都跟“医”是有关的。我们出家的法师对信众来讲,首要是引导断烦恼、扫除心田的疾苦;而社会中的医院里的大夫要办理的是身材方面的病。但现实上,身材方面的病和心田的病是有接洽的,既有区别,又有接洽。我们人活在无明大病傍边,对这些病熟悉不清晰,每每胡里胡涂、懵懵懂懂、糊糊涂涂的,分不清晰病因、病灶,这就是题目。以是我们的糊口,以致整小我私人生,就经常会呈现一种摇晃不定、迷糊其词的状态。好一点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再好一点的,各美其美,佳丽之美,美美与共。可是,我们怎样可以或许一步一步的晋升,可以或许用佛法的伶俐来观照人生的实相、人生的题目、人世的疾苦,以及我们身心的短处?
每小我私人活活着上都但愿自强不息、生生不已,不绝可以或许成长。人是万物之灵,人身很是的可贵。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有神性,亦有兽性。神没有道德,以无兽性故;兽亦没有道德,以无神性故。人者,兼者有神性和兽性。以是,只有人有道德。”已往中国的儒家也谈到,人是“异于禽兽者几希”,也就是人既有动物的一部门特征,同时又是万物之灵,又有灵性,这种灵性是其他的有情不比如的,比不上的。以是已往的儒家就汇报我们:要存天理,去人欲。王船山曾经说过:“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见。”就是天理与人欲的一种相关。释教讲“改邪归正,立地成佛。”从这内里也就是声名白一个题目:民气田的烦恼、心田的伶俐、心田的灵性,心田的觉悟是并存的。那我们人是不是本身的灵性在起浸染,本身的觉悟在起浸染,本身的伶俐在起浸染?假如不是的话,那也许就是烦恼在起浸染,贪心、嗔恚、愚痴、无明,各种有毒的、有害的生理在起浸染。这样我们的生理就不会康健,生理不康健,就会影响到我们身材方面的不康健。
人对外在各种的执着,对外在各种的追求,放不下、看不清,但我们追求的方针,要到达的这种目标,也许恰好是偏离我们心田的灵性的,这样我们的举动也许就是恶的,有害的,造的业也都是恶业。反过来说,假如我们民气田是清净的、善良的、觉悟的,我们所造的业就是清净的、善的力气。用释教的话来讲,就是广积资粮、福慧双修,既修福报,又增添伶俐。
释教里有一部经叫《佛说业报不同经》,经中讲,人要得长寿的报应,有十种因:第一种,不杀生;第二种,劝别人不杀生;第三种,惊叹不杀生;第四种,见其他的众生不杀生,心田生欢欣;第五种,看到别人杀生,利便去救护;第六,看到怖畏的人、心田衰弱的人,可以或许慰藉他;第七,看到可怕的人、畏惧的人、怯弱的人,可以或许启发他,施其无畏;第八种,看到困苦的人可以或许起慈悯之心;第九种,看到灾害的人,可以或许起大悲心;第十种,用各类饮食来布施众生。这十种业,可以或许让人得长寿的报应——长命。此刻的人要求康健,要求长命,这以上所说的十种,就是长命的因。
我本日要给各人谈的首要是从五个方面来声名《身病与心病》这样一个题目。
一、康健的意义和尺度
(一)社会的观点和尺度
1999年有8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在纽约切磋“21世纪人类最必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配合结论就是:康健。身材康健、体质康健、精神充沛、人的情感乐观、身心的快乐,这些都很是重要。1989年连系国天下卫生组织对康健有一个界说说:康健不只仅是没有疾病,并且还包罗了躯体的康健、生理康健、社会顺应精采(就是顺应社会手段很强很好)和道德的康健。
(二)释教的观点和尺度
《(四十卷)华严经》里说到:“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初发心的菩萨,我们要相识病就是最大的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假如我们身材有短处,那么内心就不能平定,就没步伐来修六度。“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全部疾。”先要应该治疗身上的疾病。“菩萨起化,先疗国王,次治众生,令无患苦,然后说法,调伏其心。”菩萨度化众生,起主要治疗国王、天子,然后管理众生,令他们都可以或许阔别疾苦,然后为他们说法,调伏他们的心。
在《成实论》里谈到:“少病者能初夜、后夜精进不息。若多疾病,则妨行道。”假如身材欠好的话,就很难修行了,很难行道了。“又有不适定难,谓行者有冷热等病。”假如我们身材欠好,常常发热了,常常有短处了。“若疲极失眠,谓人缘故令身不适,有贪、忧、嫉垢等诸烦恼令心不适,则失禅定。”也不轻易得禅定。“是故行者应自将护身心,令其调适。”就是要把身心都调节在一个很好的状态。
以是佛讲:统统法都是佛法,统统人缘都是佛法的人缘。我们人抱病、治病都是佛法的人缘,都能跟佛法接洽在一路。我们对这些疾病也应该有一种堪忍的心,已往讲“难忍能忍”,就是可以或许遭受得了心田及身材方面的疾苦。怎么来忍受?怎么来对待?我们要相识到身心的苦痛也都是由于业力形成,人缘形成。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我们身心方面有各类百般的痛楚,都是由于有恶的人缘;这些恶因断除了,恶缘阔别了,那人的身心就好。
佛活着的时辰他就曾经说过,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一钵水内里就有八万四千的众生,许多许多的众生。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可是佛眼可以或许看获得,天眼可以或许看获得,用我们此刻的显微镜也可以或许看到水里的许多微生物。
人的生命的疾病同人的业报有关,同内因和外缘有相关。这样,我们怎样来让外在的人缘对我们人的身心康健可以或许越发有利?反过来说,我们碰着对身心安乐、身心康健倒霉的人缘,怎么办?我们要有一种随缘的心,不执着的心,无住生心,《金刚经》中谈到无住生心。对付欠好的人缘我们不能去住相,就是要让我们心田可以或许自在,身心自在。不然的话我们假如对一个欠好的情形起了嗔恚之心,那我们自己心田的毒就会被激发出来;反过来假如我们是一种逾越的生理,脱节的生理,去观照外在的人缘,就更能有一种理智的、理性的、伶俐的熟悉题目、处理赏罚息争决题目的手段和要领。
佛法汇报我们的是要让本身对本身统统的举动认真,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来到凡间,无论是哪一小我私人,都未曾经拥有什么;我们死了之后,分开这个凡间也不会带走什么,我们带走的只是我们的业力,我们来到这个凡间也都是业力,以是释教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实上我们各类百般的举动是受我们头脑的影响,假如我们的头脑是康健的,那我们的举动也是康健的;反过来说我们的头脑不康健,那我们的举动也就不康健,我们的身材也就会有病。这些都是有连带的相关。
二、今众人的康健危急
(一)小我私人不良风俗引起的当代文明病
2008年8月,连系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篇的陈诉里谈到,“环球化还被看作促使糊口方法改变并促使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体系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统性疾病成为风行病的首要身分。与行使烟草、不康健的节食、身材不行为和有害地饮酒等有关的康健题目在中低收入国度已经到达了令人震惊的境地。哪里的各类趋势正在都会化和社会经济抉择身分的配景下敏捷地变革着。2005年,环球60%的衰亡者,是因患非熏染性疾病而衰亡。”
这也就是说,在环球一体的期间配景下,人的疾病的撒播长短常快速的,而且也会给我们带来各种题目,这些新的题目在环球化早年是不存在的。
(二)社会高速成长带来的精力生理病
人的压力长短常大的,以是我们也许有各类百般的错误感受,就是看到外在的事项上面各种变革,心田傍边有各类百般的阴影,各类百般的感觉。现实上用释教的概念来说,凡间都是无常的、不毕竟的,可是我们对这些无常的事物、不毕竟的事物老是会有各类百般的错觉和执着,很难真正在当下大彻大悟——悟到无所得的道理,这样,一些柔美的事物就很是轻易在我们心田中留下回想,深刻的回想,(让我们)乐不思蜀。现实上,我们的心、意、识,心就是贪图,意就是执着,识就是别离,贪图、执着、别离。我们无法分开心意识,分开我们的贪图、别离、执着。一旦有了贪图、别离和执着,那我们对客观外境所缘的统统城市成题目,城市成无明。
以是,有觉悟的人,对佛法参悟较量通达的人,他可以或许在糊口中、事变中、进修中以致我们一般中来修行,来勤奋。就是用本身内涵的天性,用本身内涵的觉性,而不是心田的别离、执着、贪图来面临进修、糊口和事变。这样的话,全部的烦恼、全部的障碍、全部的题目,当下就可以或许逾越,不然就很难。外在各类百般的障碍,各类百般的题目是许多的,以是经典里边讲:“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菩提,就是在烦恼中当下的彻悟。我们二十四小时都应该要知道本身的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动的什么念,这就是修行。由于人的意识心别离太快了,我们的末那识执着也很是的健壮,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贪图也长短常很是多,以是必要靠佛、法、僧三宝的力气才有步伐来对治。
释教内里经常讲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沉寂”名为释教的三法印,为什么释教一向要夸大无常和无我?其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意识对客观的外在的事物减轻别离、执着、贪图的度,减轻这种力气,那我们心田才气够脱节,才气够镌汰疾苦,才气够康健。
(三)太过开拓天然导致的情形污生病
中国消息网2013年4月19日里有一篇文章说,“天下卫生组织监测102种疾病傍边有85种是受情形的影响。一份由公益人士建造的‘中国癌症村舆图’在互联网上收到普及的存眷,村落的数目被以为高出200个。无独占偶,北京市卫生局统计的数据表现,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生齿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这就是受情形污染的影响,尤其我们最近几年的雾霾,各人城市有很是深刻的感觉。
(四)群体道德滑坡造成的食物安详病
食物安详有许多人经常担惊、畏惧。民以食为天,人每天要用饭,每天离不开食物,假如把有毒的添加剂放到食品中去,对身材的危险、迫害长短常大的,影响也长短常坏的,可是,有些工钱了追求利润,不吝捐躯其他人的康健。
三、康健题目基础在心
我们此刻在食物安详方面各种的题目、各种的过患,严峻水平很是令人震惊。这些康健的题目,基础在于人的心。
英国的汗青学家汤因比在《瞻望二十一世纪》里谈到说:“贪心自己就是一个罪恶,他是潜匿于人道内部的动物一面,人类假如要管理污染,继承保留,那就不单不该该刺激贪欲,还要克制贪欲。”就是怎样来对冶我们心田的贪烦恼——贪欲的烦恼。
贪欲,嗔恚、愚痴,释教名为三毒,三种剧毒。贪的烦恼假犹如人的欲望团结在一路,这种欲望就是有害的、有毒的,就是有害的欲望,有毒的欲望,对本身、对社会城市激发有害的效果。欲望也有善良的欲望,欲自己有善的,有恶的,假如不是从三毒出发的,(而是)从伶俐,从慈悲心、划同心用心、利他心出发的欲望就是善欲。我们做一件事,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所出产的产物、食物,对人毕竟是有害的照旧有利的是康健的照旧不康健的,这应该是最重要的,这必需从人的道德层面,(从)我们心田对社会的责任方面(来熟悉),我们(要)熟悉到,本身的举动是有用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然,我们也许经常会碰着、看到、遇到、打仗到各种欠好的征象。
此刻,民众安详的题目,可以说各人都有同感,以是必要道德,必要社会公德。人必要信奉,必要文化方面的视线,必要有善恶长短的尺度,否则的话,人假如一味为了经济的成长,一味为了赚钱,也许不择本领,什么要领都用出来,对社会许多许多有害的举动和效果都不去顾及,这样对社会是一种粉碎,,假如这种举动、这种题目一多的话,我们整个社会的人城市受到这方面的害处。以是人的身病和心病关联长短常亲近的。
为什么有人会做那些没有道德的工作?其缘故起因就是民气田的烦恼、无明、贪心在起浸染。释教内里的《处死念处经》讲:“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大夫曾经也做过观测、化验,信佛的人血较量清净,这就跟我们的心有关,信佛的人,他的心田假如清净,他的血就清净,人的短处也就会较量少。
以是修行也就是改变,改变我们的身心,云端佛学,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康健,越来越有力气。心田有力气往后,人才气够做更多的好处众生的奇迹,做更多的对社会有益的奇迹。全部的这些都必要来改变,来晋升我们人的心田的地步。
四、释教对待身心相关
(一)身心互依
释教讲身心这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和合。色蕴就是我们的身材,这个身材是会变坏的;受蕴是我们心田傍边的各种感觉,有疾苦的感觉、有快乐的感觉,有非疾苦非快乐的感觉;想蕴就是我们人活这一世,可以或许有各类百般的影象,我们经验的事可以或许记着,我们读过的书也可以或许记着,我们内心的勾当也可以或许记得住,全部这些都是我们想蕴的浸染;行蕴就是我们心田的勾当,心田的造作,内心的状态;识蕴就是我们的识了,心意识,八个识。受想行是我们的心所,心所的勾当,心田的勾当,与我们的肉体和合,就成为人,成为人的身心。《瑜伽师地论》里头谈到说:“同安危者,由心、心所任持力故。”由于有意跟心所任持的力气,以是可以或许让我们的色身不绝、不坏、不烂。“即由如是所执受色或时衰损,或时摄益,其心、心所亦随损益。”以是身心互依,长短常亲近的。
(二)身心不二
明朝的一如法师说:“统统诸法唯心本具,等于妙色妙心,心等于色,色等于心,心外无色,色外无心,互具互摄,故名不二。”就是色心不二,我们假如可以或许悟到这一点,觉悟到这一点——色心的相关是不二的,是相依的,我们心田就不会为本身的烦恼所摇动,外相就不会为客观外境的各种地步所侵扰,我们就可以或许阔别主观跟客观的对立,我们就可以或许阔别息争脱落入各种名言观念的长短代价评判的尺度中去,可以或许慢慢慢慢与佛法的尺度响应,可以或许顿悟,可以或许脱节,可以或许自在,可以或许快乐。我们不自在、不快乐,着实就是对外在法界的真实地步的扭曲、曲解、误解所造成的。反过来说,外在的这些地步仅仅满意了我们心田的烦恼,而不是用我们心田的伶俐去看护,以是各种的别离发生各种的执着,就有善有恶,有喜有憎,有坎坷,有贫富,有长短,有对错,这样各种的二元对立。现实上佛法汇报我们,要正确的来熟悉凡间统统的地步,如人饮水,内心稀有。一小我私人对天下对人生各种的感觉,就如喝水一样,水温到底有几多度,吻合不吻合,是烫的照旧太凉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正确的感觉。我们假如知道这个水是热的,知道这个水是冷的,这个太冷了我们不能喝,太热了我们也不能喝,最后有一个如理的弃取,有一个理性的熟悉,就不会活在一种盲目标、无序的、紊乱的、苍茫的糊口傍边。
以是人有了佛法,学了佛法之后,他存在的自己就可以或许逾越,存在的自己就可以或许脱节,而不是说在存在以外其它有所谓的脱节和逾越,它就逾越了各种的对立。以是有了佛法伶俐的看护之后,我们可以或许获得一个这样的结论:成绩别人就是成绩本身,别人成绩了,本身也就成绩了。好比说一个先生教了许多门生,那么许多的学天生绩了,这个先生才有大的成绩。假如一个先生教了门生,门生都不生长,很难讲这个先生有多大的成绩。反过来说,由于这个先生学识很广博,道德很高贵,以是我们当门生的才气够进修到常识,有益的常识,有效的常识,才气够在品德、人品方面受到很好的影响和启示,最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效的人才。这个也就是由于先生的孜孜不倦、博学多才,才会有好的门生作育出来,都是彼此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成绩是由于别人的成绩,以是成绩别人就是成绩本身。这样我们人就很是轻易留意,而且应该要留意人与人之间的各类相关,各类人缘,包罗对情形的相关和情形的人缘。假如不留意情形,那么整个情形污染,我们人的身心也受害。
可是我们由于烦恼的缘故起因,经常去危险的都是同本身最靠近的人,是我们周围的人,本身的亲戚、伴侣,以致同窗、先生,最轻易调查到他们各种的题目和纰谬,造成各类百般的相关求助、扭曲,相关不良。这都是由于我们伶俐觉悟短缺、不敷所造成的。以是我们应该要有这种逾越的、脱节的、圆满的熟悉,不能有偏颇的熟悉,这样我们才气够活在一种快乐、和平、自在的、糊口吻氛傍边,我们的心念才气够显着白了,有一种善良的情感。假如我们有善良的情感,我们才气够做善良的事和奇迹。
五、释教看待身心疾病
(一)总明身心二病
《大智度论》里谈到:“各种表里诸病名为身病,淫欲、瞋恚、妒忌、悭贪、哀愁、怖畏等各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各种欲愿等,名为心病。”这就谈到了身病和心病的区别。
(二)识知身病人缘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各种病。”过归天所造作的各种的业,此生感得各种的病。“现代冷热风发故,亦得各种病。”现世的病也有两种:“一者内病:五藏不调,结坚宿疹。二者外病:奔车、逸马、塠压、坠落、兵刃、刀杖,各种诸病。”
智者人人的《摩诃止观》里谈到,病起的人缘有六种。第一种,“四大不顺故病”,四大不调。第二种,“饮食不节故病”,不留意饮食。第三种,“坐禅不调故病”。第四种,“鬼神得便”。第五种,“魔所为”。第六种,“业起故病”,颐魅障也使人可以或许抱病。
(三)契合人缘疗治
《法句经》里说:“佛告父老:人生凡间,非命有三”,非命有三种。“有病不治为一非命”,假如人抱病,却不治,最后他就会死。“治而不慎为二非命”,治疗差池症。第三种,“骄纵自用,不达逆顺为三非命。云云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当以明道随时安济: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二者众险恶鬼当须经戒;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德威神祇,福祐群生,以大伶俐消去阴盖。履行云云,现世安吉,终无枉横,戒慧清净,世世常安。”
《增一阿含经》里说:“疾病之人成绩五法,不得时瘥,恒在床褥。云作甚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密医药,多忧喜瞋”,多哀愁,常常喜好起嗔心。“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绩此五法,不得时瘥。若复病人成绩五法,便得时瘥。”那么就轻易好。“云作甚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密医药,不含恨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病人成绩此五法,便得时瘥。如是,比丘,前五法者当念舍离,后五法者当共履行。”佛法汇报我们,缘起缘灭。人抱病,就是缘起,这个人缘起的时辰,我们怎么样把它去掉呢?这就缘灭。万法都是有因果的。
佛法汇报我们,本身的举动要包袱效果,反过来说,我们本身要对本身的举动认真任,我们对本身的举动认真任,才会有好的功效。我们的举动欠好,是由于我们的心欠好、头脑见识欠好。我们没有很好地、恒久、一连地来作育好的、正确的、康健的、善良的头脑和见识,就会导致一些恶法、恶念、贪图在心田滋长,这样我们的举动就没有力气,可能说我们的举动就会错谬,我们举动就会为恶。以是一小我私人,假如(是)贪婪很重的人,他也许夜里做梦发大财;嗔心很重的人,他也许做梦的时辰常常跟人家打骂,以致于跟人家斗殴。这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释教汇报我们要明心见性,要可以或许存亡自在,到死的时辰要获得自在。我们死的时辰要获得自在,活的时辰更应该自在;活的时辰不能自在,死的时辰怎么自在?观音菩萨名为观自在,只有自在,才是脱节的一种地步。以是我们必要积德,经常积德,心心念念都要积德。我们不必要在这些外相上面去别离、谋略、执着,外相上面我们是熟悉不清晰的,而且熟悉不完,一天看到的人、看到的事、看到的地步无独有偶,听到的事也很是多,打仗的地步也很是多、很是广、很是混乱,假如我们心田傍边不晴朗,不清净,没有力气,我们基础就没有步伐来面临这个天下。缘的地步越多,外在的地步经验得越广,也许心田越会受影响,最后心田装的都是许多无用的垃圾。信奉让我们可以或许很是理性地、很是理智地、很是自觉地来观照自身的缘起和凡间的缘起。只有熟悉清晰本身和凡间的缘起,才知道这些人缘果报。一件好的工作的成办,有好的缘起;一件欠好的工作的呈现,也有欠好的缘起。通过这一系列的缘起,我们再来推广,我们再来观照,这样我们对凡间的人缘果报,对本身的人缘果报,对现世的人缘果报,以致(对)过归天、此刻世、将下世三世的人缘果报之间的持续性,就会逐步有笃定的信奉和体认。以是,信奉不是一种教条,它(让我们)可以或许很是理智地来认知这个凡间。
以是我们必要善护本身的心念——各类百般清净的动机、善良的动机,我们应该要护持。我们去寺庙,或亲密良师良朋,其目标就是要来护持心田中这种善的力气,让我们善的力气可以或许不绝获得萌发——用空门的话来讲,就是发心,发善心、发菩提心、发大心——就这样不绝实习。
(四)调身修善避患
1.公道饮食
智者人人在《金光亮经文句》里提到:“饮食患病者亦有六:一、过量食;二、少食不敷而止;三、过饥食;四、逆时食,未饥强与也;五、妨食,如食肉饮生乳使人癞;六、未曾食而强食,如南人饮浆、北人饮蜜。”
2.经行行为
《十诵律》:“经行有五好处:勦(矫)健、有力、不病、消食、意得健壮,是名经行五利。复有经行五好处:能行故,解劳故,除风故,消冷热病故,意得健壮,是名经行五利。”
3.修善离恶
《佛为首迦父老说业报不同经》:“有十业令众生得少病报:一者不喜打拍统统众生;二者劝他不打;三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欣;五者扶养怙恃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病,瞻视扶养;七者见怨全愈,心生欢欣;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所以十业得少病报。”
(五)修心逾越身执
1.智者身病心不病
《大智度论》:“有二种苦,一者身苦,二者心苦。是诸贤人以伶俐力故,无复哀愁、妒忌、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人缘四大造身,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复薄少,如人了了知负他债,偿之不觉得苦;若人不忆欠债,借主强夺,瞋恼生苦。……凡夫人耐劳时,内受三毒苦,外受寒热鞭杖等,如人内热盛,外热亦盛。如经说:凡夫人失所爱物,身心俱耐劳,如二箭双射。诸贤贤人无哀愁苦,但怀孕苦,更无余苦。”这就是圣者与愚者的区别。
《瑜伽师地论》:“应知略有二种变坏:一者诸行朽迈变坏,谓若有一年百二十,其形衰迈,由是人缘名身老病;二者心忧变坏,由是人缘名心老病。第一变坏,若愚,若智,皆于个中不随所欲。”年龄大了,谁也免不了。“第二变坏,智者于中能随所欲,非诸愚者。”智者跟愚者不同就很大。“又诸愚夫若身老病,当知其心定随老病。其有智者,身虽老病,而心自在不随老病。是名其中愚、智不同。”
以是释教要汇报我们要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不能一向疑惑,应该是伶俐在起浸染。
2.谅解他民气离忧
《增一阿含经》说:“贤圣学生所应病物便病,是谓彼人不起愁、忧、苦、恼。看成是学:‘我今所病非唯一己,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欣、食不用化,即当成病,身材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撤除愁畏之刺。”
印光人人讲:“念经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我们假如心傍边有佛,假如心田诚实,那我们许多颐魅障就可以或许获得消除。
3.识身无我不生着
《维摩经》里说:“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宿世,贪图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以是者何?四大合故,化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该生着。"
就是不能有太多的执着,不能有常见。所谓常见,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物老是以为它是不会变革的,它永久都是云云,抱病永久抱病,不会抱病永久不会抱病。这种就是常见。我们人间间的各种畏惧,各种可怕,都是从无明、愚痴所发生。假如我们了知了病因、病源,也就不会畏惧。以是佛法汇报我们“无我”,既然无我,那么也就是没有“我所”;由于没有我所,以是病也就不存在。
各类百般劫难的呈现和产生,也都是跟众生起烦恼、造各种恶业有相关,以是要断恶修善,才气够改进我们的运气。《大集经》说:“心生各种法生,心灭各种法灭。”《维摩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什么意思呢?有伶俐的人求心不求佛,不求外在的佛,现实上佛也是在我们内涵的内心;“愚者求佛不求心”,愚痴的人老是在外在来求,可是不从心田里来着手。以是有伶俐的人就调心,没有伶俐的、愚痴的人,只知道调身。以是我们修行目标就是要清除贪图、断除贪图,贪图没有了,也就没有妄念。那么怎样来清除我们的贪图和妄念?必必要悟“无所得”,悟到了“无所得”,“诸法事实空”,我们各种的贪图就没有了。《遗教经》里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假如我们心田各种的题目、烦恼、执着可以或许获得礼服,那么全部的佛法奇迹都可以或许承办。
《楞严经》内里谈到:“佛告阿难:’如汝常闻我毗奈耶中,(毗奈耶中就是戒律傍边),宣说修行的三种抉择意:即’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是戒定慧。印光法师讲:“儒释无二道,”儒家跟佛家没有两个原理,“生佛无二心。”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是没有不同的,无二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统统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成立。”假如悟了真如的法性,悟了诸法的实相,那么天然而然,这些题目、这些病就少了。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我们造了各种的恶业,造了各种的罪,这些业,这些罪业,都是有欠好的念头,不良的念头,也就是欠好的动机,假如我们知道这个业是从那边开始的,它的源头在那边,那我们在念头方面把它断掉、清除,这个恶业就不能相续,这个长短常重要的。反过来说,我们知道了善心善念是怎么来的,怎么生的,怎么灭的,怎么让它不坏灭,(那善业就可以或许增添。)我们经常讲发菩提心,就是来作育这种力气。
现实上我们人的生平很快,几十年,乃至在这几十年傍边偶然辰也是会无常。《四十二章经》里:“佛问诸沙门曰:性命几许?”人的寿命到底有多久?“沙门答曰:数日之间。佛言:子未识道。”你还不相识佛法。“一位沙门答曰:饮食之间。”吃一顿饭的时刻。“佛曰:子未识道。”你还不相识。 “一位沙门答曰:呼吸之间。佛曰:善哉,子识道。”也就是说,我们人的生命现实上是在呼吸之间,一口吻不来人就死了,就成了下生平,就成了下一世。以是我们这个有限的人生,不能作为一个桎梏的人生,一个被烦恼缠缚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脱节的人生,觉悟的人生,无我的人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